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目的】探明糖心苹果果实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糖酸品质指标的关系,筛选影响糖心果实品质指标的主要矿质元素,为实现苹果的合理营养施肥和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西南冷凉高地糖心苹果果实为试材,利用典型相关和通径分析,分析比较糖心苹果果实矿质元素和主要糖酸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及通径系数。【结果】不同采收时期糖心苹果糖心组织中山梨醇含量是非糖心组织的1.10~1.92倍,不同组织的糖酸品质及矿质元素含量变异系数差异较大。不同矿质元素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不同,且相同矿质元素在不同果实组织和品质指标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果实糖心组织和非糖心组织矿质元素对果糖直接影响依次为MgFeKCuZnCa和CaMgKCuFeZn,对山梨醇直接影响依次为MgFeCuZnCaK和CaMgZnCuKFe,对酒石酸直接影响依次为MgFeCaKZnCu和CaZnCuMgKFe,对奎宁酸直接影响依次为MgFeZnCuCaK和CaMgZnKCuFe,对苹果酸直接影响依次为MgFeKCaZnCu和ZnCuFeCaKMg。【结论】糖心组织和非糖心组织中,Mg、Ca和Zn含量对糖酸品质的影响较大,生产实践中要合理调控各矿质元素的施肥配比,从而实现糖心苹果的优质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糖心苹果的品质特征,旨在明确贵州高海拔区苹果糖心现象形成特点和机制,为糖心苹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黔选3号苹果为试材,比较贵州高海拔区4个发育时期(果实膨大前期S1、可采成熟期S2、食用成熟期S3和生理成熟期S4)果实品质指标,以及果实糖心组织与非糖心组织的糖组分含量、矿质元素和山梨醇代谢相关酶活性差异,并对果肉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分析。【结果】苹果果实纵径和横径在S1~S3时期显著增加(P<0.05,下同),S3时期较S1时期分别增加22.37%和22.67%;S1时期无糖心形成,S2时期后56%以上的果实均有糖心,S3和S4时期的糖心果率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但糖心指数差异显著;果实糖心果率和糖心指数与采摘时期、单果质量、果实含水率、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及果皮a*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去皮硬度呈显著负相关,与L*值和b*值呈极显著负相关。S2~S4时期糖心组织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低于非糖心组织,而山梨醇含量显著高于非糖心组织,其含量是非糖心组织的1.10~1.92倍;S2~S4时期糖心组织中SDH活性呈波动降低的趋势,仅S3时期糖心组织与非糖心组织差异达显著水平,非糖心组织中SDH活性也逐渐降低;SOX活性在非糖心组织呈降低趋势,S2~S4时期糖心组织与非糖心组织间均差异显著;成熟果实糖心组织中Ca含量显著高于非糖心组织,是非糖心组织的1.80~2.79倍,K含量除S4时期外,也表现为糖心组织含量高于非糖心组织;Fe和Zn含量除S4时期外,糖心组织含量均低于非糖心组织;Mg含量除S2时期外,糖心组织含量均高于非糖心组织;Cu含量在糖心组织和非糖心组织中均呈下降趋势,但糖心组织Cu含量低于非糖心组织;生理成熟期果实糖心组织和非糖心组织细胞完整,未出现细胞组织破碎现象;2016—2018年9—11月昼夜温差18.43~23.34℃。【结论】贵州高海拔区域苹果成熟期昼夜温差大,叶片输送的山梨醇不能及时转化,从而在果心部位大量积聚,是导致糖心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以阿克苏地区富士苹果为试材,通过测定果实内在品质、糖组分、矿物质元素等营养指标,探究了"糖心"果实与"无糖心"果实之间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葡萄糖、果糖、蔗糖、山梨醇、矿质元素等含量的差异。通过制作石蜡切片观察果肉组织的微观结构差异。结果表明:"糖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都高于"无糖心"果实且可滴定酸含量低;进一步分析发现,"糖心"果实的蔗糖含量是"无糖心"果实的1. 8倍;"糖心"果实山梨醇的含量是"无糖心"果实的1. 4倍;此外,"糖心"果实中Ca、Cu、Zn、Si、Fe、B含量高于"无糖心"果实,Mg元素含量则低于"无糖心"果实;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可以看出"糖心"和"非糖心"部位细胞均完整,但两者细胞大小、间隙存在明显的差异。综合分析认为,"糖心"果实的品质、口感和风味更佳。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易裂果和抗裂果在裂果关键期枣果皮和果肉中主要矿质元素特点,探讨裂果机制,以易裂果品种和抗裂果品种的4年生嫁接枣植株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裂果性枣在着色期和脆熟期果肉、果皮中主要矿质元素的含量变化和差异。结果表明,抗裂果品种在着色期果皮、果肉中Ca、Fe元素含量高于或显著高于易裂果品种,在脆熟期果皮及果肉中Ca元素含量、果皮中Fe元素含量低于或显著低于易裂果品种,果肉中K元素含量则高于或显著高于易裂果品种;在着色期,大多数品种果肉中K、Ca元素含量均高于或显著高于果皮,而对于Mn、Cu元素则是果皮中含量较高;在脆熟期,4个品种果皮中Ca、Mn元素含量均高于或显著高于果肉。从着色期到脆熟期,4个枣果品种果皮、果肉中K元素,果皮中Ca元素含量均有所增加或显著增加,除团枣外,其他3个品种果肉中Ca元素含量均显著减少。在关键时期关键部位关键元素缺乏或过量导致矿质元素失衡是造成枣裂果的主要原因之一;K、Mn、Cu元素含量在枣果皮、果肉中表现一致,Ca、Fe元素则表现不一致;从着色期到脆熟期,果皮中K、Ca元素积累速度比果肉快。  相似文献   

5.
杨梅肉葱病是一种严重病害,对产量和果实品质影响较大,目前,其发病原因和机理尚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分析杨梅肉葱病发生过程中果实矿质元素和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探究发病原因,为综合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东魁杨梅为试材,在肉葱病发病初期、盛期和末期分别采集病果和健康果,测定果实N、P、K、Ca、Mg、Fe、Zn、B等矿质元素和脱落酸(ABA)、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和赤霉素(GA)等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发病初期病果中除了Mg、B显著高于健康果外,其他矿质元素没有显著性差异,发病盛期病果中所检测的矿质元素均高于正常果,处于一种富营养状态,K/Mg比值显著低于健康果;发病初期病果中ABA、IAA、ZR和GA的激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健康果,病果中IAA/ABA、ZR/ABA、GA/ABA和(IAA+ZR+GA)/ABA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健康果,到发病盛期病果中ABA、IAA含量与健康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但ZR、GA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果。因此初步认为,矿质元素和内源激素的平衡失调可能是肉葱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红富士糖心果和无糖心果在常温和4℃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为阿克苏冰糖心红富士苹果生产栽培和贮藏提供依据。【方法】 将红富士苹果贮藏在常温和4℃条件下,贮藏26 d后每隔一周左右调查并测定糖心果和无糖心果概率及品质变化。【结果】 常温贮藏的果实在第54 d时糖心全部消失,4℃冷藏的果实少量依然有糖心,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4℃冷藏的果实糖心也将全部消失,期间均未出现褐变或腐烂的现象。两种贮藏条件下糖心果和无糖心果的果形指数、单果重、a*值差异不显著;糖心果、无糖心果的果实硬度均呈下降趋势且差异不显著。糖心果和无糖心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处最高,果核最低。4℃和常温贮藏条件下,糖心果的蔗糖含量均低于无糖心果;常温贮藏34 d后的糖心果的山梨醇含量低于无糖心果,4℃冷藏第60 d,糖心果的山梨醇含量高于无糖心果;4℃冷藏初期的果糖和葡萄糖、常温下的果糖含量糖心果低于无糖心果,但贮藏结束时与贮藏初期相反。【结论】 冰糖心随贮藏时间延长将逐渐消失,其商品性并没有明显下降,与水心病表现不完全相同,是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产品。  相似文献   

7.
为了找到一种对农产品中矿质元素进行快速鉴定的物理方法,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法对产自山西省太谷县的3个品种红枣果实中的矿质元素Ca、Fe、N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红枣果肉中的矿质元素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同一品种中Fe元素的含量要明显高于Ca和Na元素的含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的检测手段可以应用于农产品的矿质营养元素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宿根甘蔗黄化幼苗根系活力及其营养特性,探明宿根甘蔗幼苗黄化与根系吸收矿质元素能力的关系。【方法】在宿根蔗幼苗黄化发生严重的蔗区采集宿根黄化苗、相邻地块宿根正常苗和新植蔗苗的根系样品,测定根系活力及根系N、P、K、Fe、Mn、Cu、Zn、Mg、B、S等营养元素含量。【结果】黄化苗根系活力极显著低于宿根正常苗根系和新植蔗苗根系;黄化苗根系N含量略高于宿根正常苗根系,但低于新植蔗苗根系;黄化苗根系P、K、Fe、Mn、Cu、Zn、Mg、B、S等元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宿根正常苗根系和新植蔗苗根系,新植蔗苗根系矿质元素含量最高。【结论】宿根蔗黄化苗根系活力微弱,矿质元素含量不足,营养贫乏,不能从土壤吸收矿质元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宿根甘蔗黄化幼苗根系活力及其营养特性,探明宿根甘蔗幼苗黄化与根系吸收矿质元素能力的关系。【方法】在宿根蔗幼苗黄化发生严重的蔗区采集宿根黄化苗、相邻地块宿根正常苗和新植蔗苗的根系样品,测定根系活力及根系N、P、K、Fe、Mn、Cu、Zn、Mg、B、S等营养元素含量。【结果】黄化苗根系活力极显著低于宿根正常苗根系和新植蔗苗根系;黄化苗根系N含量略高于宿根正常苗根系,但低于新植蔗苗根系;黄化苗根系P、K、Fe、Mn、Cu、Zn、Mg、B、S等元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宿根正常苗根系和新植蔗苗根系,新植蔗苗根系矿质元素含量最高。【结论】宿根蔗黄化苗根系活力微弱,矿质元素含量不足,营养贫乏,不能从土壤吸收矿质元素。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南方3个典型岩溶石山区岩石、土壤和牧草中14种矿质元素的分布、迁移和富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溶山区土壤与成土母岩矿质元素含量的多少顺序具有相似性,Al、Fe、Ca、Mg、K含量普遍较高,而Pb、Cu、Mo、Cd含量较低。岩溶山区在成土过程中,Fe、Al、Mn、K元素富集而其他元素相对淋失,矿质元素在土壤各层位的富集表现为A>B>C。Ca、Mg、K等元素主要富集在牧草的叶片中,而Fe、Al、Mn元素主要富集在牧草的根部。牧草根部与土壤之间相同元素的相关性最大,其次是茎部,叶片部分与土壤各层位矿质元素的相关性最差,岩石、土壤、牧草之间矿质元素相关性具有非共轭关系,在土壤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其与牧草体内矿质元素的相关性不一定高,而牧草体内相对富集的矿质元素,如Ca、Mg、K元素与土壤中的矿质元素也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矿质营养是构成机体和维系生命不可或缺的成分。为了明确不同品种小米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测定了三个地点8个品种小米中磷(P)、钾(K)、钙(Ca)、镁(Mg)、钠(Na)、铬(Cr)、铜(Cu)、碘(I)、锰(Mn)、锌(Zn)和硒(Se)11种矿质元素的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矿质元素含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小米中不同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性存在差异,小米Na、I、Cr和Se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超过5%;除K和Se以外的其他9种矿质元素含量受品种影响差异显著,除Cu以外的其他10种矿质元素含量受地区影响差异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矿质元素综合表现的排序,按照品种从高到低排序为冀谷18冀谷31冀谷38冀谷39豫谷19冀谷1912H402豫谷18,按照地区从高到低排序为藁城、井陉和博山。该结果对于明确谷子矿质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了解品种间和不同地点的小米矿质营养成分差异也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枣果实中不同矿质元素对枣裂果的影响,对壶瓶枣果实不同部位的果皮进行矿质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枣果实果皮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钾(K)>钙(Ca)>镁(Mg)>铁(Fe)>锌(Zn)>锰(Mn),其中,Ca和Mg的含量在盛花后35d呈现下降趋势,Mn、Fe、Zn含量在盛花后50d呈现下降趋势。对这些矿质元素的组织差异性分析表明,Mg、Fe、Zn含量在盛花后50d和65d时,果底显著高于果肩和赤道部,Mn含量在盛花后50d和65d时,果肩显著高于果底。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山核桃幼苗矿质养分吸收对酸胁迫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2年生山核桃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pH处理盆栽砂培试验,测定了不同营养液pH(4.5、5.0、5.5、6.0和6.5)环境下山核桃幼苗各组织的矿质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矿质养分在山核桃植株各组织内含量存在一定差异,N、P、K、Ca、Mg、Mn、Zn主要集中于地上部分的叶片和茎中,在根系中的含量较少;而Fe、Cu则在根系中富集,地上部位组织含量较少。营养液pH值在弱酸性范围内(pH≥5.5),对山核桃苗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差异不大,当营养液酸度进一步下降(pH<5.5)时,最新成熟叶N、P、K含量显著降低,Ca含量显著增加,而老叶N、P、K含量明显增加,Ca含量明显降低。最新成熟叶Fe含量随着pH的下降呈现倒“N”型变化规律,在营养液pH值为5.0时达到最大值,根部Cu含量随营养液pH值降低呈增加趋势。Mg、Mn、Zn及茎中矿质元素含量与营养液pH无明显相关性。可见,酸胁迫水平与山核桃苗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密切相关,且影响了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转运,营养液pH值降低到一定范围(pH<5.5)时,山核桃苗最新成熟叶N、P、K的吸收积累受到抑制,导致新叶生长发育不良,并且Fe、Mn、Cu等不可再利用元素在根系大量积累无法向新叶运输,为山核桃养分精准化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陈在新  江道菊  李晓明  潘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804-7806,7828
为探索矿质元素对板栗雄花芽分化的影响,以新选育出的鄂栗2号板栗为试材,采用对比研究法,研究了雄花芽生理分化期雄花芽和叶芽中9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N含量在雄花芽中直线上升,在叶芽中直线下降;P和K含量在2种芽中均直线下降,Ca和Mn则与之相反;Cu、Fe和Zn含量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Mg变幅不大。整个分化期不同矿质元素含量间,除N、Mn与其他元素无相关性外,其他7种矿质元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与K、Cu,Ca与Mn,Fe与Zn极显著正相关;P与Mn,K与Ca、Mn极显著负相关;P与Ca,Mg与Cu,Cu与Zn显著负相关。生理分化结束时,雄花芽中N、P、K、Cu含量极显著高于叶芽,Ca、Mg、Fe、Mn、Zn含量极显著低于叶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直读光谱仪(ICPQ)测定休眠期马尾松10个种源针叶内10种痕量矿质元素的水平, 并测量树高和胸径的平均生长量。ICPQ检测到其中7种痕量元素, 而其余的3种均低于其测定范围。痕量矿质营养存在种源水平上的变异, 各元素在种源间的离散程度随含量降低而趋小, 且不少元素与原产地经、纬度呈负相关。对马尾松树高和胸径生长量与痕量矿质营养水平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初步认为锂元素可作为马尾松生长量的早期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采用ICP法测定了济源太行山区濒危植物矮牡丹植物体内及生境土壤中10种矿质元素含量,分析了矿质元素在矮牡丹体内的分布规律及矮牡丹对土壤中各种矿质元素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大多以叶片、根中最多,叶柄中最少,矮牡丹对K、Cu、Zn、Cd等元素具有较强的吸收富集能力。元素间相关分析表明,K与绝大多数矿质元素间存在负相关,Mg、Zn、Cd与其他元素间相关性不显著,而Fe、Mn、Pb、Cu、Ni、Cr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此外,对植物体内元素含量与生境土壤中元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体内各部位之间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性,而土壤与植物体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直读光谱仪测定休眠期马尾松10个种源针叶内10种痕量矿质元素的水平,并测量树高和胸径的平均生长量。ICPQ检测到其中7种痕量元素,而其余的3种均低于其测定范围,痕量矿质营养存在种源水平上的变异,各元素在种源间的离散程度随含量降低而趋小,且不少元素与原产地经、纬度呈负相关。对马尾松树高和胸径生长量与痕量矿质营养水平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初步认为锂元素可作为马尾松生长量的早期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以广东省化州市(化橘红道地产区)境内的3个不同立地条件类型下形成的种植基地(丽岗、宝山、平定)为研究区域,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土壤中6种矿质元素的含量进行多角度对比分析;同时选取江西省修水县和广西省陆川县为非道地产区代表,比较了化橘红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的土壤矿质元素含量情况。结果表明,在化橘红道地产区不同种植基地内的土壤中,Fe、Mn、B、Zn、Mo、Cu元素含量在垂直分布上无显著差异;但不同种植基地土壤矿质元素的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Mo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同时,结合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发现,各种植基地土壤矿质元素结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影响其元素结构的因素不同,其中,Mo、Mn、Cu、B元素的含量是影响丽岗和宝山2种植基地土壤矿质元素结构的主要因素,B、Zn、Mn、Fe元素的含量是影响平定种植基地土壤矿质元素结构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化橘红道地与非道地产区土壤环境的比较发现,pH值和Mn含量可能是影响化州橘红道地性形成的环境因素之一。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启示了对化橘红等道地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其有效成分的含量,药材生长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红米杂草稻中矿质元素及蛋白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蛋白质和矿质元素(Ca、Fe、Cu、Mn、Se)为主要指标对药食两用的红米稻不同部位的药用价值与营养价值进行初步的评价,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了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含量,采用原子吸收法对Ca、Fe 、Cu、Mn、Se等矿质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红米稻的米皮中蛋白含量最高,精米中蛋白含量略低于米皮,米壳中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米皮与精米.矿质元素以米皮的Ca、Fe、Mn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精米与米壳,而米壳中也含有较多的Ca、Fe、Cu、Mn,均高于精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叶片中微量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为梨园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20~25 a生库尔勒香梨为试材,检测不同产量园库尔勒香梨一年中不同时期叶片中微量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在库尔勒香梨年生长期内,叶片中的Fe、Cu、Zn、B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Mn和N总体呈上升趋势;高产园Fe、B和Na含量的年平均值较高;中产园Cu含量的年平均值较高;低产园叶片中Zn、Mn含量的年平均值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Zn分别与Fe、Cu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Mn分别与Cu、B、Na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Mn与Zn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性;叶片中的矿质元素含量与高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Fe分别在7月13日和9月23日、7月28日与高产存在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Cu在9月10日与高产存在极显著负相关,Na在8月27日与高产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库尔勒香梨年生产周期中,前期适当补充Cu元素,中期补充Fe元素,中后期及时补充Zn元素,长期适当补充B元素,Mn与№元素不额外补充。根据库尔勒香梨生长发育期矿质元素动态需求的变化趋势合理施肥,达到丰产优质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