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践表明农户实行农业规模经营不仅是为了获得规模报酬效应所带来的收益,而且还是为了获得市场力量效应所带来的收益。利用C-D函数,建立产量与价格增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设定价格增量产量弹性系数概念,构建引入市场力量效应的农业规模经济理论模型,并将农业规模经济分为"规模报酬效应阶段"、"规模报酬效应+市场力量效应阶段"、"市场力量效应阶段"三个阶段。进一步地,利用调研所得的数据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市场力量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于劳动力要素,土地要素和资本要素对农业规模经济的影响更为显著;2)普通农户的市场力量效应较弱,处于"规模报酬效应阶段",而规模化农户的市场力量效应较强,并且由于其规模报酬效应仍为正向,因此其处于"规模报酬效应+市场力量效应阶段"。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增长,完善农业生产要素配制机制,本研究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农业资本投入、农业劳动力投入、农业土地投入和农业中间投入4个生产要素为变量,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应用因子分析法去除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岭回归法求解模型参数,确定各个影响因素的系数。并利用本文所提方法对黑龙江省2006-201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正朝着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但要素配置协同匹配水平不高,农业中间投入利用率高于农业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土地投入;农业中间投入和农业劳动力投入在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地位较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大;要素间技术进步差异较小,其中农业土地投入和农业中间投入技术进步较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DEA分析方法,在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可变的假设前提下,分别研究了政策诱导下的农业生产效率。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在农业生产的启动阶段,初始资本投入量大,技术效率值一般也比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应大量投入初始资本;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受到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资本的影响力具有强大作用。以单位面积指标作为研究取材时,技术效率、配置效率与规模效率都是有效的,而且呈现规模报酬递增趋势,表明农业生产投入还可以进一步扩张。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的集约型转变,使农业的增长由依靠土地、资本、劳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主,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以促进全部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为主,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质的飞跃。农业增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模式与其他国家的异同,研判未来农业经济增长潜力,本研究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从生产要素视角出发测度本世纪以来不同生产要素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并就不同农业经济增长模式进行国际比较。结果表明:1)2000—2019年,资本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3.6%,是农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能;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2%,近年来贡献水平有所上升;土地、化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和4.4%。2)国际比较发现,多数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以全要素生产率为农业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的发展阶段,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增长仍是以资本驱动为主。3)通过不同发展阶段比较发现,随着一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农业经济增长模式将逐步由投资驱动转换为全要素生产率驱动,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仍表现出较强的资本依赖性,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将成为决定中长期农业经济增长速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应用C-D生产函数对1995-2008年聊城市的农业生产投入要素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聊城市农业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各要素的作用比较协调,处于稳步增长阶段;耗电量、化肥施用量、灌溉量对农业产出的增长作用分别为7.74%、4.65%和3.29%;耗电量和化肥施用量的弹性系数都远小于1,说明在目前情况下尚没有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仍有潜力可挖;影响农业总产出的因素除了已选择的耗电量、化肥施用量、灌溉量3要素外,还有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政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C-D函数对山东省农业生产要素的测度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1985—2001年山东省农业生产要素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1)山东省农业生产在所研究期间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各要素的作用比较协调,农业稳步发展;(2)在所讨论的三种要素中,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基本建设投资,贡献最少的为从业人员数量;(3)要提高山东农业总产值,不但要增加农业投入,还要考虑影响投资效益的其他因素,特别是科技和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8.
赵强军  赵凯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270-1273
在对我国1992~2008年农业生产效率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资本及劳动力对于我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通过分析得出:在研究期间土地对于农业的产出弹性为1.444;土地投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保持在10.16%;研究后期各要素投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较前期趋于无序.针对以上结果提出:在以后农业生产中应重视农业要素投入的稳定性,达到要素投入的长期最优.  相似文献   

9.
陈清恒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633-10635
介绍了黔南农业合作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表明黔南农业合作化处于起步阶段,合作范围仅限于专业合作、技术合作,这种合作模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取得经济效益,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松散状态,也就不能改变黔南小农经济格局。建议重新整合全部农业生产要素,以村为单位,将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统一调配,交与第三方经营单位按市场需求来进行生产,而作为要素所有者的农民则按所提供的要素比例进行分配,实现综合型农业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对现代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表现出速度快、未富先老、地区差异明显等特点。农业人口老龄化对现代农业的影响巨大,不仅造成农业劳动力不足,还限制了农业资本的投入,同时加剧了农业土地资源的浪费,严重阻碍现代农业的发展。面对农业人口老龄化,一方面应尽力保障传统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要素的作用力,鼓励农民回乡务农,加强对农业适龄劳动人员的能力培养,充分开发老年农业劳动力资源,加大农业资本投入;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发挥新生产要素——技术、信息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推广农业科技与先进耕种工具,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1.
贵州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广义C-D生产函数分析贵州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贡献,发现当前贵州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来源主要是资本投入,占57.7%;其次是技术进步,占36.3%;土地投入增长的贡献很小;自然灾害有显著影响;劳动力数量投入的影响不显著。为了促进贵州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增加农业资金投入,保证耕地数量稳定,大幅提高农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增强农业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劳动力、土地、产品、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耦合关系,提出了正确处理诸要素的互动关系,协调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关系的对策建议: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对土地确权颁证,使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贸工农、产加销一体的经营模式;促进农业科技合作,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实现产学研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In the paper, three farms of Jiansanjiang Farming Bureau and five villages in of Dayushu Town in Fujin county randomly were taken as data sourc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household behavior of reclamation and agricultural area under different land systems, and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main content included production scale, arable land use structure, household behavior and economic benefits. By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reclamation and agricultural area can be found, which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agricultural land reform for achieving a more suitable socio-economic of efficient use and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4.
伍国勇  刘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255-4256,4269
根据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2004~2008年我国农业经济数据为基础,对资本、劳动力、土地及化肥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作计量研究。结果表明,对资本、劳动力、土地及化肥等生产要素对农业的总贡献达65.24%,贡献总额达73053.31亿元;化肥施用量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最大,达38.30%,贡献量为42886.91亿元;农业机构总动力(资本)的贡献达25.41%,贡献量为28453.17亿元;土地与劳动力的贡献率也分别达到0.16%和0.38%。最后有针对性提出加强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有效利用,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余霜  李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49-8751,8757
以四川省典型丘陵农业大县——泸县为例,根据1980~2009年的数据资料,在对数据进行检验的基础上,运用OLS方法拟合了一个多元线性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投入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内,泸县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不存在因果关系;长期内,泸县土地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有反向影响;不管长期还是短期,化肥、机械及资金的投入对于泸县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姚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81-19684,19726
在阐述我国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从土地市场、农业资本市场、农业劳动力市场、农业科学技术4个方面分析了土地流转引发的县域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变化。探讨了土地流转对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一是县域农业规模化生产所需要的大量土地得到较为有效的供给;二是县域农业专业化生产所需要的大量劳动力得到较为有效的补充;三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为县域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重要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一是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保证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持久稳定的基础;二是提高县域农产品的商品化、差异性和附加值;三是保证县域农业资本的投入。  相似文献   

17.
珠三角有一种特殊的农业流动人口—"代耕农"群体。作为临时劳动力的"代耕农",其分散耕作小块土地的经营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珠三角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调整土地经营方式势在必行。珠三角乡镇企业的发展,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民对农业收入依赖性的减弱等,都为集中土地,实行农业集约化准备了可靠的客观条件。应结合珠三角农村实际,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土地,发展农业集约化。  相似文献   

18.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析城乡一体化改革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路径,基于观念引领、政府推动、技术诱致、层次递进等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理论基础,以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苏州为例,分析苏州农业现代化的特征,探讨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苏州农业现代化发展表现出农业GDP占比在经济飞速发展中趋于稳定、农业结构在深刻调整中实现转型升级、农业经营在生产要素演变中实现规模化、农业流动要素投入在科技进步中出现新趋向、农业增长方式在效率提升中逐渐转变、农民收入在城乡差距缩小中快速增长等六个方面特征。其实践路径是在科学的农业发展观引领下,政府通过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源和支持保护等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大力推动,导致生产要素的资本技术诱致,从而实现了农业基本现代化。继续全面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完善土地制度、培育职业农民、促进农业资本再深化,是苏州农业现代化层次递进路径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北京市及其主产地蔬菜生产要素替代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似不相关回归方法分析其替代关系变化的影响因素,以此揭示地区蔬菜产业发展潜力。结果表明:要素之间均存在替代作用,其中土地对其他要素替代相对灵活,而资本对其他要素替代缺乏弹性;要素替代关系实质上揭示了农户技术选择特征,反映了该农户农业生产潜力,通过分析要素替代关系及影响因素,可以将农户农业生产潜力量化,对于要素禀赋处于劣势的农户,如劳动力资源较少、蔬菜收入在总收入中比重较小,其生产潜力更多来自资本要素投入;对于要素禀赋处于优势的农户,如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过相关蔬菜种植培训时,其生产潜力更多来自土地要素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