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7年,中国农村在集体经济组织的统筹安排下,由农户或小组承包集体所有的土地或其他的生产资料,并具备土地的使用权和剩余农产品的分配权,形成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也由此形成了我国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97年到今天,中国农村的改革进入了体制转型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完善,中央领导人提出土地承包期“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  相似文献   

2.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7年,中国农村在集体经济组织的统筹安排下,由农户或小组承包集体所有的土地或其他的生产资料,并具备土地的使用权和剩余农产品的分配权,形成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也由此形成了我国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97年到今天,中国农村的改革进入了体制转型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完善,中央领导人提出土地承包期"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1998年中央作出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其后的<土地管理法>又将此项政策演变成法律条文,国家从法律的角度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30年".但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然存在诸多制度上的缺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二十多年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明确了农村土地使用权以承包方式归属农民所有的问题。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实现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飞跃。第一个飞跃虽是很大进步,但其分散、弱小的生产经营特点很难适应现代化、集约化、市场化、信息化和高效化的农业发展要求。对此。农户迫切希望在农业生产经营上走联合与合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和开放系统观点,分析了农村集体经济改革面临的深层困难和问题,重新审视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揭示了农村集体经济改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关键因素在实质上的一致性。指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顺利实施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是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找到了与农村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具有责权利高度统一特征的市场经营主体——农民家庭,解决了责权利落实、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结合、劳动效果监督、管理者选优等难题。最后,提出了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可以借鉴的思路和方法,特别论述了确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建立责权利高度统一的利益激励机制和行为约束机制,建立对企业运行状态及效绩的监督评审机制,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者自由竞争、民主选拔、优胜劣汰机制,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目前的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现状,农村土地经营形式适合多样化,而土地经营形式之一的土地租赁以其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显示出了它超常的活力.土地租赁经营是深化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放活土地经营权的行为,是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举措,它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户增加投入,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符合广大农户的愿望.土地租赁以其特有的优势被广大农户所接受.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是指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农户把自己承包村集体的部分或者全部土地,以一定条件流转给第三方经营。和改革初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土地流转也是农民自发创造的,在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发展中出现的新型土地经营模式。从统一的方面来看,集体经济大都变成空壳,原有的农村服务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有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新的服务体系急需建立健全;另一方面,单个农民在独立面对整个市场的时候,相当脆弱,这  相似文献   

7.
刘纯千 《新农业》2006,(11):10-1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的经营方式。自1982年农村生产队组织全部解体后,1983年我国对农民实行了第一轮15年的土地承包,1998年随着中央和省市县(区)对土地承包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国家对农民又实行了第二轮30年不变的土地延包政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部分农民首先从农田地里走出来,到农工商企服运等各个领域里发展,由此便产生了以下8个方面的土地承包纠纷原因。  相似文献   

8.
郭跃军  孙嘉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373-16374,16378
对邓小平提出的农业"两个飞跃"思想进行了评述,第一个飞跃是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分析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创新,指出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是集体经济的丰富和发展;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集体经济,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缺陷,指出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是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且我国农业发展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必然要走集体经济的道路。"两个飞跃"思想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之路指明了方向:巩固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农业基础地位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推进农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稳定和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适时推进农村制度的创新;激励我们坚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更好更快的发展现代化农业。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2000年以来,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职责逐渐呈现不同阶段的特点,特别是2007—2022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2015—2021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以及2018—2021年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我国在土地问题上经过不断探索,实现双层经营体制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模式,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吃饭”问题,农业生产力在得到巨大提升的同时,也暴露出因土地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在新形势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的工作重点体现在农村土地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多年来,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了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农业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农民更加重视土地,农村土地纠纷问题日益突出.现行的法律法规还存在诸多不足,亟待完善。文章建议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就农村土地仲裁机构的规范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认、农村新增人口土地权益、保护被征地农户权益、非农民家庭承包土地权益维护等方面做出明确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