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梨小食心虫,又称桃折梢虫,属于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是桃、梨、苹果等果树的主要蛀果害虫,尤其喜食桃树新梢和桃果。深州蜜桃在我市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栽培面积达30多万亩,每年因梨小食心虫危害造成的蛀果损失达30%~40%,严重影响了蜜桃的产量和品质。因其寄主种  相似文献   

2.
梨小食心虫又名水眼、梨小蛀果蛾、东方果蛀蛾、桃折心虫,俗称蛀虫、黑膏药,属鳞翅目卷叶蛾科。国内分布广泛,遍及南、北方各果区。以幼虫蛀食梨、桃、苹果、李、梅、杏、樱桃、枣、枇杷等的果实和桃、李、樱桃的嫩梢及枇杷幼苗的主干,幼虫为害果实多从萼洼、  相似文献   

3.
桃小食心虫是我国北方苹果的主要蛀果害虫,该虫除危害梨、山楂、桃、李、杏、枣等多种果树。被害果似的果面上常出现针状大小,呈黑褐色凹陷的蛀果孔,四周呈浓绿色,外溢出泪珠状果胶,干涸呈白色蜡质膜。幼虫蛀入果实内后,在果皮下纵横蛀食果肉,随虫龄增大,逐渐向果心蛀食:前期蛀果的幼虫,在皮下潜食果肉,使果面凹陷不平:果实变形,形成畸形即所谓的“猴头”果;  相似文献   

4.
梨小食心虫是世界性害虫。又名梨小蛀果蛾、东方果蠹蛾,简称梨小,属鳞翅目卷蛾科。分布于亚欧、美、澳各大洲,在国内分布较广,几乎梨产区都有发生,除为害梨外,尚为害苹果、桃、山楂、杏、樱桃等果树。以幼虫蛀食新梢和果实,使被害梢枯死、折断,被折部位留有虫粪,易于识别。幼虫蛀入果内取食果肉,并深入果心,食害种子。如防治不及时,为害重的果园蛀梢率、蛀果率可达50%~80%,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5.
梨小食心虫简称梨小,又名梨小蛀果蛾、东方果蠹蛾、梨姬食心虫、桃折梢虫、小食心虫和桃折心虫,小卷叶蛾科。梨小在各地果园均有发生,是梨树的重要害虫,在梨、桃树混栽的果园为害尤为严重。梨小除为害梨、桃树外,也为害李、杏、苹果、山楂等,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及梨果产量。  相似文献   

6.
在云南.蛀害苹果、梨、桃果实的害虫主要有桃小食心虫、苹果小食心虫、白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梨食蝇和桃蛀螟等,其中以梨食蝇危害最重.且分布最广.梨小食心虫和桃蛀螟次之.其它3种较轻.蛀害柑桔的害虫以柑桔大实蝇和吸果夜蛾危害最重.柑桔小实蝇次之.果实被蛀后.里面全是虫屎.不能食用.完全失去商品价值.常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7.
在兰州地区梨桃、梨苹果混植果园,利用性信息素系统监测了梨小食心虫的种群发生动态,并调查了梨小食心虫桃寄主的折梢率变化动态及其在不同寄主果树的产卵位置、数量、蛀果率。结果显示,梨小食心虫在兰州地区1 a发生5代,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10月下旬。混植园内梨小食心虫周年发生时序依次为梨、桃、苹果。桃折梢率自5月开始逐渐上升,7月中旬达到极值后开始下降。梨小食心虫不同寄主果实的产卵位置,桃果实以胴部最佳,柄洼次之,萼洼最差;在苹果、梨果实以上胴部最佳,萼洼次之,柄洼最差。建议在兰州地区对梨小食心虫周年进行3次防治,即早春重点防治梨园、5月初重点防治桃园、8月中旬全园喷药。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与河北农大共同调查、实验、观察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并参考果农防治梨小经验,进一步掌握了梨小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1发生规律梨小食心虫以幼虫蛀食新梢和果实为害,特别是桃梢和梨果受害最重,蛀桃梢后形成明显的"折梢",蛀梨果后蛀孔周围变黑、腐烂且有虫粪,形成典型的"黑膏药"症状。  相似文献   

9.
景电灌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梨小食心虫(Crapholitha molesta Busck)又名东方果蛀蛾、桃折梢虫,简称"梨小",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是寄主范围广的世界性杂食性害虫。近年来随着景电灌区经济林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梨小食心虫为害也越来越严重。笔者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摸清了梨小食心虫在景电灌区的发生规律和为害习性,总结出了一套适宜景电灌区的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梨小食心虫在不同果园的发生动态及性信息素迷向技术的防控作用,为性信息素迷向技术的使用及梨小食心虫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在陕西省咸阳地区选取苹果园、梨园和桃园,采用性信息素诱捕方法调查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动态;通过迷向率、桃树折梢率和果实蛀果率等指标衡量悬挂迷向丝对果园梨小食心虫发生的防治效果。【结果】梨小食心虫在桃园和梨园发生量相对较大,在苹果园相对较少;桃园梨小食心虫在5月中下旬出现成虫发生高峰期,平均诱蛾量为11.75头/个诱捕器;梨园分别在7月下旬和8月下旬出现明显的成虫发生高峰,以7月下旬诱蛾量最高,平均诱蛾量为18.67头/个诱捕器;苹果园7月底至8月初达最高,平均诱蛾量30头/个诱捕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丝的迷向效果显著,苹果园、梨园和桃园的迷向率分别为99.06%、98.43%和97.04%;梨小食心虫幼虫折梢危害仅发生在桃园,折梢率均呈迷向处理区对照(常规化学防治)区,折梢防效达98%以上;梨小食心虫对不同种类果园具有选择危害特性,对照区蛀果率为5.32%~10.18%,呈苹果园桃园梨园,迷向处理区蛀果率为0.23%~0.75%,呈桃园苹果园梨园,均以梨园的蛀果率最高;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丝对苹果、梨和桃的蛀果防效分别是91.75%、97.11%和92.63%。【结论】梨小食心虫在桃园和梨园发生量相对较大,在苹果园相对较少,性信息素迷向丝对果园梨小食心虫具有明显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梨小食心虫又叫桃折梢虫,简称梨小,是一种重要的杂食性害虫,可为害梨、桃、李杏、樱桃等多种果树,在我市各水果产区普遍发生。特别是在我市多种果树混栽区发生较重,多数果农对其发生规律不了解,防治上不重视。如外界条件适宜时,很易造成流行危害。1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 梨小食心虫是鳞翅目小型昆虫,成虫灰褐色,体长6~8毫米,翅展10~12毫米,幼虫淡红色,老熟后长10~13毫米,该虫每年仅发  相似文献   

12.
<正> 梨小食心虫又叫桃折梢虫,简称梨小,是一种重要的杂食性害虫,可为害梨、桃、李、杏、樱桃、批枇杷多种果树,在我国南北各水果产区普遍发生,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多种果树混栽区发生较重。 1.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梨小食心虫成虫灰褐色,体长6~8毫米,翅展10~12毫米,幼虫淡红色,老熟后长10~13毫米,该虫在我国南北各  相似文献   

13.
2017年在上海市金山区采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对露地栽培桃园和大棚栽培桃园进行了梨小食心虫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栽培桃园和大棚栽培桃园内设置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能够明显干扰成虫的正常交配,使折梢率及蛀果率显著降低。露地栽培桃园中梨小食心虫迷向率为58.0%~97.2%,大棚栽培桃园为63.9%~100.0%。露地栽培桃园折梢防效为70.6%,蛀果防效为86.6%;大棚栽培桃园折梢防效为88.1%,蛀果防效为97.3%。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对大棚栽培桃园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优于露地栽培桃园。  相似文献   

14.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梨小食心虫[Crapholitha molesta(Busck)]又叫桃折心虫,东方果蛀蛾。近几年来,在信阳危害严重,给果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此,笔者从2002年对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防桃树梨小食心虫药剂,本研究选择8种药剂,以清水为对照,设计9个处理,分别进行蛀梢和蛀果防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梨小食心虫蛀梢(果)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16%阿维·茚虫威SC处理对蛀梢、蛀果防效最佳,防效分别为84.62%和88.89%;10%甲维·茚虫威SC处理对蛀梢(果)防效次之,对蛀梢、蛀果防效分别为81.53%和83.33%。16%阿维·茚虫威SC与10%甲维·茚虫威SC两种药剂防效具有显著差异性,但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可以作为首选药剂推荐使用。10%四氯虫酰胺SC处理对蛀梢、蛀果防效分别为75.38%和72.22%,防效略低于16%阿维·茚虫威SC和10%甲维·茚虫威SC处理,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可以作为备选药剂推荐使用。20%灭幼脲SC和2.5%联苯菊酯EW处理对蛀梢防效分别为56.92%、50.76%,对蛀果防效分别为50.00%、44.44%,防效较低,不建议在生产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6.
翟广华 《北京农业》2011,(25):26-27
<正>分布及危害梨小食心虫在国内普遍分布。幼虫所蛀害寄主的部位,随寄主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春夏季发生的幼虫,主要蛀害桃树的当年新梢。桃梢受害后梢端中空,因此生长点以下的数张叶片变黄下垂而枯萎。以后,受害处则纵裂流胶,影响枝条的生长发育。夏秋季发生的幼虫,主要蛀  相似文献   

17.
危害桃果实的主要害虫有桃蛀螟、梨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等。 一、桃蛀螟 桃蛀螟多以幼虫从桃果柄基部和两果相贴处蛀食桃果,蛀孔分泌黄褐色透明胶液造成流胶,蛀孔外堆有大量虫粪,果实易变色腐烂,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18.
一、危害状况桃小食心虫又名桃小食蛾、苹果食心虫、桃实卷叶娥等,简称“桃小”。主要危害苹果、桃、梨、枣、山楂等果树。桃小危害苹果,多从果实的胴部或顶部蛀入,经2~3天从蛀入孔流出水珠状半透明的果胶滴,不久胶滴干涸,在蛀入孔处留下一小片白色蜡质物。随着果实的生长,蛀入孔愈合成一针尖大的小黑点,周围的果皮略呈现凹陷;幼虫蛀果后,在皮下及果内纵横潜食,因而面上显出凹陷的潜痕,被害果实变形:成熟果实受害,一般果形不变,但果内的虫道中充满红褐色的虫粪,造成所谓的“豆沙馅”;幼虫成熟后,在果实面咬一直径2~3…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对桃园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的防治效果和合理的使用密度,于2018年采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在江苏省句容市桃园进行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50、600、990根/hm~2处理对梨小食心虫均有较好的防效,且高密度处理迷向效果更佳;梨小食心虫折梢率和蛀果率均低于对照桃园,450、600、990根/hm~2处理折梢防治效果分别为94.79%、96.58%和96.90%,蛀果防治效果分别为92.55%、96.09%和97.51%。综合防效和成本考虑,桃园中性信息素环境浓度以600根/hm~2为宜。  相似文献   

20.
大豆食心虫是我县大豆的主要虫害,也是一直伴随大豆栽培历史的虫害。以幼虫蛀入豆荚内食害豆粒危害为主,常年虫食率约为3%~8%,严重年份虫食率高达20%~30%。受害植株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此虫为单食性害虫,主要食害大豆。1.形态特征大豆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别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小红虫。(1)成虫:暗褐色或黄褐色小蛾,体长5~6毫米,翅展12~14毫米,前翅灰、黄、褐色杂生。雄蛾前翅色较淡,有翅缰1根。腹部末端较钝,具抱握器和显著毛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