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光安 《中国麻作》1980,(2):34-36,10
款冬螟(Ostrinia Variolis(Bremer)),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县为害大麻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以幼虫蛀入茎杆为害。大麻被蛀食后枝叶枯死,蛀入部位膨肿,易风折倒伏,不仅严重影响生长发育,而且产量大减,严重为害地块可造成绝收。一般年份大麻被害率可达50-60%,重则达90%以上。一九七八年调查,严重发生地块被害率达97%,百株麻有虫288头,折杆率达50%。  相似文献   

2.
苎麻横沟象是新发现的一种钻蛀苎麻地下茎的害虫,成虫和幼虫均为害苎麻,以幼虫为害影响最大。被害麻蔸生活力衰退,地下茎逐渐转枯变朽,麻株生长细弱,甚至枯死。据田间调查,三龄以上老麻园麻蔸被害率一般达40~70%,严重的达90%,是导致麻蔸衰败的主要原因之  相似文献   

3.
木豆花实期钻蛀性害虫的为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贵州省木豆花实期钻蛀性害虫的为害情况,着重调查分析了木豆钻蛀性害虫的种类、为害特征和为害程度。结果表明:木豆花实期的钻蛀性害虫包括豆荚野螟、棉铃虫、钝黑潜蝇和豆黑潜蝇。本调查中,平均株受害率达59%,其中最高88%,最低40%;平均荚受害率达44.5%,其中最高68%,最低35.8%。宿根木豆钻蛀性害虫发生为害较重,新植木豆受害相对较轻;坡地或缓坡木豆受害相对较轻,平地或台地相对较重。本文还分析了木豆钻蛀性害虫严重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黑金龟子(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幼虫叫蛴螬,通称蛭虫,大牙。该虫分布较广,除黑龙江省外,在我国的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局部地区均有为害,一般被害率达10—15%,发生严重时,可达30%以上,甚至毁种,是生产上威胁较大的一种地下害虫。幼虫为杂食性,除为害甜菜外,对高粱、玉米、大豆、谷子、马铃薯等多种作物都有为害。  相似文献   

5.
中喙丽金龟(Adoretus Sinicus Burmeister)属鞘翅目、丽金龟科。据记载,国内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山东、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均有分布,为害多种经济作物,但尚未见为害茶的记载。近年来在婺源茶区常见此虫为害,且局部茶园被害十分严重,丛老叶被害率达35%以上。鉴此,自1993年以来,笔者对该虫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作一报道。 一、形态特征 成虫(图1左) 体长9.2~11.4mm,宽4.7~5.3mm,长椭圆形,栗褐或棕褐色。体被长针尖形乳白色鳞片。头阔大,唇基近年圆形,边缘近垂直折翘,其上鳞片最长大;头上弧拱,  相似文献   

6.
油茶茶枝镰蛾部分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枝镰蛾Casmara patrona Meyrick是油茶上主要的蛀茎害虫,给油茶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对茶枝镰蛾部分生物学特性观察表明,茶枝镰蛾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受害枝干中越冬;虫害发生时间与3月份的气象因子关系密切;茶枝镰蛾3月上旬开始活动及为害,3月下旬为害加重,在浏阳油茶被害率达50%。提出了茶枝镰蛾的农业防控、物理防控、药剂防控措施,并提出了生物防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麻类作物有黄麻、红麻、苎麻、大麻、青麻、亚麻和龙舌兰麻等。由于麻类作物种类多,分布区域广,各地的自然条件、栽培技术以及耕作制度的不同,因而害虫的种类较为复杂,群落组成亦有差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发现为害麻类作物的害虫达180种以上。除少数地下害虫和钻蛀性害虫外,大部分系叶面害  相似文献   

8.
茶牙粗腿象(Ochyromere quadrimaculateUess)是浙江省临安县茶树主要害虫之一,在该县14个村的3000余亩茶园普遍发生,部分茶区发生成灾。发生严重的茶园中,芽被害率高达84%,百芽减重率约15%。该虫以成虫咬食茶树叶片为害,对春茶(特别是留养茶园)为害较重,估计每年损失产量约7%。该虫一年发生一代,成虫有较强的假死  相似文献   

9.
我国麻类作物有黄麻、红麻、苎麻、大麻、青麻、亚麻和龙舌兰麻等。由于麻类作物种类多,分布区域广,各地的自然条件、栽培技术以及耕作制度的不同,因而害虫的种类较为复杂,群落组成亦有差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发现为害麻类作物的害虫达180种以上。除少数地下害虫和钻蛀性害虫外,  相似文献   

10.
在印度,椰蛀蛾( Opisina arenosellaW1k. =Nephantis serinopa Meyr. 鳞翅目,木蛾科)已成为一种对椰子树日趋严重的威胁。随着这种果树的不断的扩种,在传统的沿海地带和在内陆平原,此虫正向新区扩展着。 此虫以幼虫取食叶片的绿色物质造成为害。它们在叶背构筑丝网状虫道,排泄粪便并隐蔽于其中。每片褶折小叶里面可有几头幼虫。此虫通常从较低部位的叶片开始为害并逐渐向其他叶片扩展。严重的情况下,除顶端少数叶片外的整个树冠均被侵害,而出现“光头”。受害叶干枯,因而树势衰弱,大大地降低产量。椰蛀蛾主要为害椰子(Coc-cs nucifera),而且已知还为害其它树种。  相似文献   

11.
旱育抛秧技术,于1995年引入我县,近年来面积迅速扩大,1999年达到4.33万hm2,占全县早稻面积的75.6%。旱育抛秧在旱地进行育秧,鼠害严重,已成为推广此项栽培方法的一大障碍。现将鼠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论述如下,供类似地区参考。(-)鼠害特点在常规湿润育秧中很少发生的鼠害,在旱育抛秧苗床中发生比较普遍。1995~1999年,我县苗床平均被害率为17.3%。老鼠吃掉种谷、秧苗或咬断秧苗,造成秧盘空穴,空穴率为害轻的为10%~20%,为害较重的为20%~30%,为害重的达30%以上。旱秧和常规湿润育秧被老鼠为害,如果不是很严重,…  相似文献   

12.
常儒  李元 《中国糖料》2000,(3):41-43
1990~1998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危害甜菜的金龟子有16种之多。90年代蛴螬对甜菜的危害程度有上升趋势,一般被害率可达10%~15%,严重的被害率达25%~30。防治方法可采用农来综合防治,人工或黑光诱杀及药剂防治等。  相似文献   

13.
皖西麻区是安徽省大麻重点产区,面积大而集中,害虫为害日趋严重。笔者初步调查为害大麻的害虫有30多种,并进行了防治研究,现报道如下。 1、地下害虫地下害虫主要在大麻苗期为害,在我区为害大麻的有地老虎类、金针虫类、蛴螬类和蝼蛄类,以小地老虎和沟金针虫发生量最大,为害最重;蛴螬间发性为害,  相似文献   

14.
美洲斑潜蝇在本市棉田的为害程度1997年重于1996年。据滑县1997年调查,棉花受害面积7000hm2,受害严重地块平均虫株率77.5%,平均虫叶率40.8%,最高虫株率100%,最高虫叶率62%,部分地块严重减产,近乎绝收。美洲斑潜蝇在本地区棉花...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场许多茶园相继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堆砂蛀蛾为害,导致部份茶园枝枯叶败,树势衰退,一些为害严重的茶园,每丛茶树达到20头左右,为防治此种害虫,从1980年开始,进行了茶树堆砂蛀蛾生活史的观察和各种农药药效试验。现将结果分别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大豆根潜蝇发生为害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申宽 《大豆科学》1992,11(4):363-369
1983~1989年研究大豆根潜蝇的发生为害及防治规律,取得以下结果:①大豆根潜蝇主要在大豆苗期为害,使地下根长度、支根数及根瘤数降低,地上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减少,植株干重降低14.47~28.57%。受害株荚数、豆粒数和百粒重降低,单株产量降低23.48%,使大豆减产15.82%。②大豆与玉米轮作被害率较连作低48.73%。于根潜蝇化蛹期(大豆始花期)追肥能加速虫伤愈合、发根并能挽回受害损失40—50%。③应用辛硫磷、3911 0.1%(种子量)的量拌种防效均达100%,较对照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产达10—15%。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 ,随着玉米及麦、棉等间作面积的不断扩大 ,玉米螟对棉花的为害也日益严重 ,玉米螟已成为棉花的主要害虫。因此 ,棉田防治玉米螟已是当务之急。1为害症状1 .1对棉株的为害。玉米螟为害棉株时 ,幼虫先在嫩头下或上部叶片的叶柄基部或赘芽处蛀入 ,使嫩头或叶片凋萎下垂 ,有的被害嫩头和叶柄因蛀空而折断。1 .2对棉铃的为害。玉米螟幼虫常蛀入棉铃为害。为害时多在青铃中部钻入。幼铃被害后自然脱落 ,大棉铃受害后虽不脱落 ,但铃内纤维多被食去 ,同时蛀孔内外排有大量湿润的虫粪 ,易招致病菌的侵入感染而烂铃。2防治对…  相似文献   

18.
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ur)是茶季中最早发生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为害春茶。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品种的更新,在某些地区绿盲蝽已上升为主要害虫,春茶新梢被害率常达30%以上。为了进一步研究其防治技术,准确预报其发生情况,笔者对绿盲蝽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作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茶蛀梗虫是我县茶园普遍发生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不但引起当年茶叶减产,而且导致树势衰败。1986年在我县舞岭乡毛家塘等地茶园调查,老茶园几乎丛丛有虫枝,直径在0.8厘米以上的茶枝被害率达23.42%,有虫枝率10.3%,平均每枝损失茶芽百个以上。被害枯枝,群众常误认为茶枝自然枯  相似文献   

20.
1993年9月19日,笔者在佳木斯地区的桦南县柳毛河乡南柳村的一块纸筒育苗甜菜地里发现了玉米螟危害甜菜。被害株每株有虫1~3头,以植株为单位,田间被害率达30%左右。玉米螟主要以幼虫钻蛀取食甜菜靠近根头的叶柄危害,重者叶柄被咬断,呈褐色干枯、坏死,叶片以主脉为界局部枯死或整片叶枯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