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位劼 《乡村科技》2020,(5):74-75
辽西地区处在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属半湿润气候区向半干旱区域过渡地带,桦木科树种在本区域有鹅耳枥等8种。本文经过调查,系统科学评价桦木科树种在辽西地区的物种与群落特性,如建群种和先锋树种作用、群落优势种作用、群落的自然演替作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用以及经济林的可开发价值等,进一步提出桦木科树种生态应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辽西地区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自然气候表现为以半湿润为主向半干旱为主过渡,在一些立地条件较差的阳坡地块,以石灰岩为成土母质,土层瘠薄,一些耐旱灌丛都不易生长成林。鼠李天然灌丛具有超强的耐旱、耐贫瘠的抗逆性,在一些地块形成大面积的天然灌丛,通过对鼠李灌丛林分结构组成的调查,掌握其林分的形成机理、群落特征,并对林分进行生态评价,为进一步进行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辽西地区主要包括辽宁省锦州市、朝阳市、葫芦岛市以及阜新市等,自然气候以干旱为主。山桃为本地区的常见乡土树种,具有适应性强、应用广泛等优势。山桃进行有性繁育后,因地制宜,选择经营培育方向,嫁接不同品种,修剪不同的园林造型等,耕地培育园林苗木。在幼树最初生长的三四年内,林间空地可进行低矮谷类农作物、豆类以及中草药等间作经营。先进的经营、栽培技术综合应用,提升了以经营山桃为核心的单位面积产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辽西地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自然气候类型为以湿润为主向以干燥为主的过渡地带,自然植被结构简单,物种较少,榆树天然灌丛为萌生,通过对该灌丛林分结构组成的调查,掌握林分的形成机理、群落特征,达到对大面积天然林科学经营与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任贵军 《乡村科技》2020,(6):72-72,77
辽西地区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属以湿润为主的气候类型向以干燥为主的气候类型的过渡地带。当地自然植被较少,榆树刺槐混交林为萌生,通过对混交林林分结构的调查,掌握林分的形成机理、群落特征,达到对刺槐萌生林科学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位劼 《乡村科技》2020,(7):96-97
辽西地区处在北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区域过渡地带,山楂叶悬钩子天然灌丛在辽西南部呈片状分布。本文经过调查,系统、科学地评价山楂叶悬钩子天然灌丛的群落特征,并总结山楂叶悬钩子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辽西北地区各种灌木植被的生态、经济价值的调查和测试,说明各种灌木植被具有生物量大、饲用营养价值高、能改善土壤结构等生态经济价值。众多灌木品种是辽西北地区极其重要的植被恢复与重建的资源,应在辽西北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川续断为川续断属多年生草本,其干燥根可入药,价值较高。辽西地区南部有野外自然生长的川续断,该植物具有喜光照、喜温暖、耐寒忌高温等特性,可以在辽西地区进行种植且操作简单。阐述选地、施肥、整地、播种、覆膜、后期田间管理等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生态实验林场林地分布在辽西地区的朝阳、阜新、锦州等3个市5个县境内,本文以林场林木资源为调查对象,对本区域内的林木种质资源进行了普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辽西地区林木种质资源分布特征,并提出了保护利用对策,以期为辽西地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艾纳香群落基本特征及群落内的生存状况,采用样方调查法对贵州省罗甸县红水河地区艾纳香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并从植物区系、生活型、重要值以及物种多样性等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艾纳香群落共有64种植物,隶属于24科57属,以禾本科、菊科、豆科的植物为主.群落内以高位芽和地面芽植物为主,分别占群落植物种数的46.87%和...  相似文献   

11.
鉴于辽西地区特殊的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条件,对该地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准备工作、外业调查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高效优质地完成辽西地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自然状态下天然林火烧迹地生态恢复的规律和机制,选取滇中楚雄西山针阔混交林火烧迹地,研究未过火林地和火烧迹地物种的组成、数量和空间分布及群落各层次优势种.结果表明,未过火林地和火烧迹地内,乔木层中的云南松和灌木层中的厚皮香、斑鸠菊、乌鸦果和草本层中的黄茅等为共同的优势种;火烧迹地的生态恢复初期(4年内),群落垂直结构主要以灌木层和乔木层为主;火烧迹地早期生态恢复过程中,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和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群落层次由一两层逐渐发育为多层;火烧迹地自然恢复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13.
济南奥体中心的建设使得原地区的地表结构、风貌特征及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导致山体和生态景观系统破碎化,对区域环境景观、水土保持、生态稳定性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喷播造林种类的初始出苗率、种子发芽深度、成苗率、喷播种生长情况、盖度以及自然种侵入情况等6种指标对该项目生态恢复的植被响应过程进行研究.经过3 a的群落演替过程,群落从最初以草本植物狗牙根、黑麦草为主,演进到2011年形成了草本植物以野黄菊为优势种,木本植物以刺槐为优势种的乔、灌、草、花复层植物群落,坡面植物组成由10种变为16种,植被总盖度达到了99.0%.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黄河两岸植被的差异性,更好的了解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植被资源,在黄河两岸分别选取较为典型的地区,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黄河北岸的物种多样性略高于南岸.根据重要值、生态位宽度以及生态位重叠几个指标的计算,可以看出芦苇在两岸的群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两岸调查区域内的群落主要构建种.黄河北岸的植被主要以盐生植被为主,由于在黄河南岸实施恢复工程,南岸的植被中则出现了香蒲等物种,代表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演替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徽县洛坝铅锌矿废弃时间不同的废渣地化学分析表明,主要污染物类型为重金属Pb、Zn,最高含量Pb为6 298 mg·kg-1、Zn为480 800 mg·kg-1.重金属在废渣地含量随废弃时间增长而减少,对其自然恢复植被的物种调查发现废渣地Pb、Zn浓度是影响植物自然定居的限制因子.本文在现场踏查的基础上对洛坝废渣地进行了生态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记录的35种植物,隶属16个科20个属,多为1~2年生草本植物,优势植物是以野艾蒿为代表的菊科.11年废渣地以野艾蒿 车前草、野艾蒿 小亚麻芥等稳定群落为主;6年废渣地多以野艾蒿、马升塘、灰绿藜等单种群存在;3年废渣地植物则表现为稀少的节节草 苍耳群落和一个不稳定植物斑块;11年废渣地正形成良好的植被.对废渣地的优势植物竞争性分析表明,竞争植株盖度与竞争强度呈正相关;种内和种间竞争总强度分别为4.063、3.031.优势植物的竞争强度来自种内,野艾蒿是可以作为在铅锌矿废渣地植物恢复的优势植物.  相似文献   

16.
辽西地区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脆弱,森林植被覆盖率不高。为了改善本地生态和经济,提高森林覆盖率必不可少。本文对辽西地区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提高本地区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徐莹梅  田胜尼  周疆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25-2227,2277
对安庆月山铜尾矿废弃地定居的旱柳群落结构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分析。调查发现,该调查区域内自然定居的高等植物24种,隶属于13科24属。木本植物中以旱柳为主,草本植物中以白茅、芦苇和水蜡烛为主;群落中木本植物中旱柳的重要值为2.34,远高于其他定居的木本植物,其为铜尾矿木本植物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该群落为旱柳群落。该群落的多样性较低,其Simpson指数为0.615 3,Shannon-Wiener指数为2.557 0,均匀度E为0.193 6。结果表明,铜尾矿废弃地定居的旱柳群落结构简单,群落多样性指数低,属于草本植物群落向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旨在探测华北亚高山森林群落的树种组成与结构,为了解该地区森林种群生态学特性、群落发生、发展及生态演替规律。[方法]采用CTFS样地技术规范调查分析了关帝山华北落叶松林、云杉林和次生杨桦林群落树种多度、优势度、重要值、径级结构等特征及其在3个群落间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林样地木本植物22种,隶属12科21属,独立个体数476个;云杉林样地共有木本植物16种,隶属10科12属,独立个体数46个;次生杨桦林样地木本植物25种,隶属10科19属,独立个体数420个。群落间树种种类、多度、重要值,特别是重要乔木优势度均表现出差异,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优势种明显。2)杨桦林中、小径级个体居多,林下有大量白杄幼苗存活。落叶松林优势种华北落叶松以较大径级居多,林下落叶松和辽东栎幼苗更新较多,两样地不同径级间个体数目相差均较大,分别呈近似倒"J"型和偏正态分布的径级结构;云杉林结构相对稳定,样地不同径级间个体数目相差不大,呈正态分布的径级结构。[结论]群落优势种的变化和更新差异反映了树种生态特性上的变异和生境异质性对树木生长的影响;不同群落树种的径级结构可反映该地区森林群落的生态演替趋势。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近自然群落理论为基础,详细介绍了景观游憩型滨水绿地与生态修复型滨水绿地的特征和自然群落配置模式,并以常州滨水绿地为例,总结适合常州地区滨水带状绿地近自然植物群落配置的植物种类,旨在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辽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脆弱,森林植被覆盖率不高。为了改善本地生态和经济,提高森林覆盖率必不可少,所以造林的成活率尤为重要,本文对辽西地区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及措施进行分析,为本地区造林成活率的而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