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士军 《防护林科技》2013,(11):29-30,35
在五味子人工种植园通过采用双层黑地膜覆盖、覆草、覆沙等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温湿度及肥力因子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材料覆盖措施均能明显提高土壤温湿度,以覆双层黑地膜效果最好,在15 cm和20 cm土层地温分别比对照提高50%和30%,含水率比对照提高12.89%~13.05%;覆双层黑地膜能增加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养成分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65.57%、3.60%和2.75%。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凤城市郊区北五味子园杂草种群分布情况的调查和实施不同覆盖措施清除杂草试验,结果表明:凤城市郊区五味子园杂草具有鲜明的季节特性和杂草分布不均匀特性,杂草滋生数量较大,对五味子植株生产影响较大;杂草主要通过草籽和串根繁殖;不同覆盖措施间控制杂草的效果差异极显著,以覆双层黑地膜取得的效果最好,杂草比对照减少99.80%。采取双层黑地膜覆盖技术是有效控制五味子园杂草滋生蔓延的最佳措施,能够达到彻底控制杂草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科学经营油茶林,采用覆地膜+稻草、覆地膜、覆稻草、松土这4种保水措施,以油茶树行间空地作为对照,就不同保水措施对6年生油茶林地土壤各层水分含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油茶植株耗水量明显大于矮杂草,对油茶林地采取保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覆地膜+稻草、覆稻草、覆地膜、松土这4种保水措施都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油茶林地土壤各层的水分状况,夏季晴天9:00~10:00时,在0~10 cm的土层中,不同保水措施的保水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覆稻草>覆地膜+稻草>松土>覆地膜,10~20 cm的土层中则以覆地膜+稻草处理的含水量为最高;而在13:00~14:00这一时间段,覆稻草处理对0~30 cm土层中的水分能起到保护作用,覆地膜+稻草处理对10~30 cm土层的保水效果也较好,而松土处理对深层土壤水分的保持效果更好;16:00~17:00时,在0~10 cm的土层中,覆稻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较高,10~30 cm的土层中,覆地膜+稻草处理的含水量相对更高些,30~40 cm的土层中,覆稻草和松土处理的含水量均高。结合油茶根系的分布情况,观测分析各测定时间段土壤各层的水分变化动态后认为,覆稻草和覆地膜+稻草是4种保水措施中相对较好的保水措施,且覆稻草是最经济最环保的保水措施。  相似文献   

4.
林业信息     
松、杉苗床用木屑覆盖好松、杉苗床以往都用稻草覆盖,鸟害较严重,若揭草不及时,常引起苗木黄化或弯曲,揭草后幼苗因环境突变而影响生长.浙江东阳县南江林场1984年育马尾松、杉木苗,用锯木屑覆盖(厚1—2毫米),种子场围发芽率高,幼苗出土整齐,生长健壮.同时,鸟害少,防止土壤板结,减少病害,增加土壤有机质,并可节省劳力.摘自《浙江林业科技》1985年第1期选用黑色地膜覆盖杨树插条育苗沈阳市林科所用聚乙烯(LDPE)吹塑黑、白、绿地膜进行杨树插条育苗试验.根据地膜含炭素的比例不同,设黑1、黑2、黑3、绿色、白色和未覆盖地膜(对照)六种处理.两年结果表明,选用黑色地膜优于其他颜色地膜和对照,尤以黑1地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毛竹林覆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双层覆盖、单层覆盖对毛竹林出笋时间、笋期、竹笋产量、竹林土壤温湿度、幼竹及幼鞭生长状况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措施显著提高竹林土壤温度,但对土壤含水率影响不显著;双层覆盖竹林出笋时间较单层覆盖和对照竹林分别提前6 d和15 d,笋期较单层覆盖和对照竹林分别增加9 d和15 d;双层覆盖竹林相对于对照竹林在竹笋净产量和竹笋可食部分重量方面分别增加95%和102%;双层覆盖竹林幼鞭平均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竹林,跳鞭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竹林,表明覆盖措施对竹鞭生长具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秸秆、黑膜、河沙等覆盖材料对旱地果园土壤环境及果品产量品质等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覆草、覆膜、覆沙均可作为旱地果园抗旱保墒、提高土壤肥力及果品产量、品质的有效措施;黑膜对果园土壤含水率和秸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最显著,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7.73%和80.9%;黑膜667m2净增收入最高,为旱地果园覆盖首选材料,秸秆次之,河沙最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旱砂田枣园开展覆黑膜、施肥、"覆黑膜+施肥"等措施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不同水肥配置对枣树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覆黑膜、施肥、"覆黑膜+施肥"等处理均能提高旱砂田枣树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同时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综合比较,旱砂田枣园采取"覆黑膜+施肥"复合措施对提高枣树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效果最为显著,覆黑膜处理的效果稍优于施肥。  相似文献   

8.
两种不同覆盖处理对毛竹冬笋经济效益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稻草+砻糠、稻草+地膜2种覆盖方法对毛竹笋用林进行覆盖试验,对比分析冬笋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经过覆盖处理的毛竹笋用林能大幅度地提高冬笋的产量;其中,砻糠+稻草处理可提高冬笋产量155.06%,地膜+稻草处理可提高冬笋产量97.30%。投入产出方面,地膜+稻草处理效果最好,投入产出比达到1:3.02。生产中建议采用地膜+稻草的覆盖方式提高笋用林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辽西油松林休眠期不同地表覆盖后土壤含水量及温度的变化,在油松林内开展休眠期覆盖地膜试验,结果表明,油松林休眠期地表覆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中的含水量及温度,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起到很好的蓄水保墒增温效果,尤以覆盖黑膜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通过使用保水剂和采取不同覆盖措施对黑松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保水剂埋深在0~60cm土层内,土壤含水率比对照提高10.2~79.3个百分点。黑地膜塑料覆盖土壤含水率最高,其次是锯屑,最后是树叶;覆盖措施使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显著改善,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渭北旱塬地区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布设试验样地,采取不同覆盖材料和集水整地措施,从土壤温度、含水量等方面分析其对核桃经济林造林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时采取一定的微型集水工程和覆盖措施,在集流节水、抑制蒸发和保蓄土壤水分等方面是有效的,薄膜、麦秸和杂草3种覆盖材料中,以薄膜覆盖集水效果最好,含水量达到21.74%,对0~20 cm土层增温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从而提高核桃经济林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不同覆盖物对红松播种苗床土壤日蒸发量、土壤表层温度和种子出苗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开展了不同覆盖物红松播种试验.结果 表明:不同覆盖物下土壤日蒸发量由大到小依次为CK、河沙、草炭土、松针、锯末和豆秸;河沙覆盖的土壤表层温度最高,其次是松针覆盖,豆秸覆盖的最低,锯末和草炭土覆盖下的土壤温度两者相差不大;松针、草炭土、...  相似文献   

13.
稻草覆盖对果园土壤温度与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洪光  王旭 《吉林林业科技》2009,38(4):24-25,35
在洮南市北部半山区的果树试验场,按果树树冠垂直投影筑树盘,对树盘进行稻草覆盖处理,研究其对土壤温度与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草处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含水量,年平均含水量比清耕地高出16.0%;经覆草处理的土壤,生长前期土温上升缓慢,后期土温下降缓慢,越冬前,土温高于清耕地2.00℃,可减少低温对根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北五味子果林母树果实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进入结实盛期的北五味子果林母树为试验材料,以氮肥、磷肥和钾肥为处理因素,每种处理因素设置3个试验水平,连续3个年度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果实增产效果显著,3种肥料之间的交互作用效果亦显著,其中以施用氮肥150 kg·hm-2、磷肥150 kg·hm-2、钾肥90 kg·hm-2的施肥量配比增产效果最佳,果实比...  相似文献   

15.
干旱荒漠区沙地云杉幼苗越冬措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荒漠区,对1年生沙地云杉容器苗在温室和自然条件下分别设置实验,对其越冬措施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室外条件下对沙地云杉幼苗采用土壤、沙子、塑料、塑料薄膜、麦草、树叶为覆盖材料,同时,对沙地云杉埋土越冬采用了土壤、沙子2种材料,设置了不同的覆盖厚度。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和覆盖厚度对苗木越冬保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覆土对沙地云杉幼苗的保苗率明显高于覆沙的保苗率,覆土厚度与保苗率关系密切(R2=0.916 4),覆土的厚度为10~15 cm保苗效果最好;(2)各种覆盖材料相比,覆土对沙地云杉幼苗越冬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作物秸秆与土壤混合栽培基质对越橘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和大豆秸秆粉碎物按不同质量比与土壤充分混拌配制成混合栽培基质,研究其对越橘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与土壤混合栽培基质可有效提高越橘的生物量,其中以玉米与土壤120质量比的混合栽培基质效果最为显著。从植苗2个月至翌年的7月15日,基质的pH值稳定在4.3~5.2之间;株高、基生枝和延长枝的净生长量和叶片面积分别为46.2 cm、31.5 cm、7.46 cm、23.66 cm2,分别为对照的120.9%、120.2%、119.2%和117.6%;植株整株干重119.18 g,为对照的106.2%;坐果率达到94%,单株产量393.11 g,为对照的115%。  相似文献   

17.
五味子栽培技术及开发利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克祥 《吉林林业科技》2006,35(6):36-39,42
五味子为木兰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其药用、食用价值极高。无论进行林冠下大面积基地栽培,还是全光大面积基地栽培都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五味子生物学特性、育苗技术、栽植技术以及其开发利用价值和市场前景的探讨与分析,提出了在我国东北地区开展基地栽培五味子的可能性、必要性、重要性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