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铁豆68号产量的密度、施肥量、叶面喷肥、化控次数4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大豆新品种铁豆68号产量影响的顺序是:施肥量、密度、叶面喷肥、化控次数;铁豆68号最理想的栽培技术模式是密度1.1万株/667m2,施肥量为20 kg/667m2,叶面喷肥1次,化控次数1次。  相似文献   

2.
商豆1099不同密度、施肥量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不同施肥量、密度对夏大豆生长发育情况及产量的影响,其结果表明:9种处理中,以施用60kg/667m^2三元复合肥(含微肥),种植密度为1.4万株/667m^2的处理对大豆增产效果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山宁17产量的施肥量、密度、叶面肥喷施次数、化控次数4因素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山宁17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为施肥量密度化控次数叶面肥喷施次数;山宁17理想栽培模式密度1.2万株/667m~2+施撒可富复合肥20 kg/667m~2+喷施叶面肥1次+化控次数1次。  相似文献   

4.
在绿色标准化生产条件下,研究了播种期、密度和施肥量三因素对绿豆新品种冀绿7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冀绿7号夏播绿豆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密度,最后是施肥量:冀中南地区夏播绿豆产量和品质影响因素的最优组合是6月20日播种、密度112万株/667m^2、施肥量10kg/667m^2。  相似文献   

5.
种植密度对辽宁省主栽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当前辽宁省主栽的两种不同结荚习性的4个大豆品种,对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两种结荚类型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构成性状、群体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有限结荚类型品种辽豆15号和铁丰29号适宜种植密度在12万-15万株/hm^2;亚有限结荚类型品种辽豆21号和铁丰31号适宜种植密度在18万株/hm^2左右。随种植密度增加,品种的株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呈现递增趋势,而有效分枝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性状及籽粒脂肪含量呈现递减趋势;种植密度对不同结荚类型大豆品种的主茎节数、百粒重和群体产量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肥密处理对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黄30、铁丰31和铁豆37为材料,在不同施肥和不同种植密度(12.0、16.5、21.0万株·hm-2)处理下,比较了3个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表现.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下,大豆产量差异极显著,并且高密度条件下的产量最高;不同肥力条件下,大豆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肥密处理对不同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影响不同,低密度中肥处理提高了中黄30和铁豆37蛋白质含量,降低了3个大豆品种脂肪含量.中密度中肥处理提高了中黄30和铁丰31蛋白质含量.施肥处理降低了中黄30脂肪含量,提高了铁丰31和铁豆37脂肪含量.高密度施肥处理提高了中黄30和铁豆37蛋白质含量.施肥处理增加了铁丰31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7.
1997-1999年黑龙江省宝清县草甸黑土区对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栽培种肥磷酸二铵与钾肥(2:1)混施的最佳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30cm大垅6行种植密度44万株/hm^2条件下,667m^2施磷酸二铵与硫酸钾(2:1)的最大用量为19.5kg,产量为246.1kg,比其他处理增产8.9-22.8%,比不施肥的空白区增产59.6%,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7.2kg/667m^2(磷酸二铵与硫酸钾混合价2.1元/kg、大豆价2.1元/kg),获得最佳利润的施肥量为13.5-18kg/667m^2之间。  相似文献   

8.
大豆新品种地神22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豆新品种“地神22号”在黄淮海夏大豆产区属中熟偏早品种,抗旱性强,抗倒伏,抗病毒病、炭疽病、紫斑病和根腐病等多种病害。其蛋白含量达48.16%,脂肪含量为16.25%。该品种在河南省经过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234.1lkg/667m^2,比对照增产12.75%;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11,密度以1.25~1.5万株/667m^2为宜。667m^2施有机肥2~3t,配合施碳酸二铵15~20kg,硫酸钾10kg。初花期追施尿素5~10kg/667m^2。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珞优8号进行不同秧苗素质、施氮水平及插植密度高产栽培试验表明,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秧苗的单株带蘖在4个以上更有优势;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种植珞优8号,施肥量以纯氮10~14kg/667m^2为宜;密度以1.8万穴/667m^2处理的不同密植方式,其产量相对差异较小,且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混施微肥对不同类型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通过拌种结合叶面喷肥的施肥方式,研究了硼、钼、锌、锰、铁微量元素对铁丰30号、铁丰31号和铁豆37号的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施肥方式下施用不同剂量的微量元素,均增加了不同类型大豆的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单株粒数、分枝数和籽粒产量,但对其百粒重和主茎节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新高粱4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分别在新疆奇台县、玛纳斯县、伊宁市、莎车县4个地区,以甜高粱新品种新高粱4号为试验材料,对其品种种植密度、施肥量、灌溉数、覆膜、播种量等单项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探讨了新疆地区新高粱4号的高产栽培模式,筛选出了最优组合方案:即覆膜播种,播量为750~1 000 g/667m2,密度为8 000~9 000株/667m2,施肥量30~40 kg/667m2,全生育期灌水4~5次.  相似文献   

12.
臧兴旺 《北方水稻》2009,39(4):22-24,39
在常规施化肥基础上对稻秸及不同用量还田、稻草造肥及不同用量还田、高茬还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区产量均高于对照,处理4的产量最高,为568.2 kg/667 m2,处理3的产量次之,为550.7 kg/667 m2。处理4的成本增加51元/667 m2,增收70.5元/667 m2,处理3的成本增加30元/667 m2,增收60元/667 m2;  相似文献   

13.
海城市水稻氮肥最佳施用量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该地区水稻施氮肥的增产效果和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在海城市高坨镇水稻产区施用氮肥各处理比对照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117.8~320.2 kg/667 m2,增产率为26.4%~71.6%,经济效益明显,从水稻产量和肥料价格及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考虑,水稻的氮肥最佳施用量为纯N14.7 kg/667 m2,最佳经济产量为732.7 kg/667 m2。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微肥拌种与叶面喷施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马铃薯高产栽培中的配套措施,试验筛选并研究了两种微肥在马铃薯种植上进行拌种与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微肥拌种与叶面喷施有利于种薯切块后伤口愈合,能提前出苗、开花,缩短生育期,提高大薯率,增产明显。大西北牌多元微肥拌种与叶面喷施每667 m2增收251.9元,稀土旱地宝增收210.1元。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测土配方3414肥效田间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肥效田间试验,以便提高马铃薯的单产,增加经济效益。试验采用"3414"完全试验设计。结果表明,在当地条件下,最佳经济施肥量N 6.04 kg/667 m2、P2O52.53 kg/667m2、K2O 9.26 kg/667 m2,最高产量为1 929 kg/667 m2。三要素比例1:0.420:1.533,肥料投入81.61/667 m2元,鲜薯产值1 735元/667 m2,施肥利润为291元/667 m2,投入产出比1:4.57。采用测土配方施肥能增加马铃薯产量,降低施肥成本,提高肥料当季利用率。氮磷钾肥合理配施,有利于增加薯重和结薯个数,增施钾肥能增加大中薯比例,提高马铃薯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黑色马铃薯品种黑美人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覆盖方式、基肥及追肥条件下黑色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黑美人品种的种植密度每667 m2控制在3 500株左右比较适宜;采用地膜覆盖可使齐苗期和成熟期相对提早,比对照分别提早7 d和8 d,鲜薯产量每667 m2比覆土露天栽培增产143.8 kg,增幅9.5%;基肥每667 m2施用人畜粪肥3 000 kg+草木灰100 kg,追施钾肥以现蕾初期追加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运用三元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以对马铃薯宣薯4号产量形成影响较大的栽培措施为决策因子,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栽培密度(X1)、施马铃薯专用肥量(X2)和种薯单薯重量(X3)与产量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模拟寻优,提出马铃薯宣薯4号单产3 000 kg/667 m2以上的优化农艺栽培措施量化指标。三因素互作都显示正效应,单因素对产量形成影响呈现种薯单薯重量(X3)>栽培密度(X1)>施马铃薯专用肥量(X2),栽培密度(X1)和施马铃薯专用肥量(X2)的单产呈现单峰值。  相似文献   

18.
大豆施用粉煤灰磁化肥增产肥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煤灰磁化肥在大豆上试验表蝗:粉煤灰磁化肥在大豆上一般用量为49kg/667m^2左右。粉煤灰磁化肥比对照增产25.9%,增产23.7kg/667m^2,比当地农民习惯施肥措施增产15.2%,增产15.2kg/667m^2;比等量N,P,K混合肥增产4.5%,增产4.9kg/667m^2,比未磁化粉煤灰复混肥增产2.4%,增产2.8kg/667m^2。最高产量施用粉煤灰磁化肥为66.4kg/667m^2。大豆产量为13.03kg/667m^2;最佳产量施用粉煤灰磁化肥为49kg/667m^2,大豆产量为127.18kg/667m^2。  相似文献   

19.
根据水稻的营养需求设计了A、B、C 3种水稻全营养配方肥,设30 kg/667 m~2、40 kg/667 m~2和50 kg/667m~23种施肥水平,进行田间试验,以筛选能够促进水稻生长并且提高产量的配方肥,确定其适宜施肥量及施肥方式。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方式相比,施用A肥能够促进水稻结实,提高实粒数,同时不增加秕谷数;施用B肥在促进株高、茎粗及有效分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施用C肥无明显优势。施肥量30 kg/667 m~2明显不足,施肥量50 kg/667 m~2的处理水稻长势最佳且产量较高。综合分析,以B肥总体效果最好,且施肥量以50 kg/667 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肥料及密度条件对大豆德豆17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以德豆17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各栽培因子对德豆17产量的影响为:钾肥>密度>磷肥>氮肥>微肥。经计算,初步确定了德豆17号在当地产量大于175.00kg/667m2的栽培方式为:密度0.81~0.83万株/667m2,氮肥施用量19.46~20.29kg/667m2,磷肥施用量39.09~40.91kg/667m2,钾肥施用量21.97~23.04kg/667m2,微肥施用量0.92~1.08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