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部门在部分高山探索出以传统作物,春马铃薯、赤皮稻、萝卜进行新布局,引进新良种、推广新技术,得到山区农民的直观效果,取得了明显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春马铃薯—赤皮稻—萝卜"三熟制的种植,山区农民易接受,其产品适应市场的需求,尤其在高山生产无化学污染,为农产品安全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水旱轮作,能保持土壤的团粒结构,具有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土壤里的通透性,有利农作物的根系生产。该整套的春马铃薯、赤皮稻、萝卜的栽培技术要点,可供同纬度的种植地带借鉴。  相似文献   

2.
丘陵地区马铃薯—有机稻—叶菜低碳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铃薯—有机稻—叶菜低碳高效栽培技术是一种将马铃薯、水稻、叶菜三类作物周年轮作的新型种植模式。2月份将马铃薯种摆放在水稻田里,覆盖稻草生产马铃薯,5月份收获马铃薯。马铃薯收获后种植早中稻,1011月份收获水稻,保留稻草用于次年春季马铃薯种植。水稻收获后在水稻田内种植菠菜、芫荽、茼蒿等叶菜类蔬菜,叶菜在春节前后采收完毕。该方法将水旱轮作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利于稻草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产出,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1 前 言为了努力提高农田的种植效益 ,增加优质农产品的上市量 ,丰富大中城市居民的“菜篮子” ,繁荣城乡市场。近年来 ,我们充分利用丽江两岸海拔低 ,早春气温回升快 ,劳动力充足 ,交通方便等优势 ,积极引导广大乡镇农民调整种植结构 ,大力发展“春马铃薯—西瓜—秋马铃薯”新三熟。 1998年 ,种植面积达 4 43 6hm2 ,平均每 6 6 7m2 产春马铃薯 16 5 3 5kg ,西瓜 2 5 15kg ,秋马铃薯10 6 2 8kg。全年合计产粮 5 43 4kg ,收入 5 0 17 84元 ,除出生产成本 ,净收入为 3474 34元 ,6 6 7m2取得了“粮超千斤 ,钱超五千”的显著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浙南山区景宁县同全国一样,十分重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景宁县年种植单季晚稻5333hm2,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65%,其中在县城郊区范围种植单季晚稻1333hm2,原产量不高的双季稻改为单季稻。全县大多为马铃薯—稻两熟制,部分为马铃薯(春粮)—稻—菜的3熟制,由于品种种植多年,复种指数低,产量不稳,产值不高,针对这种实际,2003年以来,景宁县农业局在澄照乡三石村,渤海镇旦水等地试验示范,推广种植“马铃薯—稻(鸭)—菜”1.68hm2,经过有关部门验收,每667m2收马铃薯1674kg,收稻谷582.1kg,鸭(12.2只)13.5kg,收冬菜4217kg。以当地市场价计算(马铃…  相似文献   

5.
萝卜子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常年栽培面积据不完全统计约50—60万亩(包括春萝卜子和秋萝卜子)。特别是秋萝卜子在我省高寒山区有它重要地位,是主要经济作物,栽培历史悠久,广大群众有种植习惯和有一定栽培经验。近几年,  相似文献   

6.
浙南山区瘠薄旱地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林昌庭刘赵康程义华潘慧萍刘朝英(浙江省景宁县农业局3235001前言景宁县地处浙南山区,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贫困县。种植春马铃薯具有悠久的历史,面积常年稳定在2000hm2以上。其中种植在瘠薄旱地上的春马铃薯167...  相似文献   

7.
西南山区马铃薯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山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有100万hm2左右,占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34%。马铃薯的丰歉直接关系到山区农民的温饱和养殖业、加工业的发展,在山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西南山区的气候土壤条件、马铃薯的栽培制度类似,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正>宁南山区地处北方高寒干旱区,具有春迟、夏短、秋早、冬长的特点,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层疏松深厚,通透性良好,土壤富含钾素,降水集中于7,8,9月,十分有利于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这些有利的自然条件为马铃薯的大面积种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了促使马铃薯生产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推进马铃薯产业优化升级,笔者通过走访调查,总结出宁南山区提高马铃薯产量的几项技术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吉忠 《中国马铃薯》2005,19(2):104-105
马铃薯、玉米是浙西南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过去当地农民种植马铃薯、玉米等作物均很少抓套种和复种.因此土地和光热资源利用率不高,农田种植收益也较差.近年来,为了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努力增加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我们积极开展了"马铃薯套种春玉米再复种秋黄瓜"三熟种植模式的试验和示范.多年实践表明:采用"马铃薯、鲜食玉米、秋黄瓜"三熟种植方式,既能充分利用山区的光温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可充分利用马铃薯根系分布较浅,玉米根系分布较深,分别吸收不同土层养分的优势,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土地的产出率,促使三熟作物增产增收,显著提高农田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0.
渭源县是甘肃省主要的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基地。目前种植面积达2.3万hm^2,马铃薯已发展成为渭源县的支柱产业。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和马铃薯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县北部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成倍增加。但由于我县北部半干旱山区地广人稀,多年来农民对农家肥的投入量有限,加上农民偏重N、P化肥的投入,致使土壤中钾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为努力提高农田的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优质农产品的上市量,丰富大中城市居民的"菜篮子",繁荣城乡市场,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山区劳动力充足、气候条件优越、早春气温回升快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马铃薯-西瓜-盘菜"新三熟,取得了显著增收的效果.2003年,全县推广该模式的农民已有2000多户,种植面积超过150 hm2,平均每667 m2产马铃薯1 693 kg、西瓜2 818 kg、盘菜2 930 kg,合计产值为9827.8元,除去生产成本净收入为5296.68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目前,这种"新三熟"已成为我县陈村、沙湾、郑坑、鸬鹚等乡镇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好门路.  相似文献   

12.
彭德召  王军  彭云  彭波  徐国海 《作物研究》2011,25(5):491-492,496
福单1号是2002年春以自交系"E 361"为母本与"Y 712"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秆、中熟、大穗型玉米杂交种,2003~2008年在各级品比、区试、生产试验示范中均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2008年3月通过湖南省新品种审定,适宜于湖南及武陵山区种植。介绍了福单1号的选育经过、品种特性、产量表现、栽培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镇巴县马铃薯单产4500kg技术分析何代元刘兴娥沈开安罗树云(陕西省镇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723600)1前言马铃薯在镇巴县夏粮生产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高山区农民的主要粮食,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33万hm2左右,占粮播种面积的35%。但是由于品种...  相似文献   

14.
1青岛市马铃薯生产现状青岛的马铃薯栽培历史悠久,尤其是地处胶莱河、大沽河西岸的胶州市,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是我市马铃薯种植的主要地区之一。长期以来,当地农民就有生产和消费马铃薯的习惯,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调节以及脱毒种薯的推广,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的技术素质日益提  相似文献   

15.
张静  王云栋 《杂粮作物》2006,26(3):218-218
马铃薯由于其适应性强,易种植、早熟、高产、营养价值高,因此成为人们喜食的作物。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和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对马铃薯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本溪地处辽宁东部山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发展马铃薯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受到马铃薯加工业和栽培问题的制约,本溪马铃薯种植面积始终徘徊在2000hm^2左右。平均产量也只有22500kg/hm^2,对于本溪市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非常不利。结合本溪市的实际就马铃薯在栽培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马铃薯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栽培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新品种的广泛引进推广,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明显增大,并开始采用配方施肥、机械播种等先进农艺措施,从而促进了马铃薯生产的快速发展,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效益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种植小麦显然效果欠佳,导致冬闲田面积逐年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努力提高农田的种植效益,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增加优质农产品的上市量,繁荣城乡市场,丰富居民的"菜篮子".青田县在低海拔半山区,利用早春气温回升,劳力充足,交通方便等优势,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增种高效益作物春马铃薯作蔬菜向温州等市场销售,山区改一熟为二熟,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青田县自1999年开始推广一直到今共累计面积达1 750多hm2,达到极显著增产增收.马铃薯单季稻模式栽培,具有高产高效培肥土壤,降低病虫草害发生等优点,这种模式适合在浙西南海拔300 m以下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程义华 《中国马铃薯》2004,18(3):172-173
浙南山区景宁畲族自治县近年来为了加快发展效益农业,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由水田延伸到旱地,2000年以来,全县在海拔600米以下地区的澄照、鹤溪、外舍、渤海、陈村等地累计推广种植“春马铃薯-甘薯 玉米-蔬菜”三熟四收的高效栽培模式88.4hm^2,取得  相似文献   

19.
春马铃薯/玉米-稻是近三年在益阳市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耕作制度,它能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提高复种指数,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据调查,春马铃薯/玉米-稻亩产粮食1150.4公斤,总产值为1321.36元,每亩纯收入达1107.83元,比绿肥双季稻亩增粮食210.7公斤,纯收入增加727.92元,增189.7%。春马铃薯块茎既可作主食,又可丰富城镇居民淡季的蔬菜供应,茎叶可  相似文献   

20.
晋北丘陵山区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北地区是山西马铃薯的主要产区,约占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的50%,但大部分丘陵山区由于生产条件差,生产方式粗放,生产力水平提升缓慢,单产低而不稳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简要分析了晋北地区马铃薯生产的优势与问题,从选择品种、水肥管理、种薯处理、规范化生产、病虫害防治及收获,提出了该地区马铃薯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以达到指导生产,提高农民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