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体和绿地作为城市的"蓝绿空间",具有一定的降温功能,能较好的缓解热岛效应.国内外学者们对城市绿地、水体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定量和定性研究,研究发现,城市绿地景观的降温效应与绿地的面积、形状、植被覆盖率、景观格局和太阳辐射量、空气湿度等因素有关;城市水体景观的降温效应主要与水体的面积、形状、宽度、布局和气候、周边环境等因素有关;另外,水体和绿地在降温效果上具有协同作用,水体和绿地相结合的方式能更好的发挥其降温效应.基于此提出几点建议:对现有研究方法进行优化,系统开展多个尺度上降温效应的研究;注重水体与绿地在降温方面的协同效应研究;加强水体和绿地降温效应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2.
绿地降温效应及其机制现已成为城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现有研究表明,绿地的降温效应沿着城乡梯度呈逐渐增强的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季变化和日变化,受到群落特征(植物种类、群落结构、郁闭度等)、植物绿量、景观格局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乔木的降温作用通常高于灌木和草本,小叶植物的降温作用往往高于大叶植物。不同群落类型的降温强度从高到低大致为乔灌草型>乔草型≈乔木型>灌草型>草地型;降温效应随群落郁闭度、平均冠幅等的增加而增强。降温效应随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的趋势。绿地的面积、周长和景观格局(景观组成与配置)均对绿地降温效应产生显著影响。近来有研究初步揭示,景观组成与配置在缓解城市热环境方面发挥着几乎同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论文总结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研究尺度单一以及驱动机制不明晰),进而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心,以期将为城市绿地系统的调控、规划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进而达到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固碳释氧与降温增湿能力的研究是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研究的基础,也是综合评价园林植物的基础指标.对固碳释氧与降温增湿能力的研究一直成为园林树种选择研究的热点.综述了有关固碳释氧与降温增湿能力研究的进展和成果,红外线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的运用,生物量回归方程对贮碳量的反算,遥感 (R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对城市绿地的调查和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等,为进行城市绿地植物固碳释氧与降温增湿能力的探索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为城市园林树种选择和城市绿地设计提供了科学量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葡萄酒通过浸渍发酵工艺进行酿造。对葡萄酒的生产工艺冷冻降温处理的设备进行研究,阐述了冷冻降温处理方法。该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冷冻降温效率高等特点。该文就提高葡萄酒生产稳定性的工艺降温方法的设备匹配研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南京滨江公园为例,研究了5种不同结构植物群落的温湿度调节效应,并初步分析了绿量与降温增湿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的降温增湿效应具有季节性差异,春季和秋季乔灌草结构的植物群落降温增湿效益最为显著,而夏季乔草结构的群落降温效益最明显,乔木群落的增湿效益最好;绿量与降温增湿强度均为正相关关系,春季和夏季绿量与降温强度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绿量主要影响降温强度,对增湿强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陈传艳 《绿色科技》2012,(12):245-248
为了解决湿热地区夏季温室的降温问题,提出了利用CaCl2溶液除湿降温系统对温室进行降温的方法。在CaCl2溶液除湿降温系统运行条件下,确定了以喷淋室出口空气相对湿度为试验指标,分析了进口空气流量、除湿剂流量、除湿剂浓度和温度、进口空气温度和湿度等因子对试验指标的影响。通过影响因子的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得出了系统运行时影响除湿效果的显著因素是除湿剂浓度和温度、进口空气温度和湿度。利用回归分析建立了CaCl2溶液喷淋除湿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为中国南方高温高湿的温室夏季降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银川市三种常见的绿化树种为材料,利用LCi便携式光合仪系统进行了光合生理生态指标的测定,对其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益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紫荆、紫藤、五叶地锦,降温增湿效益由强到弱依次为紫荆、五叶地锦、紫藤。    相似文献   

8.
选择在植物降温作用最为明显的夏季,以重庆市不同屋顶绿化类型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简单式和花园式屋顶绿化的降温增湿效应。结果表明,简单式屋顶绿化、花园式屋顶绿化对室内温度的平均降温程度分别为1.75℃、4.35℃;与无绿化屋顶相比,简单式、花园式屋顶绿化对屋顶环境的平均降温程度分别为2.55℃、9.81℃,增湿效果分别为5.01%、21.19%,降低地表温度的程度分别为7.93℃、18.14℃。表明屋顶绿化具有显著的降温增湿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华南农业大学校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携带热成像传感器的无人机,获取了校园中心区域不同下垫面的热成像图片,分析不同下垫面的日地表温度变化,探讨其地表降温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天中总体降温幅度从大到小的下垫面依次为水体、林地、乔-灌-草绿地/乔-草绿地、道路、建筑,水体和绿地尤其是林地的地表降温效益显著。林地的周长为0~600 m,面积为0~7000 m^(2)时,与林地的地表降温幅度呈正相关;林地的周长面积比、景观形状指数、分维数与地表降温幅度呈负相关,林地形状和边缘越简单,形状接近圆形,地表降温效益越好。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源非洲桃花心木对寒害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1月,广东省经历了2次低温天气.本研究分别于2次降温后(3 ~10℃)和正常温度下(>10℃)采集广州和肇庆2片试验林的非洲桃花心木叶片,测定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5个指标,分析了27个种源对寒害的生理响应模式.结果表明,2次降温均显著提高了非洲桃花心木的REC、Pro含量、SOD和POD活性.相比首次降温,第2次降温后,Pro含量、SOD和POD活性进一步提高,而REC则有所降低,表明植株在2次降温后进一步启动了自身的保护系统.该研究应用耐寒隶属函数值对27个种源进行综合评价,初步选出来自马里(种源10#,20#,22#)和布基纳法索(种源30#,31#,32#)的6个耐寒表现优异的种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不同湿度条件下富士系苹果花过冷却点的分布频率,为苹果霜冻监测和预测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种植最广泛的富士系苹果为研究对象,使用人工霜冻试验箱控制温湿度,模拟霜冻降温过程,设置高、中、低3个湿度范围,对富士系苹果花蕾和花朵子房过冷却点进行监测,研究环境相对湿度对富士系苹果花器官过冷却点的影响。【结果】富士系苹果花蕾和花朵子房过冷却点在-6.4^-1.9 ℃,50%的过冷却点集中在-4.4^-3.5 ℃,80%的过冷却点集中在-4.4^-2.5 ℃,平均过冷却点为-3.7 ℃。苹果花蕾和花朵子房的累积冻害率达到30%(轻度)的温度为-3.2 ℃,累积冻害率达到50%(中度)的温度为-3.6 ℃,累积冻害率达到80%(重度)的温度为-4.2 ℃。花蕾过冷却点的变异大于花朵子房过冷却点,不同湿度处理下花蕾和花朵子房过冷却点差异显著。中湿(相对湿度50%~70%)条件下,过冷却点最高,抗寒性最差,而低湿(相对湿度50%以下)和高湿(相对湿度大于70%)处理均可降低植株的过冷却点。【结论】-4.4^-2.5 ℃是富士系苹果花组织开始出现损伤的主要温度范围。干燥和高湿的环境均可降低富士系苹果花蕾和花朵的过冷却点,尤其是干燥的环境可降低苹果花蕾的过冷却点0.6 ℃,可降低苹果花朵子房的过冷却点0.4 ℃,提高苹果花蕾及花朵子房抗寒性。  相似文献   

12.
填料是工业冷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冷却塔效率、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追溯了冷却塔填料的应用种类及结构,重点介绍了新型竹材填料的应用现状、竹材在冷却塔中应用的优势以及竹材填料的新型优化结构,探讨了重组竹材与小径级竹材在冷却塔中应用的可行性;对竹材填料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提高竹材填料的机械化程度;对竹材进行适当的物理或化学预处理,提高竹材填料的耐久性;合理开发其他优质竹质板材作为填料原材料。  相似文献   

13.
Vibrational properties and fin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wood were measured at high temperatures. Sitka spruce (Picea sitchensis Carr.) and Shioji (Japanese ash, Fraxinus spaethiana Lingelsh.) were used as specimens. The specimens, the system to support them, a magnetic driver, and a deflection sensor were in an electric drying oven, where vibra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The heating temperatures ranged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200 °C in 25 °C increments in both heating and cooling processes. X-ray diffractometry was carried out using positive sensitive proportional counter (PSPC) at room temperature to 200 °C in 20 °C increments in both heating and cooling processes. Received 13 December 1999  相似文献   

14.
王耕  畅天宇 《绿色科技》2022,(2):185-188,191
人类工业水平进步和城市化发展使区域内热量积累,产生城市热岛效应,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选取大连市为研究区,收集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共三期的蒸散发数据(MOD16)、LUCC、DMPS、DEM等数据,使用InVEST模型进行了Urban Cooling分析,通过对大连市城市范围内每个单位面积冷却能力(CC)和...  相似文献   

15.
陈铭奎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98-99,103
探讨了连续压机冷却技术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在实践应用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崆峒山自然保护区豆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资料分析表明,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豆科植物有28属,69种,2交种,1交型,其中被《全国中草药名鉴》收录的有45种,占崆峒山自然保护区豆科植物总数的62.50%;在崆峒山豆科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有48种,占崆峒山自然保护区豆科植物总数的66.67%,主要为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类。  相似文献   

17.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 《绿色科技》2012,(10):133-134
从实验器材的选购及清洗,试剂的选择、配制及保存,消解时间和冷却时间等几方面总结了用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时的注意事项。提出了配制碱性过硫酸钾时最好分别配制、单独保存,实验时再混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吉林地区不同林型降温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市及周边地区的城市森林为对象,应用对比观测法研究不同森林类型的降温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构成的森林类型降温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影响降温的因子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8:00~10:00、10:00~12:00、12:00~14:00等时间段,只有不同树种构成的纯林对降温的影响极显著,其中,长白落叶松林的降温效果最好,北美短叶松林、榆林等降温效果一般,而毛果绣线菊灌丛、蒙古栎林、连翘灌丛等的降温效果较差;混交林降温效果因树种组成不同差异较大,长白落叶松+糠椴+山杨林好于糠椴+蒙古栎林和黑桦+蒙古栎林。  相似文献   

19.
国产叉车水温异常的检查及故障排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涛 《森林工程》2003,19(4):46-47
本文谈了国产叉车冷却系统的构成 ,并详细介绍了通过检查节温器、水泵、冷却风扇、散热器等几个元件 ,判断冷却系统的故障以及故障的排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