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香糯7368"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糯稻品种,该品种具有穗大、灌浆快、糯性好、香味浓、优质、高产、稳产、多抗、适应性广等特点。为促进"武香糯7368"的推广种植,在总结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的基础上,从适期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科学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等环节,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中籼3037由江苏农学院育种教研组育成,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抗逆性,米质优:每亩总颖花量在3000万以内时产量随总颖花量的提高呈线性增加(r=0.8273);就扩库而言,增穗比增粒的作用大。每亩穗数在15.9~25.13万范围内,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0.8442)。最适叶面积指数为6.98。培育壮秧,促进早发,争取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扩大库容量是中籼3037获得高产的重要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南粳51"在江苏地区的推广种植,确保其产量达700kg/667m2以上,阐述了"南粳51"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即立足于前期促早发、中期保稳长、后期攻大穗的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培育壮秧、抓好机插质量、科学施肥、合理灌水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4.
晚粳稻“武育粳20号”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育粳20号"原名"武2401",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选育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熟期适宜、穗粒结构合理、分蘖力较强等特点,适宜在江苏苏南稻区及上海、安徽等相应稻区种植。栽培要点为适时稀播,培育壮秧,适当密植,主攻大穗,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5.
针对杉木采穗圃扦插苗生长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母株压条角度、施肥种类和圃地土壤等培育措施对杉木无性系采穗圃穗条数量、质量及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育措施对杉木无性系采穗圃穗条产量及直径的影响显著,但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1)杉木采穗母株压条角度50°~70°处理穗条产量最高,压条角度>70°处理最低;压条角度50°~70°处理穗条直径最大,压条角度<50°处理最小。(2)施肥对穗条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复合肥>尿素>NH_4HCO_3>有机肥;对穗条直径的影响表现为:有机肥>复合肥>尿素>NH_4HCO_3。(3)土壤质地对穗条产量及直径的影响均表现为:砂壤土>半砂壤土>中壤土。  相似文献   

6.
王爱民  刘玉春  单忠德  朱国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007-2007,2009
根据丰优559在江苏沿海地区的多年制种实践经验,提出以父母本保足穗、争大穗、主攻异交结实率的制种策略。采取相应制种技术措施为:合理安排播差期,确保花期相遇;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培育高产群体;采取辅助措施,早喷重喷“九二”,提高异交结实率。  相似文献   

7.
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穗部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5个不同穗型的杂交稻品种主要穗部性状参数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穗长、枝梗分布、枝梗颖花数及其结实率、穗部维管束数目和开花期单茎干物重对穗粒数的影响。初步确立大穗型品种所需参数指标。讨论了株型设计中大穗型的培育方向。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品种的穗长与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基部和颈部直径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培育基部节间粗的品种,并以单位干物重的高颖花数作为选择指标,可以增强抗倒伏能力,也是培育适合当今种植需要的大穗型品种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2013,(12):39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经多年培育的异育银鲫新品种,已在湖北、江苏、广东等省得到推广应用。与已推广养殖的高体型异育银鲫相比,中科3号具有如下优点:(1)体色银黑,鳞片紧密,不易脱鳞;(2)生长速度快,比高背鲫生长快13.7%~34.4%,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分析了江淮稻区常规粳稻超级稻的遗传背景与产量结构。【方法】利用41对SSR标记和4个重要产量性状的基因内标记对江苏历年选育的常规粳型超级稻品种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并测定主要产量性状。【结果】武运粳7号(及其衍生系)是江苏粳稻高产(超高产)育种的骨干亲本,江苏高产品种间的遗传背景较为狭窄;产量构成方面:穗数是制约江苏常规粳稻单产的首要因素,半矮秆(株高在100~105 cm左右)、直立或半直立穗(含dep1基因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高(大于310万穗/hm~2)、中等单穗籽粒数(120~140粒)、中等偏上千粒重(约26~27 g)的株型模式是江苏稻区粳稻品种经典的高产模式。【结论】本研究结果对选育江淮稻区高产潜力粳稻品种的途径及育种目标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镇糯19号     
正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34品种名称:镇糯19号申请者: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种者: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武运粳21号/江2402特征特性:粳型常规糯稻品种。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45.8 d,比对照常优1号短7.2 d。株高98.2 cm,穗长15.7 cm,每667 m2有效穗数21.5万穗,穗粒数122.9粒,结实率92.0%,千粒重25.7 g。(1)抗性:  相似文献   

11.
"武育粳18号"是由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育成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抗逆等优点,适宜在江苏太湖稻区及上海、安徽等相应稻区种植。栽培要点为适时稀播、培育壮秧、适当密植、主攻大穗、加强肥水管理、注意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31a(1963~1993)气象资料的考查,发现江苏兴化市迟熟中粳稻生育进程与各时段的温光资源有较好的同步吻合关系,有利于育秧期培育壮秧、移栽期减轻植伤以及拔节长穗期形成壮秆大穗多穗和抽穗灌浆期扬花受粉、灌浆结实。同时与中籼稻和中熟中粳稻比较,迟熟中粳稻的生育期较长,能够比较充分地利用我地有效的光热资源,又能及时让茬秋播,因而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当优9号作双晚栽培有较强的杂种优势。1989年参加南方粳杂高产示范竞赛,在庐江、舒城和桐城等县种植1145.0亩,亩产405.2公斤,其中20余亩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该组合产量构成因素中,亩有效穗数对产量贡献最大,直接效应值为0.8240,穗总粒数次之(0.6171),结实率的直接作用也较大(0.3654)。亩产500公斤的穗粒结构:每亩20—22万有效穗,每穗120粒左右,结实率75—80%,千粒重26克以上。主要栽培技术:培育多蘖壮秧,适时早播早栽;合理密植,建立高产群体;肥、水促控,培育健壮个体;强化后期管理,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相似文献   

14.
"金友99"是采用"一穗两种,隔时授粉"方法对培育的自交系进行早代配合力测定,组配出的高抗丝黑穗、抗大小斑病、红叶病、青枯病,轻感锈病的玉米新杂交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40 d,试验区平均产量14 622 kg/hm~2,较先玉335增产5.9%;经甘肃省农科院分析:含粗蛋白(干基)96.9 g/kg,淀粉(干基)763.4 g/kg,粗脂肪(干基)48.9 g/kg,赖氨酸(干基)3.09 g/kg,属高产、优质、多抗、耐盐碱、耐瘠薄、广适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31a(1963~1993)气象资料的考查,发现江苏兴化市迟熟中粳稻生育进程与各时段的温光资源有较好的同步吻合关系,有利于育秧期培育壮秧、移栽期减轻植伤以及拔节长穗期形成壮秆大穗多穗和抽穗灌浆期扬花受粉、灌浆结实.同时与中籼稻和中熟中粳稻比较,迟熟中粳稻的生育期较长,能够比较充分地利用我地有效的光热资源,又能及时让茬秋播,因而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武粳38"是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和江苏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培育的迟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其综合性状优,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稻米外观品质佳、适口性好,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地区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为促进"武粳38"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在总结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的基础上,从适期播种、培育壮秧、合理进行肥水运筹、科学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等环节,提出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王朝顺 《农家致富》2012,(13):24-25
一、扬麦20——大穗、高产、早熟扬麦20(原名扬06-164)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大穗、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定名(国审麦2010002),并申请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申请公告号:CNA007969E。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种植。  相似文献   

18.
徐稻8号     
正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37品种名称:徐稻8号申请者: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育种者: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徐21596/镇稻99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56.5 d,与对照徐稻3号相当。株高103.1 cm,穗长16.4 cm,穗粒数137.1粒,结实率88.3%,千粒重25.2 g。(1)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1,穗颈瘟损  相似文献   

19.
粳稻穗发芽的品种(系)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穗发芽的表现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利用2016年9-10月江苏遭遇多次连阴雨的特殊条件,调查了近年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42个粳稻新品种(系)和98个江苏、山东、浙江等省育成的粳稻品种的穗发芽情况,并对影响穗发芽的相关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粳稻品种的穗发芽率存在明显的品种(系)间差异,大部分品种(系)的穗发芽率较低,但也存在穗发芽率较高的品种(系)。不同生育期类型品种(系)的平均穗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中熟中粳稻最高,晚粳稻最低,迟熟中粳稻居中,但同一生育期品种(系)间穗发芽率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同一品种(系)先后2次调查的穗发芽率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中粳稻品种第2次调查穗发芽率的提高程度远远高于晚粳稻品种。穗发芽率与叶穗位差、每穗总粒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播种到抽穗的天数和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水稻品种的穗发芽除了受遗传因素控制外,主要与种子的成熟度和造成穗发芽的温度湿度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武津粳1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和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共同培育的粳稻新品种,2 0 1 3年4月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抗条纹叶桔病、熟期适宜、穗粒结构合理、分蘖力较强等特点,适宜在京、津、唐地区作一季春稻种植.栽培要点为:适时稀播,培育壮秧,适当密植,主攻穗数,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