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枯萎病 枯萎病是西瓜的主要病害,苗期至结果期都可发生,以伸蔓至结果初期发病普遍,果实膨大期为盛发期,以后发展趋于缓慢。 症状:发病初期,植株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感染,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几次反复后病株枯死,叶片呈褐色,不脱落。病株茎基部有锈色,横切茎部,维管束黄褐色,断面上黄褐色圆点排成环状,这是鉴别枯萎病的主要标志。湿润时病株基部出现粉红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①必须避免连作,并进行种子处理。 ②肥料要充分腐熟,不用带有病株残体的农家肥。育苗营养土禁止用瓜田土或菜园土。③采用嫁接法,利用其他瓜类的…  相似文献   

2.
枯萎病是西瓜上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又称萎蔫病、走藤死等,经常会引起连片发病,导致绝收,除了为害西瓜外,还为害甜瓜、黄瓜等其他瓜类蔬菜。本文重点讲述西瓜枯萎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1 发病症状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枯萎病,以开花至结瓜期发病率最高。该病的典型症状就是萎蔫。发病初期,部分或一个侧蔓的叶片,从下向上,缺水状似的逐渐萎蔫下垂(图1);中午烈日下萎蔫尤为明显,早晚时分萎蔫叶片尚可恢复舒展。而后,萎蔫部位或叶片从下向上逐渐增多(图2)。  相似文献   

3.
西瓜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症状识别西瓜枯萎病在西瓜生长的各个时期都可发病,伸蔓期至开花坐果期是枯萎病敏感期。幼苗发病时呈立枯状,病株茎蔓上的叶片自基部向前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更明显。最初1~2天,早晚尚能恢复正常,数日后,植株萎蔫不再恢复,慢慢枯死。成株期发病,病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发黄,逐渐向上发展。开始白天萎蔫,早晚恢复,数日后全株萎蔫枯死。病蔓基部常有褐色条斑或发生表皮纵裂,并伴有树脂状胶质溢出,茎部维  相似文献   

4.
西瓜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蔫病、死秧病,是1种世界性土传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各地区发病早晚和严重程度不同,一般年份发病10%~30%,严重时高达50%,是1种毁灭性病害。随着西瓜逐年连作和重茬,发病日趋严重。多年来,西瓜枯萎病给西瓜生产带来的严重威胁已引起瓜农和科研人  相似文献   

5.
瓜类枯萎病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瓜类枯萎病又称萎蔫病、蔓割病,是瓜类的主要病害。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黄瓜、西瓜发病最重,冬瓜、甜瓜次之,南瓜发病较轻。黄瓜常年病株单10%-30%,严重时可达80%-90%。发病以后出现死苗、瓜蔓枯萎.可全部无收。此病仅为害瓜类作物,坦各种瓜类的病原菌存在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 一、病害症状 枯萎病的典型症状是萎蔫,一般在植株开花结瓜前后,即在田间陆续出现。发病初期病株表现为叶片从下向上逐渐萎垂,似缺水状,中午更为明显,早晚尚能恢复,数日后,整株叶片枯萎下垂,不再恢复常态。病茎基部软化稍缢缩,常纵裂,先呈水渍状,后逐渐干枯,有的植株被害部缢出琥珀色胶粒。  相似文献   

6.
余立云  牛立忠  朱军 《蔬菜》2005,(9):27-27
春露地黄瓜栽培生产中,开花结果期至结果盛期(7月底-8月底)常会出现一种类似于黄瓜枯萎病的病症,发病初期病株叶片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反复数日后,全株萎蔫枯死,但在病势急剧发展时,则叶片突然由下而上全部萎蔫。此症状尤以结瓜盛期时严重。但与黄瓜枯萎病相区别的一点是横切病茎,不见维管束呈褐色。由此可认定,此症状为黄瓜生理性萎蔫。  相似文献   

7.
西瓜土传病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西瓜轮茬已出现困难,致使连作西瓜的枯萎病、猝倒病等土传病害发病较重。为了安全、有效的防治该类病害,保证西瓜的优质高产,我们在试验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一、土传病害的种类西瓜土传病害主要有猝倒病、枯萎病、立枯病。二、土传病害发病特点1.病菌越冬场所主要在土壤、病残体、粪肥中越冬。2.病菌传播方式在适宜的环境下,病菌可通过雨水、浇水、农具操作以及带菌的堆肥等传播为害。3.病菌侵入的途经主要通过根部伤口或从根毛顶端细胞间侵入。因此地下害虫多或者线虫发生重的瓜田,枯萎病发生也重。4.发病的主要条…  相似文献   

8.
1、病源及症状 西瓜枯萎病病原菌属真菌中的西瓜尖镰孢菌,专化型病菌,主要以菌丝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壤与带菌的肥料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9.
西瓜枯萎病是威胁我国西瓜生产的主要病害,全国每年西瓜枯萎病的发病面积占西瓜栽培总面积的42%,尤以重茬地发病最为严重,轻者30%~50%死秧,重者全田毁灭。为了克服重茬障碍和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在目前技术条件下重茬种西瓜,只有采用嫁接栽培才能确保西瓜稳产、高产和优质。 为了提高西瓜嫁接栽培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正>西瓜枯萎病是土传病害,病源主要以菌丝、厚垣孢子或菌核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该菌能在土壤中存活6年。发病初期叶片从后向前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尤为明显,但早晚可恢复,3 ̄6天后整株叶片枯萎  相似文献   

11.
西瓜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西瓜枯萎病1.1症状在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生,尤其在结瓜前至膨大中期,此时温度高、湿度大。发病时白天凋萎,早晚恢复,经4~5天后死亡,植株基部皮层纵裂,流出胶质,为病菌侵染维管束所致,是老瓜区西瓜的主要病害之一。1.2病原及发病条件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西瓜尖镰孢菌,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存活5~6年,部分可存活10年以上。土温低于23℃、高于34℃时发病轻。土壤含水量高、湿度大时发  相似文献   

12.
西瓜种子带菌检验方法及次氯酸钠消毒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瓜种子带菌检验方法及次氯酸钠消毒的效果程美仁(北京蔬菜研究中心)西瓜生产栽培过程中,常受到枯萎病和炭疽病的危害,尤其是前者更为普遍,造成经济损失。目前西瓜枯萎病已广泛分布于全世界西瓜产区。据国外文献报导,西瓜种子主要带有尖孢镰刀菌(Fusarium...  相似文献   

13.
邹涛 《中国瓜菜》2009,22(4):38-38
<正>1发病症状和病原西瓜枯萎病是西瓜种植中常发生的严重病害,一旦发病,很难救治。西瓜枯萎病俗称"死秧病",发病初期叶片自基部向前逐渐萎蔫,似缺水状,在高温天气的中午更为明显;发病前2d(天),在早晚天气变凉时植株尚能恢复正常或者症状  相似文献   

14.
瓜类枯萎病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惠学 《蔬菜》1998,(1):19-19
瓜类枯萎病及其综合防治技术210042江苏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戴惠学瓜类枯萎病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瓜类枯萎病又称萎蔫病、蔓割病,是瓜类的主要病害。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黄瓜、西瓜发病最重,甜瓜、冬瓜次之,南瓜发病较轻。黄瓜常年病株率10%~30%,发病严...  相似文献   

15.
采用DNA浸胚法将瓠瓜DNA导入西瓜,在病圃中经3代自交纯化和抗性筛选,在D3代选育出了D3-1~D3-44份抗性材料。苗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D3-1和D3-2对西瓜枯萎病高抗,D3-3和D3-4对西瓜枯萎病中抗。用感病品种蜜宝作母本,分别以高抗西瓜枯萎病的材料D3-1和D3-2作父本杂交,F1代都表现高抗枯萎病。F2代及与感病亲本蜜宝回交的BC1代群体抗、感分离比例都符合3∶1及1∶1的分离比例,说明枯萎病抗性遗传是单基因或单DNA片段控制的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6.
西瓜枯萎病病原菌在土壤和病株残体上越冬,其中的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壤中要7—8年才能死亡。所以,西瓜田必须经过相应年限的轮作,才能避免或减轻枯萎病的为害程度。实践证明:采用抗病砧木嫁接的方法能使枯萎病防治效果达98%以  相似文献   

17.
西瓜枯萎病因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防治较为困难,已引起瓜农的高度重视。但是,西瓜根腐病由于发病症状特征与枯萎病极为相似,很容易被误诊为枯萎病,从而贻误防治时机,影响防治效果。尤其是近年来西瓜根腐病的发生呈现出发病早、速度快、危害重、损失大的特点,已经发展成为一些西瓜主产区危害西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笔者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研究,总结出西瓜根腐病与枯萎病的症状发生特点及其识别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意见,供西瓜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西瓜的病害主要有枯萎病、炭疽病、疫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有地老虎、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1枯萎病又叫蔓割病,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病,成株发病,下部叶片发黄,逐渐向上发展,初期植株白天  相似文献   

19.
西瓜栽培中最重要病害之一是枯萎病,从幼苗期至结果期均可发生,尤以重茬地发病率更为重要,一般减产20%.50%。重者绝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大面积推广了西瓜嫁接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生产中仍有部分嫁接后的西瓜植株发生枯萎病害,发病率达10%以上。通过调查得知,有些生产者缺乏对枯萎病传播途径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西瓜枯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西瓜枯萎病是1种土传性病害,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成为西瓜生产上的限制因子。综述了枯萎病的发病机理,西瓜对枯萎病的抗病机制以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