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玩山松     
马尾松在岭南地区惯称为山松,山松虽是岭南盆景的传统树种,但十多年前,成熟艺优的作品不多见,应该是未能够普及、技艺经验不多的原因吧。  相似文献   

2.
山松盆景造型讲究“力度”,“力度”含义有二:一为道行、功力、表现力、深度。二为力量、能量、爆发力。概括说,就是一内一外。内在的表现为道行、功力,是盆景制作的共性,是艺术修养的基本要求。现所述的,是在山松盆景制作上,如何体现出它的力量、能量、爆发力等有关方面“力度”的问题。岭南盆景艺术造型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其重点大多集中在表现山松的“气质”和“力度”上,其手法也围绕这个中心。  相似文献   

3.
山松树木,高瘦挺拔,刚直不阿,满山遍野,到处可见,为建筑佳材。盆景爱好者打破常规造型,寻找奇、特、怪的素材,以求创新。岭南盆景艺术的“高瘦”流派(以素仁为代表),在山松盆景艺术创作中,有它不可磨灭的地位。任何流派的艺术造型,其精华不在形式而在内涵,形式只是一种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4.
松树雄壮、挺拔、常青的风姿和它坚毅、刚强的生命气质,一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崇尚,也是盆景界常用的传统树种。江、浙、沪的松树盆景历两三代人培育,已相当成熟。在岭南盆景未成为系统流派时,香(九里香)、榆、松、柏一直为常用树种,山松(岭南地区习惯称马尾松)近十多年来更是受到热捧,有可能发展成为近代岭南盆景主要树种。  相似文献   

5.
山松盆景取材,人多数选取生长在干旱贫瘠山岗上那些皮鳞苍老、桩基曲折劲奇的山松,大自然造就了它的天然美。但是,由于这些山松生长在干旱的恶劣环境,枝、干高瘦,这又是作为山松盆景桩材的大缺陷。自然环境赐与这些素材.这就需要我们面对桩材的缺陷部分,把改造缺陷作为今后造型的重点。盆景艺术。  相似文献   

6.
点画纵横     
韩学年先生的盆景艺术承岭南一脉而自成一家,取材不拘一格,立意深邃隽永,创作脱俗出新,饱含着自然风致和文人情怀。山松和“素仁格”作品最能代表韩学年盆景鲜明的个性风格,尤其是他的山松作品,循树之道,因材赋形而不假雕饰,于顺意自然的表现中折射出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传承于斯,国风昭昭。  相似文献   

7.
松,历来被认为是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象征。广西梧州人热衷于山松盆景,不少优秀作品为粤、港、澳盆景界人士所喜爱,有的远销东南亚。遗憾的是,山松附石盆景尚属少见,究其原因,大概是山松的根没有榕、福建茶、朴等树那样发达,附石难度大,成活率不高。笔认为,山松附石虽有“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8.
山松的修枝     
叶健 《花卉》2010,(7):30-30
山松的修枝,一是不能剪光(指枝叶),因此它不能用岭南盆景的“脱衣换锦”艺术手法处理(全树摘叶)。一是不能不修枝,长时间小修权就会脱变(松鳞形成,枝条老化)。三是山松盆景的艺术保形主要依靠修枝来维持,搞不好,就会逐渐走向反祖(回复到原来状态)。  相似文献   

9.
正岭南盆景以英近树造型、因树造型、截干蓄枝等技法和枝法,在盆景界闻名遐迩,为行内各流派所推崇和效仿。然而,行内又有一种声音:岭南盆景以杂木盆景见长,松柏类盆景则为北派所擅。勤劳务实的岭南盆景艺术家们对山松盆景的求索从未停歇脚步,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钻研,努力创作,刻苦耕耘,运用岭南盆景出  相似文献   

10.
朱艺南     
广东顺德人。情迷盆景多年。喜爱九里香、山松、山桔、春花等岭南本土树种。他经常与朱本南、梁常德、彭盛材、韩学年等好友交流盆景技艺。其作品清新自然、苍老虬劲,多次在省、市、镇各级盆景展会上荣获嘉奖。他热心盆景事业,为容桂盆景协会及协会盆景园——萃园的建造,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11.
朱建球 《花木盆景》2007,(10):47-47
嫁接可以改良品质,提高观赏效果,故嫁接也经常运用在盆景创作中。杂木盆景由于坯材的萌芽力强,下山的第一刀往往是截短过高的主干,利用桩基理想的侧枝培育为新生主干,进行矮化,浓缩为盆中之景。但是,对于有天生丽质的桩基而又干高枝瘦的山松就不能截干矮化,采用嫁接“改冠”,化丑为美,是创作这类山松盆景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韩学年先生是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在工作之余十分爱好盆景艺术,注重对岭南盆景的创作与研究。在岭南盆景的众多树种中,对山松(马尾松)尤其偏爱, 十多年来,一直在摸索山松的生长规律,探索培育山松盆景的经验,运用岭南盆景“蓄枝截干”的技法和丰富的枝法,采用靠接、  相似文献   

13.
曾宪烨 《花木盆景》2008,(11):12-13
山松是岭南盆景中近年新兴的树种。其形态多变,干、枝、根怪异,可直可曲;气韵、神态多姿多彩,可表现多种不同的品格:生长速度快,枝、干柔软,可塑性强:通过芽的穿接、镶接可补干、枝芽少的缺点,可蓄枝、短针,既有岭南杂木造型的风格又兼具北派云片的长处,故受到众多盆景爱好者的迫棒。  相似文献   

14.
两广人习惯把马尾松称作山松,山松皮鳞丰厚,枝干苍劲有力,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山松针叶油光闪闪,四季常青,寓意龙马精神、健康长寿,因而山松历来倍受两广人士喜爱。我喜欢盆景,对山松盆景尤其情有独钟。然而在自然界中适宜制作盆景的山松实在太少,好桩材在市场上很少见。许多人认为山松盆景栽种成活率很低,  相似文献   

15.
谢荣耀 《花卉》2017,(19):43-43
岭南盆景过去基本没有附石的形态,虽然也有人在盆中以山石、植物、蒲草等搭配构成景观,但这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附石盆景。岭南真正意义上的附石盆景,是出现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而叶恩甫先生则是这一盆景造型的先驱者(图1)。叶恩甫(1896—1966),广东佛山商人,  相似文献   

16.
陈金立 《花木盆景》2005,(11):36-37
地城辽阔的神州大地.由于各地条件的不同,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树木,为盆景艺术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盆景素材。由此.也使盆景艺术家们创造了各自独特的盆景造型和盆景技艺.并为异地盆景艺术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供了成功经验。驻在果树盆景造型中引用岭南盆景“截干蓄枝”技艺,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花木盆景》2013,(11):32-40
中国岭南盆景技艺的精髓是蓄枝截干,盆景树木经过作者年复一年的“蓄"与“截",枝干曲折流畅.节节渐细到梢,截干后留下的累累疤痕,更使盆树增添久经风霜的沧桑感。在各种地域风格的盆景示范表演中,岭南盆景技艺是最难表现的。此次表演中,吴成发大师不仅将岭南盆景蓄枝截干、脱衣换锦等技艺的美妙呈现出来,更融合中国北方盆景的破干拿弯及蟠扎等技艺,为中外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盆景创作“大戏”。  相似文献   

18.
《花木盆景》2007,(12):9-15
岭南盆景产生于明清,建国后形成独特风格,是我国传统盆景艺术五大流派(苏派、扬派、川派、徽派和岭南派)之一。 岭南盆景师承画理,融会岭南画派的艺术特点,几经传承,形成了雄伟苍劲、纯朴自然、飘逸挺拔的鲜明风格。截干蓄枝和分段培育是岭南盆景的主要技法,  相似文献   

19.
岭南盆景的型式独树一帜,是因为它是根据自然素材的特点去创造的。利用千姿百态的天然素材的各自特点去造型,这是遵循“法一形万”的创作思想。岭南盆景型式多样,在同一型式中也千变万化,正如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盆景是很难看到同一型式中形态完全相同的作品,这就是岭南盆景的型式多样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庞泽海 《花卉》2012,(9):34-35
盆景分树桩盆景与山水盆景,岭南瓮景中的树桩盆景以其独有的蓄枝截干制作手法,创作出一大批大树缩影的优秀作品,享誉海内外。然而岭南山水盆景却发展艰辛。在各种盆景展览中。很难发现行岭南山水盆景作品的参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