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我们重温《蜜蜂杂志》 1992年第 2期封三右上《中蜂“访”红梅》的照片 ,它直观地再现了中华蜜蜂抗寒、抗劣的品质 ,还寓意着古老的中蜂将受科技推动再涌春潮。我们认为中蜂饲养有三难 :养成强群难 ,维持强群难 ,强群夺高产难。容易分蜂、容易烂子是培养强群难 ,维持强群难的根本原因。群势不强 ,一旦形成强群又容易闹分蜂是蜂蜜不高产的主要原因。中蜂在我国分布广泛 ,资源丰富。就城镇而言 ,“闲暇之余养蜂 ,养蜂宜养中蜂”表明了人们对中蜂的喜爱 ;“养蜂规划 ,绿化、美化”表明中蜂生活所需条件与人居环境的要求相一致。从农村而言 ,…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大名县王博亚先生,名光照,今年85岁了,是我国今日养蜂界年纪最高的长辈。他幼年在“农业专科学校”及“家禽学校”毕业。由1928年开始养蜂,初期是中意蜂兼养,后来专养中蜂,成为我国今日著名的中蜂专家。他在50多年辛苦钻研当中,发现了中蜂许多生物学特性和优点,经常在《中国养蜂》杂志上讲述。五十年代期间,蜂刊上几乎每月都有他的作品登载。1958年他受中央农业部之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一位业余养蜂者,颇爱《蜜蜂杂志》。不仅对当下的《蜜蜂杂志》每期必读,而且对历年的《蜜蜂杂志》也时常查阅,以备参考。特别是对自己感兴趣的有些文章,往往反复阅读,仍回味无穷。我养的是中蜂,自然而然对有关中蜂的文章格外留意。如《蜜蜂杂志》2016年第4期及2015年第10期刊登的湖北省黄梅县施根吉先生撰写的有关大别山中蜂抗逆性的几大特征及螨害与逃群问题,作者都提  相似文献   

4.
肖光铨 《蜜蜂杂志》2009,29(12):19-21
我是一个业余养蜂爱好者。1961年8月进入蜂场后便师从吴永中老师,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受益匪浅。我的青春岁月是在与蜜蜂朝夕相伴中度过的,痴蜂、爱蜂之情难以割舍;1972年底转行到商业部门后,爱蜂之情丝毫未减,尤其对中蜂情有独钟,业余养中蜂至今,曾繁殖到12群,经历过“中囊病”和“烂子”的困扰。  相似文献   

5.
覃培芬 《中国蜂业》2003,54(1):29-29
看了《中国养蜂》2 0 0 2年第 4期 35页玉林市林世锋先生的讲述 ,2 0 0 2年荔枝、龙眼是大年、开花期花大量泌蜜 ,可他养的中蜂竟不上花采蜜 ,我也有同感。我养 4 0多群中蜂 ,每年 1月开始奖饲 ,经柑桔和荞麦花期繁殖。龙眼花期之前 ,群势都有 7~ 8框蜂 (在我们这里中蜂这样的群势已算很好 )。 4月 2日深夜迁入龙眼场地。 3日清晨到 4日这两天工蜂出勤很好 ,花上蜜蜂繁忙 ,整片果园嗡嗡作响。可是从 5日起花开得很好 ,又整天有太阳 ,见花朵上蜜珠闪亮用舌舔尝浓香很甜 ,而蜜蜂却呆在箱内很少出工。不料到 13日以后蜜蜂又突然繁忙起来。那些…  相似文献   

6.
《蜜蜂杂志》 2 0 0 1年第 9期《谈“西蜂盛、中蜂衰、西蜂进、中蜂退”原因》一文谈到浦东蜂友因盗蜂原因 40群中蜂几乎全军覆没。我养的是中蜂 ,也有这样的感触 :在并无人为干扰情况下时常发现到处巡视并伺机作盗的蜜蜂 ,且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打斗 ;蜜源尾期 ,巢内贮蜜虽丰 ,取  相似文献   

7.
郑大红 《蜜蜂杂志》2004,(12):35-35
又到了《蜜蜂杂志》征订时期了,就此我对订阅《蜜蜂杂志》谈点个人看法。杨多福老师在《数控养蜂法》中阐述了养蜂员自身素质修养问题,其中重点阐述了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新知识从那里来,最有效、最简洁的方法就是读书学习、订阅《蜜蜂杂志》。就以我县为例,专业或业余养蜂人数不少,但真正订阅《蜜蜂杂志》的人并不多,而这些从不学习的养蜂员中真正懂技术的又有几人?我县有一中蜂饲养者,前几年曾有近百群中蜂,这几年却垮得只剩不到30群蜂。原因很简单———巢虫危害,而巢虫的防治却是中蜂饲养中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在《蜜蜂杂志》中就有相关…  相似文献   

8.
许香庭 《蜜蜂杂志》2006,26(10):43-43
1993年,我在一所中心小学任教,同事阳老师养了几箱中蜂,教学之余,他偶尔给我讲起养蜂的趣事,我听了之后兴致很高,便提出向他买一箱蜂试养。阳老师见我养蜂心切,送了我3脾中蜂。从那以后,我便与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养好蜜蜂,1994年我订阅了《蜜蜂杂志》。一晃13年过去了,为什么我对《蜜蜂杂志》如此钟爱呢?我有3个理由。一是《蜜蜂杂志》一直能按时发行,每月在12日前就能收到,对于养蜂人来说,一年春夏秋冬各个时令要做的事能得到及时指导。二是《蜜蜂杂志》既是一位启蒙老师,又是一位指导你成功的导师,它对养蜂新手还是养蜂能手各个层次…  相似文献   

9.
黄荣盛是福建省浦城县管厝乡楮林村养蜂专业户,养中蜂已有15年历史,他家年养蜂百余群,蜂群强、产蜜多、病害少,每群年平均产蜜20~25公斤,养蜂年收入达5~6千元,他养好中蜂的经验是: 春季:抓好中蜂春季繁殖。一是早繁殖,“立春”至“雨水”就着手将蜂箱换成经过清理  相似文献   

10.
徐炳福 《蜜蜂杂志》2011,31(10):20-21
2011年《蜜蜂杂志》第7期刊登了《正眼看中蜂传统饲养法》一文,我拜读多遍,久久无法平静。文中谈到:东汉时期,蜜蜂规模化饲养的创始人姜岐,“教授者满天下,营业者三百人,民从而居之者数千家”,如果有意养蜂,养百十群全年也不必费一个管理工,挖洞,诱蜂,剩下就是“坐享其成”取蜜一件事了;  相似文献   

11.
养蜂成了一项投资小 ,见效快的致富好途径 ,养蜂的人逐渐多起来。我是1996年自费参加第二届《数控养蜂法》学习班的学员 ,在学习班里 ,我目睹了养蜂专家杨多福老师的风采。系统地学习了《数控养蜂法》。在家里又通读了《蜂群生物学》《蜂箱与蜜蜂》等养蜂书刊。做了大量的心得笔记 ,并能活学活用 ,因地制宜 ,取长补短 ,由30群蜂很快发展到100多群 ,年产值4万多元 ,养蜂走上了致富路。村里人看见养蜂能发财 ,便认为蜂好养 ,也纷纷养蜂 ,一度出现了“养蜂热”。特别是一些年轻人 ,养蜂热情很高信心很大 ,却不知蜂养好了是蜂养人 ,养…  相似文献   

12.
中华蜜蜂 (简称中蜂 )是我国有3000年饲养历史的优良蜂种 ,它分布广、数量多 ,自80年代以来呈缩减趋势 ,并日益严重 ,是养蜂界十分关注和急于探讨的一个突出问题。李位三先生率先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并卓有成效的研究 ,发表了有关论文10多篇 ,尤其是《中华蜜蜂群体数量缩减及其原因的探讨》(生态学杂志 ,1991,(5)) ,《中蜂在平原地区繁衍困难一个重要原因》(湖北养蜂 ,1991,(3)) ,《中、意蜂交尾干扰及其后果》(蜜蜂杂志 ,1993,(7)) ,《蜜蜂种间交尾干扰是蜂种生存竞争的一种特殊形式》(养蜂科技 ,…  相似文献   

13.
陈世振 《蜜蜂杂志》2011,31(11):24-25
《蜜蜂杂志》2006年第10期刊出了《九万只中蜂“扎寨”民宅的启迪》一文,读后深有感触。几年来我总在考虑这个问题,一个强大的意蜂群也不过六万只蜜蜂,而一个中蜂群竞能达到九万只之多,真是个奇事,其中必有原因。该文最后提出应制造出符合中蜂居住的原生态蜂箱。我先养意蜂,后从2004年秋开始养中蜂至今,7年来年年都养出问题,后来只把养中蜂作为一种观赏、休闲娱乐活动,但养不好王,也养不强,起不到观赏效果,也不会愉快,只有灰心。我把问题归为“中西蜂之战”的原因,后我又想福州肯定也有意蜂,为什么中蜂也能自成强群呢?  相似文献   

14.
<正>1985年的春天,正当油菜开花时节,重庆合川区铜溪镇锣山村林发家来了一群中华蜜蜂,他喜出望外地将其招了进来,在亲戚家借来一旧蜂桶将其养了起来。林发以前没养过蜂,只是过去见老人养过蜂,有点印象,他就去向养蜂户虚心学习,不懂就问,然后自己生麦芽熬糖喂蜂(糖与温开水的比例1∶0.8)。他边养边学,花钱在新华书店购买《科学养蜂技术》《科学养蜂100问》《养蜂饲料加工》《蜜蜂的病虫  相似文献   

15.
活框活格养蜂法在2012年《蜜蜂杂志》多期发表之后,有许多同行打来电话询问中蜂是否适用.这里告诉大家:笔者饲养西方蜜蜂多年,却没有饲养过中蜂. 然而,在2012年9月13日我住处却飞来1群中蜂,收捕之后,群势不足2框.由于当时他人询问中蜂问题,我正好向50 km之外一蜂友要来1张中蜂巢脾试验生产中蜂塑料布巢础,正好派上用场.  相似文献   

16.
人物介绍     
王谷辰先生,1899生,原名王兆颐、字谷辰,是山东省莱阳县(现莱西县)西乡、产芝村人,现年86岁。他幼年跟随父母亲曾在浙江杭州、山东济南及北京、上过高级小学,后来又入北京的中学及“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毕业之后的次年,任济南一家银行会计,历时七年之久。先生在任会计时期中,1921年友人赠他两群中蜂,这是他养蜂的开始。养了两年,他又购养意蜂。在十年之中繁殖到数百群,于是他以大规模的手法,在济南设立养蜂总场,又在青岛和烟台各设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养蜂生产中使用的两大蜂种,一是自国外引进、以意蜂为代表的西方蜜蜂,二是土生土长的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或土蜂。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大约有1000万群蜂,其中意蜂为600万群,中蜂400万群。最近20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土蜂蜜”成了时尚货,消费者除自食外,包装精美的土蜂蜜还成了人们走亲访友的土特产。有些地方政府也正是看中了中蜂蜜的市场价值,所以“十三五”期间,许多地方都把养蜂列为农村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抓手,大力发展、推动中蜂养殖。  相似文献   

18.
(上接《蜜蜂杂志》2011年第6期) 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我早年就对蜜蜂有好感,自2005年开始养蜂。我养蜂的启蒙老师,是一位在镇政府工作多年的老领导王立湖先生,他退休后养了十几箱意蜂自寻其乐。为了培养我的养蜂兴趣,他在2005年荆条快流蜜时,竟然无偿送给我2群状态很好的意蜂继箱群。因此,我初养蜜蜂并没有花费太多的功夫,便摇得了25kg多荆条蜜,这样的效果促使我对养蜂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在当年摇过蜜后,我便将蜂一分为三,由2箱蜂发展成6箱蜂。  相似文献   

19.
养蜂问答     
问:我是一个兼业的定地养蜂爱好者,现养中蜂20群,因群势弱小(3~6脾),产蜜不多,经济效益低。据报道:“金喀”蜂种在南方可采零星蜜源,效益颇佳。但我没养过“金喀”蜂,想请教几个问题:(1)我现在养中蜂,怎样过渡养“金喀”蜂?(2)中蜂群导入“金喀”蜂王能不能被接受?(3)“金喀”蜂王产的卵在中蜂群里能哺育成功吗?(4)“金喀”蜂用的巢础是中蜂巢础还是意蜂巢础?(5)中蜂群加入意蜂巢础能不能造脾?(1999年第6期13页“问题征答”1)(1)答:①要想过渡到养“金喀”蜂,首先要清楚“金喀”是西方蜜蜂的一个品种…  相似文献   

20.
<正>尊敬的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我从《蜜蜂杂志》上众多文章中了解到,你们已是大家比较公认的养蜂专家了。看了该刊2013年第11期上海费起充先生《话说盗蜂——与龚、宁二位先生商榷》的文章后受益匪浅,有感而发提笔写信给你们,以介绍我的从蜂经历与防盗蜂发明,希能赐教。还在我小时候,家里就飞来一群中蜂到柜子里,就这样一直养了好多年。到十几岁时也养过四五群蜂,但都因为巢虫危害而飞逃了。如此这般养养停停、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