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绿肥翻压还土后植烟土壤主要养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绿肥翻压还土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光叶紫花苕、箭舌豌豆、紫云英、普通黑麦草、冬牧70、满园花等6种绿肥翻压后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绿肥翻压还土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64%~13.33%、19.25%~40.99%、2.32%~18.75%、47.94%~76.50%;(2)不同绿肥品种以普通黑麦草提高土壤有机质幅度最大,以箭舌豌豆提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幅度最大,以紫云英提高土壤速效钾幅度最大;(3)不同绿肥种类以禾本科绿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效果较好,以豆科绿肥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不同野生大戟科绿肥对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戟科植物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绿肥资源。为了解中国大戟科绿肥的培肥效果,通过田间试验,探讨施用45份分别采自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地的野生大戟科绿肥后其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绿肥后,不同绿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不同,并且不同绿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效果随着施用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虽然不同大戟科绿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效果不一,但在施用1年内均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在施用1个月后效果最好,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用量的钾镁肥在砖红壤中的相互作用规律,可为合理施用钾镁肥提供理论依据。供试土壤采自琼海市大路镇冬瓜种植地,在室内试验条件下,通过向砖红壤中加入不同用量的钾镁肥,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土壤中钾镁的有效含量。结果表明,施用钾镁肥是提高土壤中速效钾和交换性镁含量的有效方法;在不施钾肥时,无论施用镁肥与否,对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没有影响,当施钾量分别达到50、250 mg/kg时,施高镁肥(150 mg/kg)对钾有拮抗作用;在不施镁肥或施少量镁肥(30 mg/kg)时,无论施用钾肥与否,对土壤中交换性镁含量都没有影响,但当施高量镁肥时,钾对镁有拮抗作用,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拮抗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4.
施用不同豆科绿肥对酸性土壤无机磷分级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尼龙袋法,研究酸性土壤施用4种豆科绿肥(尖叶木蓝、铺地木蓝、扁豆与链荚豆)后,在1年内不同时间,土壤无机磷各组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绿肥对于土壤无机磷影响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但总体上施用豆科绿肥可显著降低酸性土壤无机磷的总量,对于土壤无机磷各组分,施用绿肥可显著增加土壤铁磷(Fe-P)以及铝磷(Al-P)的含量,但显著降低土壤中钙磷(Ca-P)以及闭蓄态磷(O-P)的含量;施用绿肥对于土壤无机磷的影响随施肥时间的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5.
不同绿肥还田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赤峰市翁牛特旗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绿肥还田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草木犀、沙打旺3种绿肥植物还田均能改善土壤质量。对比3种绿肥还田处理发现,还田效果最好的植物为沙打旺,其次为紫花苜蓿,最后为草木犀。沙打旺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休闲)提高了0.3 g/kg、0.05 g/kg、0.8 mg/kg和7 mg/kg。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云南干旱地区芒果园管理技术和水平,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豆科植物行间间作后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草间作两年后,0~60 cm土壤有机质降低;20~60 cm土壤全氮和全磷增加,0~60 cm土壤全钾增加;新诺顿豆和大翼豆将20~60 cm土壤pH从酸性提高至中性;饭豆+绿肥提高了0~60 cm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饭豆+绿肥、饭豆以及田箐提高了0~60 cm土壤速效钾。试验所选生草可以增加20~60 cm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的积累,饭豆+绿肥轮作可以有效提高0~60 cm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酸碱度等级下种植绿肥对土壤肥力及产量影响的比较,2010-2013年期间,在15个县(市、区)开展种植绿肥定位监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酸性土壤种植绿肥处理和微酸性土壤种植绿肥处理对后季水稻的增产效果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平均增幅都在6%以上。与基础土样和对照处理相比,酸性土壤种植绿肥在土壤全磷、缓效钾、pH值等含量提升效果较好,微酸性土壤种植绿肥在土壤有机质、容重、全氮、全钾、有效磷、速效钾、CEC等含量提升效果较好。福建水稻田基本上都处于酸性和微酸性之间,种植绿肥都能对土壤肥力及生产力有明显提升,值得深入研究和大面积推广,特别是微酸性土壤种植绿肥的效果还好。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胶园土壤的钾素状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测定海南岛各地不同母质发育的橡胶园土壤全钾、缓效钾、速效钾及胶树叶片钾素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由玄武岩、浅海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其钾素含量都很低,全钾量常低于0.3%,这类土壤的钾素供应能力极低,生长在这类土壤的橡胶树钾素营养不足,叶片含钾量仅0.75%左右,必须施用钾肥。由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砂页岩、石灰岩等发育的土壤全钾、缓效钾都较高,速效钾含量最高可达100ppm以上,生长在这类土壤的橡胶树钾素营养一般是丰富的,叶片含钾量在1%以上,甚至高达1.6%,因此,一般不需施用钾肥,只有在氮磷极丰富或胶树开割投产多年后,或施用刺激剂采胶以提高产胶量,或更新后土地再利用时才要适当施用钾肥。  相似文献   

9.
枯草芽孢杆菌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与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以及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后的土壤养分与酶活性间的关联性,以K326为材料,开展了枯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不同用量研究。结果表明:烤烟移栽以后,(1)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碱解氮和有效磷、钾含量则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规律,且烤烟移栽后45 d达到最大值;(2)土壤脲酶活性呈现由低到高的变化,移栽后90 d达到最大值;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低-高(60 d)-低-较高(90 d)"的规律性变化;蔗糖酶活性出现"较高-低(60 d)-高(75 d)-高(90 d)"的规律性变化;(3)通过土壤酶活性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钾含量间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在移栽后45 d对有机质和碱解氮,以及移栽后60 d对速效磷和钾含量影响最大;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在移栽后60 d和75 d,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磷和钾的含量影响最大。植烟土壤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有着良好的效果,不同生长阶段土壤养分与酶间相互作用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香蕉茎叶堆制还田对土壤各形态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模拟大田环境中香蕉茎叶堆肥还田对土壤中各形态钾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中添加香蕉茎叶腐熟材料能提高土壤的pH值,在0~240mg/kg(以香蕉茎叶中的钾折算每千克土中添加钾的量,下同)添加量下,土壤pH值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总体维持在6.3~7.0范围内;土壤速效钾的含量也随着堆肥样品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由于堆肥样品中各种物质的影响,土壤速效钾的量高于外源钾添加量和原始土壤中速效钾的量总和,且速效钾增率随堆肥样品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90d后土壤中速效钾增率仍维持在36.83%~137.58%之间。缓效钾的量与速效钾相比,堆肥样品添加量对其在土壤中的含量变化影响不大,在大部分时间内不同堆肥样品添加量下缓效钾的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不同原料商品有机肥对土壤肥力性状及冬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明月海藻有机肥(CH01)、海腾鸡粪有机肥(HK05)、荣达豆粕有机肥(BT03)和博泰虾肽氨基酸有机肥(CJ01)4种不同原料商品有机肥养分含量,研究其对土壤肥力和冬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有机质含量最高,豆粕氮含量最高,鸡粪磷和钾含量最高;经过360 d的培养实验后,海藻对有机质提升效果最好;豆粕对碱解氮和全氮含量提升效果最好;鸡粪对速效磷提升效果最好;鸡粪和虾肽对速效钾提升最大。对土壤pH和CEC提升效果最好的有机肥分别为鸡粪和海藻。大田试验中豆粕对碱解氮含量提升效果最好,海藻对CEC提升效果最好,鸡粪对pH提升效果最好,与培养试验结果相一致。但各处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pH和CEC差异不显著。施用虾肽能显著提高冬瓜产量,其余处理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不同原料商品有机肥培肥土壤的能力受到有机肥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增产效果与其钾含量高低有关,施用虾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冬瓜产量。短时间的田间试验无法体现商品有机肥的肥效。  相似文献   

12.
豆科绿肥对砖红壤交换性盐基组成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三尖叶猪屎豆、四棱豆、大叶千斤拔、马占相思、绒毛山蚂蝗和葛六种绿肥的施用对土壤交换盐基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绿肥均能够显著增加土壤的交换性盐基含量(对Na+作用不显著),表明施用绿肥能使土壤的保肥和缓冲能力增强,且均在绿肥施用后的前60 d效果最显著(K+在前30 d最显著),随后缓慢降低并逐渐接近于对照;6种绿肥中葛和绒毛山蚂蝗的Ca/K、Ca/Mg和(Ca+Mg)/SEB(交换性盐基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K/SEB低于对照,说明绿肥对土壤交换性盐基比例关系的影响以交换性Ca的相对富集为主要特征;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性Ca、Mg、K和SEB之间显著正相关,而与交换性Na、绿肥全Ca、全Mg、全K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施用豆科绿肥后砖红壤酸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尼龙网袋法分析马占相思、蝴蝶豆、蔓草虫豆、猪屎豆、葛、绒毛山蚂蝗和四棱豆7种热带绿肥施入砖红壤后,对其酸度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绿肥后,土壤pH值显著提高,交换性酸总量和交换性铝含量明显降低,并且均在施用后的前2个月内效果最好,此后,土壤pH值快速下降,交换性酸总量和交换性铝含量快速增加,马占相思8个月后pH值显著低于对照,交换性铝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蔓草虫豆1 a后的交换性铝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土壤,葛与猪屎豆降低酸度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农田土壤酸化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在强降雨淋溶地区尤为严重。本研究利用硝酸磷肥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制造的低pH值土壤调理剂来改良酸化土壤。结果表明:该调理剂按用量1 g/kg(折合亩施150 kg)即可显著地提高土壤pH值,且其在不同pH值土壤上的施用效果有所差异;施用后短期内存在返酸现象;该调理剂与约一半用量的生石灰的调控效果相当;调理剂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因土壤性质不同而异;施用调理剂对土壤有效钾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钾量对玉米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玉米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钾肥用量提高呈缓慢上升趋势。当钾肥用量达156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1177kg/hm2,与不施钾肥处理相比增产20.53%,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施钾处理玉米收获后土壤速效钾含量比播种前有所降低,土壤缓效钾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土壤全钾含量变化不大;不同施钾处理,随着钾肥的施用量提高,玉米从土壤中带走钾量明显增加,当钾肥施用量在117kg/hm2以下时,土壤中的钾素亏损,不能保持土壤中钾素平衡;各处理玉米子粒中钾素含量均比其茎秆钾素含量低,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子粒茎秆中钾素含量也相应增加;不同施钾处理,钾素的利用率随钾肥的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平氮、钾对次生盐渍化温室土壤(简称温室土壤)的作物产量、土壤养分、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季试验后,温室土壤不同含氮量处理的植株干重无显著差异.说明土壤氮含量已很高,施氮不再增产.露地土壤的作物产量显著高于温室土壤,温室土壤有效氮、磷和钾及电导率(EC)、各主要盐离子的含量均显著地高于露地土壤,说明高含量的陪伴离子是限制作物产量和温室土壤养分利用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处理K2(含钾为350mg/kg)作物产量显著高于K1(300mg/kg),说明施钾可明显提高作物产量;K2的土壤有效钾的含量显著低于K1,但土壤磷与氮无显著差异;K2水溶性K+的含量显著低于K1,其它水溶性盐分离子的含量无显著差异;K2的EC有下降的趋势,说明施钾能使作物充分利用温室土壤养分,是减缓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