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正>被誉为农业“白色革命”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80年代引进新疆以来,以其显著的增产效益,吸引了广大农民,特别是地膜覆盖机问世之后,地膜覆盖植棉面积急剧上升,并迅速向甜菜、玉米、蔬菜等作物的地膜栽培扩展.进入90年代以来,宽膜覆盖栽培技术再次引起轰动,已作为棉花中低产田增产的主要措施大面积推广.据统计,1994年全疆地膜栽培面积已突破回1000万亩.预计1995年全疆地膜栽培面积将达1200万亩,其中宽膜棉面积将达150万亩.  相似文献   

2.
新疆喀什地区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示范推广棉花铺膜栽培机械化技术,截至目前,面积已达到200多万亩。所采用的机具作业性能从单一铺膜作业、铺膜  相似文献   

3.
<正>夏津县是植棉大县,植棉面积最大达60多万亩,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然而,由于多年来一直使用人力采摘,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严重制约了棉花生产的发展。今年该县植棉面积已大幅度下滑至34.5万亩。为突破棉花生产发展的瓶颈,大力推广棉花机械化采摘,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已迫在眉睫。今年,夏津县农机局极力争取,在认真学习新疆采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承担了全市的棉花  相似文献   

4.
我国从70年代开始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90年代初已推广到全国近一半省区,机械铺膜面积达到66.7万hm2.进入“九五”之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扩展到全国三分之二的省区,装备大中型地膜机7000多部,小型地膜机5.7万部,机械铺膜面积达到160万hm2,地膜覆盖栽培的作物包括棉花、玉米、小麦、花生、瓜果、蔬菜,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新困地膜覆盖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新巴根据治溉农业的特点,先后研制出多种地膜覆盖播种机,有力地推动了地膜覆盖播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90年代初全区有20多家工厂生产10余种率号的地膜覆盖播种机,机销地膜面积…  相似文献   

5.
<正>一、“八五”期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八五”期间我区共推广农机化技术30多项,80%以上的项目在全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有5项分别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1.小麦、玉米机械精少量播种技术迅速推广.累计推广面积896万亩,节种6272万公斤,新增粮食3.13亿公斤,节种增粮共计3.76亿公斤.增收节支3.8亿元.2.被称为“白色革命”的地膜覆盖机械化技术得到普及.“八五”未棉花地膜覆盖机械化已达97%,地膜覆盖机械化已在玉米、甜菜、小麦等作物中逐步得到推广应用.累计推广机械化铺膜植棉技术2560万亩,平均亩增产皮棉10.2公斤,新增皮棉总计512万担,新增总产值15.36亿元;机铺地膜玉米累计推广面积180万亩,平均亩增产50公斤,新增总产9000万公斤,新增总产值9000万元;机铺地膜甜菜累计推广面积95万亩,平均亩增产750公斤,新增  相似文献   

6.
<正>酒泉市是甘肃省重要的棉花种植区,近年来全市棉花栽培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80万亩左右。为解决棉花收获"用工荒"的矛盾,从2012年开始,酒泉市农机局连续两年从新疆引进机采棉相关技术及采棉机在瓜州、金塔、敦煌三个植棉县市开展机械化采棉技术试验示范。通过开展机采棉与传统植棉技术对比试验,初步建立起了棉花机械化收获集成技术体系,为日后  相似文献   

7.
他1947年出生于江苏省,却扎根边疆60载;他是中专生,却成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却推动了新疆棉花生产两次大提升;他自称“知识不多”,习近平总书记却对他说“英雄不问出处”。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河子大学研究员陈学庚,一辈子致力于农业机械的研究与推广。陈学庚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新疆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见证者和引领者,他扎根边疆从事农机研究和推广工作50多年,带领科研团队突破地膜植棉机械化关键技术,攻克膜下滴灌精密播种大规模应用技术装备难题,推动新疆棉花生产水平大幅提升;研发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与机具,在新疆、山东和河北等棉区大面积示范推广;主导的3项技术创新改变了传统的植棉模式,用机械化方式实现棉花生产种植的精耕细作。陈学庚对我国棉花全程机械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对新疆扩大棉花种植面积、稳定棉花产量起到了关键作用。2018年,陈学庚荣获第六届中华农业英才奖;2019年,荣获“新疆最美奋斗者”和“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2019年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公布,共有20人入选。他们长期扎根基层,奋斗在科研一线,以实际行动展现了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河子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学庚名列其中。陈学庚扎根边疆,从事农机研究和推广工作52个年头,突破地膜植棉机械化关键技术,攻克膜下滴灌精量播种技术装备难题,推动了新疆棉花生产水平的大幅提升;研  相似文献   

9.
去年棉花市场看好,农民受益匪浅,今年永济农民植棉势头不减,棉花种植面积达到2万hm~2,创历史最高年。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再铸辉煌,植棉机械达到1538台,其中新推运城、永济、新绛、石家庄等地植棉机械316台,全市2万hm~2棉花播种铺膜全部实现机械化技术。1.召开现场会,加大宣传推广力度3月初,永济市委、市政府召开春耕生产工作会议,各乡镇领导积极贯彻会议精神,大搞棉田备耕生产,农机部门为了确保2万hm~2棉花及时“安家”,与各乡镇积极配合,组织农机公司、大力公司轮流进行  相似文献   

10.
<正>小麦是新疆各族人民主要食粮,种植面积占整个粮食播种面积的57%,种植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由于耕作较粗放,小麦单产总体上处于中低产水平.开发小麦高产栽培机械化新技术,实现大面积小麦高产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新疆农机系统广大科技人员,在引进、消化甘肃省地膜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疆实际,开发以地膜覆盖种植为中心的小麦高产组合配套机械化技术,在新机具研制、配套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栽培模式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被誉为“三百”技术(每亩地膜小麦增产100千克、增收100元、节水100立方米).1996年9月新疆农机局召开“地膜小麦栽培机械化技术现场会”,总结经验,现场演示新研制的小麦地膜机及配套机械,为自治区实施“小麦地膜高产345程”(3年推广400万亩,亩产500千克)打下了良好基础.一、地膜小麦机械化技术试验情况1995年下半年起,农机科技人员相继研制出三种小麦地膜覆盖播种机,在全疆7个地州市26个点  相似文献   

11.
宽地膜机械化植棉技术被农业技术部门称为棉花生产的又一场革命。该技术以宽地膜机械化铺膜、播种来满足棉花种植的各项农艺要求,与常规地膜棉相比,具有节水、保育、保墒、增温、增加亩保苗株数等优点,平均公倾增产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新疆棉花播种机械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地膜植棉、膜下滴灌和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机采棉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新疆棉花播种机械经过了几次更新换代,目前相关产品相对成熟,基本实现了种床整理、铺设滴灌带、开沟覆膜、播种、覆土等一次性作业.本文根据当前新疆棉花的种植模式,详细分析了当前新疆棉花播种机械化的应用现状,预测了棉花播种机械的发展趋势,为新疆棉花种...  相似文献   

13.
今年新疆将继续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水平,计划新增机采棉面积160万亩上,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率可达88%. 从自治区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了解到,近年来,机械化在新疆棉田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2020年新疆棉花机采面积达2817.61万亩,今年新疆机采面积有望突破3000万亩.在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水平进程中,...  相似文献   

14.
新疆生产兵团148团机务科与该团修造厂研制的“土”植棉机械,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价钱又便宜,在团场的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棉农们的欢迎。148团是一个拥有20万亩耕地的大型国营农场,每年棉花种植面积都在12万亩以上。种植棉花虽利润可观,但所需劳力多,且劳动强度大,仅春天播种期间铺膜、压膜、打洞、封口等田间作业,团场就短缺几百万个工日。种植面积大,劳力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该团棉花种植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出路在哪里?团党委决定向机械化要劳力,这一任务便落在了团场机务科与修造厂的肩上。该团机务科技术力量强,科长吴…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德州市种粮面积逐年增加,而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植棉面积从最高时的530万亩逐步下降到今年的68万亩,成为自1978年以来最少的一年。素有"银夏津"之称的夏津县植棉面积从2009年的60.2万亩直线下降至2014年的32万亩。植棉机械化程度低、用工多、劳动力成本高,是导致种棉收益低、面积减的主要原因。另外,国家植棉补助政策缺失,农村劳动力缺乏等也是影响因素。想要降低棉花种植成  相似文献   

16.
图片新闻     
<正>机械化程度高棉区生产方式大改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是北疆地区重要的棉花种植区,该团年种植棉花面积10万余亩,种植方式由过去的传统模式向科学种植迈进。膜下高压滴管、精量播种、机械化采收等先进的植棉、收获方式,让棉区种植户种植棉花的信心增强。  相似文献   

17.
<正>棉花增产是综合因素的结果.其中地膜植棉起到了重要作用.地膜植棉增温保墒,抑制杂草,可使棉花增产30%—40%.地膜机械的研制和使用,使地膜植棉得以迅速大面积推广.地膜植棉先进农艺措施和机械化两大优势相结合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浅谈乌苏市棉花生产机械化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青  阿哈提 《农业机械》2012,(32):48-50
棉花机械化采摘是制约新疆乌苏市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2012年,苏市农机局把棉花生产机械化作为经济作物机械化主攻方向,在乌苏市车排子片区和甘家湖牧场建立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试验田,争取在棉花机械化采摘生产环节实现突破,为早日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打下了良好基础。1棉花生产机械化基本概况乌苏市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级市,多年盛产优质棉,是新疆自治区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市)之一。全市农业种植面积8万hm2(120万亩),棉花5.3万hm2(79.91万亩),棉花种植面积在50%以上,已成为乌苏市农业生产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9.
新疆棉花机械化技术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新疆棉花机械化发展概况1.1棉花机械化在植棉生产中的作用棉花机械化是指棉花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不含主产品的深加工)综合机械化技术、装备及其推广应用.还包括相关软科学的研究。棉花机械化是促进新疆植棉规模迅猛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亦是各项先进技术在棉花生产中应用的载体之一。新疆植棉实践证明:机械化不仅可提高棉田管理水平,满足适时精耕细作要求,而且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规模效益,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此外,棉花机械化还为各级领导指挥棉花生产.从农时和技术措施等方面提供重要保障措施和手段。如新…  相似文献   

20.
<正>夏津县是植棉大县,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素有"银夏津"之美誉。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该县棉花生产在播种、植保等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作为重要一环的采摘,多年来却一直使用人工,不但用工多、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效率低。为突破棉花生产发展的瓶颈,破解全程机械化难题,夏津县农机局争取政府部门支持,承担了德州市棉花收获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在宋楼镇刘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