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凶猛鱼类因有吃鱼的特性,故传统的养殖方法,一般主养四大家鱼池塘不搭养凶猛鱼类。 在生产实践中,养成鱼的池塘,每年底干池,1公顷的鱼池产小野杂鱼(麦穗、鳑鮍、小鲫鱼等)少则150~200公斤,多则250~300公斤。这些小野杂鱼不但价格低,不好卖、效益差,而且还与主养鱼争饵料。如在鱼池中合理搭养一些凶猛鱼类(如鳜鱼、乌鳢等),把价值低的小野杂鱼和体弱的主养鱼种除掉,转化为自身价格  相似文献   

2.
鱼类杂交是渔业管理中生产具有理想水产养殖特征的放养品种最有用的技术。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和多须石首鱼(Pogonias cromis)皆为有商业价值的石首鱼类,适于海水养殖。Henderson Arzapalo和Colura(1984)将雌性多须石首鱼与雄性眼斑拟石首鱼杂交,  相似文献   

3.
怎样做鱼肚     
名贵海味品鱼肚,是由鱼膘制成的.鱼类虽都有膘,但能制鱼肚的膘不多.不同的鱼类,其膘的大小以及蛋白质并不相同,有的鱼类的膘长得特别肥厚长大,满是胶蛋白,如(鱼免)鱼、大黄鱼、长吻(鱼危)、鲟鳇鱼、毛鲿鱼等等.把这些一鱼的膘取出剖开(小的可以不剖),剥离附着其上的凝血和网膜,平铺晒干或烘干(不要曝晒和温度过高),即成鱼肚.食用时,  相似文献   

4.
鳞片能作为鱼类鉴别和分类的一种辅助特征。鱼的鳞片在鱼生活的水中都可找到,同时在某些位置(如鱼的胃、鸟巢、沉积物等等)亦可能是鱼类鳞片保留完整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的淡水渔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许多大型水库也得到利用。但是有的水库因水底不平,乱石、树枝、沟壑等障碍物也较多,不适于用传统网具进行捕捞,而且大多数水库均为蓄水之用,一般不允许排水取鱼,所以,大型水库是很不容易清塘的,一旦水库中有了较大的凶猛鱼类,如鲶鱼、黑鱼、鳜鱼、马口鱼、鱼感鱼、狗鱼等等,则无法清除,投放的鱼苗都成了这些凶猛鱼类的“饲料”,严重地影响水库的渔业生产。现介绍一种专捕水库凶猛鱼类的方法,希望能在渔业生产中发挥其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药剂配制:野八角 (麻醉剂 )50%;…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水电梯级开发下鱼类的趋流行为,采用自制鱼类游泳能力及代谢测定装置,研究了3种沅水常见鱼类(鲫、大眼鳜和黄颡鱼幼鱼)的趋流游泳能力及代谢特征。结果显示,鲫、大眼鳜和黄颡鱼的相对感应流速分别为(0.79±0.14)、(1.16±0.07)和(0.75±0.09) BL/s,相对偏好游速分别为(2.31±0.11)、(1.86±0.04)和(1.60±0.03) BL/s,相对临界游速分别为(3.43±0.37)、(2.58±0.32)和(2.68±0.13) BL/s。同样条件下黄颡鱼偏好游速、临界游速、呼吸频率和耗氧率均显著低于鲫和大眼鳜。3种鱼呼吸频率、摆尾频率和耗氧率均随流速增加而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0 BL/s流速下,3种鱼呼吸频率均出现峰值。在2.0 BL/s流速下,鲫和大眼鳜摆尾频率和耗氧率出现峰值,而黄颡鱼则在1.5 BL/s流速下出现。随着流速的增加,鲫趋流率从静水组的64.1%增加至4.0 BL/s的100.0%,大眼鳜和黄颡鱼分别从静水组的60.2%和58.9%增加至2.0~3.0 BL/s的100.0%。水流流速显著影响3种鱼的游泳状态。鲫在静水条件下以逆流前进和顺流而下为主。大眼鳜静水和大多数流水条件下以逆流静止状态为主。黄颡鱼在静水组和较低流速组(<1.0 BL/s)长时间保持逆流静止状态,随着流速的增大,逆流静止比例迅速减少,逆流后退时间比例不断增加。研究表明,沅水3种常见鱼类趋流行为的差异性与其生活习性、形态特征、食性和捕食方式以及生活水环境等密切相关。了解3种鱼类趋流行为参数与流速环境条件的对应关系,有助于建立鱼类游泳生物学仿真数据模型,为梯级开发背景下鱼类的运动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及运动方式的演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赤眼鳟属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又名红眼鱼、赤眼鲮、野草鱼(图见彩中插2)。该鱼为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体分布广,为江河中层鱼类,生活适应性很强,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我市于2008年5月首次引进赤眼鳟(夏花)进行池塘养殖试  相似文献   

8.
凶猛鱼类因有食鱼的特性,故传统的养殖方法,一般要求主养常规鱼(四大家鱼)池塘不搭养凶猛鱼类。据我们在生产实践来看,多年养成鱼的池塘,每年底干池,10几亩的鱼池,少则可产小野杂鱼150~200千克,多则可产250~300千克。这些小野杂鱼不但价格低,而且不好卖,当然效益也差,但这些小野杂鱼又与主养鱼  相似文献   

9.
军曹鱼俗称罔鱼,又名海干鱼或海竺鱼,沿海许多地方则以罔鱼称呼多,是近年新兴养殖和食用的名贵鱼类之一,其食用价值在华南沿海群众中素有"第一鲳,第二罔(即军曹鱼),第三马鲛郎"之说.鲳鱼(主要指银鲳)和马鲛鱼,人们大都较为熟知,但对"罔"(军曹鱼)鱼者详知的人据反映恐怕就不多了,所以往往令人忽略甚至未知购买食用,有的酒楼亦未知军曹鱼的情况及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陆架海域中上层鱼类资源的种类多,分布面广,有鲱鱼、鲅鱼、鲳鱼、兰园鲹、鲐鱼、金色小沙丁鱼、脂眼鲱、竹?鱼,以及远东拟沙丁鱼和鳀鱼等数十种.其中有的处于较少或尚未利用的阶段;有的虽利用较多,资源常有波动,但仅少数种类利用过度.因此,总的说来,尚属稳定,比底鱼资源的状况要好得多.这些中上层鱼类是我国灯光围网、机帆船围网、流网等网具的主要捕捞对象.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我国大陆架中上层鱼类资源,对当前渔业生产和将来的渔业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水电梯级开发下鱼类的趋流行为,采用 自制鱼类游泳能力及代谢测定装置,研究了 3种沅水常见鱼类(鲫、大眼鳜和黄颡鱼幼鱼)的趋流游泳能力及代谢特征.结果显示,鲫、大眼鳜和黄颡鱼的相对感应流速分别为(0.79±0.14)、(1.16±0.07)和(0.75±0.09)BL/s,相对偏好游速分别为(2.31±0.11)、...  相似文献   

12.
鱼类的主要特征是:通常以鳃呼吸,用鳍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的平衡;大多数的鱼体被鳞片;是一群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把一些不是鱼的水生动物,也称之为鱼,如鲍鱼、墨鱼、鲎鱼、星鱼(海星)、鲵鱼(娃娃鱼)、鳄鱼、鲸鱼等。因此,要学习养鱼知识,首先应当弄清楚鱼的科学定义。上面所提到的水生动物,按其身体有无脊椎骨这一重要特征来看,它们分别属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如鲍鱼、墨鱼(软体动物)鲎鱼(甲壳动物)、星鱼(棘皮动物)等,都是无脊椎动物;而鱼类  相似文献   

13.
日本香川县自1968年作为食用鱼而引进兰鳃太阳鱼之后,很快即大量繁殖并遍布淡水水系。这种鱼会不会因大量吞食甲壳类及一些鱼类(如鲫鱼、颌须鮈等)、虾类的卵和幼体而破坏水域的固有资源,引起了一些人的疑虑,因而对生活在坑塘和水库中的兰鳃太阳鱼进行了食性分析,现摘其要点。  相似文献   

14.
一般养殖的青鱼以吃螺蛳、蚌、蚬等底栖软体动物为主;草鱼以吃各种水草为主;鳙鱼吃浮游动物;白鲢吃浮游植物.这是众所周知的.此外,还有的鱼是专吃鱼类的,如?、鳜、乌鱼等.各种鱼的食性与其取食器官、消化系统的构造及生活习性有关.我国几种主要养殖鱼(青、草、鲢、鳙、鲤、鲫等),都是鲤科鱼类.鲤科鱼类上下颚都没有牙齿,而在下咽骨上生有咽喉齿.但有的鱼咽喉齿较发达,有的不发达.因此,这些鱼的主要取食器官可分为研磨型和过滤型两种.  相似文献   

15.
鱼类有海水鱼和淡水鱼之分,它们只能分别栖息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之中,但有些“两栖”鱼类如鲈鱼、鳗鲡、鳆鱼(鲍鱼)、马哈鱼等都可生活在淡水中,又可邀游在海水里。  相似文献   

16.
长吻(鱼危)又名江团、(鱼危)鱼,隶属于鲶形目(鱼危)科(鱼危)属,是我国名贵淡水经济鱼类,以肉嫩味美而著称,尤其是鱼膘特别肥厚硕大,干制成的“鱼肚”,是享誉中外的名菜。渔谚有“不食江团、不知鱼味”之说。长吻(鱼危)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及支流,近年因过度捕捞,天然资源严重缺少。为保护这一名贵鱼类资源,开展人工养殖长吻(鱼危)大有可为。一、长吻(鱼危)的生物学特性长吻(鱼危)吻锥形,向前显著突出;口下位,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均  相似文献   

17.
东北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地方名又称华子鱼,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属,是黑龙江土著鱼类,多生活在江河、湖  相似文献   

18.
2005—2007年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河段干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整个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35种,分属于4目8科;渔获物主要种类为花斑裸鲤(Gymnodiptyis(Gymnocypris)eckloniHorzen-stein)、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鲤(Cyprinus carpioLinnaeus)、鲫(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小型鳅科鱼类,如花鳅(Cobitis taeniaLinnaeus)等;土著鱼类,如黄河雅罗鱼(Leuciscus chua-nchicus(Kessler))等种群呈衰退趋势,外来引入鱼类,如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等种群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三、纯淡水鱼类终生在淡水中生活的鱼类,长江流域约有237种,占长江鱼类总数的90%左右.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鲢、鳙、团头鲂、翘嘴红鲌、蒙古红鲌、细鳞斜颌鲴、胭脂鱼、长吻(鱼危)、园口铜鱼、黄颡鱼、鲶鱼、黄鳝、白甲、鳜、黑鱼、(鱼宗)、鳤、鳡、赤眼鳟、花(鱼骨)、短颌鲚、(鱼叚)虎鱼等40余种.在这些鱼类中,有两种生态类型:一是定居性的,在江河、湖沼、水库中均可生长和繁殖,如鲤、鲫鱼.据统计,1973~1974年鄱阳湖中鲤、鲫鱼产量占总  相似文献   

20.
鱼也有耳,但鱼类在水中能感受、辨别各种声波和水波的振动,则还有其它器官的协同作用. 鱼耳不像高等动物那样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它只有内耳,生在眼后的头内内耳椭园囊,上有小孔与三个半园形的管子(半规管)相通,还可感觉平衡,石首鱼类的耳中有耳石,调节平衡.鱼体内的鱼膘能起到辅助内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