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樱桃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以"龙田晚红"樱桃叶片为试材,通过采用不同的有机试剂作为提取液,在不同提取时间下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用1∶1的80%丙酮和95%乙醇混合液提取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可达3.848 mg/g,显著高于其他有机试剂,用95%乙醇提取的叶绿素含量最低,为2.682 mg/g;浸提14 h时,叶绿素含量最高,16 h后含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
白菜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白菜品种苏州青、华王为试验材料,研究95%乙醇,80%丙酮,V乙醇∶V丙酮=1∶1、2∶1、1∶2,V乙醇∶V丙酮∶V水=4.5∶4.5∶1 6种提取液对白菜叶片叶绿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并测定叶绿素在这6种不同提取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叶绿素提取效果较好的为V乙醇∶V丙酮=1∶1、1∶2的浸提液。叶绿素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浸提48 h后稳定性较好,提取最为充分。  相似文献   

3.
菜心叶绿素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任红  罗丰  许彦  许如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55-1456
[目的]探讨研磨法和浸提法测定菜心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优劣及快速测定的步骤。[方法]以菜心为试材,浸提法设5个处理:95%乙醇、80%丙酮、丙酮∶乙醇=1∶1、丙酮∶乙醇=1∶2和丙酮∶乙醇=2∶1,Arnon研磨法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提取液对菜心叶片叶绿素提取效果和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浸提法要优于Arnon研磨法;浸提法中,混合液浸提法的提取率和提取液的稳定性都优于单一溶剂浸提法,其中菜心叶绿素提取效果最好的是丙酮与乙醇体积比为2∶1,单一的丙酮或乙醇浸提法效果较差。[结论]丙酮与乙醇体积比为2∶1的混合液浸提法直接浸提菜心叶片叶绿素的优点是步骤简单,操作方便,节省时间,稳定性好,可以快速测定大批量样品的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了用不同配比的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效果。[方法]在乙醇和丙酮的不同比例下(1∶0、1∶1、1∶2、2∶1、0∶1,V/V),比较雨生红球藻提取得到虾青素的含量,并且用分光度计法检测OD值,计算出虾青素的含量。[结果]在试验条件下,乙醇/丙酮为1∶2(V/V)时虾青素的的提取率为15.59 mg/g,丙酮的提取率为15.06 mg/g,乙醇/丙酮为1∶1(V/V)时提取率为12.72mg/g,乙醇/丙酮为2∶1(V/V)时提取率为12.47 mg/g,乙醇的提取率为10.11 mg/g。[结论]乙醇/丙酮为1∶2(V/V)时提取率最高,其次是丙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柠檬桉叶绿素和挥发油含量。[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柠檬桉叶绿素含量,对比不同提取液对柠檬桉叶绿素提取效果,采集不同季节柠檬桉,采用传统水蒸气蒸馏法对挥发油含量以及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丙酮∶乙醇=1∶1(V/V)混合提取液对柠檬桉叶绿素的提取效果较佳,叶绿素a/叶绿素b为3.580。季节对组培柠檬桉挥发油得率有一定的影响,10月份采集柠檬桉挥发油含量相对较高,绝干得油率为3.526%,1月份最低,仅为2.880%(以绝干计)。[结论]组培柠檬桉的生长情况较好,但挥发油含量总体偏低,建议进行合理管理,有效提高柠檬桉鲜叶挥发油含量。  相似文献   

6.
茶叶叶绿素混合液浸提法提取条件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混合液浸提法制得叶绿素提取液,分别从混合液配比、提取的温度、提取时间和浸提液用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试验,并从叶绿素的提取量和提取液的稳定性方面比较了混合液提取法与传统的丙酮研磨法.结果表明,混合液浸提法提取叶绿素,提取完全,提取量高于传统法;而且,混合液浸提法制得的叶绿素提取液稳定性更好.试验总结出,混合液浸提法的最佳条件是:室温下,以丙酮∶乙醇∶水=3∶6∶1的混合液30 mL,避光提取1 h.  相似文献   

7.
以蓝莓为原料,蓝莓花青素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柠檬酸提取蓝莓花青素的工艺。验证试验确定了柠檬酸提取蓝莓花青素最佳提取工艺,即柠檬酸浓度为30%,料液比(g/m L)为1∶15,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90 min。在最优工艺下花青素含量为3.62 mg/g。  相似文献   

8.
张亮  曹丛华  任荣珠  王尽文  屈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923-8925,8943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液对大叶黄杨叶绿素提取效率的影响,以及大叶黄杨叶绿素的稳定性。[方法]以大叶黄杨叶片作为研究对象,比较95%乙醇、80%丙酮和95%的乙醇和丙酮混合液(体积比为1∶2)3种提取液的提取效率;探讨光照、pH值、温度、氧化剂、重金属以及紫外线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以95%的乙醇和丙酮混合液作为提取液时,大叶黄杨叶绿素的提取效果最好;大叶黄杨叶绿素的光稳定性较差;在pH值中性条件下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抗氧化能力;除Cu2+使大叶黄杨叶绿素的稳定性提高外,其他重金属离子均使叶绿素稳定性降低;紫外线可使大叶黄杨叶绿素稳定性降低。[结论]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和丙酮(体积比为1∶2)混合液对大叶黄杨叶绿素提取效率最高,并且提取液应在避光、中性、远离重金属离子条件下保存。  相似文献   

9.
金樱子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丙酮作溶剂提取金樱子黄酮.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乙醇法提取金樱子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60%、水浴温度70℃:、固液比1:150,此时提取液中黄酮含量为0.451 2 mg/ml.丙酮法最佳提取条件:丙酮浓度60%,水浴温度500℃,固液比为1:50时.提取液中黄酮含量为0.524 1 mg/ml.  相似文献   

10.
槟榔叶绿素含量测定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槟榔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1年生槟榔幼苗的叶片为材料,研究不同称样量、提取时间、溶剂及光照和高温处理对其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提取剂体积相同时,称样量越少,提取液中叶绿素含量越高;提取时间越长,叶绿素含量越高,但超过24 h后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高温短时间提取比低温长时间提取叶绿素含量高,避光提取比见光提取叶绿素含量高;在相同时间和温度条件下,不同浸提剂对叶绿素的浸提效果不同,其中100%丙酮和100%乙醇以3∶1体积比混合的浸提剂提取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为槟榔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胡俊杰  金伊洙  郭树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06-11107
[目的]为提高洋葱的秧苗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案,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营养土配方、播种期和营养面积对北方洋葱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播期为主要因素、营养面积为次主要因素、育苗基质为次要因素。播期越早效果越好,壮苗指数与根系吸收面积提高。经综合平衡法得出北方洋葱育苗的最优组合为:播期为3月10日,营养面积为2cm×3cm,育苗基质为园土∶草炭土∶河沙为5∶4∶1,采用该最优组合的育苗措施对幼苗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效果。[结论]优化了北方洋葱的育苗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蒜提取液对油桃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蒜提取液对油桃的保鲜效果。[方法]制备料液比1∶10、1∶201、∶40的大蒜提取液,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大蒜提取液对油桃的保鲜效果。[结果]不同料液比的大蒜提取液均可以抑制油桃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腐烂指数和相对电导率,延缓果实硬度、Vc、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延长油桃的货架期。对照处理的油桃贮藏至第9天时,腐烂指数已达43%以上;料液比1∶10的大蒜提取液处理的油桃贮藏至第12天时,腐烂指数仅为32.6%。[结论]料液比1∶10的大蒜提取液对油桃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Effects of wind     
  相似文献   

14.
15.
闹羊花素—Ⅲ对菜粉蝶幼虫血淋巴和中肠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闹羊花素-Ⅲ(简称R-Ⅲ)对菜粉蝶5龄幼虫血淋巴和中肠酯酶的活性,并分析了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图谱。活体试验结果表明,R-Ⅲ以每虫5μg定量饲喂或以20mg/L浸渍叶碟后饲喂试虫,能显著降低血淋巴和中肠酯酶比活力,以每虫1-3μg处理或5mg/L浸叶饲喂处理时,对酶活性的影响取决于处理剂量和时间。PAGE表明,R- Ⅲ以每虫5μg处理,酯酶酶谱发生明显变化,主酶带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壳聚糖澄清红枣汁的最优工艺条件。[方法]以红枣汁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壳聚糖澄清红枣汁的工艺条件。以红枣汁澄清度为指标,重点探讨了壳聚糖浓度、澄清温度及澄清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红枣汁澄清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壳聚糖澄清红枣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用量0.7 g/L,温度35℃,澄清时间1.5 h,澄清后的红枣汁透光率可达89%,与原汁相比,其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 H变化不大,果胶含量去除80%以上。[结论]壳聚糖澄清效果好,经济实用,可用于红枣澄清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利用杯碟法探讨了蚓激酶对细菌、真菌等的抗菌效果。从蚯蚓中提取蚓激酶经过分离纯化后采用杯碟法对大肠杆菌、K酵母、康氏木霉、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抗菌作用研究,通过量效、时效检测得出蚓激酶均对上述5种微生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以大肠杆菌和K酵母作用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