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地番茄灰霉病,是番茄生长中的主要病害,由于受高温、高湿等小气候的影响,极易发病,蔓延较快,特别是栽植过密、通风不良的棚室发病严重. 一、症状番茄灰霉病在花期和结果期发病较多,但主要为害果实,以青果期发生较重,病害多数先侵害青果上残留的花瓣、花托和残存的小柱头,进而向果实和果柄上蔓延,被害部分,果皮呈灰白色,水浸状,发软,最后腐烂,后期表面生有灰霉.青果不论大小都可以被害,病果一般不脱落,失水变成僵果.第一穗果被害最重,果与果之间可互相侵染引起发病.叶片和叶柄被害时病斑大小不一,一般从叶尖开始发病,病斑呈"V"字形向内发展.  相似文献   

2.
灰霉病是保护地番茄的重要病害.各种类型棚室都有发生,持续时间长.主要为害第一穗果,一般损失10 %~20%.冬春茬番茄因低温高湿,气候条件变化大,往往发病严重.严重时棚室损失可达40%以上. 1.为害症状.幼苗、成株均可受害,以成株期青果受害最重.幼苗受害时,叶片和叶柄初呈水渍状,以后变褐腐烂,表面密生灰霉.严重时可扩展到幼茎,病部褐色腐烂,造成猝倒死苗.成株期,花、果、叶、茎均可发病,以果实发病为多而重.多从青果上残留的柱头、花瓣、花托开始侵染,后向果面、果柄蔓延,致果皮呈灰白色软腐,后期在果实、花托和果柄上出现灰绿色霉层,果实失水僵化.叶片发病多由叶尖开始,产生向内扩展的“V”字形黄褐色病斑,边缘不规则,有深浅相间的轮纹,终致病叶干枯.  相似文献   

3.
随着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番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产效益日益显著。但是番茄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1番茄灰霉病1.1危害症状主要危害花、果、叶及茎。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致使果面呈灰白色,变软腐烂,长出大量灰绿色  相似文献   

4.
灰霉病是近几年来大棚番茄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花、果、叶、茎均可受害,尤以青果受害最重,对番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5.
北方保护地番茄常见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灰霉病高湿环境(相对湿度90%以上)以及防风不及时、大水漫灌易发生灰霉病,它是危害果实的病害。症状识别:病害先从青果上残留的花瓣、花托和残存的柱头上发生,逐渐向果实和果柄上蔓延,先为水浸状灰白色病斑,继而软腐,潮湿时病部产生灰褐色霉层,病果一般不脱落,以第一穗果受害最重。叶片病斑呈"V"字形从叶尖向内扩展,黑褐色,有深浅相间的轮纹,病健交界处明显,部分叶片萎蔫下垂。防治技术:(1)加强放风,中午、下午开窗通风,排  相似文献   

6.
棚室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霉病是近几年来大棚番茄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花、果、叶、茎均可受害,尤以青果受害最重,对番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灰霉病是近几年来大棚番茄的一种主要病害,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花、果、叶、茎均可受害,尤以青果受害最重,对番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为害症状幼苗受害,先在叶片和叶柄上产生水渍状病斑,腐烂后干枯,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发病重时扩展到幼茎上致幼苗猝倒死亡。成株期主要为害果实,其  相似文献   

8.
1番茄灰霉病的综合防治 番茄灰霉病菌,易从寄主伤口或枯死组织上侵入,沾花是人为的传播途径,花期是侵染高峰期.在穗果膨大期浇水后,病果剧增,是灿果高峰期.以上表明灰霉病菌自番茄花器侵入,主要危害第一穗青果,果实着色后侵染停止.鉴于上述规律,在防治上应把握关键施药时期.在定植前,选用50%速克灵或50%朴海因或50%多菌灵等,按照常规使用浓度喷洒定植苗,做到带药进棚;在第一果穗开花时,在配好的2.4-D或防落素稀释液中,加入0.10%的50%速克灵或50%朴海因,进行沾花或涂抹,使花期着药,阻止病菌侵染.掌握在浇第一果穗催果水前施药,重点保护第一穗青果.这样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也是在番茄灰霉病防治研究上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刘伟 《农村科技》2011,(1):29-30
番茄临近成熟期,病虫害多发,导致酱用番茄大量腐烂,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一、生理性病害引起烂果1.脐腐果①发病症状酱用番茄幼果期及成熟期均可发生。以青果发生最多,病斑在果实脐部初为水渍状,  相似文献   

10.
无花果可结春、夏、秋三次果。秋末在新梢顶端叶腋内形成花托原始体,至春季继续分化、开花和结实,这种果实,称为“春果”,又称“一次果”。在结春果的同时,继续抽发新梢,并在新梢基部2~3芽向上形成花托原始体,渐次开花发育,就是“夏果”,也称“二次果”。接着就形成“秋果”,又叫“三次果”。  相似文献   

11.
一、番茄晚疫病 1、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幼苗、成株均可发病,可危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  相似文献   

12.
无花果(Ficus carica L.)为桑科无花果属的一种小乔木或落叶灌木,别名天生子、映日果、明目果、奶浆果文仙果、蜜果、隐花果等,因花藏于囊状的总花托内,外观只见果不见花,故称无花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质青果的多糖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对青果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青果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脱脂,料液比1∶20(g∶mL),提取功率32W,提取时间10min,提取次数3次;测定不同种质、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的总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总多糖含量为0.45%~1.40%;广东产青果平均含糖量高于四川;大果含糖量比小果高,果肉中含糖量大果几乎是小果的两倍。青果不同种质、不同产地含糖量差异较大,广东产含糖量高,大果优于小果;大果在冬至采收,小果在10月下旬采收为佳。  相似文献   

14.
桃蛀螟是苹果树重要害虫,果实被害后失去食用价值。采用四臂嗅觉仪研究成熟果、青果、花及各自正己烷提取液对桃蛀螟产卵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桃蛀螟产卵行为因苹果不同部位而有显著的差异性,24 h后桃蛀螟在青果上的产卵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及其正己烷提取液的产卵量。  相似文献   

15.
采集不同成熟期(绿果期、白果期、着色期、成熟期、过熟期)"哈瑞太兹"树莓果实,并利用乙烯利及乙烯抑制剂1-MCP处理白果期果实,测定上述果实不同部位(整果、小核果和花托)乙烯生成速率、呼吸速率、ACC合成酶(ACS)和ACC氧化酶(ACO)活性及RiACS1和RiACO1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花托是树莓果实中产生乙烯的主要部位,果实食用部分小核果乙烯生成和呼吸速率在果实发育期间变化平稳,同时结合树莓果实采后无后熟、常温贮存后易腐烂的特性,推测树莓应属于非跃变型果实。乙烯利处理促进树莓果实提前着色,整果、小核果和花托乙烯生成速率短时内增加,ABA含量显著增加,提高ACS和ACO酶活性及RiACS1和RiACO1基因转录水平,而1-MCP抑制此过程。乙烯利处理对呼吸速率影响较小,但1-MCP处理显著抑制小核果和花托中的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16.
陈茂春 《农家参谋》2014,(10):14-14
<正>灰霉病是番茄的重要病害,各种类型棚室都发病,持续时间长。主要危害第一穗果,一般损失10%~20%。冬春茬番茄因低温高湿,气候条件变化大,往往发病严重。1.危害症状。幼苗、成株均可受害,以成株期青果受害最重。幼苗受害,叶片和叶柄初呈水渍状,以后变褐腐烂,表面密生灰霉。成株期,花、果、叶、茎均可发病,以果实发病多而重。多从青果上  相似文献   

17.
百香果不同发育阶段果汁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百香果果汁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共分析出38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包括酯类、醇类、酮类和萜烯类4大类,青果、较熟果和完熟果中共有的挥发物有19种,其中酯类化合物占主要优势(61.86%~91.92%),且其相对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增加;青果中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较熟果中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不同发育阶段的百香果果汁挥发性组分存在差异,青果果汁的挥发物存在7种特有成分,较熟果果汁的挥发物存在2种特有成分,成熟果不存在特有化学成分。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百香果果汁挥发性成分的基础物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有些成分会随着果实的成熟发生变化,导致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其果汁挥发性成分不同。  相似文献   

18.
<正> 1 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小果和青果,也可为害叶片。受害叶片多从叶尖发病,然后向内呈“V”字型扩展;果实受害一般先感染花丝、花托,然后向果实和果柄发展,从而导致果皮变成灰白色软腐,发病后期在果柄处长出大量灰白色霉层,以后果实失水僵化。  相似文献   

19.
无花果又名蜜果、映日果,为桑科榕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呈掌状,翠绿,有3~4个深裂.无花果的花隐藏在囊状总花托内,不易发现,并在初夏时和总花托一起形成果实.若将幼果切开,用放大镜可看到其中有一丛浅绿色的花,上为雄花,下为雌花.果生叶腋,呈倒卵形,初为绿色,成熟时为紫褐色,立秋至霜降自下而上相继成熟.肉质绵软,味甜如蜜,可生食,也可制干果、果酱与蜜饯,有开胃止泄、清热解毒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连续3a对不同柚园柚青果炭疽病的系统调查,发现柚青果炭疽病有4种类型,即流胶型或果腐型、泪痕污染型、干斑型、隐症型,以流胶型或果腐型为主。6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应配合生态园建设技术施以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