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基于居民感知度的长白山北景区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长白山北景区为研究区,为分析长白山北景区的可持续旅游发展,通过问卷调查法,从社会文化、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的居民感知度进行调查分析。分析结果得出长白山北景区在各方面的居民正面感知与反面感知都较强,表明长白山北景区在可持续旅游发展方面协调性欠缺。在此基础上,为长白山北景区可持续旅游提出环境可持续发展、加强自然环保、提高居民参与度、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技术培训等发展建议,以期长白山北景区的可持续旅游发展为区域经济带来新活力。  相似文献   

2.
论长白山生态旅游与资源保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源保护是建设长白山生态旅游的关键,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与环境、旅游开发与自然保护、旅游景区与保护区的功能区、旅游与科研四个方面关系。  相似文献   

3.
高速  赵兰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808-9810
以在长白山景区、黑龙江省各城区和北京市实地调研的112份消费者问卷为数据基础,分析了消费者对长白山特产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前消费者对长白山特产的认知度处于具备基本认知能力阶段,认知度有待提高,影响消费者认知度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收入和文化程度等.基于调研结果,提出了提高长白山特产知名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粉丝经济"一词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粉丝经济"逐渐成为一股不可小视的消费力量,它促进了众多领域的发展。本文将超越性"粉丝经济"引入到旅游景区中,以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超越性"粉丝经济"对旅游目的地各方面的影响。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吉林省的著名旅游景点,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吉林省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以其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性。通过对比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数据分析"粉丝经济"在住宿业、文化产业、旅游线路、旅游景区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地区访花蝴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近年来的实地考查和对有关研究资料的调查,对长白山地区访花蝴堞的区系特征、取食特征和主要蜜源植物以及访花蝴蝶的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生物学意义和研究价值进行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6.
2007~2012年入区人数总体是稳步增加的趋势,2010年是减少的。3个景区以北景区游客量最多,南景区游客量最少,游客数量以夏季最多。长白山一年四季都适合一日游(一日游对天气和季节选择要求不大),对于长线旅游的游客,选择适宜的季节和合适的天气出行。气象条件是影响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长白山受气象条件影响显著,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开展特殊景观旅游。灾害性天气对旅游有不利影响,因此,天气预警与预报服务非常重要,根据气象信息,景区进行合理调度,增加景区接待能力与规避气象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7.
翁玲  姚正兰  陈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51-14654
根据赤水市气象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对赤水市旅游景区部分景点的气象资料进行订正,分析与人体舒适度有关的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基本气候特征,研究赤水市人体舒适度的分布特征。景区各点地形遮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根据气候指数可知:赤水景区可全年开展旅游业;4~10月是旅游的舒适季节,其中5、6、9月是旅游的最佳季节。赤水景区优异的自然生态环境,景区负氧离子含量高为旅游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8.
对天官王府景区附近的105个农户进行了调研,选取农户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认知特征、游客特征等为解释变量建立了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对参与天官王府景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参与度角度来看,调查的105户中有78户农户愿意参与天官王府景区的发展,有27户不愿意参与;从对参与度的影响因素角度来看,影响农户对天官王府景区发展参与意愿最大的因素为农户的年龄,其次为农户家里到景区的距离、游客消费水平、农户家庭收入的增加及农户的文化程度,其中农户的文化程度和家里到景区的距离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为负向,其余因素为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骊山国家森林公园环境容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骊山3个主要景区的实地进行了调查,以中青年游客的游览速度和观景时间为标准,用线路法计算出骊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环境容量的日容量为11965人次,年容量为2957748人次,同时还计算了旅客日容量为8784人,旅客年容量为2171405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长白山苔原带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特性的关系,为深入了解长白山北坡苔原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长白山苔原带变化规律提供参考。【方法】以长白山北坡苔原带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真菌形态学观察鉴别,利用指标检测法分析不同海拔土壤的含水率、pH、有效磷、铵态氮,并深入分析长白山北坡苔原带不同海拔地区土壤真菌的群落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特性的关系。【结果】在长白山北坡苔原带土壤中共获得3门5纲7目9科17属土壤真菌,在属水平上的优势类群为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曲霉属(Aspergillus)、镰孢属(Fusarium)、毛霉属(Mucor)。根霉属(Rhizopus)、放射毛霉属(Actinomucor)、弯颈霉属(Tolypocladium)及毛壳属(Chaetomiua)在不同生境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各海拔区内,土壤含水量、温度、pH、有效磷、硝态氮和铵态氮可能是影响长白山苔原带土壤真菌群落组成成分的关键性土壤环境因子。【结论】长白山苔原带随着海拔上升,土壤真菌多样性总体数量下降,土壤硝态氮、有效磷、铵态氮及含水率对土壤...  相似文献   

11.
以旅游生态足迹为理论模型,结合统计数据对长白山地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研究,进而分析生态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以2005年长白山地区的统计数据为例,计算长白山地区旅游生态足迹和旅游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2005年长白山地区整体生态旅游环境存在0.009 9 hm2/人的生态盈余,其中延边地区尚存在较大旅游生态盈余,白山市地区已经出现旅游生态赤字.根据生态盈余和生态赤字的判断可知,延边地区生态旅游环境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白山市地区存在不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旅游区地处东北亚金三角之中,自然结构比较优越,以生物资源丰富和自然景观完整为优势,其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这些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使其由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因此长白山旅游发展战略是:利用独特的地缘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开发长白山的生物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调整长白山生态旅游这一产业结构,抓住时机,发展高起点、高附加值、低运量的生态旅游相关产业,依靠科学技术振兴长白山生态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3.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采自老白山和长白山不同海拔的牛皮杜鹃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产地不同(长白山和老白山)的牛皮杜鹃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遗传距离较大;而产地相同(长白山不同海拔)的牛皮杜鹃种群间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具有较小的遗传距离,即遗传背景相对相似;长白山不同海拔的4个牛皮杜鹃种群还可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14.
风景区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是风景区规划的重要依据。通过调查于山风景区现状及游客情况,采用综合测算法,计算出于山风景区环境年容量为652 950人次、游客年容量为253 350人次。与实际于山风景区环境年容量相比较,实际值已大幅度超出于山风景区允许的环境年容量。进而提出了增加环境容量和分流游客的整改措施,以缓解游客人数过饱和状态,实现于山风景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区主要冷水鱼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白山区主要冷水水域调查,得知的冷水鱼为5目7科11种,主要分布于鸭绿江上游及支流中,栖息的最适温度为12~18℃,繁殖期水温一般不超过13℃,食性多属于肉食性,水质要求清澈无污染。调查研究发现长白山区冷水鱼的种类有趋于减少的趋势,种群数量也是越来越少,甚至有的种类已成为珍稀或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长白山区野生桔梗资源的现状。[方法]在长白山东坡的延边地区,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长白山西坡的通化地区、白山地区和吉林地区共调查24个点。对24个点的野生桔梗的生境和生长情况(株高、茎数、果实数、根数、根长、根粗等)进行调查,采集样本并种植保存。[结果]野生桔梗生长的地点多种多样,因而生长的土壤类型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农田土、森林腐殖土、砂石土以及岩石缝隙等阳光比较充足的地方,其中砂石土质的小山坡上生长较多。野生桔梗生长的植被类型主要有地头边的撂荒地、小灌木丛、阔叶林以及针阔混交林的岩石缝隙等。总体上看,现存的野生桔梗大多数生长在生境比较恶劣的地方或非常偏远、人迹稀少的地方,因为其生境比较恶劣,根太小而没有利用价值或地方太偏远、不易采挖而幸存。由于生长环境恶劣,现存的野生桔梗普遍比栽培桔梗瘦小,栽培桔梗性状表现均优于野生桔梗。[结论]调查为分析长白山区野生桔梗的遗传多样性和建立长白山区野生桔梗种质资源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森林旅游业的日益兴盛,使旅游人员不断增加,相关产业迅猛发展,而现阶段长白山地区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不够,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发展旅游商品应把握突出地方特色等原则,同时综合利用森林旅游资源,抓住发展机遇,发挥特长,使旅游产品兼具传统特色和时代特性,围绕长白山区的资源做文章,充分发掘内在潜力,把旅游商品开发和长白山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把资源优势最大化地转变为经济优势,造福于长白山地区的人民。  相似文献   

18.
4种典型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碳含量与碳密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长期定位观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4种地带性顶级森林群落类型,即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基础,分析比较4种森林类型的碳含量和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哀牢山和长白山植被碳含量略高于西双版纳和鼎湖山,植被碳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西双版纳总碳密度为250.78 t/hm2,鼎湖山为248.72 t/hm2,哀牢山为530.13 t/hm2,长白山为254.67 t/hm2,其中西双版纳、鼎湖山和长白山植被层碳密度高于土壤层碳密度,而哀牢山土壤层碳密度要高于植被层碳密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东北不同山脉胡桃楸次生林径级结构和乔木生物量情况,为后续次生林相关研究及该地区林分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张广才岭、长白山、老爷岭和龙岗山山脉21个典型区域内共设置样地202块,应用三参数Weibull分布、Johnson's SB分布和负指数分布对调查样地内乔木直径进行拟合,并进行相对偏差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