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水芹、"太湖1号"青虾轮作是一种新型生态种养模式。该模式利用季节差,于青虾生长的非高峰期在虾池里进行水芹菜种植(9月-翌年2月);在青虾生长的高峰期进行青虾养殖和种芹培育(3-8月),利用生态位不同以及水芹和青虾互利共生的特点,充分挖掘池塘生产潜力,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一、青虾养殖1.池塘条件选用有利于青虾生长的普通土池,  相似文献   

2.
利用香蕉田沟养青虾是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业,是有机结合养殖业与种植业的一种高效生产模式,具有节水、节肥、节地、投资少、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大力发展香蕉田养青虾,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乡人民的“菜蓝子”,具有重要作用。一、养虾蕉田的选择和准备养殖青虾的蕉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交通比较方便的田块。在香蕉田四周离田埂1.5~2米处开挖一条环沟,在每两行行距之间开挖田间沟,田间沟与环沟相连。环沟和田间沟的沟宽为1.5米,深1.2~1.5米…  相似文献   

3.
青虾具有养殖周期短、市场价格高等特点,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颇得消费者青睐。目前,稻田养殖青虾已是比较成熟的种养模式之一,但是稻田养殖青虾在夏季高温季节时水位较低,易引起青虾应激发病。生产实践中往往是采取一季早稻、一茬青虾的养殖方法,即每年8月开始放苗,12月开始捕大留小,至次年2月底结束,但该模式仍存在产量低、经济效益有限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水芹田地势低洼,每年水芹菜非生产季节(2~8月)田块以种植毛豆、青玉米为主,亩效益400元左右,产出较低。我市有水芹田面积4 000多亩,为有效提高其产出,近两年我们进行了水芹田鱼虾套养技术试验,现将情况总结如下。1 基本情况1.1 水芹田 田块平整,面积4~5亩,最大可蓄水深度1.0m左右。1.2 苗种 青虾苗种从吴江市购进,规格2~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青虾养殖出现了种质退化、病害增多等问题,养殖效益不佳.为缓解土地压力,稳粮增收,团队在青虾池开展了早稻—青虾轮作综合种养探索,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早稻—青虾轮作综合种养青虾产量比单养青虾亩增产8.5kg以上,亩增益750元以上,效益是当地单季晚稻的10倍以上.现总结成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为提高稻田综合种养效益和农业生产能力,实现"一田多用、渔农获利"的发展目标,2014年,芜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陶辛镇奚村一养殖基地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试验示范——"虾、鱼、稻"共生轮作养殖技术模式。根据水稻与水生动物的共生互利关系,在不破坏地块耕作的条件下,通过开挖环沟、加高和夯实田埂,保持水深1.2~1.4米,实施种植一季稻,轮养两季青虾、两季鱼等综合种养模式,即当年2月份投放春虾  相似文献   

7.
2023年在江西省吉水县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开展了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该模式利用稻田+垄沟+虾沟,在虾稻田环沟里耦合养殖鳖,进行种稻、养虾和养鳖共作。结果显示,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平均每667 m2产水稻662.5 kg、小龙虾80 kg、鳖105.9 kg;总产值13434.0元,纯利润达到8315.1元。表明垄沟稻虾鳖互利共生效果明显,稻虾鳖产量高,节本增效明显,该模式实现了“一田三用”,是一种适合在南方水源充足的地区大力推广的生态高效综合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养殖品种(成鱼和龙虾)和种植品种(水芹)生长周期的季节性,结合产品市场需求,设计了一种融养殖与种植于一体的高效双茬生态种养模式.2006年就此技术在楚州区水产养殖场进行试验,池塘面积为10×667 m2,取得了可观的收益.2007年扩大规模,增加面积15×667 m2进行示范,取得利润5 272元/667 m2的高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在绿色兴农、以渔促稻等方针的引导下,各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了创新稻渔综合种养方式,使稻渔综合种养效益进一步提升,笔者于2018—2019年度在安徽省现代农业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马鞍山综合试验站当涂县苦菜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基地,结合现有资源积极探索先进实用的种养模式,进行了“水稻+小龙虾+青虾”养殖技术模式试验。  相似文献   

10.
青虾养殖在我市虽历史悠久,但仍习惯于传统的囤养、套养和放养抱卵虾育苗,进行一年一季养殖成虾的模式,产量低,商品虾规格小,影响鱼池的经济效益。根据这几年的养殖试验,总结出青虾池塘两茬高产养殖新方法。 一、环境建设新方法 1、虾池建设:青虾养殖池应选择在水质清澈、排灌方便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青虾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青虾养殖在我市虽历史悠久,但仍习惯于传统的囤养、套养和放养抱卵虾育苗,进行一年一季养殖成虾的模式,产量低,商品虾规格小,影响鱼池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这几年的养殖试验,总结出青虾池塘两茬法高产养殖技术,现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一、池塘条件 1.虾池准备。青虾养殖池应选择在水质清晰、排灌方便的地方建设,面积一般在每口塘5~10亩、水深1.2m~1.5m,池坡比1:2.5~3,池底平坦,底质较硬,少淤泥,池中央开挖1m×0.4m的虾沟,在排水处挖面积为10~20m~2的…  相似文献   

12.
青虾因生长快、病害少、养殖成本低、经济效益稳定而受广大养殖户的喜爱,成为江苏省主推的水产养殖品种,其养殖面积及产量稳中有升。但近年来养殖者反映青虾也出现散发性死亡,附肢与身体发红,有时死亡率达30%~40%。青虾红肢病也称红体病、红头病、红体综合征,4-11月是该病的流行季节,发病高峰为6-9月,发病率为40%~60%,死亡率为15%~40%。2020年8月苏州市吴中区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发生了红肢病,青虾出现零星死亡。  相似文献   

13.
加强虾池水质管理 ,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是夺取池塘青虾养殖高产的重要措施。具体应掌握以下四个环节。1按照青虾生长发育对水质的要求管好水质青虾为甲壳类水生动物 ,要求虾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 ,pH为 7~ 8,透明度在 40cm左右 ,池底的淤泥 1 0cm左右 ,有机质含量较少 ,水质清新活爽。在养殖过程中 ,我们可参照上述因子 ,通过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调控 ,使虾池水质主要因子都保持在青虾生长最适宜的状态 ,以促进青虾生长。2按照水质主要因子的变化规律管好虾池水质溶氧既是养殖水质的一个重要因子 ,又是青虾生存的首要条件。水中溶氧的…  相似文献   

14.
稻虾共生种养效益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虾与水稻共生模式,是近年来我区青虾池塘养殖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种养模式。该模式既可提高青虾效益,又获得水稻收益,有效提高池塘综合生产效益,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一、技术要点(一)池塘的选择和清整1.池塘选择选择交通便利、靠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建设虾池。池塘面积一般为3~6亩,长方形为宜。池水深度要求1~1.2米。2.池塘清整虾苗放养前池塘进行修整、改造及干塘曝晒,然后泼洒生石灰,有效地杀灭淤泥中的病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利用好虾池资源,大力推广海蜇高产养殖技术,提高虾池综合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笔者在东港地区五年虾池养殖海蜇的基础上,做了海蜇虾池高产养殖技术研究并获得成功,整理出海蜇虾池养殖高产技术要点,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海蜇养殖池选择1.水源与水质养殖池应靠近海水源,进  相似文献   

16.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原本为外来物种,经过多年繁育养殖,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之一[1].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小龙虾养殖采用挖环沟稻虾种养模式,并不适宜所有稻田,如地势不平坦、高低起伏较大、田块较小且分散凌乱的浅丘地区.现以川南浅丘地区为例,对不开沟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水生动物绿色综合种养模式,推动绿色渔业发展,以莲藕田套养泥鳅、黄鳝为实例,介绍了绿色食品认证的养殖环境选择、苗种来源、养殖管理、申报认证、实施认证等程序和要求,并对绿色食品泥鳅、黄鳝和莲藕的认证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基层渔技员,从水产养殖专业角度,因地制宜,通过对本镇几家在2016年稻田种植与青虾养殖高效高产过程中,采取秧稻种植与青虾养殖比为(45~50)∶(55~60)的方法,取得了亩产稻谷160千克、青虾75千克左右,亩产值超7000元的效益,发现的养殖着重点及改进问题的措施方法介绍如下。一、秧苗移植难点及改进问题的措施1.一般情况下开挖虾沟的方式,是在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沟,一般距田埂3米处开挖,建议沟宽4~6米、沟深1~1.2米,坡比1∶3。而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稻虾综合种养田块在不同生产管理时期,水质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规律,于2021年,对江苏省盐城滨海一块稻虾综合种养田水体中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磷酸根和土壤中铝、铬、铜、锌、镉和总有机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滨海稻虾综合种养田水体呈富营养状态,随着养殖周期的延长,其富营养化状态呈增长趋势;稻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环沟土壤,但总体上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20.
日本沼虾(青虾)、罗氏沼虾是目前淡水养殖业的热点之一。但是水质是影响虾类生长的重要因子,池水中含氮物及硫化氢等对虾类的摄食及生长均有直接影响,甚至导致种内自相残杀,造成养殖失败。搞好虾池的水质管理是池塘养虾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措施。实践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