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经采集、调查、鉴定,崆峒山有昆虫16目,107科,466属,909种。其中有鳞翅目昆虫29科,265属,482种。对鳞翅目昆虫区系分析表明:有古北种398种,占所采鳞翅目种类的82.57%;东洋种47种,占所采鳞翅目种类的9.75%;东洋-古北兼有种11种,占所采鳞翅目种类的2.28%;广布种26种,占所采鳞翅目种类的5-39%;古北种占优势。崆峒山鳞翅目昆虫阴坡种类为阳坡的2.99倍、阴坡昆虫数量为阳坡的2.77倍。崆峒山鳞翅目昆虫1年有1个种数的峰值,出现在7~8月份。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蜘蛛名录(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4和2005年对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蜘蛛多样性的再次调查、采集、鉴定和整理,补充未记录的蜘蛛77种,至此,小五台山的蜘蛛共有31科114属234种.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蜘蛛名录(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蜘蛛多样性的调查、标本采集、鉴定和整理,已知该地区分布有蜘蛛162种,隶属于25科、85属。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太行山地区苔藓植物的资源调查,共采集标本3 000余号,经分类鉴定普查到28科253种苔藓植物;增补河南省苔藓植物新纪录属8属,新纪录种18种和疑似新种1个;根据普查结果,将太行山苔藓植物划分为9个区系成分和4个群落类型;进行了云台山园区苔藓植物优势科、优势属统计、单种科、单种属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5.
山东木本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调查统计,山东有木本植物63科142属401种,其中世界性单型属和少型属共18属占12.68%,表明本区系的起源有一定古老性。区系成分分析表明,北温带成分居首位(27.54%),其次是泛热带成分(16.67%)、东亚成分(14.49%)和东亚北美成分(13.04%)。各类温带成分共89属占64.49%,而热带成分为46属占33.34%,表明本区系为暖温带性质。此外,文中列出了山东省特有树种及分布的名录,以便保护。  相似文献   

6.
经调查和查阅文献,汉阴县毒蛾科昆虫共有8属49种,其中黄毒蛾属、白毒蛾属、雪毒蛾属、盗毒蛾属等4属的种数占汉阴县总种数46.9%,是汉阴毒蛾科区系的主要组成成分和优势类群;区系组成方面,古北界7种、占全县总种数的14.0%,东洋界30种、占全县总种数61.2%,古北—东洋界分布种8种、占全县总种数16.3%,古北-新北界分布种仅3种、占全县总种数6.1%,东洋界种类是汉阴县毒蛾科区系的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7.
2012年11月~2013年3月对淮安市境内冬季野生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淮安地区共有鸟类67种,隶属于12目28科47属。其中留鸟32种,旅/冬鸟9种,冬候鸟13种,夏候鸟9种,旅鸟3种;在分布型上有广布型18种,占26.8%;东洋型20种,占29.8%;古北型29种,占43.2%。对淮安地区鸟类生境受威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舜皇山自然保护区昆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7-9月,采用线路调查和典型标准地昆虫群落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舜皇山自然保护区的昆虫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经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专家对库存标本和新采集标本的鉴定,共整理出昆虫17目,156科,1163种,其中新种9个;昆虫区系东洋种占优势,占68.10%;广布种次之,占23.82%;古北种较少,仅占8.08%;标准地调查结果表明,舜皇山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
于2011年7-8月和2012年9月对衢州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和昆虫区系进行调查,共采集到昆虫样本16目138科454种,根据所采集昆虫标本,从昆虫组成、昆虫地理区系成分以及不同生境对昆虫区系构成的影响3个方面对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昆虫种群进行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昆虫物种丰富,以鞘翅目鳞翅目为优势目,区内存在众多资源昆虫及保护种;选取鳞翅目作地理区划分析,其中以东洋种和广布种为主体,分别占50%和45.6%,古北成分只占5.6%;选取不同生境间的昆虫种群构成进行分析后,得出山地植被与湿地植被间昆虫组成存在差异,且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2009年8月~2012年9月间在对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10目387种昆虫的昆虫区系特征、区系成分进行全面调查的结果表明:其昆虫区系特征为中亚成分为主体,农区昆虫区系、东方区系成分和广布种类组成。种类以古北分布型为最多,约占全部种属的53.3%,双区分布型约占总种数的26.7%,东亚分布型即中国-日本-朝鲜和中国特有分布约占17.7%,广布型最少,只1属1种。  相似文献   

11.
对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29 532.29万元/a,其中间接经济价值28 753.38万元/a,占总价值的97.36%。其直接经济价值778.91万元/a,占总价值的2.64%。直接经济价值与间接经济价值的比值是1:36.91。由此可见,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的重要性。所以,保存森林的价值决不仅仅是木材价值上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从森林防火、林地管理、有害生物防治三方面概述了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森林防火形势严峻、物种保护受到威胁、林地安全不容乐观和森防工作不够扎实四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从利用新技术提高资源管护能力、加强林地管理和加强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治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资源管护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蜱虫为林间常见吸血节肢动物,可对人畜造成一定危害,为了解畜牧生产活动对蜱虫分布的影响,同时为蜱虫管控提供依据。该研究在小五台山一近林区羊圈周边110m范围内,对长角血蜱种群采用拖旗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羊圈周边蜱虫密度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聚集差异,羊圈30m范围内的蜱虫数量占总采集数量的44.0%,显著高于30~110m范围内的蜱虫数量(t=6.0716,P<0.001);不同地表基质环境会影响蜱虫数量分布,以草本植物为地表基质的蜱虫数量显著高于以掉落针叶为地表基质的蜱虫数量(t=10.034,t=10.396,P<0.001);调查期间若虫单次及总数量显著高于成虫(t=7.289,P<0.001)。畜群聚集会改变环境中蜱虫密度分布,使得聚集点周边蜱虫密度升高,在管理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且应重点加强对聚集点30m范围内的管控。  相似文献   

14.
葡萄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调研了国内外葡萄产业发展现状。结果显示:近20a来世界葡萄产业发展趋势平稳,中国葡萄产业发展大幅提升,其中鲜食葡萄产业居世界第一;河北省葡萄栽培历史悠久,葡萄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山区葡萄占全省的50%左右;通过调研从宏观和技术方面总结了河北省葡萄产业存在的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大而不精等问题,提出了葡萄产业需从发展方向、经营形势、栽培模式等方面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实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资料,提高监测能力和监测水平,雾灵山保护区自2015年开始将红外相机技术应用到野生动植物的资源调查和管护中。目前应用红外相机技术发现兽类5目10科14种,鸟类4目6科10种,掌握了区内主要物种猪獾(Arctonyx collaris)、狍(Capreolus)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的日活动节律,补充了保护区的本底调查资料,为保护区进一步开展金钱豹(Panthera pardus)、斑羚(Naemorhedus goral)和鸟类多样性等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保护区制定关于野生动物资源的相关管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菜阳河自然保护区是实施“中国荷兰合作森林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 (FCCDP)的试点保护区。根据项目要求 ,2 0 0 0年 4月 2 4日~ 5月 5日 ,11月 4日~ 11月 17日对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进行了 2次野外调查。野外调查中采用以常规的路线调查法为主 ,辅以定点统计 ,张网捕捉鉴定后释放 ,访问当地村民等方法进行。共记录到鸟类 2 2 1种 ,分属于 17目 4 5科。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 2种 ,Ⅱ级保护鸟类 2 1种 ;留鸟 16 4种 ,夏候鸟16种、冬候鸟 2 8种、居留类型不详的鸟类 13种。并对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及其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收集整理20多年保护区野外植物调查数据基础上,总结了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及中国特有属植物分布。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共计35种,其中属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9种,国家Ⅲ级保护植物13种。列入《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8种。高等植物模式产地种共记录47种。中国特有属植物共计27属31种,其中单种属12属12种,少种属9属10种,多种属6属9种。  相似文献   

18.
对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分布于海拔高度2 300~2 540 m较原始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及植物区系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其2 500 m2的样地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种子植物有44科、93属、149种,蕨类植物有7科、9属、13种。其群落的5个层次组成显明。群落中,泛热带分布的属最多,有24属;其次为热带亚洲及其变型的属,有15属。热带性质的属(51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32属),无中国特有属,显示该保护区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在属的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群落中,中国特有种多达76种,包括保护区特有的2个种,与云南共有的28种,与中国其他地区共有的46种,其中与西南片共有27种,表明本保护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构成种类主要起源于云南和我国西南地区。其群落中也有一定数量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32种)和热带亚洲成分(30种),显示与喜马拉雅地区和热带亚洲地区的区系渊源。群落中温带性质的种(113种)比热带性质的种(35种)多,说明在本区山地条件下,在该群落中形成和迁入了大量温带的种类。以此认为,相对干燥的山地气候,是本区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能够分布到海拔高度2 540 m,明显高于高黎贡山和无量山的原因。此外,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的种类明显少于无量山的相同林分(177种),这或许也与两地区降雨量的差异有关。同样的由硬斗石栎、木果石栎等优势物种组成的林分,在高黎贡山和无量山属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而在本保护区则属于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说明具有类似优势成分的森林群落,可以划分到不同的高等级植被类型(如植被亚型)中,这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生态特征,而不完全取决于它们的区系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