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再造烟叶在贮存过程中L~*、a~*、b~*及ΔE~*的变化规律,为再造烟叶颜色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色彩色差仪对2个规格再造烟叶产品(RTA和RTB)同一批次不同时间生产的3个样品进行颜色检测,研究分析再造烟叶贮存过程中变化趋势,比较不同规格产品间颜色变化差异。【结果】(1)同规格产品存在较小色差,不同规格产品之间颜色有显著差异,这可能受原料配方、涂布液配方等因素影响。(2)同规格再造烟叶产品L~*、a~*、b~*及ΔE~*值随贮存时间的增长呈现一致的趋势性变化;RTA的3个样品除b~*值呈现下降趋势,L~*、a~*及ΔE~*总体呈上升趋势;RTB的3个样品L~*、a~*、b~*和ΔE~*值均呈现上升趋势。(3)不同规格产品a~*、b~*值变化趋势不一致,即:RTA的a~*值呈先下降后上升,b~*值呈现下降趋势;RTB的a~*、b~*值均呈现上升趋势;但2个产品的ΔE~*值均呈现上升趋势。说明L~*、a~*、b~*变化的不同都会造成ΔE~*的增大,L~*、a~*、b~*值的变化影响ΔE~*的变化。(4)温度和湿度会对不同规格再造烟叶产品的颜色变化趋势产生一定的影响。【结论】研究结果为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颜色控制及贮存过程中颜色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纳米SiOx复合物涂膜对鲜切竹笋品质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自生  张莉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2):4694-4700
【目的】探讨壳聚糖添加纳米SiOx复合物涂膜处理对鲜切竹笋的保鲜效果。【方法】在(4±1)℃下,1%壳聚糖/纳米SiOx复合物涂膜处理对鲜切竹笋品质和生理的影响。【结果】 鲜切竹笋贮藏期间,呼吸速率和乙烯释释放速率逐渐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迅速增加,促进总酚积累增加,导致亮度(L)值减小,褐变指数(BI)上升。壳聚糖/纳米SiOx复合物涂膜处理不仅抑制了鲜切竹笋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而且还延缓了PAL、PPO和POD的活性,从而保持较高的L值和较低BI水平。【结论】壳聚糖/纳米SiOx复合物在鲜切竹笋保鲜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任玉锋  李壮桃  张冠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9):170-171,183
[目的]研究涂膜处理对灵武长枣低温贮藏期间抗氧化酶和PPO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灵武长枣为试材,研究海藻酸钠、壳聚糖、普鲁兰多糖涂膜处理对灵武长枣低温(0~4℃)贮藏期间抗氧化酶和PPO活性的影响。[结果]3种处理均显著延缓低温(0~4℃)贮藏期间灵武长枣SOD、CAT活性的下降速度,同时,有效抑制了PPO、POD活性上升速度。贮藏末期,各处理SOD、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PO、POD的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壳聚糖涂膜处理和海藻酸钠涂膜处理效果最显著。[结论]该研究为灵武长枣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4.
2种复合涂膜对哈密瓜的采后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羧甲基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复合涂膜对哈密瓜的保鲜效果,为哈密瓜的采后保鲜提供参考。【方法】将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与肉桂醛复配,制备成2种复合涂膜保鲜剂,对哈密瓜进行涂膜保鲜,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于(19±2)℃下贮藏。通过测定3组哈密瓜在贮藏期间的失重率、硬度、抗坏血酸(Vc)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感官评分以及霉菌和酵母菌数量,分析2种复合涂膜对哈密瓜的保鲜效果。【结果】常温贮藏35d时,海藻酸钠组和羧甲基壳聚糖组哈密瓜的失重率分别为7.26%和10.42%,硬度分别为2.82和2.52kg/cm2,Vc含量分别为11.82和14.80 mg/hg,POD活性分别为2.61和3.44 U,霉菌、酵母菌总数量分别为3.92和3.83log CFU/g,感官评分分别为5.13和5.7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2种复合涂膜都能降低哈密瓜的失重率,维持较高的硬度和Vc含量,提高POD活性,保持哈密瓜良好的感官品质,抑制果肉中霉菌和酵母菌的繁殖,且以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涂膜的保鲜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草鱼鱼鳃颜色变化作为新鲜度快速检测指标的可行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恒定湿度(80%)贮藏的草鱼鱼鳃为研究对象,通过CCD相机获取在两级不同LED光照强度下的贮藏期间图像信息,并将草鱼鱼鳃颜色数据与贮藏时间以及草鱼肉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进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将草鱼鱼鳃RGB值、L~*a~*b~*值和CMYK值与贮藏时间以及TVBN进行线性拟合,其中线性拟合度最高的是L~*a~*b~*值中的a~-值,可将a~*值作为特征采用机器视觉快速检测草鱼新鲜度。在2 W光源下其与TVBN线性拟合方程为:Y=-2.2228X+179.190,R~2=0.9632;在1.8 W光源下,其与TVBN线性拟合方程为:Y=-2.3111X+180.520,R~2=0.9517。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深入研究了烤烟晾制变黄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规律。【方法】通过色差仪和叶绿素仪测量云烟87中部叶在不同晾制温度(20、25、30、35和40℃)条件下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和SPAD值的变化,并以亨特Lab值为基础计算总色差ΔE和褐变指数BI等指标,采用零阶和一阶动力学模型对各项颜色指标的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随晾制温度升高,各项颜色指标的变化速率变快;不同晾制温度下L~*、△E和BI的变化符合零阶反应,而a~*、b~*和SPAD的变化符合一阶反应;颜色变化速率常数符合Arrhenius方程,建立烟叶晾制过程中预测颜色变化的动力学模型,验证试验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R~(2 )0.9)。【结论】动力学模型可较为精准的预测烟叶在晾制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为烤烟晾制方法、标准及配套工艺技术的制定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月季新叶与花色的相关性,探讨月季生产早期定向选择的方法,解决月季育种周期长、育种效率低等问题。【方法】以月季"云蒸霞蔚"×"太阳城"的F_1代植株为材料,测定了其新叶相对叶绿素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花青苷含量、色差值及花瓣色差值,用CIELab系统对叶色和花色进行描述,探索新叶各参数与花瓣色差值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花瓣亮度L~*和色相a~*、饱和度C呈显著负相关,根据L~*与C的关系,可将F_1代植株分为2个类群;新叶花青苷含量与花瓣L~*呈显著负相关,与a~*和C呈显著正相关;新叶L~*和花瓣L~*、新叶a~*和花瓣a~*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新叶a~*与花瓣L~*、新叶L~*与花瓣a~*、新叶C与花瓣C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利用月季新叶花青苷含量和色差值对其花色进行预选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郭淼  宿时  王传凯  陈雪洋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1):1921-1925
【目的】研究超高压处理对鲜切冬瓜的保鲜效果,为鲜切冬瓜的保鲜提供新途径。【方法】在25℃下将鲜切冬瓜分别采用200、400和600 MPa加压处理10 min,再于4℃下贮藏9 d,以未经超高压处理为对照,每3 d测定1次鲜切冬瓜的细菌菌落总数、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硬度和亮度。【结果】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鲜切冬瓜的细菌菌落总数、PPO和POD活性逐渐升高,硬度和亮度逐渐下降;贮藏至第9 d,对照冬瓜的细菌菌落总数、PPO活性、POD活性、硬度和亮度L*分别为7.17±0.13 logCFU、(120.3±1.2)%、(136.5±0.8)%、1210±69 g和32.5±0.9,而400 MPa处理的鲜切冬瓜分别为1.20±0.06 logCFU、(12.8±0.6)%、(9.2±0.5)%、2295±68 g和67.5±1.1,各项指标与对照存相比均在显著差异(P<0.05);200 MPa处理的鲜切冬瓜各项指标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600 MPa处理的鲜切冬瓜各项指标与400 MPa处理间也无显著差异。【结论】400 MPa以上超高压处理可杀灭鲜切冬瓜的微生物、抑制PPO和POD活性,有效保持硬度和亮度,保鲜期延长至9 d。  相似文献   

9.
伽师瓜采后生理、贮期病害及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伽师瓜采后生理和贮期病害,探讨贮藏保鲜技术。【方法】以新疆伽师瓜为试材,研究采后呼吸类型和贮期主要病害,探讨贮藏温度、pH、噻苯咪唑(TBZ)熏蒸、壳聚糖涂膜对伽师瓜贮期品质和主要病害黑斑病的影响,测定TBZ和壳聚糖处理后伽师瓜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果胶酶(PE)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伽师瓜为呼吸跃变型果实,贮期病害黑斑病病原菌为丛梗孢科(Moniliaceae)青霉属(Penicillium LK,ex Fries)鲜绿青霉(P.viridicatum Westling),TBZ熏蒸和壳聚糖涂膜对PPO、POD、PE酶活性和病原菌抑制作用显著。伽师瓜采后先用TBZ熏蒸,再用pH5.0、浓度为5mg·mL-1的壳聚糖溶液涂膜,在0.5-1.5℃的温度下贮藏105d,腐烂指数0.15,商品果率95%。【结论】TBZ和壳聚糖是伽师瓜良好的保鲜剂,结合适宜的pH和贮藏温度保鲜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提高杏子干燥品质及市场竞争力,【方法】本文将热风技术应用于杏子的干燥,研究不同干燥温度和风速对杏子干燥收缩特性及色泽的影响。【结果】在热风干燥过程中,杏子干燥收缩率随干燥温度或风速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干燥温度为50℃,风速为6 m/s时,杏子的干燥收缩率达到最大值45.25%;考虑收缩计算的杏子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干基含水率的减少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与不考虑收缩相比其值小一个数量级;杏子收缩活化能为20.67 k J/mol;温度对干燥后杏子的色泽变化有重要影响,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a~*值和b~*值逐渐增加,而L~*值逐渐减小,但风速对L~*、a~*和b~*值的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对杏子干燥后体积的留存及色泽变化的规律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的热水处理对葡萄采后衰老与病害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筛选能够延长葡萄贮藏时间的适宜处理温度.【方法】以‘无核白鸡心’葡萄为试验材料,分别在45,50,55及60℃下浸泡2min,用葡萄专用PE包装袋包装,(0±1)℃冷藏库中贮藏,每隔10d统计一次好果率,每隔5d进行一次酶活测定.【结果】45℃处理2min可以明显抑制果实贮藏期间的腐烂,并且能够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贮藏期间的活性.55℃以上温度处理会加快果实腐烂.同时,越高的处理温度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抑制作用越明显.55℃处理2min可以提高果实β-1,3-葡聚糖酶(GLU)的活性.【结论】适宜温度的热处理可以抑制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衰老和病害发生,‘无核白鸡心’采后适宜处理水温为45℃.  相似文献   

12.
使用复合配料(合成酒和辣白菜料)腌制延边黄牛后腿肉制作牛肉干,探究不同的腌制时间(24、36、48、60、72 h)及不同试验阶段(鲜肉、腌制后肉、牛肉干)的质构特性和色泽的变化。通过感官评价确定了复合配料中合成酒添加量为9%,泡菜料添加量为20%。质构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复合配料腌制牛肉干最佳时间为24 h,不同试验阶段牛肉干肉质的粘附性、硬度、弹性、胶粘性、咀嚼性和剪切力均差异显著(P0.05)。腌制时间对腌制后肉和牛肉干的L~*值和b~*值影响较大,对a~*值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试验阶段肉质的L~*值、a~*值和b~*值均差异显著(P0.05)。在腌制60 h时牛肉干的L~*值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腌制36 h时b~*值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腌制时间对牛肉干a~*值无显著(P0.05)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金顶谢花酥梨果实的品质及半地下通风库的贮藏性能,以宁陵金顶谢花酥梨为试材,研究采前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硼后梨果实品质和贮藏期间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采前硼处理,可有效改善贮藏酥梨果实果皮的色泽、维持果实硬度、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抑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积累。其中,酥梨采收时,各硼处理L~*值均高于清水对照,3 g/L硼处理的果皮亮度(L~*值)最高,为69.13,2 g/L硼处理果实硬度最高,高于对照27.28%,2 g/L硼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最高,为13.3%,各处理果实MDA含量均低于对照,2 g/L硼处理MDA含量最低,为2.70 mmol/g;贮藏180 d时,2 g/L硼处理果实硬度最高,为5.20 kg/cm~2,对照最低,为4.22 kg/cm~2,对照POD和PPO活性最高,分别为9.57、158.0 U/(min·g),1 g/L硼处理PPO活性最低,为62.8 U/(min·g);2 g/L硼处理果实MDA含量最低,为5.62 mmol/g,对照最高,为6.67 mmol/g。综合来看,2 g/L硼处理的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好,为参试处理中采前施硼肥的最佳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保鲜剂对天麻的保鲜效果,为天麻保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18~20℃下,采用体积分数均为1%的3种生物保鲜剂(茶多酚、溶菌酶、夏枯草提取物)和3种化学保鲜剂(壳聚糖、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涂膜处理新鲜天麻,每5 d测定1次样品的质量损失率、软化腐烂率、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SSC)、维生素C(Vc)、可滴定酸、天麻素、丙二醛(MDA)含量及呼吸强度、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6种保鲜剂均可一定程度延缓新鲜天麻贮藏期间感官品质、营养品质的下降,延长贮藏期,其中化学保鲜剂以异抗坏血酸钠的保鲜效果最佳,所有测定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生物保鲜剂以夏枯草提取物的效果较好,但稍逊于异抗坏血酸钠。【结论】用异抗坏血酸钠处理天麻,可以保持其贮藏品质,延长其贮藏寿命,效果优于其他保鲜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抗、感自交系的诱抗机理及效果。【方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处理及不同毒素处理时间后,玉米植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研究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寄主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及毒素与诱导抗性的关系。【结果】抗病自交系78599-1的PAL、POD和PPO活性高于感病自交系K12,而感病自交系的CAT和SOD活性高于抗病自交系。微晶纤维素处理毒素的诱抗效果高于炭柱处理,玉米抗病自交系的诱抗作用略高于感病自交系。【结论】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灰斑病具有诱导抗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前疏花疏果对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果实采收品质与采后贮藏性的影响,以及补施硒肥的增效作用。【方法】以石硖龙眼为材料,设无疏花疏果对照(A)、疏花疏果(B)、疏花疏果+硒肥(C)3个处理,3个区组,比较各处理与区组间果实采收品质和采后5℃低温贮藏的效果。【结果】采收时,处理B果实单果质量、大小、外观色度品质和果肉TSS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9.66%、7.54%、-7.24%(a~*值)和8.62%;处理C增效作用不明显,但果实采收品质依然优于对照。贮藏后,处理B显著提高了果实贮藏性,贮藏35 d果皮褐变指数和贮藏51 d果肉自溶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28.26%和71.67%,而处理C增效作用不明显。贮藏期间,处理B果实保持了较好的外观品质,偏黄绿色,处理C果实偏褐色,而对照偏暗褐色。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多变量检验结果表现显著,是影响果实采收品质与贮藏效果的主要因素;区组间无差异。处理方式影响显著的指标有褐变指数、自溶指数、低温b~*值和单果质量;区组影响显著的指标有低温b~*值和C~*值。【结论】疏花疏果处理效果最好,补硒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果实采收品质与贮藏性,但差异不显著;区组设置不影响处理间果实的贮藏性与内外品质差异。疏花疏果是提高龙眼果实采收与贮藏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抗性马铃薯品种接种疮痂病菌后生理特性的变化,为辅助培育马铃薯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马铃薯抗病品种垦薯1号和感病品种荷兰15号感染疮痂病后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抗性马铃薯品种块茎感病后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丙二醛的变化规律。【结果】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 POD、PPO、SOD、丙二醛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接种后抗病品种POD、PPO活性均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疮痂病菌侵染马铃薯块茎后SOD活性处于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感病品种酶含量高于抗病品种。接种疮痂病菌促进了抗、感品种中MDA含量的升高,且感病品种中MDA的含量始终高于抗病品种。【结论】不同抗性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块茎中POD、SOD、PPO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抗病品种块茎内POD活性和PPO活性在接种前后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感病品种在块茎内POD活性、PPO活性相对较低,说明块茎中POD活性和PPO活性在马铃薯品种抵抗疮痂病侵染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感病品种接种前后的SOD活性均明显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抗、感品种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疮痂病菌可诱导感病品种中SOD活性增加的效应更为明显。不同抗性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抗、感品种中MDA含量有所升高,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表明感病品种细胞和生物膜被破坏的更严重。综上所述,接种疮痂病菌后,POD活性、PPO活性、SOD活性、MDA含量可作为筛选马铃薯抗疮痂病品种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3个橄榄品种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筛选出耐藏性较好的品种为选育优良橄榄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潮汕地区3个橄榄品种(丰玉1号、深洋甜种和一点红)果实为试验材料,置于室温(15~25℃)、湿度60%~80%条件下贮藏,贮藏期间每2 d测定1次果实的呼吸强度、质膜相对透性、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并统计果实的失重率和好果率。【结果】室温贮藏至第8 d,一点红橄榄的好果率仍保持在98%,丰玉1号橄榄仅50%;贮藏至第6 d,丰玉1号橄榄出现呼吸高峰,深洋甜种和一点红橄榄的呼吸强度呈上升趋势,但尚未出现呼吸高峰;整个贮藏期间,3个橄榄品种果实的失重率、质膜相对透性和MDA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POD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贮藏至第8 d,深洋甜种橄榄的失重率和POD活性最低,一点红橄榄的质膜相对透性和MDA含量最低;PPO活性由高到低为:丰玉1号>深洋甜种>一点红。【结论】3个橄榄品种中,以一点红橄榄的耐藏性最佳,深洋甜种橄榄次之,可将一点红和深洋甜种橄榄远销非产地市场,而丰玉1号橄榄适合产地自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西梅品种法兰西采前落果的相关影响因子,为法兰西采前落果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西梅优良品种法兰西为试验对象,以果实着色情况为依据,在50株试验树东、南、西、北方位的树冠内外和上中下层,分别摘取未着色正常果实(对照,CK)、30%着色果实(T1)、50%着色果实(T2)和80%着色果实(T3)各20个,并捡取掉落时间不到1 d的落果(100%着色,T4)100个,将每个同样着色程度重复的果实充分混匀后,从中随机选取30个果实测定单果鲜质量、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果面色差值(L~*、a~*、b~*)等特征参数及果实养分含量等指标,分析法兰西采前果实着色程度与测定指标的相关性,筛选采前落果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果面着色程度不同的法兰西单果鲜质量之间差异均不显著;果形指数随落果着色程度加深而呈逐渐增大趋势,其中CK与T4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法兰西落果着色程度加深,果面色差值L~*和b~*呈逐渐下降趋势,而a~*逐渐升高,果实颜色向黄、红色转变。法兰西采前落果中的全氮(N)、全磷(P)、锰(Mn)、铁(Fe)和硼(B)含量均随采前落果着色程度的加深呈下降趋势,而钾(K)、锌(Zn)、铜(Cu)和硒(Se)含量则随采前落果着色程度加深均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果面色差值a~*与果形指数及果实K、Zn、Cu和Se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色差值L~*、b~*及果实N、P、Mn、Fe和B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与L~*、b~*、N、Mn和Fe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结论】法兰西采前落果是果实营养不平衡导致的果实过早衰退而进入成熟期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采收成熟度对核桃青皮褐变及其相关代谢酶的影响,分析核桃青皮褐变发生机制,为生产中核桃适宜采收期的确定及其褐变定向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温185青皮核桃为试材,分别于8月22号(成熟度Ⅰ,花后125 d)、8月27号(成熟度Ⅱ,花后130 d)、9月1号(成熟度Ⅲ,花后135 d)采收,置于(-1±1)℃,相对湿度为75%~85%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不同采收成熟度核桃青皮褐变指数、总酚含量及褐变代谢相关酶。【结果】 青皮成熟度不同,褐变指数不同,成熟度Ⅱ(8月27日)采收的核桃青皮贮期褐变指数显著低于其它2个成熟度,总酚及PPO、POD、PAL、SOD、CAT及APX活性显著高于其它两个成熟度,温185核桃青皮褐变与总酚及PPO、POD、PAL、SOD、CAT及APX活性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 成熟度Ⅱ(8月27日)是温185青皮核桃适宜采收期,其贮期青皮褐变与总酚含量及PPO、POD、PAL、SOD、CAT及APX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