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福建林业科技》2022,(1):114-116
报道了重庆市兰科1新记录种——离萼杓兰(Cypripedium plectrochilum Fraanch.),并对其形态进行详细的描述。离萼杓兰主要特征为:植株较小;侧萼片完全离生;唇瓣白色而有粉红色晕,深囊状,倒圆锥形,囊口周围具短柔毛。  相似文献   

2.
对安康市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安康市共有兰科植物37属66种,分别占陕西省兰科植物属种的82.6%和68.4%,其中戟唇叠鞘兰(Chamaegastrodia vaginata)、大根兰(Cymbidium macrorhizon)为本次调查发现的陕西省新记录种;肾唇虾脊兰(Calanthe brevicornu)等10种兰科植物陕西省仅在安康市有分布,应作为重点保护对象;镇坪、平利、宁陕三县种类数量最多,依次为53种、44种和30种,应作为重点保护区域;曲茎石斛(Dendrobium flexicaule)等12种陕西省新记录还没有纳入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应尽快纳入。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安康市兰科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植株在低温胁迫下细胞质膜透性的变化,将其成年植株的离体根、茎、叶置于不同的低温(10、5、0、-5℃)条件下处理1、4、8、18、24 h,室温(25℃)放置相同时间的为对照,测定分析电解质渗出率。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条件下,牛角瓜植株根、茎、叶3种器官的细胞质膜透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所试验的胁迫温度电解质渗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时间处理、温度处理以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牛角瓜的根、茎、叶3个植株部位的电解质渗出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处理温度低于5℃时,电解质渗出率均急剧上升至差异显著水平;-5℃处理超过4 h,电解质渗出率基本达到90%以上,接近饱和状态,持续低温处理对其影响不大;在相同处理条件下,牛角瓜根的电解质渗出率比茎、叶的大,其抗寒性相对较差;初步判断牛角瓜植株对低温耐受的敏感温度临界值为5℃。  相似文献   

4.
五唇兰的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野生兰花资源不断减少,部分品种濒临灭绝;本项研究是从野生五唇兰植株直接切取茎尖进行离体组织培养,以五唇兰试管苗的原球体和幼苗作为试验材料,在13种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快繁与生根试验。结果表明,M4是有利于外植体诱导形成原球茎的培养基,M6是有利于原球体增殖生长的培养基;M9是既适于原球体增殖生长又适于幼苗根生长的培养基;M12是幼苗生根最适的培养基,在同一栽培基质中,试管苗经过斜射太阳光炼苗60d左右,污染率较低且移栽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无距虾脊兰种子无菌萌发过程的形态特征和组织结构特点,为无距虾脊兰保育和离体快速繁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浙江天目山无距虾脊兰野生居群为材料,采收其果实进行无菌萌发实验。通过形态观察和石蜡切片法,对种子萌发到幼苗初步形成过程进行细胞组织学研究,并对发育阶段进行划分。[结果]无距虾脊兰种子萌发的适宜基本培养基为VW培养基,椰子水对萌发具有促进作用,而香蕉泥对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在授粉后胚龄为4个月左右采收进行播种,萌发率最高。依据对其萌发过程中种胚膨胀、顶端分生组织的出现和发育、叶和根的分化等突出性状的观察,将无距虾脊兰种子萌发过程分为4个阶段。[结论]无距虾脊兰的种子无菌萌发过程主要由种胚吸水膨胀,原球茎的形成和分化2个生物学过程组成,其中,顶端分生组织、叶绿体和维管束为原球茎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6.
正4月9日至12日,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珍稀植物调查组在皖南进行珍稀、濒危物种补充调查时,发现了目前我国最大的野生大黄花虾脊兰(Calanthe sieboldii)种群。该种群分别位于宣城市泾县桃岭甘基坞、汀溪大南坑,总面积1.33 hm2,总株数不少于500株,这是继湖南、江西后发现的国内最大的野生大黄花虾脊兰种群。一个小居群多达百株,数量之多让  相似文献   

7.
以滇越金线兰野生植株茎段为外植体,分别对其进行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基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3/2 MS为基本培养基诱导效果较好;3/2 MS+0.1 mg/L BA+KT 0.5 mg/L KT+0.1 mg/L NAA能有效增殖,增殖倍数在5倍;在1/2 MS+0.5 mg/L IBA+0.5 mg/L NAA的培养基上生根率达96.4%以上;在透光度70%左右的林下开展了组培苗移栽试验,以腐殖土︰珍珠岩︰沙=2︰1︰1配比为组培苗移栽较适宜基质,成活率达85.6%。  相似文献   

8.
以春石斛栽培品种‘猫眼’石斛(Dendrobium Gatton Sunray)为试验材料,研究花芽分化后不同温度处理对其花期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20、24和28℃升温处理,从低温诱导花芽分化至开花时间分别为121、102和88 d,较对照提前26~59 d。20℃处理的春石斛在春节后约3周开花,始花至末花期持续时间最长(37 d),适宜的低温有利于延长花期。春节期间,24℃处理的春石斛花苞即将开放,28℃处理的正值盛花期,两温度处理所需时间短。24℃处理的春石斛,其花横径、纵径、单茎花朵数、开花假鳞茎数、总花朵数及开花整齐度分别为5.50 cm、4.77 cm、9.20朵、4.13条、37.96朵、82.22%,开花品质和观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3年生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对长沙市4种园林植物细叶萼距花、麦冬、吉祥草、葱兰的耗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物在全光照下的耗水速率均比遮荫条件下高.在全光照和遮荫条件下,4种园林植物的蒸腾耗水速率大小均是细叶萼距花>葱兰>麦冬>吉祥草;细叶萼距花、麦冬、吉祥草、葱兰等4种园林植物的日耗水进程一致,都是6:0...  相似文献   

10.
对10个属、8种野生兰科植物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兰属、兜兰属栽培存活率较高(80%~100%);白芨属白芨、小白芨的存活率分别为90%和88%;石斛属存活率较低(43%~79%);鹤顶兰属鹤顶兰的存活率也较低(33%)。引种的10个属兰科植物,石斛属整体开花率较高(44%~100%);兰属开花率在50%左右;兜兰属开花率较低(23%~50%)。38种兰科植物经过1a栽培试验,共发现3种病虫害,为介壳虫、根腐病和花叶病。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黄粉虫蛹不同温度处理对人工繁育川硬皮肿腿蜂的影响,该研究设置了5个处理温度(-10,-4,0,4,10℃)和3个处理时间(1,4,7d)。通过比较川硬皮肿腿蜂在不同处理蛹上的寄生率、繁蜂成功率、单管繁蜂量和出蜂效率4个繁育指标,筛选最适于繁蜂的寄主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低温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川硬皮肿腿蜂的繁殖效率。其中-4℃处理黄粉虫蛹7d后繁育的川硬皮肿腿蜂的寄生率、繁蜂成功率、单管繁蜂量和出蜂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76.67%,66.67%和8.15,10.89头,可显著提高川硬皮肿腿蜂的繁育效果。因此,推荐以-4℃处理黄粉虫蛹7d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2.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Dendranthema spp. Genomic DNA of wild species which was used as probe did not give specific signals, while 18S-26S rDNA from Arabidopsis, which was used as control probe, showed the loci on the target chromosomes clearly. Satisfied results of FISH were gotten when denaturing digoxingenen-labeled probe and chromosome together in oven at 80℃ for 10-15min. There i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result by the stringency of washing when rDNA was used as probe. The result also indicates the limitation of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when used as an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Dendranthema spp. and the origin of cultivated chrysanthemum.  相似文献   

13.
【目的】南洋楹属典型热带树种,抗寒性较差,严重制约其推广应用。开展南洋楹无性系抗寒性评价,对于提高其造林成效、拓广其栽培区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生长较好的9个南洋楹无性系组培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系列低温处理,观测幼苗叶片形态变化,分析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揭示南洋楹无性系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并进行无性系抗寒性评价。【结果】在2℃时,所有无性系均出现不同程度落叶;0℃时所有无性系均出现顶芽死亡,其抗寒性差异主要表现在0~2℃温度区间;9个无性系的REC随温度降低呈单调上升和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2种变化趁势,属于后者的无性系抗寒性更强,0℃下S5、S7的REC最低;PRO含量随温度降低整体上呈现递增趁势,TL18、S7、S5、A8的PRO含量增幅最大,均在1倍以上;SOD活性在同一温度下无性系之间差异显著,但随温度降低无明显变化规律。应用REC进行聚类分析,将9个无性系分为3类,S7、S5、TL18抗寒性最强,A8抗寒性最差,其它6个无性系抗寒性居中。【结论】建议生产上推广S7、S5和TL18无性系。  相似文献   

14.
不同催芽方法对文冠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冠果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低温(-18℃)雪藏90d、低温(0℃-5℃)沙藏90d和热水浸种(始温80℃)120h三种方法处理种子,然后在15℃-25℃条件下增温催芽10d,在25℃沙床上进行发芽观测,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79%、77%和39%,差异极其显著。以低温雪藏处理的发芽效果最好,低温沙藏次之,热水浸种效果最差、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5.
9种野生花卉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研究了9种野生花卉的千粒重、含水量、种子形态及种子萌发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范围15~25℃内,种子萌发难易度有明显不同。大花剪秋萝(Lychnis fulgens)和狭苞橐吾(Ligularia intermedia)较易萌发,发芽历程短,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20℃,发芽率分别达到97.3%和100%;芹叶铁线莲(Clematis aethusifolia)、短尾铁线莲(Clematis brevicaudata)和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发芽历程长,种子始发芽晚,在20℃条件下发芽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88%,84%和57.3%。野罂粟(Papaver nudicaule)、牛扁(Aeonitum barbatumvar puberlum)、草本威灵仙(Veronicastrum sibiricum)和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发芽率低,在试验条件下种子最高萌发率分别为29%,20%,17%和4.0%。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温度梯度(0℃、5℃和10℃)及不同处理时间(10d、20d和30d)对缬草种子萌发及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30d条件下发芽率为39.7%,且种子中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0℃10d和0℃20d条件下发芽率仅分别为13.3%和19.3%,种子中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酶相对较低。在同等低温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的活性也越高。低温处理能有效的提高缬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不同处理会造成缬草种子发芽指标和酶活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选择不同培养基对大别山野生"扒皮菇"菌种进行分离与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DA培养基可以作为野生扒皮菇母种培养基,母种菌丝长势较好,长速较快。以小麦培养基作为栽培种培养基菌丝生长最好,棉籽壳培养基次之,玉米芯培养基最差。3种培养基在温度20~30℃,昼夜平均温差14℃,pH值4~4.5,空气相对湿度85%~95%条件下,均未有子实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低温胁迫对蓝莓枝条呼吸作用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蓝莓枝条不同部位的耐低温能力,利用人工模拟低温胁迫的方法研究了蓝莓1年生枝条尖端、1年生枝条基端和2年生枝条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蓝莓不同部位枝条的各生理指标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同生理指标的相关系数差异较大,即蓝莓枝条不同生理过程对低温的敏感性明显不同。其中,0℃时1年生枝条特别是其尖端的呼吸速率明显高于2年生枝条,但其呼吸作用对低温也特别敏感,当温度降低到-10℃时即均发生明显的降低,且1年生枝条尖端的降低幅度最大。另外,低温胁迫下1年生枝条尖端的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加幅度也明显大于1年生枝条基端和2年生枝条,即1年生枝条尖端对低温胁迫更为敏感。低温胁迫下不同部位枝条虽可以通过增加可溶性糖(SS)和可溶性蛋白(SP)等渗透调节物质,以及增强SOD和POD等抗氧化酶活性的方式来提高其抗寒能力,但当温度降低到-40℃时,不但抑制了蓝莓1年生枝条尖端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并且1年生枝条尖端和基端的SOD活性较-20℃时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即-40℃时1年生枝条特别是其尖端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可能是导致其蓝莓在我国北方大兴安岭地区易发生冻、干梢现象的主要原因。而1年生枝条基端和2年生枝条具有较强抗低温能力的原因除了其本身代谢活性较低,对低温不敏感外,低温下有效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和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在降低其膜质过氧化程度和电解质外渗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普通母树上采摘的无患子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9种不同的浸种处理,即不同温度的温水(40℃、50℃、60℃)、不同浓度CuSO4+H2SO4(20%、30%、40%)溶液和HCl溶液(3%、5%、8%),探讨不同浸种方式和水平对无患子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水浸种处理下无患子幼苗的生长表现较好,40℃温水浸种明显提高幼苗苗高的生长,50℃浸种处理次之;60℃温水浸种处理对提高无患子幼苗地径生长速度在9组浸种处理中表现效果最为良好;CuSO4+H2SO4溶液和HCl溶液对无患子的苗期生长影响差异显著。综合比较,温水是促进无患子幼苗生长的最佳浸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松毛虫赤眼蜂为对象,对其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比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15℃处理条件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比活力最低,为6.80±4.71;在35℃处理条件下最高,为98.22±1.76;25℃处理介于两者之间,为32.49±2.60;3种温度条件下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比活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比活力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