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0 毫秒
1.
发展现代农机装备已成为当前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农机化发展水平和提高农机作业效率、提高粮食产量的最佳手段之一,现将我省现代农机装备工作的发展现状做一总结分析。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协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是要捋顺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实现生产力的基础与保障。为提高现代农机装备的保有量,我国实行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通过国家财政补贴,  相似文献   

2.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而农机装备水平又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标志,其结构配备是否合理决定和影响着农机装备整体水平的高低,同时也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的重要因素。为此,论述了大兴安岭地区农机装备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晓琳 《农业工程》2019,(2):I0001-I0002
农业机械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装备支撑,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我国农机制造水平稳步提升,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农业生产方式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农机装备发展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实现新农村建设根本目标的重要保障。为此,分析了日本和韩国在现代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机械化的状况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条件,总结了日本和韩国促进农机装备发展的资金扶持策略、农业合作协会对农机装备发展的作用、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为农机装备发展提供的技术保障等3方面的经验,为促进我国农机装备的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可靠性是现代农机装备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消除农机装备的早期故障,提高其可靠性水平,提出了一种农机装备早期故障通用消除模型。首先,采用双重Weibull分段模型对农机装备浴盆曲线建立定量化模型,明确早期故障期与偶然故障期的分界点;然后,研究了早期故障的形成与消除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农机装备早期故障消除模型,并详述了可靠性设计分析层、可靠性试验层、早期故障消除层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最后,以小型联合收割机为例证明了该模型的适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柳剑  王通砚  叶进  曾百功  李明生 《农业工程》2020,10(10):115-119
可靠性作为衡量农机装备性能的重要指标,不仅关系到农机装备的使用状态,更关系到农机制造企业的声誉与发展,如何保障农机装备的可靠性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机装备产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结合我国农机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从可靠性保障体系建立、农机装备研发可靠性保障、外购件可靠性保障、可靠性驱动装配工艺和农机装备售后可靠性保障等方面着手,对我国农机制造企业可靠性保障体系的实施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对提升我国农机装备的可靠性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可靠性是现代农机装备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重庆市以丘陵山地为主,自然条件与土地资源禀赋较差,这就对农机装备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根据重庆市小型收割机制造企业与现场使用调研的结果,从固有可靠性、使用可靠性以及售后服务质量3个方面对重庆市小型收割机的可靠性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小型收割机的可靠性提高策略展开研究,从企业生产、用户使用以及售后服务3个方面提出了提高重庆市小型收割机可靠性的对策建议,为提升我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的可靠性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我国农机制造水平稳步提升,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但受农机产品需求多样、机具作业环境复杂  相似文献   

9.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制造水平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国务院《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指出:利用精密成型、智能数控等先进加工装备和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提高农机制造工艺及装备水平。这为我国农机制造提出了发展目标。随着当今科学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晋城市机械化水平已经进入中级阶段,名居全省前列。恰值农机化发展势头旺盛时,玉米机收却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综合发展的突出问题,到底是什么卡了玉米机收的“壳”呢?  相似文献   

11.
<正>现代化农业机械与技术的研发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欲使农业机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首要的工作就是基层农机推广,有效的推广工作能够拓展农机应用范畴,提高农业整体生产力与农机装备水平,同时刺激农机市场全面发展,形成良性的农业生产发展循环,提高农民收入,为我国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是农业机械化,农机装备是重要支撑,也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物质前提。吉林省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提高农机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不仅是实现全省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更关乎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为此,在综述吉林省农机装备领域研发队伍情况、承担课题情况、专利获得情况及获得奖励情况的基础上,从农机装备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4个方面1 8个因素入手,利用DEMATEL方法进行了数据分析,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提出了提升农机装备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机械化是推动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环节,是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表现。近些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持续实施和农机装备制造行业的快速壮大,我国农机装备从数量到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显著提升。但在目前,我国在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对农业机械化未来的发展制约因素、发展优势等有待深入研究,现有农机装备使用率低、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研发生产与推广不衔接,各级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对农业机械化推广的重视程度不够等。我国农业机械化推广程度偏低,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推广的现状,研究新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4.
根据辽宁省农机装备结构的基本情况,从应用结构、产品结构、装备经营结构三方面分析全省装备结构的特点,论述全省农机装备的市场供应和需求情况,提出加快农机装备结构调整的措施建议,为提高全省农机装备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12年7月10日,投入2.758亿元的"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启动会在北京举行。我国农业已经到了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的紧要关头,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的要求,必须加强以信息化技术为先导的智能化、自动化农机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引领行业高技术持续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行业正向着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伴随着农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机装备设计制造企业也在不断改进技术,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为了提升农机装备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水平、提高装备的生成效率及满足个性化设计需求,将物联网和智能大数据云平台服务系统引入到了农机数字化车间,使车间同时具有农机部件的建模、工艺仿真和数控加工等功能,实现了海量农机设计制造经验数据分析与共享。为了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以农机变速箱齿轮的加工为例,对数字化加工方法和传统加工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数字化加工技术可以有效缩短工期,提高生产效率,对于现代化农机装备的设计制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国发[2018]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我国农机制造水平稳步提升,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  相似文献   

18.
截至11月30日,2011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5亿元已全部落实到户,共补贴各类农机具约564万台(套),受益农户约439万户.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普遍高涨,农机工业产销两旺,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加快提高,为实现我国粮食产量"八连增"提供了有力的物质装备支撑.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是粮、棉、油农产品进口大国。农机装备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决定性要素,因此,农机装备发展要加快融入"中国制造"和当前的工业革命中,智能化农机装备、无人化农机装备、精确高效低排放等农机装备是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农机装备是农业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农业的标志。近几年来,浙江省诸暨市紧紧围绕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以项目建设、农机化扶持政策落实为重点,加快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农机装备水平大幅度提升。在农机装备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质量与档次不高等问题,影响该市农机化优质高效发展。要全面提升农机化水平,推动全市农机化工作科学发展,必须解决困扰农机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农机装备优化发展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