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筛选磷高效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种质并解析其根系适应低磷胁迫的机理,本试验水培了31份柱花草,开展了磷效率评价,分析了低磷胁迫对柱花草根系的影响,并检测了6个扩展蛋白基因(Expansins,EXP)响应低磷胁迫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低磷胁迫显著降低柱花草的干重和全磷含量。磷效率分析结合根系表型显示,TF291为磷高效高响应型,且低磷胁迫显著促进其根系生长,TF343为磷低效低响应型,且低磷条件下其根系生长显著受抑制。荧光定量PCR表明,低磷处理(-P)使SgEXPB2在TF291和TF343根系中的表达分别增加3.73倍和1.52倍(P<0.05),SgEXLB1在TF291根系中表达增加1.61倍(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到磷高效高响应型柱花草种质为TF291,且根系中SgEXPB2SgEXLB1基因上调表达,可能参与柱花草适应低磷胁迫。  相似文献   

2.
低磷胁迫对黄花苜蓿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绝大部分土壤缺乏有效磷,严重限制了作物产量的提高。黄花苜蓿耐寒、耐旱、耐贫瘠,但其对磷缺乏的响应和适应机制尚未见报道。以呼盟黄花苜蓿与锡盟黄花苜蓿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对黄花苜蓿生长、根系形态、柠檬酸分泌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探讨了黄花苜蓿适应低磷胁迫的机制。结果表明,低磷(5 μmol/L H2PO4-)胁迫显著降低了黄花苜蓿的生物量、根系表面积、总根长、根系体积、地上部磷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但增加了黄花苜蓿柠檬酸释放速率。常磷(500 μmol/L H2PO4-)处理下,呼盟黄花苜蓿与锡盟黄花苜蓿的各项指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低磷处理下,锡盟黄花苜蓿干重、鲜重、株高、地上部磷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等下降幅度明显较小,而主根长与柠檬酸释放速率的增加幅度明显较大,表明锡盟黄花苜蓿较呼盟黄花苜蓿更耐低磷。  相似文献   

3.
不同供磷水平对宽叶雀稗形态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宽叶雀稗在不同供磷水平条件下的形态及生理变化,了解宽叶雀稗对磷胁迫的适应策略,以期为宽叶雀稗的磷养分管理和生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砂培法,设置极低磷(2μmol·L~(-1))、低磷(20μmol·L~(-1))、适磷(200μmol·L~(-1),对照)、高磷(600μmol·L~(-1))、极高磷(1000μmol·L~(-1)) 5个供磷水平处理,分别在胁迫10、20、30 d后测定幼苗生长状况、根系形态、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磷和极度低磷胁迫显著降低了宽叶雀稗植株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同时,叶面积和叶周长均有降低的趋势;根系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目、根冠比均高于适磷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显著增强(P0.05),叶片电导率和根部电导率显著提高(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CAT活性、POD活性和根系磷酸酶活性、根尖数目和根膜透性受磷胁迫的影响较大,供磷水平为600μmol·L~(-1)时表现较好;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根表面积、根系磷酸酶活性和叶周长是影响宽叶雀稗产量的重要指标。综合表明,宽叶雀稗可通过降低地上生物量、增加根系数量和根表面积、提高保护酶活性来适应低磷胁迫。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宽叶雀稗在不同供磷水平条件下的形态及生理变化,了解宽叶雀稗对磷胁迫的适应策略,以期为宽叶雀稗的磷养分管理和生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砂培法,设置极低磷(2 μmol·L-1)、低磷(20 μmol·L-1)、适磷(200 μmol·L-1,对照)、高磷(600 μmol·L-1)、极高磷(1000 μmol·L-1) 5个供磷水平处理,分别在胁迫10、20、30 d后测定幼苗生长状况、根系形态、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磷和极度低磷胁迫显著降低了宽叶雀稗植株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同时,叶面积和叶周长均有降低的趋势;根系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目、根冠比均高于适磷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显著增强(P<0.05),叶片电导率和根部电导率显著提高(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CAT活性、POD活性和根系磷酸酶活性、根尖数目和根膜透性受磷胁迫的影响较大,供磷水平为600 μmol·L-1时表现较好;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根表面积、根系磷酸酶活性和叶周长是影响宽叶雀稗产量的重要指标。综合表明,宽叶雀稗可通过降低地上生物量、增加根系数量和根表面积、提高保护酶活性来适应低磷胁迫。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伤害的缓解作用,以中苜3号和陇中苜蓿为材料,在150mmol/L NaCl胁迫下,研究不同浓度EBR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150mmol/L 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苜蓿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系活力,降低了幼苗的地上、地下生物量;(2)外源EBR可有效的缓解NaCl胁迫对苜蓿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系活力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3)综合发芽试验、幼苗生长试验,在150mmol/L NaCl胁迫下,10-1μmol/L EBR处理显著地提高了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胚芽长、胚根长、萌发期幼苗干重,并显著增加了苜蓿幼苗的叶片数、茎粗、株高、主根长、侧根数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提高了苜蓿萌发期、幼苗期的根系活力水平,对盐胁迫下苜蓿幼苗的缓解效果最好。说明外源EBR能够促进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发育,EBR在诱导植物抗盐性上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老化饲用燕麦种子为对象,探讨外源褪黑素对NaCl胁迫下老化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相关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胁迫时添加褪黑素可以提高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并能增加幼苗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且增强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不同浓度的外源褪黑素(100μmol/L、300μmol/L、500μmol/L、800μmol/L、1000μmol/L)处理均能显著提高NaCl(浓度150mmol/L)胁迫下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苗高、根长、苗鲜重、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幼苗根冠比和丙二醛含量(P<0.05)。加权隶属函数分析表明,提高老化燕麦种子NaCl胁迫下活力的最佳褪黑素浓度为500μmol/L,此时相对于NaCl胁迫,种子发芽率、苗鲜重、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45.61%、325.55%、52.28%、121.27%。  相似文献   

7.
4种燕麦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4份燕麦坝莜一号、白燕2号、白燕6号和白燕7号的耐盐程度及其在盐胁迫处理下的生理反应规律,在水培条件下,分别用0,34.2,68.4,102.6,136.8,171.0 mmol/L浓度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处理4种燕麦种子,观察记录各处理的盐害情况,分别测定了胁迫后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株高和根长,以及室温培养的燕麦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析了不同胁迫程度下各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且对4种燕麦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4种燕麦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产生显著影响,对株高和根长产生了抑制作用,且均随盐浓度的增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燕麦幼苗叶片POD活性、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在102.6 mmol/L 盐浓度下达到最大值,而且都随盐浓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燕麦具有较高的耐盐能力,在盐胁迫下可采取自我保护机制以适应盐胁迫,4种燕麦的耐盐阈值为102.6 mmol/L盐浓度。综合评价,白燕6号耐盐性较好,白燕2号具有高盐耐受性的潜力,这两个燕麦品种可以为耐盐基因挖掘及燕麦耐盐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对不同燕麦品种种子萌发和出苗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应用培养试验研究了50250 mmol/L NaCl对4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并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4个燕麦品种在盐渍土上的出苗及苗期生长情况,旨在为燕麦耐盐性研究和进行耐盐燕麦资源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50250 mmol/L NaCl浓度范围内,随着盐分浓度的升高,各燕麦品种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下降,其中活力指数对盐分胁迫最敏感;与V-2006、内散2号相比,M-2002和白燕6号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随盐分浓度升高下降较为缓慢。随NaCl浓度升高,燕麦萌发期间芽和根生长均下降,且对根的抑制作用大于芽。50100 mmol/L NaCl对燕麦根数有一定的增加作用,当NaCl浓度达150 mmol/L以上时,各燕麦品种的根数在NaCl胁迫下开始下降。在盐渍土上,4个燕麦品种出苗率和苗期干质量差异显著,其中M-2002和白燕6号出苗率和干质量显著高于V-2006和内散2号。  相似文献   

9.
砂培条件下,对啤酒大麦幼苗在等量NaCl 梯度(每周以17.1 mmol/L NaCl递增)渐进胁迫下生长和生理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递增,啤酒大麦地上生物量、株高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高于对照组,低盐分、短时间盐胁迫能刺激根系生长。盐分胁迫至高浓度(≥85.5 mmol/L NaCl)时,随着胁迫时间的持续,大麦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地上含水量明显下降;短时间内适应低浓度盐胁迫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啤酒大麦的净光合速率(Pn),而高浓度盐分能显著抑制大麦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作用(Tr);高浓度、长时间盐分渐进胁迫下,影响大麦光合特性的主要是非气孔因素。大麦地上部Na+和Cl-含量随介质中NaCl浓度的递增和胁迫时间的延续呈逐渐上升趋势,而根系中Na+含量呈下降趋势,Cl-含量则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处理组大麦地上部K+/Na+明显低于对照,且随着盐浓度的递增而减小,说明在盐分胁迫过程中,地上部分优先积累 Na+。选择性吸收和运输K+是啤酒大麦适应渐进盐胁迫的生理生态机制。  相似文献   

10.
4种景天属植物抗盐胁迫能力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NaCl型盐碱地绿化工程筛选地被植物。分别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0、50、100、2004、00 mmol/L)处理红八宝景天、粉八宝景天、景天三七、德国红景天幼苗,测定幼苗的植物量、叶片的水势、根系活力、质膜透性。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上述4种景天鲜重、根系活力呈上升趋势,叶片水势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增加。在400 mmol/L盐胁迫下,景天三七与德国红景天耐盐性最强,其次粉八宝景天,红八宝景天耐盐性最弱。  相似文献   

11.
盐胁迫对金盏菊生长、抗氧化能力和盐胁迫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aCl浓度为0(对照),10,50,100,200,300 mmol/L分别处理金盏菊,对不同盐浓度下金盏菊生长、抗氧化能力和盐胁迫蛋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与对照相比,金盏菊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MD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Na+含量、细胞质膜透性呈上升趋势,而根系脱氢酶活性、K+含量、CAT活性则呈下降趋势。电泳结果显示,POD有8个谱带;10 mmol/L NaCl处理诱导盐胁迫蛋白产生,而其他浓度盐胁迫均无盐胁迫蛋白诱导产生。因此,10 mmol/L NaCl处理对金盏菊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而随着NaCl浓度逐渐增加,其生长受抑制程度也逐渐加重。综合分析表明,金盏菊耐盐阈值为100 mmol/L。  相似文献   

12.
根施甜菜碱对盐胁迫下桑树幼苗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桑树的耐盐性栽培措施,对盐胁迫下桑树幼苗根施外源甜菜碱,调查不同处理下幼苗生长发育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根施2.5~10.0 mmol/L甜菜碱,可以提高盐胁迫(100 mmol/L NaC l)下桑树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保持叶片含水率,调节K+/Na+离子平衡,减少丙二醛含量,从而减轻盐胁迫对桑树生长的抑制作用;根施甜菜碱浓度以2.5~5.0 mmol/L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3.
以偏硅酸钠为外源物质,用25%聚乙二醇模拟干旱胁迫甜燕Ⅰ号燕麦,研究硅对干旱胁迫下燕麦幼苗光合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mmol/L Na_2SiO_3·9H_2O显著(P0.05)提高了干旱胁迫下燕麦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最小初始荧光、暗适应下最大荧光、最大光化学效率、性能指数,显著(P0.05)降低了叶片和根系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P0.05)降低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P0.05)提高了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P0.05)降低了叶中氮、钙含量,提高了叶中磷、钾、硅含量。总之,施用外源硅能提高干旱胁迫下燕麦幼苗光合作用,提高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缓解干旱胁迫对燕麦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镉(Cd)胁迫条件下,施硅(Si)对玉米幼苗生长以及根系构型分级的影响,寻求可缓解Cd对玉米毒害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水培试验,在Cd胁迫条件下施加不同浓度Si,测定玉米的Cd浓度及含量、生长相关指标、光合指标、根系构型,并将根系构型按根系直径进行分级比较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Cd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上升,光合参数显著降低,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分枝数,包括Ⅰ~Ⅲ级径级区间的根长,和Ⅰ~Ⅱ级径级区间的根表面积以及根体积显著下降。施加不同浓度Si后,玉米幼苗整株Cd含量降低了12.65%~88.07%,Cd毒害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表现为株高、主根长、生物量和耐受指数的提高;总叶绿素含量在Si浓度为0.25 mmol·L-1时提高了11.76%,Cd胁迫下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分别在Si浓度为1.00 mmol·L-1时显著提高;总根长、分枝数、Ⅰ级径级区间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在Si浓度为1.00 mmol·L-1时达到最大,当Si浓度为1...  相似文献   

15.
不同春蚕豆品系对不同磷处理的适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盆栽法研究不同品系春蚕豆对不同磷处理的适应机理.结果表明,低磷胁迫条件下,供试3个蚕豆品系都有类似的根系形态变化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即根半径减小,根干重、根冠比、根系比表面积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但减小和增加的程度在品系之间有很大差异,临蚕5号最强烈,平均浮动20.3%;其次为8409,平均浮动7.9%;最弱的是8354,平均浮动4.9%.说明临蚕5号比8409蚕豆和8354蚕豆更能忍耐低磷胁迫.试验还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器官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也有显著差异,即根系>茎>叶片.另外,试验说明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根系形态参数可作为蚕豆耐低磷品种筛选的生化指标和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燕麦(Avena sativa L.)生长早期根系生长和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响应规律和适应机制,本试验采用盆栽控水,测定了干旱胁迫及复水下燕麦生长早期根系生长、生理特性指标及籽粒产量变化。结果表明:短期(14 d)中度干旱胁迫对根系生长指标及活力有促进作用,重度干旱胁迫持续抑制此类根系指标;根系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脯氨酸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随干旱胁迫程度加重而提高;复水使受干旱胁迫抑制的根系总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系干重和根系活力提高,使受干旱胁迫提高的根系MDA和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降低。本研究表明燕麦生长早期通过调控根系生长和生理特性适应干旱胁迫,复水使受干旱胁迫影响的燕麦生长早期部分根系生长和生理特性指标得到补偿或恢复,减轻持续干旱胁迫对燕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硅对NaCl胁迫下甜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硅(silicon,Si)对盐胁迫的缓解作用,以“雪梨一号”和“朗秦银蜜”两个耐盐性不同的甜瓜品种为材料,在125 mmol/L NaCl胁迫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Si对甜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甜瓜种子萌发,0.50~1.00 mmol/L外源Si处理较对照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α-淀粉酶活性及吸水率,其中两个品种的种子均以0.75 mmol/L外源Si处理效果最好;NaCl胁迫下,0.25~1.00 mmol/L外源Si处理后,甜瓜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分干重和根系干重较对照显著提高,其中“朗秦银蜜”和“雪梨一号”幼苗分别以0.50和0.75 mmol/L外源Si处理效果最好。研究表明,0.25~1.00 mmol/L外源Si能促进NaCl胁迫下种子吸水和α-淀粉酶活性的提高来促进种子萌发,通过提高NaCl胁迫下幼苗叶绿素含量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促进幼苗生长,缓解盐胁迫对甜瓜种子和幼苗的伤害,外源Si浓度超过1.25 mmol/L时对盐胁迫没有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18.
水分胁迫条件下春小麦根系对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通过3个水分水平下施肥对春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说明在水分胁迫情况下施肥对于春小麦根系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小麦根系的体积、干重、根总长、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以及地上部干重和株高明显或显著降低,小麦根系的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施磷可以提高和增大根体积、根干重、根总长、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以及地上部干重和株高。在轻度水分胁迫下,施氯对小麦根系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明施肥能加强作物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作物的抗旱性,但这种作用受到土壤含水量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低氮、磷、钾条件下,植物源生长调节剂“碧护”(0.136%芸苔素?吲哚乙酸?赤霉酸)对苹果幼苗生长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为苹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研发提供一定依据。本研究以平邑甜茶为材料,采用土培法,在供应不同氮、磷、钾养分条件下,分析了苹果幼苗生长、氮磷钾养分在根叶中的积累水平与利用率,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养分供应(N 3.0 mmol?L-1,P 1.5 mmol?L-1,K 0.2 mmol?L-1)相比,低氮(0.6 mmol?L-1)、低磷(0.3 mmol?L-1)、低钾(0.04 mmol?L-1)分别对苹果幼苗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施加“碧护”(稀释15000倍)后缓解了低养分胁迫对苹果幼苗生长的影响,促进了养分的吸收利用。施加“碧护”显著提高了幼苗根系中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和叶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使氮素利用率显著增加,同时促进根、茎、叶的氮素积累量的增加;提高了苹果幼苗叶和根系中的Na+/K+-ATP酶活性,钾素的积累量也有所提高;而在低磷胁迫下对苹果幼苗造成的影响虽不显著,但也有一定程度的缓解。说明“碧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苹果生长,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寇江涛 《草业科学》2020,(5):916-925
以加燕2号和青引2号燕麦(Avena sativa)种子为材料,在100 mmol·L^-1 NaCl胁迫下,添加0.01μmol·L^-1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研究外源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对盐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萌发过程中渗透调节能力、幼苗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水平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影响,旨在明确外源BRs调控盐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100 mmol·L^-1 NaCl胁迫下,加燕2号和青引2号燕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渗透调节能力和幼苗体内抗氧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APX(ascorbate peroxidase)和GPX(guaiacol peroxidase)活性显著降低,活性氧(·O2^–、·OH、H2O2)水平和MDA含量显著增加,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显著受到抑制。2)添加0.01μmol·L^-1 EBR能够显著缓解100 mmol·L^-1 NaCl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和NaCl胁迫相比较,NaCl+EBR处理下加燕2号和青引2号燕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蛋白水解酶活性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幼苗体内抗氧化酶SOD、APX、GPX和CAT(catalase)活性显著提高,活性氧(·O2^-、·OH、H2O2)水平和MDA含量显著下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提高,幼苗苗高、根长、干重和根系活力显著增加。说明外源BRs能够提高盐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渗透调节能力和幼苗体内抗氧化系统活性,抑制活性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的积累,促进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高燕麦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