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和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I- 10 0 0 T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 7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130例、急性肝炎35例、重型肝炎38例、肝炎肝硬化70例)及4 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镁、铁、铜、锌的水平。结果:各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锌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 1)。除急性肝炎组外,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镁、铜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 1) ,血清中镁、铜、锌水平以重型肝炎组最低。各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铁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 .0 1) ,以重型肝炎组最高。结论: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微量元素,对了解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患者血脂水平与病情和预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病毒性乙型肝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I-1000T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40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急性肝炎48例,慢性肝炎90例(轻度25例,中度30例,重度35例),重型肝炎40例,肝炎肝硬化62例(Child-Pugh A级15例,B级23例,C级24例)和50例正常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脂蛋白(Lp-α)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除急性肝炎组外,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血清TC、TG、HDL、LDL、VLDL、Lp-α、APOA-Ⅰ、APOB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各项血脂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而降低(慢性肝炎重度组和中度组显著低于轻度组,重型肝炎组显著低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死亡组显著低于存活组);同时亦随着病程进展和肝纤维化的加重而降低(Child-Pugh C和B组显著低于Child-Pugh A组).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的监测,对了解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和估计预后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本文检测了15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HP抗体,结果:急性肝炎血清HP抗体阳性率(4.44%)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慢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血清H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11%及46.8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HBV-DNA阳性组血清HP抗体阳性率(65.22%)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26.67%)(P<0.01)。结果表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易感染HP,HBV-DNA阳性时HP感染率增高,认为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时应及时清除HP。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的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55例慢性肝炎、35例肝硬化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L-6、TGF-β及TNF-α的水平。结果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6、TGF-β及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且随着肝病病情的加重,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递增,三项指标均以肝硬化患者组升高最为显著(P〈0.01)。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存在分泌调节紊乱,其水平的变化与慢性肝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在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1500mL血浆加500mL生理盐水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55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其中研究组25例采用1500mL血浆加500mL生理盐水进行血浆置换,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血浆量(3000mL)进行血浆置换,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ALT、AST及TBIL均下降(均P〈0.01),且治疗后TBIL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白蛋白及Na+治疗前后及各上述各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浆置换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00mL血浆加500mL生理盐水进行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是安全、有效手段,与常规血浆量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短暂性脑缺血患者93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丹红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丹红组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而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和丁咯地尔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都应用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选择51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治疗前丹红组和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丹红组和对照组均比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丹红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增加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脑血流量,预防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老年人慢性肺心病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92例老年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MWH组各46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LMWH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4100~6150IU每日1次,皮下注射,疗程10d。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凝血指标及血气分析。结果LMWH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67.4%(P〈0.05);LMWH组患者治疗后氧分压(PaO2)升高、抗凝血酶原Ⅲ(AT-Ⅲ)升高,血浆黏度、血纤维蛋白原(FIB)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PaO2升高、PaCO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MWH组血浆黏度、FIB、AT-Ⅲ及PaO2、PaCO2治疗前后变化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肺心病患者血黏度增高,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可作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O2)气腹作用时间对妊娠中期大鼠血浆、胎盘和羊水中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的影响。方法18只妊娠中期(妊娠10~15d)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组1不接受CO2气腹处理,组2、3分别接受15mmHgCO2气腹作用1、2h。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浆、胎盘和羊水中β-HCG含量。结果组3大鼠血浆和胎盘中β-HCG含量高于组1大鼠(P〈0.05),组1、2血浆和胎盘组织中β—HC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羊水中β-HCG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气腹压力下,妊娠中期大鼠血浆和胎盘中β-HCG含量随气腹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而羊水中β-HCG含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凝血检验质控血浆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 120份凝血试验标本置于已经消毒的大塑料瓶中,摇晃均匀后,分两等份倒入两个瓶中。其中一个瓶内的血样立即分装于数个小塑料试管,-80℃环境下保存;另一瓶放入38℃浴箱中,每隔1.5 h对血样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值进行检测,直至APTT、PT值均高于健康对照2-3倍,分装于塑料小试管,放入-80℃环境中保存。以仪器原装配套试剂进行定标校准,测定自制正常质控血浆和异常质控血浆的PT、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值,连续测定5个月,每天1次,每月20次。比较每个月的检查结果间的差异。结果自制质控血浆和仪器原装配套质控血浆PT、APTT、TT、FIB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5个月的自制质控血浆的PT、APTT、FIB、TT检测结果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项指标每个月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5%。结论自制的凝血检验质控血浆稳定性好,可以满足凝血检验的室内质控要求,有利于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0.
黄河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104-10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4例COPD患者治疗前后及30例对照组的血浆Fbg和D-D分别进行测定。结果: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浆Fbg和D-D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缓解期含量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对COPD患者进行监测Fbg和D-D水平,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控制疾病的发展,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苦参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8例慢性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一般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苦参注射液,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改善显著,肝纤维化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常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注射液,有助于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外周单核细胞IL-10表达、调节机体促炎抗炎平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以及其与传统脑梗死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血糖等)的关系,为脑梗死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53例脑梗死患者发病3 d内的hs-CRP水平,部分患者第7天复查hs-CRP,同时记录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CNDF)、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同时测定23例有脑梗死危险因素而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对照A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B组)的hs-CR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比对照组A、对照组B的hs-CRP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A比对照组B的hs-CRP增高,差异有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与复查组hs-CRP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查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重型脑梗死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中型、轻型(P〈0.05),中型脑梗死的hs-CRP水平高于轻型,差异有意义(P〈0.05),作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hs-CRP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关系;hs-CRP与收缩压、纤维蛋白原、血糖、总胆固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年龄、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无相关性;以hs—CRP为应变量,其他指标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FIB、血糖、收缩压是hs-CRP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hs-CRP可作为判断病情的一种手段,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脑梗死发生的一种预测因子.hs—CRP与收缩压、纤维蛋白原、血糖、总胆固醇呈正相关关系,是优于其他因素的综合性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平DDGS对奶牛乳产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8头荷斯坦奶牛,设置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分别在饲料中添加15%(Ⅰ组)、25%(Ⅱ组)和35%(Ⅲ组)的DDGS,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DDGS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试验Ⅱ组平均产奶量为10.99kg·d^-1,比Ⅰ组提高了4.67%,差异不显著(P〉0.05);比Ⅲ组提高了9.03%,差异显著(P〈0.05);②不同处理间的乳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乳糖和乳蛋白含量,Ⅱ组与Ⅰ组和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乳干物质,试验第15天时,Ⅱ组比Ⅰ组提高了4.39%(P〈0.05),比Ⅲ组提高了1.19%(P〉0.05)。根据上述生产性能指标综合评定,建议奶牛配合饲料中DDGS适宜添加量为2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TIMP-3在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HCC、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用q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TIMP-3mRNA和蛋白表达,分析PTEN和TIMP-3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PTEN和TIMP-3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P〈0.01),且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亦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P〈0.01)。PTEN和TIMP-3蛋白表达在肝外转移、分化差、血清AFP≥400μg/L和Ⅲ~Ⅳ期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肝外转移、分化好、血清AFP〈400μg/L和Ⅰ~Ⅱ期肝癌(P〈0.01或0.05)者;两者在是否伴有肝硬化和不同肿瘤大小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癌组织中PTEN和TIMP-3表达下调,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HCC侵袭转移能力、临床分期和肝外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肝脏组织病理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评估其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恩替卡韦0.5 mg,1次/d,口服;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肝药物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和肝活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肝组织学评估结果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用豆油代替鱼油对体重为(33.75±0.28)g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性能、免疫和组织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分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80尾鱼,分别添加18%(质量分数,下同)鱼油(G1组)、6%鱼油+12%豆油(G2组)、3%鱼油+15%豆油(G3组)和18%豆油(G4组)。试验期间水温为12.5~16.5℃,溶解氧为7.8~10mg/L,每天饲喂2次,试验共进行8周。结果表明:豆油部分或全部代替鱼油对虹鳟试验末体重、体长、肥满度、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和日增重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G2组试验末体重、特定生长率、日增重分别较对照组(G1组)提高7.99%、11.85%和13.89%,饵料系数下降12.82%。与G1组相比,G3组鱼血浆和肝脏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肝脏和肾脏中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1);G4组鱼肝脏中溶菌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G2、G3组也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鱼鳃中丙二醛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降低(P〈0.05);G3组鱼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12;3、G4组鱼肾脏中CAT也显著升高(P〈0.05)。可见,用豆油可以部分代替鱼油用于虹鳟生产,但用豆油完全代替鱼油会影响虹鳟鱼体的免疫力。试验表明,用添加质量分数为6%鱼油+12%豆油的饲料饲养虹鳟时,虹鳟的生产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取160头体重相近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分别饲喂A料、B料、C料和D料,研究4种教槽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和皮毛指数的影响。其中A料和D料为粉料且含有血浆蛋白粉;B料和C料配方相同,均无血浆蛋白粉,只存在B料为粉料、C料为颗粒料的区别。结果表明:断奶后10d内A料组仔猪采食量和日增重均显著高于B料和C料组(P〈0.05),与D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B料和C料组采食量、日增重均差异显著(P〈0.05)。A料组仔猪料肉比与B料和c料组差异均显著(P〈0.05),与D料相比,其料肉比降低4.76%。对于腹泻率和腹泻指数,A料和D料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B料和C料组间差异显著(P〈0.05)。除C料组皮毛指数与各组存在显著差异外(P〈0.05),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粉料A和D生产效果相当,但均显著好于B料、C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3例肝硬化患者分为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组(Ⅰ组)、镇静剂组(Ⅱ组)和普通胃镜组(Ⅲ组),共进行114例次内镜下套扎术,比较各组胃镜操作时间、视野清晰度、术中不适反应和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Ⅰ组胃镜操作时间明显短于Ⅲ组(P〈0.05),Ⅰ组及Ⅱ组视野清晰度明显高于Ⅲ组(P〈0.05)。除Ⅰ组患者术中血压有一过性下降外(P〈0.01),各组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但Ⅰ、Ⅱ组术中不适反应少。结论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实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疗效良好,不适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鸡粪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试验表明利用晒干鸡粪再生饲料喂猪是可行的,虽然日增重稍低,但能降低饲料成本,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日增重方面,对照组高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高于试验Ⅲ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高于试验Ⅲ组,差异显著(P〈0.05)。(3)饲料转化率方面,试验Ⅱ组高于试验Ⅰ组、试验Ⅲ组和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4)节约饲料成本方面,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平均每头猪每天可节约1元,1.9元,2.3元。(5)从日增重、饲料转化率、饲料成本三方面综合分析考虑,用20%的晒干鸡粪替代11%的玉米和9%的豆饼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益生素对肉鸡的料肉比、粪便排泄物中各种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肉鸡108只,随机分成4组,1组对照组和3组试验组:包括益生素低含量组(饲料:益生素为1 000:1)、中含量组(饲料:益生素为1 000:2)、高含量组(饲料:益生素为1 000:4),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鸡。试验期为15 d,对照组按照正常方式饲喂,饲料中不添加益生素,试验组饲喂添加不同含量益生素饲料。每日称取肉鸡的采食量,计算试验期间总采食量;试验开始前和试验结束后分别称取鸡重,计算试验期间肉鸡的增重情况;根据采食量和肉增重计算料肉比;另外,每日对鸡的粪便进行称重。试验结果表明,低含量组和中含量组的料肉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含量组和中含量组粪便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排粪量在使用益生素5日后开始减少(P0.05);益生素使用后对粪便中灰分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