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皮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细胞图象分析系统及显微照相的方法对黄皮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进行了观察研究。在黄皮的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样式,分别对其进行了描述,并从导管分子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运用细胞图象分析系统及显微照相的方法对柚木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进行了观察研究.在柚木的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样式,分别对其进行了描述,并从导管分子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木质部细胞分化常用的实验系统、木质部细胞分化的诱导、木质部细胞的编程性死亡以及次生壁的构建4个方面阐述了木质部细胞分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树木木质部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树木生长受多种气候因子的影响,与年轮宽度相比,树木木质部细胞的生长变化记录了更为详尽的气候信息,可以丰富当前从传统树轮气候学或树轮生态学研究中所得到的认识。本研究以期为利用树轮木质部细胞特征研究全球变化提供参考。【方法】综述了树木木质部形成过程、研究木质部细胞生长变化对气候因子响应的常用方法以及气候变化(温度、降水、光照强度、光周期和CO2浓度等)对形成层活动及木质部细胞生长变化的影响。【结果】目前,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树木木质部生长变化对气候因子响应过程的主要方法为:钉针法和微芯取样法,钉针法主要适用于研究形成层对损伤的响应或是记录热带树木木质部生长的增量,而微芯取样法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生长季各阶段形成层细胞数量的变化及木质部形成过程;树木木质部的生长过程一般从形成层恢复活动开始,经过细胞的伸展、次生细胞壁的加厚和木质化后,形成成熟的次生木质部细胞,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受到气候因子变化的影响;树木木质部细胞生长的变化与温度、降水、光照强度、光周期和 CO2浓度等气候因子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温度主要影响树木生长季前期形成层的活动,改变形成层恢复活动的时间、细胞的分裂速率及活动周期,但并不会改变木质部细胞分化的序列和季节生长模式;降水主要影响形成层细胞分裂的速率、在生长季的持续时间以及管胞的直径等,降水不足会降低树木细胞分裂的速率,缩短细胞分化的时间,导致生长季的持续时间减少,同时抑制细胞伸展,管腔直径较小;光照强度主要影响树木的光合速率来间接影响形成层细胞的活动;光周期主要控制木质部细胞的最大生长速率和生长结束期;有关 CO2浓度升高对树木木质部细胞的影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一些研究认为,CO2浓度升高影响细胞的分裂速率和细胞的扩张而不是次生细胞壁的加厚,从而造成早材生长轮宽度明显增加,但也有研究表明,CO2浓度升高并没有引起早材细胞结构较大的变化,相反晚材生长环的宽度却明显增加。【结论】随着研究理论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极端灾害下树木木质部细胞的生长特征、不同树种木质部细胞的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多种气候因子对树木木质部生长的综合影响将成为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赵猛  亢晶 《林业科学》2019,(6):167-175
【目的】以漆树科3属4个种(盐肤木、青麸杨、黄连木和黄栌)的次生韧皮部为研究对象,阐明各物种次生韧皮部组成细胞的结构特征和分布规律,为植物次生韧皮部组成细胞结构特征与分泌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漆树科植物系统演化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盐肤木、青麸杨、黄连木和黄栌的树皮样品(样品含形成层、次生韧皮部及周皮,不含次生木质部),采用比较解剖学的方法,对漆树科4种植物的次生韧皮部的结构特征、组成细胞的构成及其排列方式进行比较,并对4种植物的乳汁道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漆树科4种植物次生韧皮部均是由筛管分子和伴胞、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射线细胞、乳汁道和韧皮纤维构成,呈切向带状相间排列。黄连木、青麸杨和盐肤木的具功能韧皮部和无功能韧皮部分界明显;青麸杨的射线细胞在无功能韧皮部中倾斜分布,其余3种植物均为整齐纵向排列;青麸杨的乳汁道为分枝型乳汁道,其他3个种的乳汁道均无分枝,仅有少量相邻乳汁道融合现象发生;黄连木和黄栌次生韧皮部内分布有大量的韧皮纤维,青麸杨韧皮部中较少,而盐肤木韧皮部中无韧皮纤维分布。【结论】漆树科4种植物次生韧皮部组成细胞及乳汁道结构存在一定差异,青麸杨乳汁道是目前为止漆树科植物中发现的较为稀有的分枝型乳汁道,研究结果能够为漆树科系统进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白皮松(Pinus bungeana)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细胞壁组织化学染色等木材解剖学方法,探究木质部分化中轴向管胞与射线细胞的微观构造特征变化及其木质化进程。组织离析与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木质部分化中轴向管胞在细胞扩大后其细胞长度基本稳定,随着木质部的分化,射线管胞的细胞壁厚度不断增加,而在当年生木质部中未发现射线薄壁细胞的细胞壁加厚。木质素的自发荧光及其特异性染色分析结果表明:轴向管胞的木质化进程开始于次生壁S1层加厚阶段的胞间层与细胞角隅,射线管胞的木质化进程与轴向管胞类似,在当年生木质部内射线薄壁细胞未发生木质化。木质部分化过程中管胞(轴向、射线)与射线薄壁细胞的细胞壁加厚及木质化进程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珍稀濒危植物天台鹅耳枥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对天台鹅耳枥(Carpinus tientaiensis)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台鹅耳枥根的周皮厚,皮层具厚壁细胞,次生木质部导管发达,根的中央无髓;茎的木栓层壁栓质化,导管横径较大,茎的皮层和髓的薄壁组织细胞中含有晶体;叶属异面叶,表皮具角质层由单层细胞组成,气孔主要集中在下表皮,为不规则形,栅栏组织由一层细胞组成,叶片主脉木质部发达,由多列导管组成,叶片在林窗较高光强下加厚,在林缘和林下较低光强下变薄,天台鹅耳枥具有较强的耐荫能力。由解剖结构特点表明天台鹅耳枥与其所处山区林中和溪谷两旁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5个树种受不同浓度NaCl胁迫后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以揭示其耐盐性。结果表明(:1)0.3%盐胁迫下5个树种叶绿体数目均有所减少,细胞内出现降解物。黄连木、木栓榆、厚叶榆的叶肉厚度增加,榉树、醉翁榆叶肉厚度变薄。榉树发生质壁分离,膜系统紊乱;醉翁榆细胞核边缘模糊,细胞质中出现膜状结构;厚叶榆、木栓榆细胞壁变形;黄连木细胞质膜内陷,细胞核膜边缘模糊。(2)在各自致死盐浓度胁迫下,榉树和醉翁榆细胞物质严重降解,叶绿体明显减少,膜系统增加,细胞质壁分离,细胞核、线粒体降解;厚叶榆、木栓榆细胞内降解物增多,细胞核、蛋白体和线粒体均降解,叶绿体变形,液泡破裂。黄连木叶细胞质壁分离,线粒体、叶绿体解体,细胞中出现大量泡状结构和膜片层。  相似文献   

9.
以构树的成长芽为材料,利用电镜详细观察了构树芽原形成层和形成层的发育过程,原形成层出现于茎端剩余分生组织环,细胞成束排列。在初生长后期,原形成层束位于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之间的细胞发生平周分裂,产生径向排列的细胞层。由观察得出,构树形成层是从原形成层逐渐发育而来,次生木质部的出现是形成层分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组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研究蜡梅营养器官解剖学结构的结果表明:蜡梅芽具有芽鳞;蜡梅具有典型的异面叶,表皮角质层较厚,表皮具有表皮毛,气孔多集中在下表皮,为平行列型;栅栏组织由两层细胞组成,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高,主脉维管束呈列状排列,木纤维和韧皮纤维较发达;蜡梅根的初生木质部导管数量多、口径大,髓部为木质部占据;次生根周皮增厚;幼茎木质部含有较多的导管,茎中韧皮纤维和髓部发达;老茎的维管束紧密排列连成环状,茎的每个突起部位都有成团的韧皮纤维;蜡梅解剖结构特点说明腊梅与其山林干燥、寒冷的生长环境相适应,具有耐旱性及抗寒性。  相似文献   

11.
以构树的成长芽为材料,利用电镜详细观察了构树芽原形成层和形成层的发育过程,原形成出现于茎端剩余分生组织,细胞成束排列。在初生长后期,原形成层束位于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之间的细胞发生平周分裂,产生径向排列的细胞层。由观察得出,构树形成层是从原形成层逐渐发育而来,次生木质部的出现是形成层分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枣树不同枝类次生木质部细胞解剖学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骏枣、梨枣为试材,富士苹果为对照,对各供试品种不同枝类次生木质部细胞进行解离。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骏枣、梨枣和苹果的导管细胞均为孔纹导管类型;枣的导管细胞有较厚的侧壁加厚,特别是枣股导管细胞次生壁不仅加厚明显,且细胞纹孔很小;枣与苹果之间,导管和纤维细胞的长度和直径表现极显著的差异。同一枣品种中,不同枝条及不同年龄枝条之间也表现显著的和极显著的差异;枣股的畸形细胞所占比例最多。  相似文献   

13.
海桑属(Sonneratia)6种红树植物的木材解剖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光镜及扫描电镜对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 6种海桑属红树植物的次生木质部进行了解剖学研究表明 :海桑属 6种红树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具有导管直径小 ,导管分布频率高 ,复孔率高 ,导管壁厚和纤维壁较厚且具次生加厚 ,木薄壁组织缺乏或稀少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海桑属 6种红树植物的数量特征还表明 :海桑、无瓣海桑、卵叶海桑的木材可能适合造纸。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取6个杨树品系的酚酸类次生代谢产物及水杨甙,并分离提纯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单宁,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系间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有一定的差异,韧皮部和木质部的丹宁含量在不同品系间差异不显著,而二者的单宁含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共提取6种酚酸类次生物质,分析结果显示,绿原酸新疆杨含量最高,银中杨最低;对羟基苯甲酸3930最低,其他几个品系含量比较接近;丁香酸、香豆酸和阿魏酸含量6个品系间无明显差异;木质部水杨甙含量测定结果显示,3930含量最高,而其他5个品系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5.
植物激素与木材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惠娟 《林业科学》1996,32(2):165-170
综述了植物激素在树木维管组织分化中的作用.生长素是调节木质部细胞分化的主要因子;细胞分裂素在诱导分生组织发端和分生细胞分化上起重要作用;赤霉素促进纤维的形成,赤霉素和生长素结合使用,可有效地促进次生木质部中纤维分化;乙烯能促进树木韧皮部和木质部分化。还讨沦了木材形成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问题:生长素含量的多少直接控制了沿树轴木质部导管、管胞的大小和密度;外界环境因子影响木质部细胞分化;温带落叶阔叶树环孔材和散孔材形成的机理,生长素控制环孔材树种早材宽导管的形成以及晚材窄导管和纤维形成的假说。对今后改善树木木材的质和量上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木材榆科的次生木质部是各不相同的,但下列特征是全体共有的。管状分子由舌状到扁舌状,管间纹孔式互列,纹孔外形为椭圆形到圆形,木纤维具单纹孔到略具缘裂缝状纹孔,通常在轴薄壁细胞和射线薄壁细胞和管状分子之间有单测复纹孔式,管孔多角形到圆形:维管射线为单列的、双列的和多列的;全部树种的射线细胞均为薄壁  相似文献   

17.
《林业科学》2021,57(1)
【目的】鉴定日本落叶松木质部发育相关基因,构建核心基因与木质部发育相关基因的共表达网络,为后期开展日本落叶松木材形成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日本落叶松木质部、韧皮部和针叶3个组织进行二代和三代转录组测序,利用R软件的DEseq2包筛选木质部相对韧皮部和木质部相对针叶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整合2组差异基因获得木质部特异表达基因,借助GO、KEGG及BLASTN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探索基因功能,利用WGCNA分析构建木质部特异表达基因共表达网络。【结果】共获得2 596个木质部特异的高表达和低表达基因;GO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在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定位膜、细胞、细胞组件、催化活性、位点结合和转运活性等分类中显著富集; KEGG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在淀粉和蔗糖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和代谢途径通路中显著富集,在苯丙烷代谢途径及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中分别富集到38个和196个基因;鉴定出木材形成相关基因,包括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PAL4、CCR1、C4H、HCT、COMT1、PER12、PER52、CYP98A3、LAC12和LAC17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合成相关基因DEC、CEL1、Csl、CTL2和SPS3等; 2 596个木质部特异的高表达和低表达基因经WGCNA分析后筛选出与木质部发育相关基因关联度较高的17个核心基因。【结论】筛选的日本落叶松木质部发育相关基因参与半乳甘露聚糖合成、木葡聚糖合成、纤维素微纤丝形成、细胞壁纤维素合成、次生细胞壁形成过程、纤维伸长过程、调控合成木质素的碳代谢流、木质素生物合成及降解、木质素单体聚合、木质素单体甲基化和细胞程序化死亡等木材形成相关生物学过程;在共表达网络中筛选出的17个核心基因可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来探索其在木材形成过程中的具体功能。  相似文献   

18.
I-69杨插穗分别培养在含有不同浓度Ce(NO3)3的营养液中,经快速冷冻、冷冻干燥、无水塑料包埋及干刀薄切片法,用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测定Ce及其它无机离子在茎尖分生组织和叶的不同组织中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及叶绿体中的含量及分布。在10ppmCe(NO3)3处理下,茎尖中Ce的含量比对照组和100ppmCe(NO3)3处理组高出近1倍,叶的亚细胞中的K、P、S、Fe的含量也呈增加的趋势。特别是Mg的含量增加显著,在保卫细胞的细胞质中Mg的含量比对照组高出3.5倍,而在表皮细胞的细胞核和液泡中的含量则比对照组高出近13倍。但在100ppmCe(NO3)3处理下,无机离子在叶中亚细胞微区间的含量则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根据青杨天牛的发生规律,在3月、6月、9月及12月对不同品种杨树木质部和韧皮部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与青杨天牛危害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杨树对青杨天牛的抗性差异显著,其抗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白林3号杨、小青黑杨、群众杨、晚花杨、黄快杨;在幼虫危害期(6月),各品种杨树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单宁、总酚及黄酮含量均高于幼虫越冬末期(3月),表明杨树在与害虫长期协同进化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不断调节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以抵御昆虫的侵害。  相似文献   

20.
对东北东部山区天然次生白桦林内白桦树干木质部、韧皮部中营养元素含量空间分布及动态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随树高增加,木质部、韧皮部中N、P、K、Mg含量呈增加趋势,而Ca则相反;(2)木质部、韧皮部中Mn、Fe变幅较大,Zn、N变幅较小,而Ca在木质部中变幅较大,在韧皮部中变幅较小;(3)木质部中各营养元素含量动态变化与叶、1年生枝中相应营养元素含量变化有相近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