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广东过去对为害水稻的几种夜蛾科害虫,統称为剃枝虫。其中能显著为害水稻的是粘虫与水稻叶夜蛾。后者在本省分佈很普遍,並且,在一些地区,威胁生产很大。例如在阳江县1957年5月中旬水稻叶夜蛾为害早稻及单造秧苗面积达40.979亩。在南海县1954年7月間全县普遍发生为害晚造秧田,在六区严重为害之秧田平均每平方市尺有幼虫94头,中等害的秧田平均每平方市尺有幼虫54头。經过調查,我們証实了水稻叶夜蛾在广东为害是有历史性的,为广东水稻重要害虫之一。現将近两年来对水稻叶夜蛾的一些生活习性观察和化学防治初步結果整理,提供有关方面参攷。  相似文献   

2.
黏虫,俗名五色虫、五花虫、夜盗虫等,属于多食性害虫,主要为害小麦、水稻、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大发生时也为害大豆、蔬菜等作物.为害严重时,能将作物叶吃光,穗咬断,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产. 该虫以幼虫形态为害作物.幼虫共6龄,5、6龄进入暴食期,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90%左右.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喜高湿,昼伏夜出,产卵于禾本科植物叶尖或嫩叶、心叶皱缝间,常使叶片呈纵卷状.  相似文献   

3.
潜叶蝇普遍发生的是豌豆潜叶蝇和菠菜潜叶蝇,前者属双翅目潜蝇科,主要为害豌豆、蚕豆、萝卜、白菜、甘蓝、番茄等作物;后者属双翅目花蝇科,主要为害菠菜、甜菜、萝卜等蔬菜。局部发生的还有葱潜叶蝇。一、危害症状潜叶蝇幼虫潜入叶片组织内蛀食叶肉,残留上下表皮,形成灰色隧道。豌豆潜叶蝇隧道呈曲折状,菠菜潜叶蝇隧道呈丛状,里面残留有虫粪,有时还可见幼虫,留下的表皮呈半透明水疱状。幼虫有时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根据多年实地生产调研,总结出新野县大葱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规律及防治方法,以指导当地大葱生产。一、葱蝇(一)为害特点葱蝇又叫种蝇、葱蛆、韭蛆、根蛆,以幼虫为害葱蒜类蔬菜为主,孵化出的幼虫潜入叶鞘基部,食幼叶和生长点而引起腐烂、叶片枯黄、萎蔫,甚至成片死亡。(二)发生规律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或幼虫越冬。1代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发生,5月上旬成虫盛发;2代6月中旬发生;3代9—10月份发生。成虫中午最活跃,  相似文献   

5.
稻水象甲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发永  蔡恭民 《农技服务》2011,28(7):996+1104-996,1104
稻水象甲是为害水稻的毁灭性害虫,属国际性检疫生物,孤雌生殖,繁殖快,杂食性,主要为害水稻,其成虫食叶,幼虫食根。水稻受害减产20%~70%,严重田块甚至绝收。总结了稻水象甲的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6.
水稻潜叶蝇,属于双翅目水蝇科。幼虫危害稻苗,潜入稻叶内咬食叶肉仅留下表皮,致受害叶片呈白色条斑纹或腐烂,严重时造成全株枯死。从水稻秧田揭膜开始至插秧缓苗期是水稻潜叶蝇为害的主要时期,深灌或弱苗上为害尤其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葱斑潜蝇也叫葱叶蝇、串也干、韭菜潜叶蝇,属双翅目潜蝇科,主要为害葱、韭菜、洋葱等蔬菜。   为害特点 葱斑潜蝇以幼虫在叶组织内取食叶肉,蛀食后呈曲线状或乱麻状隧道。为害严重时仅留叶下表皮,影响植株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 2毫米,头和触角黄色,头顶两侧有黑纹,复眼红黑色;单眼三角区黑色,胸部黑色有绿晕,上披淡灰色粉;肩、翅基部和胸背两侧淡黄色。卵长约 0 3毫米,长椭圆形,乳白色。幼虫体长 4毫米,宽 0 5毫米,淡黄色,细长,尾端背面有后气门突一对,体壁半透明,绿色,内脏从外面隐约可见。蛹体长 2 8毫米,褐色,圆筒形稍扁,后端略粗。   生活习性 在华北、西北地区,葱斑潜蝇每年发生 4~ 5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 4月中下旬羽化。成虫活泼,以上午 8~ 11时、下午 3~ 5时最活跃,飞行于葱株间或栖息于叶筒顶端,在适宜的条件下交尾产卵。卵孵化后,幼虫潜入叶组织内蛀食叶肉呈隧道,并在其中自由前进后退;同时还可在叶筒内外迁移为害。隧道白色,盘旋曲折如树枝状,有时若干隧道合并一团如乱丝。一般在 7~ 8月间进入盛发期,为害严重,直到 9~ 10月份还继续为害。叶筒被害率高达 80%...  相似文献   

8.
稻瘿蚊又名稻瘿蝇,属双翅目,瘿蚊科.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造成水稻产量损失的钻蛀性害虫. 稻瘿蚊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及江西、湖南、贵州省的南部.成虫不造成水稻危害,其幼虫侵入水稻生长点,蛀食水稻生长点,使叶鞘形成葱管,俗称"标葱",造成水稻不能成穗而失收.  相似文献   

9.
稻瘿蚊为害水稻主要以幼虫侵入生长点,使其不能发育,造成水稻中期基部膨大,愈后叶鞘成管状伸出形成“标葱”。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双季早稻面积进一步减少,单季稻、再生稻面积不断扩大,早、中、晚混栽及晚稻育秧方式多样化,为稻瘿蚊的发生为害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和大量桥梁田,便于  相似文献   

10.
正稻食根叶甲是以幼虫食根,成虫食叶为害水稻的叶甲类害虫的统称,属鞘翅目叶甲科。别名稻根叶甲、稻根金花虫,其幼虫俗称食根蛆,是水稻根部的主要害虫之一。2016年6月上旬,在大姚县新街镇碧么村发生小面积稻食根叶甲为害,受害面积为7280 m~2,其中60%出现整穴枯死,周围田块还有大量成虫,对该地区及周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危胁。通过2016-2017年综合防治,取得了较好  相似文献   

11.
水稻潜叶蝇学名Hydrellia griseola(Fallen),双翅目,水蝇科。分布东北、华北、浙江等水稻产区,主要为害水稻及某些禾本科杂草。为害特点。以幼虫潜食近水面叶片,食害叶肉,叶上呈现弯曲白条斑,致稻叶变黄干枯或腐烂,严重时全株枯死。  相似文献   

12.
1 为害症状 以幼虫在玉米的喇叭口期和抽穗期进行为害,在喇叭口期以初孵幼虫蛀入心叶内为害,当心叶随植株生长而展开时,可见心叶上有一横排圆孔.这是玉米螟为害的典型症状.心叶受害时在喇叭口内可见大量虫粪,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4龄后可蛀茎为害.抽穗期幼虫可钻蛀雄穗或茎秆,也可咬食花丝.受害处可见大量虫粪排出.被害的雄穗和茎秆易受风折.  相似文献   

13.
葱紫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葱紫斑病又名黑斑病,是葱类的主要病害之一.此病在田间主要为害叶和花梗,在洋葱的贮运期还可继续为害鳞茎.近几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连作现象严重,土壤病原菌逐年增多,因此,此病发生普遍,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14.
稻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其成虫和幼虫均为害水稻。以成虫害叶、幼虫害根,尤以幼虫为害最烈。稻象甲过去在宜春市发生很少。易为人们所忽视,稻株受害症状常被误认为是缺肥或赤枯病所致。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稻象甲在我省大部分地区为害逐年加重,早稻不同程度地遭受稻象甲为害,且危害对象田从秧田发展到直播水稻田和抛秧水稻田。  相似文献   

15.
稻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因被害稻苗抽出的管状物称为标葱,故稻瘿蚊又俗称标葱虫.它是为害中稻、晚稻的一种主要水稻害虫.  相似文献   

16.
大螟原系水稻上的次要害虫,但自1977年发展杂交水稻后,便一跃而成为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有效地控制大螟为害,我们对杂交水稻大螟的发生为害特点及种群变动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于后.发生规律大螟在江苏一年发生3个完整世代,有的年份可发生不完全的4代.一般以3龄以上的幼虫形态在水稻、茭白、芦苇以及杂草根茬附近的表土下越冬.在越冬幼虫中,老熟幼虫约占半数或半数以上,余为未老熟的幼虫,但未发现1龄幼虫能够越冬.室内饲养观察,2龄幼虫冬前不能成活,3~4龄幼虫需摄取补充营养才能化蛹,5~6龄幼虫不摄取补充营养也能正常生育繁殖.在自然条件下,早春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未成熟的幼虫开始活动,4月初为害夏熟作物,  相似文献   

17.
葱地种蝇Hylemyia antiqua(Mg)简称葱蝇,属双翅目、花蝇科。是我区葱、蒜、洋葱上的主要害虫。一般年份被害率30—70%,随着疏菜栽培事业的发展,葱地种蝇在我区有扩展为害的趋势。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洋葱、蒜的鳞茎。后期幼虫为害小葱的鳞茎。如不及时地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往往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为了控制其危害我们于1983—1985年进行了研究葱地种蝇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8.
《湖南农业》2011,(10):18-18
稻纵卷叶螟主要是幼虫为害水稻叶片,在叶鞘内或叶面上咬食叶肉并吐丝结苞为害水稻,活动范围主要是心叶、叶鞘或者卷苞内,一般药剂不易直接接触虫体。因此,在防治稻纵卷叶螟时,需要选择强内吸兼强胃毒、或者强渗透兼强胃毒的药剂。  相似文献   

19.
<正>稻秆潜蝇又叫钻心蝇,属双翅目,黄潜蝇科。近年广东、云南、湖南等省南方山区水稻上为害严重,浙江南部山区单季杂交稻种植区,稻秆潜蝇已成为主要害虫之一,发生面积大,为害损失重。一、主要为害症状稻秆潜蝇幼虫营钻蛀生活,取食水稻的心叶和幼穗。水稻苗期受害,抽出的叶子纵裂破碎,严重时呈枯心苗;孕穗期受害,抽  相似文献   

20.
葱须鳞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郫县等露地韭菜(黄)产区,近年出现了一种发生比较普遍、严重为害韭菜叶片的害虫,农民误认为是"韭蛆"。经过笔者实地调查之后,首次将其诊断为葱须鳞蛾。葱须鳞蛾与韭蛆的区别是:葱须鳞蛾属鳞翅目菜蛾科葱小蛾,以幼虫啃食危害韭菜叶片;韭蛆,即迟眼蕈蚊的幼虫,属双翅目害虫,以幼虫钻蛀危害韭菜根及假茎。葱须鳞蛾在我省有较大发生面积,韭菜受该虫危害后,一般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产量和品质损失,在严重发生的田块,若防治不及时,可造成全田叶片几乎全部从基部断裂、腐烂。2012年3月下旬,笔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