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了完善设施蔬菜种植的水肥运筹技术,掌握肥料施用量对番茄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番茄垄膜沟灌与膜下滴灌技术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尿素施用量为600 kg/hm~2时,番茄产量和纯收益均最高,分别为145 464 kg/hm~2和21.519 24万元/hm~2;在相同的灌溉模式下,番茄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高先增加后降低;氮肥施用量相同时,膜下滴灌的产量高于垄膜沟灌的产量;膜下滴灌模式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垄膜沟灌模式的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日光温室番茄膜下滴灌节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日光温室膜下滴灌和沟灌方式下种植番茄的耗水量、产量和收入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盛果期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比沟灌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降低了18%;在全生育期膜下滴灌比沟灌耗水量减少了13.6%,可节约灌溉水25%;且滴灌条件下番茄可提早上市8 d,比沟灌增产30.7%,增加产值4.5万元/hm2,年产投比增高0.31.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日光温室条件下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土壤调理剂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化学性状以及番茄植株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肥一体化处理的微生物总数和细菌数低于膜下沟灌处理,但细菌与真菌的比值(B/F)较高;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秸秆提高了真菌、放线菌的菌数,降低了B/F值;土壤调理剂增加了放线菌数,减少了真菌数,提高了B/F值。(2)水肥一体化、秸秆、土壤调理剂均减缓了土壤的酸化,水肥一体化减少了盐分在土壤表层的累积并且显著地降低了硝态氮在土壤剖面的残留和累积。(3)水肥一体化抑制了番茄植株前期的过快生长,但后期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水肥一体化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G+M)比膜下沟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M)增产21.90%,水肥一体化处理的水分生产力、氮肥偏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均高于膜下沟灌处理,有机肥减半后,水分生产力有所下降,且大大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但对经济效益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连续5年分别采用膜下滴灌和沟灌两种灌水方式对塑料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较沟灌有节水、节肥效果,节水率达50%-60%,节省肥料30%左右。膜下滴灌处理番茄产量分别比沟灌高5.12%,番茄果实中总酸含量显著低于沟灌,可溶性糖含量比沟灌增加10.15%。因此,从综合经济效益方面看,膜下滴灌是保护地生产较为理想的灌水方式。  相似文献   

5.
以大棚黄瓜为对象,在结果期分别每隔3、6、9、12、15 d膜下滴灌施肥1次,共设置5种滴灌施肥频率,以传统沟灌为对照,研究不同滴灌施肥频率对黄瓜株高、茎粗、叶片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沟灌相比,采用滴灌施肥有利于黄瓜的生长并获得高产;不同滴灌施肥频率条件下,各处理间茎粗、叶片数和产量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滴灌施肥间隔时间的增加,植株相对越高大粗壮,叶片相对越多,当间隔时间超过12 d时,趋势相反,不利于作物的营养生长;滴灌施肥3 d/次的产量相对最高,为117.6 t/hm2,故大棚黄瓜结果期滴灌施肥频率以3 d/次为宜。  相似文献   

6.
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水肥设计对烟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下滴灌条件下,设计不同水肥处理,并对烟草生长情况和产量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水肥设计对烟草生长有显著影响;12 mm/次的滴灌量,结合施用15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3g/株化肥,获得了最大的烟草叶面积(4.2 m2),同时该处理的单株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也最高,分别达到201.07 g和3 016.05 kg/hm2;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的烟草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优于纯化肥处理,但其不利于烟草的早期生长.  相似文献   

7.
不同灌溉施肥方法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5):782-785
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灌溉施肥方法对设施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溉施肥方式下,滴灌施肥处理番茄的株高、茎粗、果径均较沟灌施肥处理高,均表现为滴灌8 d施肥处理滴灌16 d施肥处理沟灌8 d施肥处理沟灌16 d施肥处理;滴灌8 d施肥处理产量最高,与沟灌8,16 d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滴灌8 d施肥处理比沟灌8 d施肥处理增产23.3%;滴灌8 d施肥处理番茄果实Vc含量与沟灌8,16 d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滴灌8 d施肥处理比沟灌8 d施肥处理高13.7%;各处理间番茄硝酸盐含量差异不显著,滴灌处理硝酸盐含量整体低于沟灌处理,滴灌8 d施肥处理比滴灌16 d处理降低9.48%;滴灌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酸含量总体高于沟灌处理,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滴灌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与沟灌处理间基本没有差异。总体上说明,滴灌施肥处理方法比沟灌施肥更能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86-87
试验通过7种不同膜下滴灌水量的试验,在雨水丰润的条件下,在马铃薯生育期只膜下滴灌2次,滴灌量在1 350 m3/hm2时其增产效果最佳,平均产量达到61 285.71 kg/hm2,比不灌水的增产62.74%;比滴灌2 250 m3/hm2水的增产94.64%;比沟灌3 750 m3/hm2水的增产122.45%,纯收益达到28 663.05元/hm2;分别比滴灌1 800 m3/hm2、2 250 m3/hm2、沟灌3 750 m3/hm2和不灌水(CK)增加17 992.71、22 209.37、27 214.58、13 913.54元/hm2,其投产比高达1.00∶3.01。  相似文献   

9.
焉耆盆地工业番茄滴灌节水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工业番茄滴灌节水制度以及2009年焉耆盆地工业番茄膜下滴灌的增产优势。结果表明,焉耆盆地工业番茄滴灌的节水作用明显,增产效果显著,各滴灌处理平均产量达150t/hm2以上;不同的灌溉定额和滴灌次数显著影响产量,滴灌次数增加,产量也增加,但当灌溉定额增加至4500m3/hm2时,产量呈降低的趋势;焉耆盆地工业番茄兼顾高产和节水的滴灌最佳灌溉方案为滴灌次数14次、灌水定额为3300m3/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宁夏惠农区加工番茄膜下滴灌与沟灌的灌水量、产量、管理费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省工等效果,与沟灌技术相比节约用水达67%;采用膜下滴灌比沟灌增产30%;试验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比沟灌的水分生产率提高301%~333%;采用膜下滴灌加工番茄可以节约(降低)生产成本60%.研究表明在宁夏银北灌区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间套遮阴对玉米和连钱草(Glechoma longituba)生长发育、产量及收益的影响。[方法]玉米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5个处理,3次重复,行距均为170cm,株距分别为49、30、22、17、14cm,即密度分别为1.20万、1.95万、2.70万、3.45万、4.20万株/hm^2。连钱草的种植密度为15.95万株/hm^2。[结果]玉米间套密度在1.95万~2.70万株/hm^2时,连钱草的生长发育较好,且质量、产量和收益较高。[结论]该研究为解决既要满足连钱草的匍匐生长,又要满足其喜阴喜光习性的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且为改变药农以栽培玉米为主而不是以种植药材为主的传统种药方式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直播密度试验,研究赣油14号种植密度与群体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赣油14号在密度为18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2 227.5 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与群体产量变化较大;均表现先增后减,变异系数分别为17.70%和3.40%,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变化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1.37%和1.44%.  相似文献   

13.
不同密度和氮肥对夏玉米驻玉309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凤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14-6715
[目的]为驻玉309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驻玉309为试材,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和4个供氮水平。收获时,各小区中选择有代表性的10株,测定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穗部性状。[结果]不同密度间穗粒数、穗粒重差异极显著,表现为4.5万株/hm2>7.5万株/hm2>6.0万株/hm2。千粒重在密度、肥力处理间差异不大。行粒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各施氮处理的行粒数均高于不施氮处理,以450 kg/hm2氮肥为最高;秃尖长随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各施氮处理秃尖长均低于不施氮处理。驻玉309单株籽粒产量及生物产量表现为4.5万株/hm2>6.0万株/hm2>7.5万株/hm2。[结论]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能提高驻玉309的产量,密度过大和施氮量过多,反而降低驻玉309产量。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源库理论角度分析了郑单958在6.0、6.7、7.3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水平下的自身产量限制因子,指出黄淮海地区在6.75万株/hm2或者更高种植密度水平上进一步改良郑单958是有意义的;在本试验所设的密度水平上,郑单958自身产量限制因子均为源不足。  相似文献   

15.
以每丛插植不同谷粒数苗、不同插植密度、不同施氮量和同氮量下不同时期追肥比例等来研究光优6063的有关高产栽培措施,结果表明:丛插1粒谷苗与2粒谷苗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插植密度为20cm×16.7cm 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光优6063是个较耐肥的组合。每公顷施氮量180kg 的产量最高。且在较高氮肥水平下每公斤氮的稻谷转化率高于低氮水平下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灌浆期控水和控释肥施用对不同收获期杂交玉米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明确最适宜的收获时期及有效的水肥管理方式,为中国高质高效玉米制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试验于2014和2015年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进行,以京科968为试验材料,在田间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水分管理方式,设常规灌溉浇水和授粉后35 d停止浇水2种方式;副区为施肥处理方式,设施用传统复合肥和施用控释肥配比尿素2种处理。从授粉后44 d开始,每隔3 d采集果穗,至授粉后68 d共9个收获期,测定每个时期种子的籽粒水分、百粒重,并计算每公顷的产量和籽粒数(粒数产量);籽粒自然晾干后用于种子活力分析,包括标准发芽率、人工加速老化发芽率和电导率测定。【结果】施肥和灌水方式均显著影响京科968的制种产量和粒数产量,但对籽粒水分、百粒重和种子活力没有影响。与传统施肥相比,施用控释肥后,制种产量增加3.10%,粒数产量提高2.13%。如果按粒包装销售,施用控释肥可显著提高制种的经济效益,正常灌溉条件下每公顷增收0.44—2.17万元,控水条件下增收0.12—1.35万元。灌浆期控水导致制种产量降低2.01%,粒数产量降低2.48%,经济效益降低0.11—1.78万元。收获期对制种产量、籽粒水分、百粒重和种子活力均有显著影响,但对粒数产量无显著影响。随着收获期推后,籽粒灌浆进程逐渐完成,籽粒水分逐渐降低,而百粒重不断增加。至授粉后68 d,百粒重仍在增加,说明此时京科968种子尚未达到生理成熟。两年的结果表明,授粉后56—65 d,京科968种子的标准发芽率、人工加速老化发芽率均达到最高,而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值达到最低,说明此阶段是京科968种子的最佳收获期,既可以保证种子的高活力,又可以有效避免当种子达到生理成熟时收获可能遇到的低温冻害风险。【结论】授粉后56—65 d为京科968种子的最佳收获期,此时收获既可保证种子的高活力,也不影响种子的粒数产量。施用控释肥和常规灌溉可提高京科968制种的产量和粒数产量,但对种子活力没有显著影响,在节省劳动力的同时提高制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地膜覆盖栽培水稻的密度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摸索地膜覆盖技术条件下的水稻最佳栽插密度。[方法]以汕优63为试验品种,开展6个不同密度之间的产量等性状对比试验。[结果]生育期及主要经济性状:各种密度之间生育期变化不大;不同密度处理的结实率与千粒重差异不大;基本苗及有效穗以27 cm×20 cm的为最高,并随着密度的下降而逐渐下降,以33 cm×57 cm的为最低;平均每穴最高苗及有效穗则相反,以低密度33 cm×57 cm的为最高,并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以最高密度27 cm×20 cm的为最低;每穗总粒数及实粒数以33 cm×57 cm的为最多,并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以27 cm×20 cm的为最少。产量表现:不同密度处理间产量差异较大,其中以33 cm×27 cm的单产为最高,其次是27 cm×20 cm的;处理33 cm×57 cm的单产为最低。[结论]地膜覆盖栽培水稻以33 cm×27 cm为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和单株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晋麦84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等距离4、5、6、7、8、10 cm单子粒点播、条播、宽幅播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升后降,有效穗数随密度增大而增加,穗粒数随密度增大而减少,4和10 cm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小麦苗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蘖数、次生根数和小麦成熟期单株穗数、主穗小穗数、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单株生物学产量随密度增加有下降趋势。在适宜播期内晋麦84的合理基本苗密度为230万~340万/hm~2,在此范围内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基本苗密度为270万/hm~2的宽幅播种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高油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高油大豆淮豆8号为材料,研究了播期和密度两因子对其产量及品质性状影响。结果表明:①A3B4(播期6月20日、密度30×104株/hm2)是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处理,籽粒产量达到3103.75kg/hm2;②播期对大豆产量与品质影响大于密度;③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荚粒数呈下降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荚粒数由多到少,百粒重与播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和栽插密度对天丰优084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设5月1、11、21、31日共4个播期,12万、18万、24万、30万、36万穴/hm^2共5个播种密度进行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天丰优084在苏南地区湿润育秧的合理播期为5月上中旬,不宜迟于5月下旬;在肥力水平中上的田块,天丰优084的合理密度为24万穴/hm^2。[结论]为天丰优084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