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不同覆盖方式对油茶造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稻草覆盖、薄膜覆盖和杂草覆盖等3种不同林地覆盖方式对油茶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方式均显著提高了0~40 cm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并显著提高了油茶幼林的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3种覆盖方式的效果为稻草覆盖薄膜覆盖杂草覆盖。  相似文献   

2.
集水措施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解决因降雨少且季节间分配不均带来的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之一,有关微集水区防渗处理材料及其防渗效果的研究也已广泛开展。本文通过5 年(1992-1996)的野外试验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微集水系统生物结皮覆盖对造林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皮接种3 年后,集水区表面大部分为结皮所覆盖,其集水功能已经部分地表现出来。在春季3 个典型时段内浅层土壤含水量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0.05 水平),1m 土层内春季月均含水量均比对照提高了0.9%–6.04%。同时在研究期末(1996 年)结皮处理的样地内树木个体的树高(H)、胸径(DBH)和地径(DGL)均较对照有显著提高(0.05 水平),提高幅度分别为22.38%、17.34%和20.49%。作为一种生物防渗材料,生物结皮具有无污染、自我繁殖、使用期长和投入小等特点,因此很可以作为西部大开发中植被恢复的主要集水材料,进一步的工作应放在干旱环境下当地适宜结皮种类的选择及其快速繁殖技术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杨树旱地造林丰产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树种为毛白杨、加拿大杨和山海关杨,全部采用2年根1年干无病虫害的壮苗进行造林。采取适当深栽、集水型整地、覆盖地膜、叶面喷肥、覆盖麦糠、间作农作物、适当修枝等抗旱措施。试验结果表明,采取的抗旱措施是可行的,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山海关杨、加拿大杨、毛白杨在干旱瘠薄的碱地和沙地上生长正常,可以进行旱地造林,尤其山海关杨是旱地造林的最优树种。  相似文献   

4.
采用EM 50土壤水分测定系统,在晋北太行山区雁门关林场,对造林后采用石块、石块薄膜双层、生态垫3种不同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进行连续监测,以不同覆盖处理成本、造林成活率、苗木生长量、蓄水保墒效果等为指标,对不同覆盖处理综合效果进行秩次综合评价,3种覆盖处理被分为两类,以生态垫覆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水是制约陕西残塬沟壑区生态经济林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前期干旱不仅降低经济林的造林成活率,而且严重影响着核桃、花椒等生态经济林的正常开花、坐果、果实生长、成熟及树体生长。因此,因地制宜改进造林技术,充分利用有限的雨水资源,提高造林成活率和营林效益,是  相似文献   

6.
对云南核桃园进行薄膜、茅草、秸秆等3种不同材料的树盘覆盖,分析研究不同材料覆盖后核桃园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覆盖对土壤温度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且对0~10 cm土层的调节作用比10~20 cm土层的调节作用强,不同材料覆盖土壤温度有明显差异,对照(未覆盖)的温度变化幅度最大,茅草和秸秆覆盖温度变化幅度较小。覆盖提高了耕作层土壤含水量,在雨季来临前薄膜覆盖的土壤含水量比其它材料的高。  相似文献   

7.
集水造林防止人工林植被土壤干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1,自引:4,他引:57  
本文对采用集水造林措施的两种密度人工刺槐林的产流、土壤水分变化、水量平衡以及林木生长情况与常规造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集水造林能增加植树带径流收获量,提高土壤含水量,使更多的降水渗入到根际区以下的深层土壤,防止了土壤水分长时间持续严重亏缺———土壤干化的发生,以及所导致的林木生长不良等问题。其中,以密度较小的8m2拍光处理的效果最佳,生长季汇集径流量的20%以上将贮留于土壤中,有效地补充了深层土壤水分,促进了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8.
影响油茶嫁接苗造林成活率因素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油料树种。针对良种油茶嫁接苗造林成活率普遍不高的状况 ,本研究对影响油茶嫁接苗造林成活的诸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实施覆盖等技术措施能显著提高其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半干旱地区核桃JuglansregiaLinn.造林成活率,实验中采取不同整地方式、整地时间、根部处理措施以及节水保墒技术,并对其比较,得出影响核桃造林成活率的几个主要因素,提出了先进适用的核桃抗旱造林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半干旱地区核桃造林的成活率问题,提高了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10.
核桃是泽州县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大力发展核桃经济林是贫困山区农民致富达小康的有效途径之一.展望了发展核桃经济林的前景,分析了核桃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刘士军 《防护林科技》2013,(11):29-30,35
在五味子人工种植园通过采用双层黑地膜覆盖、覆草、覆沙等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温湿度及肥力因子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材料覆盖措施均能明显提高土壤温湿度,以覆双层黑地膜效果最好,在15 cm和20 cm土层地温分别比对照提高50%和30%,含水率比对照提高12.89%~13.05%;覆双层黑地膜能增加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养成分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65.57%、3.60%和2.75%。  相似文献   

12.
以核桃林和油橄榄林两种经济林下复合种植的黄芪为试材,研究不同品种经济林下种植的黄芪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性和复合种植黄芪前后土壤肥力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两种经济林下种植黄芪后土壤肥力呈增长趋势,不会对经济林产量造成影响;两种经济林下种植的黄芪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差异,落叶经济林核桃林下种植的黄芪品质优于常绿经济林油橄榄林,且均达到中国药典规定的质量要求;黄芪种植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宜的土壤肥力能保证黄芪较高的品质,黄芪种植对有机质、钾需求较高,对磷需求较低。经济林下复合种植黄芪模式具有可行性,且落叶经济林核桃林下种植的黄芪品质优于常绿经济林油橄榄林。以期为经济林下黄芪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持水性和肥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与格氏栲、青栲、火力楠及杉木等树种混交试验,13年生时测定不同混交林土壤的持水性、土壤结构和养分。结果表明,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饱和持水量大于马尾松火力楠和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破坏率以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较低,而马尾松格氏栲混交林土壤孔隙度最大,且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性养分含量高于其他2种混交组合。格氏栲和青栲为马尾松伴生树种可以促进林分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4.
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为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重要的调味品、香料及木本油料树种。我国花椒主产于四川、甘肃、陕西、山东、河北、河南等省,栽培历史悠久(曾京京,2000)。花椒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表层根系密度大,水平根的分布大于冠幅3~4倍(余晓林,2003),因而是山区生态造林的重要树种。近年来,在退耕还林项目中被列为生态经济树种,在发展山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魏玉君等,1996;何腾兵等,2000)。研究(李洪钵等,1991;曹彬等,2002)表明,通过施肥、整形修剪等措施可提高花椒的产量。然而,目前花椒园土壤管理中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四川秦巴山区春季气温低、湿度小的气候特点,采用4种处理方法开展核桃嫁接增温保湿措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层膜覆盖和拱膜覆盖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嫁接苗床的气温、地温和空气湿度.嫁接成活率较常规育苗方法分别提高66.3%和54.4%,并且嫁接苗长势旺,可作为核桃嫁接育苗的好方法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北五味子园采取双层黑地膜、单层白膜、覆盖稻草、覆细沙、单层黑地膜、双层白地膜和对照无覆盖等7个不同土壤覆盖措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覆盖措施对北五味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双层黑地膜较其他6个试验处理在产量上差异显著,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覆双层黑地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8.1%,单层黑膜覆盖提高24.0%,覆单层白膜提高13.6%,覆双层白膜提高12.9%,覆稻草提高2.5%,覆沙提高2%。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水土保持林的配置、设计原则以及营造技术 ,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和具体的实施措施 ,对不同水土保持林的设计进行详细论述 ,为治理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围垦滩涂防护林树种选择及造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围垦滩涂防护林树种选择及造林一直是林业科研生产中的难点之一。在防护林树种试验过程中,依据生态学原理,通过采用一系列生物、工程和管理措施,提高了造林试验树种的成活率,探索出入侵生物水葫芦的应用途径及特困立地造林的有效措施,也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中的造林措施对土壤水分水分的影响。以试验数据为基础,科学分析了挡水墙、覆膜、覆革和保水剂四种造林措施的优缺点,结果表明:(1)使用保水剂极为显著的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2)挡水墙改善土壤水分能力较弱;(3)覆膜改变了土壤水分的分布格局;(4)覆革增加了水分下渗,改善了苗木根部的土壤水分。综合分析,保水剂和覆草能有效提高造林苗木土壤水分含量,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朝阳市不同宜林地类型采取不同树种、不同造林方式进行杨树造林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土层河滩地客土填坑造林方法远远优于原坑土填坑栽植法;薄土层河滩地选择锦新杨造林,其效果好于辽宁杨;厚土层河滩地选择辽宁杨或108杨,造林效果好于锦县小钻杨;地下水位深水型河滩地采取深植法造林的地块“两率”高,林木生长状况良好,远远强于常规造林栽植法;浅水型(或返浆地)河滩地通过筑土埂栽植则能有效地防止水淹或长期浸泡,使树木造林成活后能正常生长;在易受洪水冲袭型河滩地按流水方向呈雁翅形排列定点深植法营造的杨树林分,可有效地防止洪水的冲袭和危害,且保存率高于与主河道呈直角定点挖掘栽植的林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