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相关研究表明,混播可以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还相对较少.本实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云粳39号、云粳26号两品种不同混播比例为试验因素,于2020年4月初在四川省西昌市进行试验,研究混播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云粳39号与云粳26号按5:1的比例混合种植最佳.混播较单播云粳2...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青贮玉米和秣食豆混播比例对群体生产机能的影响。[方法]以青贮玉米科多八号和秣食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混播比例处理对混播群体生产机能的影响。[结果]玉米与秣食豆2∶0处理的玉米株高、茎粗略低,显著高于玉米常规单播处理,但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随着混播比例的增加,玉米的茎粗、叶面积呈下降趋势。各混播处理的玉米干物质积累在生育后期均高于单播处理,其中以混播处理2∶2、2∶3较高;不同混播处理群体中玉米的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是对玉米+秣食豆的群体总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混播处理2∶2产量最高,显著高于混播处理2∶0和对照,产量分别提高10.86%和9.01%。[结论]该研究为青贮玉米高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豆生产直接受到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影响,为了提高大豆产量,进而探讨大豆有效栽培技术,根据大庆地区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以当地主栽大豆品种抗线虫8号和抗线虫11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混播比例处理,研究混播对大豆的抗线虫能力、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混播处理中和了两个供试品种的抗线虫能力,但在不同处理与对照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比例混播处理中和了两个供试品种的冠层特性,表现为清种抗线虫8号叶面积指数最大,清种抗线虫11叶面积指数最小,其它处理介于二者之间,并且抗线虫8号和抗线虫11以1:4比例混播处理极显著小于其它混播处理;不同比例混播处理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不同,其中两品种3:2比例混播处理产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综合分析认为,适量的混合比例不仅有利于合理冠层结构的形成,还能提高通风透光能力,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进而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不同混播比例、不同播种方式建植混播草地的研究,探索自然降水在500 mm以上的雨养地区,建植优质、高产、稳定与中长利用年限混播人工草地的技术途径.[方法]试验设鸭茅(Dactylisglomerata)与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无芒雀麦(Broumis inermis)与红豆草混播,混播比例为5∶5、4∶6、6∶4三种处理,各处理以1∶1行;2∶2行;3∶3行异行种植;在豆科牧草花期与禾本科牧草抽穗期,测定草地群落各种群组分的密度、高度与产草量,比较分析各处理的草地经济性状表现.[结果]在不同种植方式的处理中,1∶1行的种植方式,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优于其它种植方式;在不同混播比例处理中,红豆草与鸭茅混播,以6∶4混播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在1∶1行处理中,平均可产干草1 276.8 g/m2;红豆草与无芒雀麦混播,6∶4与5∶5混播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在1∶1行处理中,平均可产干草1 194.95和1 242.3 g/m2.[结论]试验区草地在建植的当年就表现出良好的长势与较高的生产性能,尤其是豆科牧草的产量大幅度增加,可极大地提升草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燕麦与苜蓿混间条播模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低氮条件下比较分析燕麦与苜蓿不同间作与混播模式的生产效应,研究了燕麦和苜蓿间作混播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混播处理对混合牧草的株高、鲜干比、茎叶比几乎没有影响;间条播优于混条播,燕麦与苜蓿3:1更具优势;在燕麦乳熟期进行刈割,所有处理中T1(燕麦与苜蓿3:1间条播)的干草产量(457...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刈割次数、施氮量和混播比例对扁穗牛鞭草和白三叶混播草地产量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混播草地各处理产量均高于对照,处理④产量最高。处理12○中白三叶在混播草地中所占比例最高。刈割次数是影响混播草地产量和混播群落组分变化的决定因素。采用灰色关联综合分析各混播组合的稳定性发现,处理④和12○的稳定性最好。试验显示,在合适的栽培管理条件下成功建植扁穗牛鞭草和白三叶混播草地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混播草种及其比例对黔草4号鸭茅草地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黔草4号鸭茅的混播草地组合与草地产量。[方法]以黔草4号鸭茅单播为对照,在贵州省德江县共和乡建植不同混播比例的鸭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白三叶+高羊茅、鸭茅+白三叶共9种混播草地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牧草高度、产量、叶茎比、豆荷比的影响。[结果]鸭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2∶1∶1)草地的产量达101 610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叶茎比为2.98,草地质量好,为最优草种组合与混播比例。[结论]该试验为筛选适宜贵州黔草4号鸭茅草地建植的最佳草种组合和混播比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左艳春  杜周和  朱永群  周晓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633-3634,3637
[目的]探讨紫花苜蓿与鸭茅混播效应以及最佳混播比例。[方法]设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紫花苜蓿与鸭茅的混播比例不同。测定混播后各个处理组混播草地的产量,相总生物量以及紫花苜蓿与鸭茅在混播草地的竞争率。[结果]处理A3组的总产量最高,为4 827.67 kg/hm2,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且与处理A1组差异极显著(P〈0.01)。3个混播处理组的RYT值均大于1,2种草能够互补共存。在混播草地中,紫花苜蓿的竞争力强于鸭茅,在竞争中占有优势。[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紫花苜蓿与鸭茅混播草地以及建立高产优质的人工混播草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贵州高寒山区优质高产牧草黔饲1号小黑麦人工混播草地的适宜建植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饲用小黑麦与箭舌豌豆不同混播比例的生产效应。结果表明:混播处理的生产能力显著优于单播处理(P0.05),其中,黔饲1号小黑麦50%+兰箭3号箭舌豌豆50%混播处理的鲜草产量、草层高度、叶茎比及0~30cm土层的地下生物量均最高,分别为57 349.2kg/hm2、176.9cm、0.534 8和21 298.32kg/hm2。该混播模式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可在威宁高原及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不同混播比例、不同种植方式建植混播草地的研究,探索自然降水在500mm以上的雨养地区,建植优质、高产、稳定与中长利用年限混播人工草地的技术途径.[方法]试验设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与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无芒雀麦(Broumis inermis)、猫尾草(Phlemu pratense)5种牧草混播,混播比例为4∶6、6∶4、5∶5三种处理,各处理又以1∶1行、2∶2行、3∶3行异行种植;在豆科牧草花期与禾本科牧草抽穗期,刈割测定草地群落各种群组分的密度、高度与产草量,对比分析各处理的草地经济性状表现.[结果]在不同种植方式的处理中,1∶1行的异行种植方式,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优于其它种植方式;在不同混播比例处理中,以4∶6混播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在1∶1行处理中,平均产干草1209.1g/m2;其它处理也多在800g/m2以上.[结论]试验区草地在建植当年就表现出良好的长势与较高的生产性能,尤其是豆科牧草的产量在草群中大幅度增加,可极大地提升草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魔芋无害化高产栽培技术,以本地花魔芋为试材,采取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土面覆草及其过火焚烧对魔芋植株生长及球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烧土面覆草后再覆草处理魔芋的生长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其球茎产量达2 138.26kg/667m~2,较仅火烧覆草(1 461.99kg/667m~2)和仅覆草(1 449.39kg/667m~2)分别增产46.26%和47.53%,比不覆草(835.01kg/667m~2)增产156.08%,差异达极显著;且仅火烧覆草和仅覆草的比不覆草的分别增产75.07%和73.38%,差异达极显著。魔芋栽培土面覆草,火烧土面覆草后再覆草可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生产优质和绿色生态的魔芋产品,是魔芋无公害栽培的有效增产措施,可在魔芋早播以及山草资源丰富的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刈割方式对饲草玉米SAUMZ1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田小区栽培,研究了不同留茬高度和刈割时草长对饲草玉米SAUMZ1(以下简称饲草玉米)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25 cm的处理与留茬15 cm处理的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相对饲用价值(RFV)、粗蛋白(CP)含量及CP总产量差异均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留茬5 cm处理。处理C220(草长220 cm时刈割)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CP产量均显著高于处理C190(草长190 cm时刈割),但CP含量和RFV较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较高。处理C160(草长160 cm时刈割)的鲜、干草产量和CP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但CP含量和RFV较高。研究表明,留茬25 cm、草长190 cm刈割适用于青饲;留茬15 cm、草长220 cm刈割适用于青贮。  相似文献   

13.
高效氯氰菊酯对草鱼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生理生化水平上研究高效氯氰菊酯对草鱼健康的影响。[方法]以同批繁殖、同池培育、体色正常、体重85~115 g、体长12~20 cm的健康草鱼为试材,用不同浓度(0、0.5、1.0、3.0、5.0μg/L)高效氯氰菊酯对其进行暴露处理,研究处理1、5、12 d后草鱼溶菌酶(LSZ)活性的变化。[结果]高效氯氰菊酯浓度与草鱼LSZ活性存在时间—效应关系。暴露1 d时,各处理组草鱼LSZ活性显著上升(P〈0.05) 暴露5 d时,各处理组草鱼LSZ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 暴露12 d时,各处理组草鱼LSZ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效氯氰菊酯对草鱼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2种牧草总密度保持不变而组成种比例在0~1变化的替代试验法,设白三叶100%(A)、白三叶75%+狗牙根25%(B)、白三叶50%+狗牙根50%(C)、白三叶25%+狗牙根75%(D)、狗牙根100%(E)5种处理,研究混播组合播种后3年的地上生产力和种间竞争动态.结果表明:建植第1年,3种混播组合的地上生物量高于...  相似文献   

15.
王淑娥  杨泽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60-16463
[目的]初步探讨栽培基质、修剪和践踏栽培因素对海滨雀稗草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在海南省某高尔夫球场,以粒径为0.5mm的海沙和河沙为栽培基质材料,从海滨雀稗草圃选用当年生健壮茎段扦插进行草坪建植;对球场的高草区、球道区、发球区进行草坪草修剪作业,随机抽样观测该草坪的密度和质地,并以0、5、10、15、20、30、50人次的践踏方式进行践踏处理。[结果]2种栽培基质中,河沙处理使海滨雀稗草的根长为21.52cm,最大分蘖数为17,明显高于海沙处理,说明河沙有利于海滨雀稗草的生长,值得推广;修剪对海滨雀稗草的质地和密度有较大影响,草坪的质地和密度随着修剪高度的变化发生变化;适当的践踏有利于海滨雀稗草最大的生长。[结论]该研究结果可指导海滨雀稗草的生产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3种观赏草在自然失水胁迫下的生理变化与耐旱性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斑叶芒(Miscanthus sinensis variegatus)、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矮蒲苇(Cortaderia selloa-napumila)3种观赏草在干旱胁迫下的形态与生理变化进行研究,在为期19d的自然失水胁迫处理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观赏草的游离脯氨酸、膜透性、丙二醛(MDA)的量不断增加,与枯叶率的增加呈显著正相关;斑叶芒和狼尾草叶片的SOD活性在干旱胁迫后期明显高于矮蒲苇;比较形态和生理指标后,认为狼尾草的耐旱性最强,斑叶芒次之,矮蒲苇对于干旱最敏感。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土壤管理制度对‘寒富’苹果树体养分回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园覆草对树体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以'寒富'苹果为试材,通过覆草和清耕2种不同的土壤管理方式,研究了养分回流期间果树体内养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年生枝叶片、木质部、韧皮部的营养物质含量基本表现为覆草处理大于清耕处理,这说明覆草处理有效提高了各部位的营养物质含量,增加了树体的贮备营养水平.同一土壤管理制度下,不同枝类的养分含量也有所差异,表现为秋梢>早期封顶枝>春梢,这表明秋梢在延缓叶片衰老,增加营养物质贮备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生育期连续刈割的多花黑麦草的株高、分蘖数、茎叶比、产草量、根量、粗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进行了研究:开花期刈割处理的蛋白质产量极显著高于另两个处理的蛋白质产量;开花期刈割处理的干草产量略高于孕穗期刈割处理的干草产量,而孕穗期刈割处理的鲜草产量高于开花期刈割处理的鲜草产量,但差异都不显著;欲获得持续、稳定、高产,黑麦草最佳刈割时期应为孕穗期。  相似文献   

19.
以化学除草为对照,研究生草栽培条件下橘园主要天敌种类及数量、主要害虫种群动态,统计产量和水果外观商品性。结果表明,柑橘园生草栽培、自然生草栽培和稻草覆盖栽培处理,果园捕食螨、草蛉、瓢虫、寄生蜂和蜘蛛等五大类害虫天敌都有不同程度增长,柑橘园生草栽培增长最明显,而化学除草(对照)处理几乎没增长甚至负增长;3个处理的柑橘产量和质量也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部分牧草种子存在的硬实现象,介绍了牧草种子播种前解除硬实的常用方法;分析了机械方法解除种子硬实的优点,利用机械设计及轻微碰撞理论,进行了硬实种子处理碰撞机总体设计.通过改变碰撞机叶轮转速,可以获得具有合适擦伤度的牧草种子,满足提高种子渗透性和发芽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