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不同药剂对盆栽榕树基质线虫和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和40%毒死蜱乳油对盆栽榕树基质线虫和根结线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100mg/kg的2%阿维菌素处理后15天基质线虫防治效果达到99.67%,处理后45天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仍达到95.7%。使用100mg/kg的2%阿维菌素灌根防治根结线虫时对榕树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漳州地区盆栽榕树种植示范基地为观测点,调查了榕树蓟马的为害情况,评判了6种药剂对榕树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盆栽榕树易受榕树蓟马危害,锉吸嫩叶、幼芽和当年生的老叶,造成盆栽榕树生长受阻。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治效果最好,可长时间将虫口密度抑制在较低的水平,是防治榕树蓟马的首选药剂;52.25%毒死蜱.氯氰菊酯乳油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的速效性和总体防治效果均较好,也是防治榕树蓟马较好的药剂;3%啶虫咪乳油和48%毒死蜱乳油可作为防治榕树蓟马辅助药剂;4%阿维菌素乳油在田间应酌情考虑少用。6种药剂均未对盆栽榕树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3.
盆栽榕树蓟马的发生与防控药剂配方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漳州盆栽榕树种植示范基地为观测和实验点,调查鉴定蓟马的种类、为害过程和发生规律,选择测定阿维菌素+啶虫咪、速灭威+啶虫咪和毒死蜱+啶虫咪等3组配方药剂对榕树蓟马的防控效果,筛选确定防控榕树蓟马的最佳配方药剂及田间使用浓度。结果表明:对盆栽榕树造成为害的主要是榕管蓟马;速灭威+啶虫咪4∶1配比对榕管蓟马防治效果最理想,药后3~10 d的防治效果均在93.48%以上,无药害产生,性价比最好,是防治榕管蓟马的最佳配方药剂,田间推荐使用500~1 500倍液。  相似文献   

4.
通过应用不同浓度的蓖麻叶水提取液对花生根结线虫防治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蓖麻叶水提取液对花生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和卵的孵化均有明显防治作用。蓖麻叶水提取液浓度为100g/L处理48h,花生根结线虫校正死亡率为81.25%,致死中浓度(LD50)为25.96g/L。蓖麻叶水提取液25g/L时处理10d对卵孵化抑制率达59.86%。  相似文献   

5.
不同地区禾谷孢囊线虫对不同类型杀线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地区禾谷孢囊线虫对不同类型杀线剂的敏感性,采用浸渍法分别测定了灭线磷、噻唑膦、涕灭威、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及甲维盐六种药剂对河南清丰、河北保定、安徽颍上、山东泰安和青岛五个地区的禾谷孢囊线虫二龄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六种杀线剂对五个地区线虫的毒力表现为:甲维盐>阿维菌素>灭线磷>涕灭威>噻唑膦>丁硫克百威。灭线磷、噻唑膦、涕灭威和丁硫克百威对各地区线虫的LC50值都在582.7mg.L-1以上,不同地区线虫对同一药剂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但相对毒力指数均在1.31以下;阿维菌素对各地区线虫的LC50值为26.0~66.3mg.L-1,甲维盐对各地区线虫的LC50值为20.1~35.3mg.L-1,不同地区线虫对这两种药剂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相对毒力指数最高达2.55。  相似文献   

6.
以出口盆栽榕树为基本材料,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对出口盆栽榕树保鲜进程中观赏特性及落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方法为D(1.35μl/L处理4 h),落叶率仅为18.05%,是延长盆栽榕树出口贮运期的有效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防治牧草盲蝽的有效药剂,指导田间施药,以试管药膜法测定6种杀虫剂对牧草盲蝽的毒力大小。为确保方法的可行性,通过预备试验测定了试虫密度和短期(3 h)食物的有无对试管药膜法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试验方法。然后利用此方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牧草盲蝽4龄若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在处理后24 h,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丁硫克百威、啶虫脒、噻虫嗪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43.39、43.71、52.32、127.32、141.48、166.08 mg·L-1;处理后48 h,LC50分别为23.24、28.16、23.35、65.38、92.59、102.17 mg·L-1。可见,阿维菌素对牧草盲蝽毒力最高,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毒死蜱次之,丁硫克百威、啶虫脒、噻虫嗪的相对毒力较低。  相似文献   

8.
离心管药膜法测试12种杀虫剂对香蕉花蓟马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采用离心管药膜法,选用12种杀虫剂原药对香蕉花蓟马若、成虫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显示,供试药剂对香蕉花蓟马二龄若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甲维盐(1.63 mg/L)毒死蜱(2.18 mg/L)阿维菌素(5.11 mg/L)啶虫脒(5.86 mg/L)高效氯氰菊酯(5.90 mg/L)吡虫啉(6.59 mg/L)噻虫嗪(6.72 mg/L)噻虫胺(11.49 mg/L)杀虫单(13.25 mg/L)功夫菊酯(14.56 mg/L)噻嗪酮(20.47 mg/L)吡蚜酮(55.26 mg/L);对成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甲维盐(2.82 mg/L)毒死蜱(4.46 mg/L)啶虫脒(6.41 mg/L)吡虫啉(6.62 mg/L)阿维菌素(6.83 mg/L)噻虫嗪(7.43 mg/L)高效氯氰菊酯(9.94 mg/L)噻虫胺(15.49 mg/L)功夫菊酯(15.87 mg/L)杀虫单(17.59 mg/L)噻嗪酮(30.26 mg/L)吡蚜酮(55.47 mg/L);供试药剂对成虫的LC50值不同程度大于若虫,表明药剂对香蕉花蓟马若虫的毒力高于成虫。  相似文献   

9.
采用玻片浸渍法,进行了8种杀虫剂对海南白沙及东方两地的橡胶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 Riley.)♀成螨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8% 阿维菌素对白沙及东方两地的♀成螨毒力均最高,LC50值分别为0.068 9、0.075 1 mg/L;其次为10% 溴虫腈和2.5% 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值分别为15.481 6 、10.153 2 mg/L和431.895 2、350.068 2 mg/L,8种药剂对该螨雌成螨的毒力大小顺序均为阿维菌素、溴虫腈、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哒螨灵、甲氰菊酯、三唑锡与克螨特。与敏感种群相比,白沙、东方两地六点始叶螨对克螨特、毒死蜱、甲氰菊酯、哒螨灵与三唑锡均已产生较高抗药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香根草能有效诱集水稻螟虫产卵,且孵化的幼虫取食香根草一定时间后死亡,可用于水稻螟虫的田间防控。但田间防治往往是多种防治措施相结合。为了研究取食香根草后的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度,【方法】利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氟虫胺、氰氟虫腙、阿维菌素、毒死蜱8种常用杀虫剂对水稻大螟和二化螟的毒力作用,以及取食香根草后螟虫对这些药剂的敏感度变化。【结果】8种杀虫剂(氰氟虫腙,甲氨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茚虫威,毒死蜱)对大螟的LC50依次为1.04,1.40,2.67,3.48,7.59,13.03,16.57,23.28 mg/L;对二化螟的LC50依次为1.94,2.07,4.20,8.93,9.72,17.63,9.51,64.68mg/L。与取食水稻的螟虫比较,香根草饲喂3d后,大螟幼虫对8种药剂的敏感性均有所提高,致死率提高13.3~22.2个百分点,其中,对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氟虫胺、氰氟虫腙、毒死蜱的敏感度显著提高;而香根草饲喂后的二化螟幼虫对所有测定药剂敏感度均显著提高,致死率提高26.7~33.3个百分点。二化螟幼虫对所有测定药剂敏感度升高更为明显。【结论】初步明确了水稻螟虫取食香根草后对杀虫剂的敏感度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福建漳州盆栽榕树种植示范基地为观测和试验点,调查分析害螨的为害症状、发生种类和优势种动态时间格局,测定7种药剂对害螨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盆栽榕树种植区的害螨种类有4个科6个属6种,优势种为桔全爪螨;优势种种群动态时间格局分为5类,依次经历发展期、第1高峰期、衰退期、第2高峰期和越冬期。7种药剂对害螨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无药害,15%哒螨灵乳油和73%克螨特乳油对害螨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药后1 d防效超过73.00%;11%乙螨唑悬浮剂、24%螺虫乙酯悬浮剂、24%螺螨酯悬浮剂和73%克螨特乳油能持续  相似文献   

12.
木槿曼粉蚧是我国南方大豆上的新害虫,为探讨其化学防控技术,在试验室条件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毒死蜱、氧乐果、杀扑磷、阿维菌素和啶虫脒对木槿曼粉蚧各龄若虫及雌成虫的毒力。结果显示:不同虫态的木槿曼粉蚧对供试药剂的敏感度有所差异。毒死蜱对木槿曼粉蚧1龄、3龄若虫的防治效果最好,LC50分别为0.111 9和0.568 1mg·L~(-1)。杀扑磷对2龄若虫的防治效果最好,LC50值为0.212 6 mg·L~(-1)。阿维菌素对雌成虫的防治效果最好,LC50值为11.426 2 mg·L~(-1)。化学防治木槿曼粉蚧的最佳时期是1龄若虫期,总体防治效果最好的是毒死蜱和杀扑磷。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香蕉根结线虫病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2013年,在福建省漳州市进行香蕉根结线虫病害的分布和危害性调查,结果表明:香蕉根结线虫病发生普遍,田间香蕉的株发病率达79.3%,苗圃香蕉假植苗株发病率达94.8%,带病香蕉苗成为香蕉根结线虫病的重要侵染源。香蕉根结线虫病的病原种类鉴定结果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 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 arenaria),南方根结线虫为优势种,且存在根结线虫的混合种群。  相似文献   

14.
随着黑龙江省马铃薯地上垄体栽培模式推广面积的逐年增加,其害虫的防控技术已经成为制约该模式下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环节,为解决这一问题,特设立6种化学及生物杀虫剂(5%吡虫啉乳油2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3 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2 000倍液、30%速克毙乳油2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2 000倍液、2%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进行马铃薯瓢虫及蚜虫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及3%啶虫脒乳油对马铃薯瓢虫幼虫的室内杀虫活性的测定。经过对校正防效和虫口减退率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啶虫脒乳油对马铃薯瓢虫与蚜虫施药7 d后的防效最高,分别达到84.94%和94.99%;其虫口减退率也最高,分别达到77.12%和92.04%。通过对LD50值比较6种药剂对马铃薯瓢虫的毒力,其中毒力最大的为3%啶虫脒乳油,LD50值为0.05。3%啶虫脒乳油对马铃薯瓢虫幼虫的72 h LD50为21.22 mg/L。由此可见,3%啶虫脒乳油是防治马铃薯瓢虫及蚜虫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5.
花生果腐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一旦发生会造成荚果腐烂落果,重病田可致绝收。群结腐霉菌(Py thium myriotylum)是引起花生果腐病最主要的病原菌。为寻找防治花生果腐病的有效药剂,本研究对6种化学药剂进行室内筛选,实验结果表明,96.8%的咯菌腈对引起花生果腐病的群结腐霉有较好的抑菌效果,EC50为3.16×10-5 mg/L,较低浓度的药剂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抑制效果。盆栽接种后,用6种杀菌剂进行灌根,待荚果成熟后对病害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96.8%咯菌腈是防治花生果腐病最有应用潜力的药剂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广西贺州市栀子根结线虫病病原种类,采集根部有明显根结的栀子根系进行根结线虫分离鉴定,通过观察根结线虫2龄幼虫、雌成虫、会阴花纹特征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并利用核糖体ITS区和28S rDNA D2D3区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线虫2龄幼虫和雌成虫形态特征及形态测量值与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 Yang & Eisenback, 1983)相似;该病原线虫核糖体ITS区与NCBI数据库中象耳豆根结线虫相应序列的相似度为100%,28S rDNA D2D3区与NCBI数据库中象耳豆根结线虫相应序列的相似度为99%以上;该病原线虫核糖体ITS序列以99%的支持率与象耳豆根结线虫聚为同一分支。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广西贺州市栀子根结线虫病病原种类鉴定为象耳豆根结线虫,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ills)是该线虫的新寄主纪录。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香蕉根结线虫病原的鉴定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海南岛各香蕉产区采集的香蕉根结线虫样本进行鉴定及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均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Koforid and White,1919)Chitwood,1949]。在巴西、泰蕉、8818、龙选、红蕉和粉蕉6个香蕉品种中,巴西品种最感病,粉蕉最抗病。质量分数3%米乐尔(0.5g/株)、质量分数1.8%爱福丁(1.25×10-2mL/株)防治香蕉根结线虫效果在90%以上,可有效地防治控制香蕉苗期根结线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为判定叶片表面结构及蜡质是否会影响寄主植物的抗虫性,以3种不同抗蓟马水平的榕树叶片作试验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面的超微结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叶片表面的蜡质成分及含量,比较差异性。结果表明:3种榕树叶片的表面蜡质、表皮细胞、气孔器等微形态结构明显不同,高感品种蜡质平滑,表皮细胞山脉状突起细微,气孔密度和长度均较小;低感品种蜡质略显粗糙,表皮细胞山脉状突起略显丰富,气孔长度最长;高抗品种蜡质最为粗糙,表皮细胞山脉状突起纵横交错,气孔密度最大。3种榕树叶片的表面蜡质总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高感品种和低感品种的蜡质总量相对较高;每个品种的蜡质提取液可鉴定出21种已知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各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随品种抗性的不同会有所变化,醇类占比随品种抗性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烃类相反,酸类、酯类和酮类则互有高低;各主要组分的离子峰面积随品种抗蓟马水平的高低而呈现大小排序变化,含量的变化均可影响榕树品种的抗蓟马水平。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每公顷用10%益舒丰颗粒剂30kg、5%涕灭威颗粒剂45kg、98%毖速灭颗粒剂60kg对花生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可达55.9%、63.8%、63.7%;施用益舒丰以播种沟撒施和花生墩间施用为好,施用该药剂的深度以10~15cm为宜;采用深耕、增施有机肥(鸡粪)及轮作换茬、地膜覆盖栽培等措施,对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病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