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秸秆深埋整秆还田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我国水稻秸秆还田机械普遍存在的耕作深度浅、秸秆还田深度不满足农艺要求、旋耕部件缠草严重等问题,运用旋耕理论和数值计算分析方法设计了水稻秸秆深埋整秆还田装置。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壤颗粒进行假设,运用离散元法建立土壤颗粒力学模型,应用EDEM软件进行整秆还田仿真虚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耕深在20 cm时,土壤表层覆盖率为93.87%。通过土槽台架试验得到:在作业速度为1.25 km/h、刀辊转速为237 r/min时,耕深可达到22 cm,地表以下15~20 cm翻埋的秸秆占秸秆总量的80%,秸秆还田率为91.63%,同时刀辊轴不缠草。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深度达到水整地环节的要求,秸秆还田率较高。通过虚拟仿真和台架试验相互验证,证明新型整秆还田装置一次作业可实现切土、碎土、埋草、压草及覆土的功能,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徐州农机推广站与赣榆县农牧机械厂联合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稻麦秸秆还田机,主要是针对稻麦秸秆韧性强,抗剪能力强等特点,研究设计了一种刃口锋利、耐磨及剪切力强的纹齿甩刀,优化设计了碎草刀的排列方式、回转半径及线速度等技术参数,并研究改进了旋耕刀轴的转速。  相似文献   

3.
水稻秸秆反旋深埋滑切还田刀优化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稻秸秆深埋还田时,还田刀作业功耗过高和缠草的问题,结合还田机作业过程,分析还田刀功耗过高和缠草的原因,设计了一种反旋深埋滑切还田刀。使用阿基米德螺旋线设计还田刀侧切刃,提高还田刀的滑切性能,计算并验证侧切刃曲线的动态滑切角满足土壤-秸秆滑出还田刀的条件,使用圆弧曲线设计还田刀正切面,以耕宽和正切面安装角为依据确定圆弧半径为60mm。运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进行了反旋深埋滑切还田刀与传统还田刀的仿真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反旋深埋滑切还田刀的秸秆还田率、抛土性能与传统还田刀基本一致,作业功耗降低18.19%,选取留茬高度、刀辊转速和机具前进速度为影响因素,选取作业功耗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影响还田机作业功耗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刀辊转速、机具前进速度、留茬高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率为20%~30%,地表秸秆覆盖量为336~353g/m2,拖拉机作业速度为低速一挡(1.5km/h),刀辊转速为250r/min时,秸秆深埋滑切还田刀作业后,平均耕深为18cm左右,秸秆还田率为87.9%~89.7%,地表平整度为2.1~3.7cm,作业指标均满足秸秆还田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麦秸秆还田,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禁烧难题,但秸秆还田后,特别是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技术之间的因果关系,需深入分析研究。1田间耕整及埋草技术目前小麦收割后一般使用拖拉机旋耕耕整作业,水稻种植为插秧、直播、抛秧3种稻作法。麦秸秆机械化还田要解决的是麦草还田经拖拉机旋耕后要适合上述3种稻作方式,试验、示范表明拖拉机耕整后的埋草率是决定麦秸秆还田技术实施应用的重要技术指标。耕田面还草状态、田块浸泡水层、旋耕深  相似文献   

5.
东北稻区不同秸秆还田模式机具作业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增产增效的重要方式。东北稻区存在秸秆量大、收获时秸秆含水率低、切碎抛撒难等问题,既影响秸秆还田质量,又进一步影响后期耕整地和插秧作业质量,亟需研究适用于东北稻区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模式,改善秸秆还田和耕整地作业质量,支撑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本研究在黑龙江省七星农场开展机械化秸秆还田试验,共设4种模式,即:对照CK(秸秆不还田,秋翻+春搅浆)、还田处理1(秸秆还田,秋翻+春搅浆)、还田处理2(秸秆还田,秋翻、秋旋+春平地)、还田处理3(秸秆还田,秋旋埋+春平地)。试验选取不同模式各作业环节的配套机具,并监测不同模式的秸秆还田和耕整地机具作业效果。2年的试验检测表明,3种秸秆还田模式均能实现秸秆全量还田,并满足水稻插秧前的地表作业要求,能够保证正常的插秧作业和水稻返青。其中,还田处理3的综合还田效果相对最优,能实现较好的地表平整度、泥浆度和植被覆盖率;还田处理2与还田处理1相比,增加秋季旋耕作业,春季改用无动力平地作业,2年的数据尚未显示能显著改善插秧前地表状况。  相似文献   

6.
调查和分析了南方丘陵山区水稻秸秆还田现状及农民常用的几种耕整地机具的特点,进行了以手扶拖拉机为动力的驱动圆盘犁和旋耕机联合作业的水稻秸秆还田耕整地试验。试验结果:水稻秸秆还田率可达95.1%,耕深达到20cm以上,田块范围内的地表高低差只有2.4cm,符合水稻机插秧对田块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徐州市农机技术推广站,于2006年开始研制稻麦秸秆切碎还田旋耕复式作业机,现已通过大面积试验及小批量生产鉴定。该机可一次完成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旋耕碎土、覆盖秸秆及整地等多道工序的复式作业,可用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等秸秆粉碎还田旋耕覆盖作业,可提高秸秆还田作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水田耕整地作业效果,研制水田秸秆还田耕整机具。介绍水田秸秆还田的类型及质量要求,总结国内外水田秸秆还田机具的研究进展及主要成果,为提高相关技术发展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秸秆还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介绍了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省推广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取得突出成效,一大批先行实践的农民成为秸秆还田的积极倡导者;但是仍有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对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存有疑虑,许多地区在推进秸秆禁烧时存在着重禁烧、轻还田的错误倾向。日前,该省相关农机技术专家就此专题为广大农民释疑解惑。  相似文献   

11.
旱耕秸秆还田耕整地技术在我区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本文根据这项技术的成功经验,对其技术路线、实施要点及其配套机具的保养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徐州市农机技术推广站项目组人员研究、开发设计的1JHG-180型稻麦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机是在SGTN-180D4V3型双轴灭茬旋耕起垄机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现有稻麦秸秆还田、旋耕技术和相关机型,结合我省稻麦种植特点,设计一种新型秸秆粉碎纹齿刀具,  相似文献   

13.
<正>1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秸秆田间焚烧的概况金湖县夏秋两季种植面积6.6万hm2,机械化还田4.4万hm2,还田率达66.7%,剩余稻麦秸秆基本实现综合利用,超额完成夏秋两季秸秆机械化  相似文献   

14.
秸秆直接还田是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途径之一,在联合收割机上配套秸秆切碎抛撒装置对秸秆直接还田有着重要作用。介绍了秸秆切碎抛撒装置的一般结构,以及所配置的4DMQ-35A稻麦秸秆切碎抛撒装置、纵轴流稻麦秸秆切碎抛撒装置的技术参数。上述两种秸秆切碎抛撒装置与目前国内生产的稻麦联合收割机主要机型相配套,应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5.
1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机械化秸杆还田技术是在作物收割后 ,土壤经灌水软化和施肥后 ,使用水田埋草旋耕机、反转旋耕灭茬机等水田埋草整地机械将秸秆、瓜藤、绿肥和田间杂草等埋压还田 ,以达到水稻栽植的耕整要求。2优点1)增产。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 ,梅州市兴宁、蕉岭、梅县等县(市)推广了“水稻机械化秸秆还田沃土技术” ,实施面积2 07万hm2(31 12万亩) ,经省、市、县有关部门专家验收 ,平均(1/15)hm2(1亩)增加产量36 4kg。2)沃土。经省农科院土肥所测定 ,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土壤肥力 ,比…  相似文献   

16.
六头螺旋秸秆还田耕整机刀辊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长江中下游两熟制地区土壤黏重板结,传统秸秆还田耕整机作业质量不理想、刀辊易缠绕和功耗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六头螺旋秸秆还田耕整机刀辊。基于滑切原理设计了等滑切角二次切刀,阐述了刀辊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了二次切刀减阻程度及主要作业参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功耗和秸秆掩埋率影响显著性由大到小分别为刀辊转速、耕深、作业速度和耕深、作业速度、刀辊转速,对秸秆粉碎率和碎土率影响显著性由大到小为刀辊转速、作业速度、耕深,通过软件分析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耕深12. 7 cm,作业速度0. 7 m/s,刀辊转速273 r/min。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下六头螺旋秸秆还田耕整机功耗、秸秆掩埋率、秸秆粉碎率和碎土率分别为31. 9 k W、93. 1%、87. 5%和78. 3%,与软件预测值之间的误差分别为4. 7%、1. 4%、1. 9%和2. 6%。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六头螺旋秸秆还田耕整机功耗和秸秆掩埋率较水旱两用秸秆还田耕整机分别低8. 8%和2. 3%,秸秆粉碎率和碎土率分别高3. 0%和6. 1%。  相似文献   

17.
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包括机械播种技术、机械施肥技术、机械植保技术、机械中耕技术、机械收获技术、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和机械耕整地技术,其关键技术就是机械播种(包括机械深施肥)技术、机械收获(包括秸秆还田)技术和机械耕整地技术。下面介绍这三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东北一熟区、水旱轮作稻区、双季稻区三大稻区的水稻秸秆直接还田配套机具的研究进展,从水稻收获、耕整地两个作业环节指出各区域实施秸秆还田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及待解决问题。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秸秆直接还田配套机具已经基本满足农艺要求;东北一熟区的秸秆直接还田仍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秸秆韧性强、秸秆量大,造成秸秆粉碎抛撒不均匀问题,导致后期整地困难及春季泡田搅浆后秸秆漂浮严重问题,仍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南方双季稻及西南稻区由于地势限制导致的机收水平低问题,也同样限制了水稻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水稻秸秆直接还田技术配套机具发展建议,以期为下一步研究解决稻田秸秆还田关键机具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推广应用进行了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了应加强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不断抓好技术创新和工作机制创新,加快推广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20.
浅析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机播集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机播集成技术是农田保育与轻简麦作的一项农机农艺集成创新技术。稻草还田种麦技术,主要通过秸秆切碎、深翻或旋耕埋草、适墒播种、播后镇压、合理增施基肥等措施,实现全苗壮苗,达到省工、节本、增效、安全、生态的效果。稻草还田虽然给种麦整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