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系统设计计算了荣昌猪123个性状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相关系数和处理效应等多个统计量,并估计了这些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育种值等参数。系统设计包括数据库、统计软件包、遗传育种参数估计、性状的选育分析和饲料管理与配方优化子系统等主要内容。通过系统设计应用微机把这些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荣昌猪选育提高计算机体系.  相似文献   

2.
运用计算机直接调用荣昌猪选育中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表型相关等参数或统计量等资料,建立了数学模型和运算程序,制订荣昌猪生长发育性状的选择指数和约束选择指数。  相似文献   

3.
简要地回顾了东南亚猪近50年来的猪品种改良历程,重点阐述了泰国正大集团在猪育种上的发展过程,分析了现行的猪繁育体系结构.对猪育种的基本原则、性状遗传相关的影响、杂种优势的利用、育种与环境的关系、市场需求导向等进行了讨论.在总结作者从事养猪生产50余年经验的基础上,对目前东南亚猪的育种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微卫星标记及其在猪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介绍了微生卫星标记在猪的遗传育种工作中,如构建遗传连锁图谱,标记辅助选择,定位数量性状座位,等方面的应用,微卫星标记具有数量多,在基因组中分布广,多态性丰富,等优点,在猪的遗传研究和育种荼中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微卫星在猪遗传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如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定位数量性状座位(QTL)、标记辅助选择、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子鉴定等。微卫星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多态性丰富、呈孟德尔共显性遗传、检测快速方便等优点。在猪的遗传研究和育种工作中显示出了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利用BLUP对猪进行遗传选择非常成功.不过,由于对猪生长和产活仔数的高度选择降低了适应性,削弱了个体在不良环境下的应变能力.此外,还面临包括纯种(育种群)和杂种(商品群)间的遗传差异,以及这些群体所处环境差异等方面的挑战.目前,成功的遗传改良需要利用金字塔育种体系中所有群体的综合信息,包括不同性状的多性状模型,如分类性状和生存性状,以及可以处理各种大批量数据为基础的复杂模型的软件.在乔治亚大学已经开展了多个猪遗传改良计划研究,这些研究所用的软件称为BGF90系列软件.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的状态,得到了一系列参数,应用在育种方案最优化模型计算中.这些参数是:经济学及数量遗传学参数、育种过程中的生物学和育种技术参数、群体结构参效、育种成本与投资参数以及育种值估计时所使用的信息来源.借助一个特定模型计算出了预期可实现的多性状综合育种进展与各性状的遗传进展,同时计算出了预期的育种产出、育种投入以及育种效益.计算结果表明.A,B 和 C 品系有着相近的育种进展和遗传进展以及育种效益.新疆军垦型的选择标准应当统一。  相似文献   

8.
数码育种新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十几年的育种实践,将作物育种发展的阶段划分为测量育种、模糊育种和数码育种三个阶段。首次提出了数码育种概念,即用不同的数位来代表作物的生物学性状,数位上的数字代表该性状的量。育种者根据要调查的性状及该性状的分级标准,制定一个统一的编码程序,然后对所有的育种材料进行编码,所有的育种材料就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只要看到某一材料的身份证,便可知其所有的遗传性状。利用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对育种材料进行科学管理,分析其遗传规律,科学选配组合,资源信息交流共享,从而使育种工作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路线、快捷的路径、准确的选择、高效的运作。  相似文献   

9.
针对种猪场育种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和技术力量薄弱,提出构建基于Web的猪育种管理系统的设想,利用Web的资源共享功能,采用Asp.net技术完成系统设计。将系统应用到实践中,养殖户不需单独购买育种管理软件,只需登录到此系统的网络平台即可完成所有与育种相关的工作,可以降低猪场育种管理方面的成本。系统还可完成有遗传联系的猪场育种数据集成化,促进区域联合育种。与同类系统相比,系统添加了专家评估模块和猪性状优良库。专家可以分析猪场的育种现状,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场方以猪性状优良库为参照标准,了解本场猪种优良情况,明确自身努力方向,提高本场种猪选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
蚕豆育种研究进展(Ⅱ)蚕豆育种目标、方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蚕豆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育种目标、育种方法、育种程序4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改进蚕豆育种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根据荣昌猪目前制订的选择目标,利用系统设计,调用已运算和估计出的统计量及参数,通过计算机选育分析,获得了被选性状不同选择方法的选择结果和确定了最佳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猪KIT基因等位基因的识别及KIT基因和毛色的关系,为实现猪毛色的定向分子育种奠定基础。以皮特兰、棕色杜洛克、白色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B系猪、荣昌猪、盆周山地猪共8个品种(系)98头猪为试验材料,利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了猪KIT基因第17内含子区第一核苷酸处G→A突变的比例,推测了猪在KIT基因座位上的基因型或基因型组合。结果表明,A/A+G呈现明显的品种特征:棕色杜洛克、盆周山地猪、荣昌猪、皮特兰猪KIT基因A/A+G均在20%以下,推测棕色杜洛克和盆周山地猪在KIT基因座位上的基因型为ii,荣昌猪、皮特兰在KIT基因座位上的基因型为ii、IPi和IPIP;白色杜洛克、大白猪、长白猪、B系猪KIT基因A/A+G呈现散在分布,依据理论基因型下A/A+G将其聚类。通过探讨KIT基因和毛色的关系,证实荣昌猪的全白毛色并非受传统的显性白等位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3.
荣昌猪相关性状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荣昌猪选育试验的数据资料,检证了计算机系统设计中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的运行结果与完整性,并获得了荣昌猪选育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回归系数、通径系数及性状估测公式等多种统计结果。为系统设计中的其它模块运算分析打下了基础,也为荣昌猪的选育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统计量。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保种与选育相结合的保种方法的可行性,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荣昌猪相同方向的纯繁选育及导血选育的试验结果.事实证明,只要目标明确,保种与选育是完全可以同时进行的,两者并不对抗.通过分析还发现了荣昌猪保种与开发利用的另一新的有效途径,即荣昌猪♂×(丹麦长白猪♂×荣昌猪♀)♀的导入杂交(含外血25%)选育模式.引入适当的外血选育的目的是为保存荣昌猪的优点(如肉质好等),改正其缺点(如生长慢等).选育结果表明,其生产比较符合国内市场需求的瘦肉型要求,现阶段瘦肉率(瘦肉率既是荣昌猪的保种性状,也是选育提高的性状)已达52.63%.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四大地方品种猪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21种随机引物,对四川省四个地方猪品种共18个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结果表明:RAPD标记具有个体特异性,其多态总频率为78.4%;品种内遗传变异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荣昌猪、内江猪、雅南猪和成华猪;内江猪、雅南猪和成华猪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荣昌猪与这三个品种的亲缘关系却较远。研究结果与这四个品种的地理分布状况和品种形成历史间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荣昌猪与新荣昌猪Ⅰ系遗传变异的RAPD标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60个随机引物对荣昌猪与新荣昌猪Ⅰ系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其中35个引物可扩增出清晰的RAPD带型,1个引物A1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荣昌猪和新荣昌猪Ⅰ系群内平均相似系数分别为0.787,0.80;平均遗传距离为0.213,0.198,两品系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795;平均遗传距离为0.206,两品系内及品系间都存在着DNA分子水平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荣昌猪杂交配合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荣昌猪与外来品种杂交试验的数据,研究了杂交配合力中的完全双列杂交配合力测定设计的数学模型、程序编制及运算方法。并求得了荣昌猪的一般配合力及与外来品种猪的特殊配合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R-RFLP方法对野猪和国内外17个家猪品种SLA-DRB基因第2外显子的多态性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SLA-DRB基因与疾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经限制性内切酶Rsa Ⅰ酶切后,共检测到4个等位基因和10种基因型.在野猪中仅存在BB摹因型和B等位基因,而在家猪群体中出现了野猪群体中所没有的9种基因型和3个等位基因.五指山猪、临高猪、荣昌猪和藏猪的多态性较为丰富,且具有全部4个等位基因.A等位基因在大多数家猪群体中为优势等位基因,B等位基因在梅山猪、五指山猪、藏猪、荣昌猪中为优势等位基因;BB基因型仅在五指山猪、临高猪、藏猪、荣昌猪和太湖猪群体中分布,地方猪品种中梅山猪BB基因型和B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野猪及17个家猪群体间SLA-DRB基因第2外显子遗传多态性可能是由生态环境差异及自然和人工选择所致,这些遗传差异性可能与抗病力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研究母体效应对长白猪生长性状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估计的影响。以温氏长白种猪W51为研究对象,选取初生重、达到30 kg体重日龄和达到100 kg体重日龄3个与生长性能相关的数量性状,利用包含和不包含母体效应的2种数学模型进行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估计。结果表明使用包含母体效应的模型对生长性状的解释更加合理。当模型中不包含母体效应时,遗传力的估计值明显偏高,育种值估计偏离也较大。随着猪只日龄的增加,母体效应方差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而直接加性遗传方差的比重逐渐上升,说明母体效应对猪生长后期的影响在逐渐变小。在建立动物生长性状模型时,需要考虑母体效应对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估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