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鼠药市场现状调查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方林 《植物医生》2000,13(4):39-40
1.鼠药市场现状调查消灭害鼠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灭鼠的方法 ,归纳起来可以分为4大类 :即生态学灭鼠法、生物学灭鼠法、器械灭鼠法和药物灭鼠法。药物灭鼠法具有经济、省时、使用方便、见效快之特点 ,乃是广大群众较为常见的一种灭鼠方法。为此 ,鼠药便有了它的市场  相似文献   

2.
刘可  刘咏梅 《植物保护》1985,11(4):26-27
迅速准确地检验灭鼠效果是总结灭鼠经验、提高灭鼠技术水平的重要步骤,在农田灭鼠的效果检查中,主要是采用鼠夹法、堵洞法和食饵消耗法。这些方法用工多、时间长、耗费粮食,很不方便。1973年D. C.Drummond和B. D. Rennison介绍了鼠类对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的检验方法,并由Kennison(1977)推荐为现场灭鼠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已为世界卫生组织采纳为抗凝血剂现场灭效评价的法定方法。目前,抗凝血类的灭鼠药物越来越广泛被用于农田灭鼠,为了简化其灭鼠的效果检查方法,1984年6月我们在蓬安县红旗乡进行杀鼠灵和立克  相似文献   

3.
董维惠 《植物保护》1985,11(6):37-38
灭鼠方法很多,目前提倡以肠道杀鼠剂为主的综合防治。当大范围内害鼠严重时,毒饵灭鼠工效高、成本低、使用得当能够迅速降低鼠密度。提高毒饵法灭鼠的效果在实践中有重要意义,如果一次灭褐家鼠效果为70%,7个月后就可恢复到原来的密度;一次灭鼠效果在90%以上,14个月才能恢复到灭鼠前的密度,相当于效果70%的两次灭鼠。 保证质量提高灭鼠效果是灭鼠实践中极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正确使用杀鼠剂 自本世纪五十年代出现抗凝血杀鼠剂以来,杀鼠剂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通常,慢性杀鼠剂多用于灭家栖鼠,急性杀鼠剂多用于灭野鼠。正确使用灭鼠剂是提高灭鼠效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南充市农村毒饵站灭鼠技术的优点、制作方法、毒饵配制、放置方法、组织措施、原则和中毒应急处理方法,以及推广毒饵站灭鼠技术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作者研究了不同投饵方式,不同灭鼠季节和不同杀鼠剂的农田灭鼠效果,并研究了溴代毒鼠磷和磷化锌不同浓度与不同投饵量对农田害鼠的灭杀率,筛选出了农田灭鼠优化技术:封锁带式投饵,0.5%溴代毒鼠磷小麦毒饵每堆投饵2克,全年中灭鼠适期为3—4月份。这套优化灭鼠技术较从前采用的灭鼠技术提高了灭效,而且大幅度降低了灭鼠成本。  相似文献   

6.
作者研究了不同投饵方式,不同灭鼠季节和不同杀鼠剂的农田灭鼠效果,并研究了溴代毒鼠磷和磷化锌不同浓度与不同投饵量对农田害鼠的灭杀率,筛选出了农田灭鼠优化技术:封锁带式投饵,0.5%溴代毒鼠磷小麦毒饵每堆投饵2克,全年中灭鼠适期为3-4月份。这套优化灭鼠技术较从前采用的灭鼠技术提高了灭效,而且大幅度降低了灭鼠成本。  相似文献   

7.
我县植保站从今年起承担了灭鼠工作,具体做法和体会是: (一)搞好灭鼠试点,总结经验教训。 灭鼠开始,我们学习了《关于开展灭鼠工作的通知》,提高了认  相似文献   

8.
灭鼠后种群数量回升及灭鼠时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86—1987年,对农田灭鼠后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回升速度及灭鼠时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4、6、8和10月份4个不同时期,以10月份灭鼠效果最好,灭鼠率高达97. 8%,灭鼠后种群数量回升速度最慢,维持低密度时间长达11个月。3—4月份灭鼠亦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在综合灭鼠诸措施中,化学灭鼠是一种重要手段。1983年11月我们于本县详泉公社详泉大队进行了国内常见灭鼠剂的稻田灭鼠试验。 材料和方法 供试药剂: 1.强力急性灭鼠剂——“灭鼠优”,张家口实验化工厂产;“磷化锌”,江苏省丹徒县南岗兽药厂产。 2.抗凝血灭鼠剂——“敌鼠钠盐”大连实验化工厂产;“新灭鼠剂”,武岗县白蚁站产;“杀鼠灵”张家口市实验化工厂产。  相似文献   

10.
1鼠药市场现状调查因害鼠对人类的危害特别大有史以来鼠类就成了人类的大敌消灭鼠害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人类灭鼠归纳可分为四类生态学灭鼠法生物学灭鼠法器械灭鼠法和药物灭鼠法药物灭鼠法具有经济省时使用方便见效快等特点是广大群众较为常用的一种灭鼠方法由于鼠药市场缺乏管理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无照无证经营现象严重据对20个乡镇的调查鼠药经营人员31人有营业执照的5人仅占16.13% ②游击经营普遍31人经营人员中有25人是流动经营无固定经营场所③经营剧毒鼠…  相似文献   

11.
农业部全国植保总站于1990年6月16~18日在浙江宁波市召开了全国农田灭鼠工作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26省(区、市)植保站、部分计划单列市和基层植保站等单位的代表共1000余人。会议总结交流了1989年以来各地农田害鼠的发生防治情况及灭鼠工作经验,认为各地在灭鼠工作中贯彻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因地制宜地开展农田害鼠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直接挽回粮食损失近20亿千克,对保护农业生产和人民身体键康起了重要作用。归纳全国灭鼠工作的经验主要有:①领导是关健、资金作保证;②广泛宣传,开展大面积灭鼠:③监测鼠情,指导灭鼠;④承包灭鼠,效果显著。在灭鼠工  相似文献   

12.
从鼠的生态行为看慢性鼠药的灭鼠优势沈兆昌(江苏省植保站南京210037)化学灭鼠是当前灭鼠最有效的方法,但使用慢性杀鼠剂毒饵与急性杀鼠剂毒饵,其灭鼠效果是不一样的,这固然与毒力、适口性有关,但起决定作用的是鼠的生态行为。1鼠的生态行为鼠的行为是指鼠对...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农村鼠害治理技术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波  王勇  张美文 《植物保护》2003,29(6):38-40
根据我国目前农村鼠害治理现状,提出加强灭鼠组织工作,改进灭鼠技术,尤其是毒饵配制、投饵方法和毒饵量,严厉取缔违禁剧毒急性灭鼠剂。应重视鼠害生态治理,在鼠传疾病高发区,慎用养猫防鼠。  相似文献   

14.
川西盆地农田化学灭鼠规范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灭鼠时间,投饵量和投饵位置是决定灭鼠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对此作了较详细的研究,并据此把灭鼠时间、投饵量、投饵位置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春季灭鼠、分片定量、定向投饵”的规范化配套技术。经几年多点100万亩以上的大而积示范证明,此项技术具有防治成本低、直接灭鼠效果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隧道型塑料毒饵站灭鼠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饵站灭鼠是当前农区灭鼠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但目前使用的竹筒毒饵站要消耗毛竹资源,大面积推广应用受到限制,更不适合毛竹资源匮乏农区.为改进毒饵站灭鼠技术,提高灭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江西省植保植检局设计制作了一种隧道型塑料毒饵站,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笔者就隧道型塑料毒饵站与竹筒毒饵站的灭鼠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6.
宁国强 《植物保护》1985,11(5):41-42
为筛选农田灭鼠药物,探讨其配制和布放方法,我们从1980年起开展了多项农田药物灭鼠试验,现报告如下: 一、灭效比较试验 内容和方法 供试品种及剂量:0.1%敌鼠钠盐麦粒、0.005%大隆毒饵成品、0.0375%杀鼠迷玉  相似文献   

17.
控制农田鼠害的措施和方法梁俊勋(广西农科院植保研究所)广西农业厅1994年底号召全区范围开展灭鼠活动,这是一项可喜的举措。为了配合这次防治活动,我们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谈谈灭鼠的措施和方法,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以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广西地处南亚热带和...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稻区毒饵灭鼠后害鼠种群数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稻作区大面积毒饵灭鼠后,褐家鼠种群密度下降很快.相对而言,小型鼠小家鼠(农舍区)与黑线姬鼠(农田区)及栖息在房屋上层的黄胸鼠,容易漏灭.在多种鼠并存而灭鼠效果较差的地区,甚至会出现灭后小型鼠捕获率上升的情况,则是先前受种间竞争抑制其活动之故,所以制定灭鼠技术方案应注意当地鼠种组成.灭鼠质量的好坏和灭鼠面积的大小,对灭鼠后的数量回升速度有较大的影响.灭鼠率越高,灭鼠覆盖面积越大,害鼠种群保持在较低水平的时间越长,害鼠种群回升的速度越慢.但无论如何,若生态环境条件不变,毒饵杀灭后害鼠种群密度总会回升,即仅单纯依靠毒饵灭鼠手段,难以持久控制鼠害.所以既要因地制宜提高化防质量以抑制害鼠数量,更应大力提倡生态防治为主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明令禁止生产、经营、使用的剧毒杀鼠剂有5种:1毒鼠强,化学名称为四亚甲二砜四胺,也叫没鼠命,424。于1949年合成,1953年用于灭鼠。2灭鼠硅,也叫氯硅宁,RS150。于1970年用于灭鼠。3氟乙酸钠,也叫1080。于1944年用于灭鼠。4氟乙酰胺,也叫敌蚜胺,1081。于1968年用于灭鼠。5甘氟,也叫鼠甘伏。于1965年用于灭鼠。目前,街摊游商销售的杀鼠剂如:三步倒、闻到死和气死猫均属国家禁用剧毒杀鼠剂。我国禁用剧毒杀鼠剂有几种  相似文献   

20.
为寻找低毒高效,对人畜禽安全,灭鼠效果好的鼠药,确保农业增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生态平衡,2003年4月10~29日,应用0.005%溴敌隆颗粒剂毒饵在宅区进行灭鼠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灭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