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四川省飞播造林中,占用飞播造林计划,开展辅助人工点撒播造林,在经济不发达,群众经济收入低的贫困县,为加速造林步伐,采取占用飞播造林计划开展人工点撒造林的优越性,已为人们所认识.本文对在什么条件下开展飞播,什么条件下适宜人工点撒播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以下看法,供商榷.一、占用飞播造林计划,开展人工点撒播造林的重要性和作用1.人工点撒播造林适应性强,与飞机播种造林比较,最大的优点是在划定的飞播区周围较近的地方人口稠密,采用人工点撒播能在作业时提供足够劳动力.在达不到飞播造林规  相似文献   

2.
人工油松撒播造林的成败与自然立地因子有直接关系,其中:坡向、土层厚度、植被生长状况及降雨量是影响撒播造林的主要因素。掌握和了解自然因子,采取相应的对策,撒播造林才会获得成功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宁强县地处汉江源头、嘉陵江上游,是重点生态公益林区之一。随着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的持续推进,宁强县先后共作业12个播区,撒播造林3.5万亩,对于增加播区成林面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人工撒播造林的特点人工撒播造林,兼顾了天然林更新造林和人工造林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思茅松种子与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其发芽率(播种2个月)为75.70%,与直播造林没有显著差异;幼苗成活率(0.5a)和保存率(1.5a)明显低于直播造林。但是随着林龄的增长,差异越来越小,到幼树阶段(2.5a)时保存率为3.82%.只比同期直播造林的保存率低0.29%,到3a以后,保存率几乎一样。同时思茅松种子与4种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的发芽率几乎一样。与4种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对思茅松幼苗成活率和幼树保存率影响较大,其中与旱稻、玉米种子混合撒播造林时幼苗成活率明显高于与黄豆和花生混合撒播。混合撒播造林有利于思茅松生长,其树高和地径的生长量都高于直播造林。其中与旱稻混合撒播造林的思茅松生长最快。进行抚育管理的林地恩茅松的保存率和幼树的生长量都明显高于未进行抚育管理的林地,特别是到林龄为2.5a时,其差异更为显著。此外,混合撒播造林不但有利于思茅松幼树生长和提高其成活率,而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自治区飞播造林种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除采用飞机进行大规模的造林种草外,各地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模拟飞播造林种草。模拟飞播造林方式主要有三种:人工撒播、开沟直播及机械喷播。人工撒播主要是在一些面积较小,小块分布较为零散及距离人为经济活动区较近...  相似文献   

6.
探究"封育+人工植苗+灌草种子藜蒿+沙米撒播"模式在巴丹吉林植被盖度10%~30%天窗区内造林的适宜性,及"围栏+灌草种子藜蒿+红砂+沙葱"撒播模式在巴丹吉林沙漠植被稀少且无法造林的石质地域促进天然林更新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7.
人工撒播造林是飞播造林(种草) 的有机补充,并纳入飞播造林(种草)计划。延庆县自1981年开始飞播造林至今,成林面积达12万亩,且林分长势良好,但是由于近年来造林地立地条件越来越差,适宜大面积飞播造林的地块越  相似文献   

8.
人工造林从整地、翻垦土壤开始.整地方式分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简化了种子处理的目的和措施,论述了撒播、条播、穴播、块播等播种方法.介绍了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插条造林、插根造林、分蘖造林等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工造林从整地、翻垦土壤开始。整地方式分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简化了种子处理的目的和措施,论述了撒播、条播、穴播、块播等播种方法。介绍了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插条造林、插根造林、分蘖造林等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 油茶育苗过去我们多采用直播或撒播,都不理想。一九七四年开始采用营养杯育苗,一九七五年初夏用于造林,历年已用营养苗造林87亩,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ABT2号生根粉和多效复合型驱避剂对撒播造林种子进行预处理,能有效提高发芽率并促进苗木生长,提高了苗木抗逆力和稳定性,同时避免了鸟鼠取食危害,极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该文简要介绍了小五台山封山育林工程项目,通过围栏封育、人工造林、撒播造林、增加管护设施和管护人员等技术措施,使项目区林地植被增加,同时得到保护,使项目区的生物多样性和林分质量也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房山飞播荒山造林成效显著为加快绿化造林步伐,房山区自1987年开始进行飞播造林。到1993年底,全区完成飞播造林159890亩,播区69个,其中,飞机作业161架次,人工撒播作业区56个。飞播造林地主要集中在史家营、霞云岭、佛子庄、张坊等8个乡、镇,...  相似文献   

14.
岐山县连续3年飞播造林9.3万亩,有效面积8.1万亩。为了进一步提高飞播造林成效,他们从1990年开始,又对四湾、苜蓿河两播区内漏播带、天窗及时安排补播。按坡向、植被等自然条件确定点播、撒播的范围,然后抽调林业系统50多名职工,进行现场模拟飞播训练,规定每亩撒播0.5kg 种子,每窝点播5粒,每亩300窝。按任务定人员、划范围、分小组  相似文献   

15.
1989年,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建设启动,汉中市的宁强、略阳、西乡、镇巴、南郑、勉县先后列入“长防县”。六个工程县1989~1998年造林527万亩,其中重点工程造林278.5万亩。在重点工程造林中,人工造林81.27万亩、飞播和撒播造林86.34万亩、封  相似文献   

16.
漫话飞机播种造林张德生飞机播种造林简单地说,就是模拟林木天然下种更新,用飞机装载林木种子,飞行在规划设计好的造林地上空,沿着一定的航向,把种子均匀地撒播在宜林荒山、荒地上的造林方式。飞播造林依靠自然降水和适宜的温度,使种子生根,发芽、成苗,然后,经过...  相似文献   

17.
1982年春,我们在开县、奉节、巫山、巫溪等县,选择具有天然更新能力强、适应性较广、可供川东高山地带飞播造林用的高山松、油松、落叶松、云南松、冷杉、云杉、漆树,进行了人工撒播造林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模拟飞播就是采用飞机播种造林的作业流程,但不用飞机播撒种子,而用人工进行种子撒播的造林方式。具体的操作要点有以下几方面。1模拟飞播区的选定根据造林规划,对要进行作业的荒山荒地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作业地点的小气候环境条件及土壤植被情况。然后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确定播区的造林树种。为保  相似文献   

19.
一、飞播造林在林业建设中的地位飞播造林,就是利用林木有天然更新能力的特点,采用飞机撒播树种,依靠自然立地条件,使种籽生根、发芽、成苗,经过抚育管理,达到成林成材,扩大森林资源,恢复和促进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目的的一种造林方法。飞播造林具有如下优点: (一) 速度快、效率高:我省从1960年到1985年,全省共造林11800万亩,其中18年开展了飞播造林,面积为2010万亩,占全省总造林  相似文献   

20.
在雨季造林中,降水对直播出苗的影响很大,我们为了摸索群众性雨季直播造林经验,并为飞播提供依据,于1983—84两年在辽西凌源县对油松人工直播造林进行了试验。由于掌握了可靠的播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造林效果。一、试验准备和方法两年试验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按播后20天内降水量应为80mm左右和幼苗不少于60天的生长期要求,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时段内,本着雨前撒播,雨后出苗的设想,尽可能的缩短撒播种子在地表停留时间,统计出以6月2—5候、7月1—2候为最佳播期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