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禽业》2020,(8)
鸡大肠杆菌病是养鸡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预防该病需加强鸡场的管理,科学消毒,防止鸡群应激;抗生素是治疗该病的最佳药物,对于产蛋鸡群可使用中药或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避免出现药物残留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细菌性腹泻是肉牛养殖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广泛流行,危害较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是临床常见的发病菌种,这些病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临床防控难度较大;胃肠道微生态失衡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除了腹泻症状外,该病还表现全身症状;微生态制剂是预防该病的理想选择,治疗该病时建议使用敏感抗生素,但务必规范使用,遵守休药期,避免出现二重感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用健康海赛克斯初生雏鸡150只,随机分为5组,Ⅰ组为微生态制剂预防与治疗组,Ⅱ组为喹乙醇预防与治疗组,Ⅲ组为微生态制剂治疗组,Ⅳ组为喹乙醇治疗组,Ⅴ组为对照组。试验鸡1~7日龄,Ⅰ和Ⅱ组分别饲喂预防量的微生态制剂或喹乙醇,至8日龄人工感染诱发大肠杆菌病,出现症状后,各组分别饲喂治疗量的微生态制剂或喹乙醇,并观察试验鸡的临床症状与死亡情况,结果Ⅰ~Ⅴ组的死亡率分别为66.67%、66.67%、73.33%、70%和100%。试验表明,微生态制剂对预防和治疗鸡大肠杆菌病均有一定效果,其中预防效果优于药物预防,但微生态制剂的治疗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7,(11)
鸡坏死性肠炎是由鸡感染魏氏梭菌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肠毒血症;病原进入肠道后能产生大量的毒素和致病因子,对肠黏膜上皮细胞有致死性的毒性作用,还能吸收入血引发全身症状;病理变化以肠道黏膜坏死、充血、出血为特征;对肠道病料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可诊断该病;加强鸡群管理、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可有效预防该病,鸡群中若发现该病务必第一时间投放敏感药物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5.
鸭副伤寒病由沙门氏菌感染所引起,多发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成年鸭耐过,以地方流行为主,应激可促使本病的发生,感染鸭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影响生产性能;预防该病必须加强鸭场的管理,控制病原的水平传播,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做好雏鸭的开口工作;抗生素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使用时需严格遵守用药规定,不可随意延长用药时间,防止出现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7,(12)
鸡坏死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感染鸡肠道后发生的一种以肠道坏死为特征的细菌性疾病,病原能产生坏死毒素,对肠道细胞有破坏作用;高温高湿的环境易暴发该病,临床表现以肠道症状为主,病理变化也集中在肠道;口服抗生素或微生态制剂能起到预防作用,但二者不可同时使用;治疗该病时需在疾病发生的前期治疗,后期因肠道发生不可恢复性损伤,治疗意义较小。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20,(7)
仔猪梭菌性肠炎由C型魏氏梭菌感染所引起,主要危害仔猪,病死率很高;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4种。预防该病需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常使用微生态制剂,必要时对母猪进行免疫;治疗时可用抗菌药配合止血药和补血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鼻液是养鸡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由鸡副嗜血杆菌感染所引起,病鸡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脸部肿大,产蛋性能下降等;预防该病必须加强鸡场的管理,定期消毒,对鸡群进行科学免疫;磺胺类药物对该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蛋鸡产蛋期可使用含噬菌体成分的药物进行治疗,禁止使用磺胺药,避免产生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9.
鸡链球菌病是养鸡临床常见的细菌病,主要通过鸡与鸡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感染鸡表现全身症状和神经症状,影响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死亡率高。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进行确诊;加强鸡场的消毒,对鸡场进行科学管理可预防该病的发生;抗生素是治疗该病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7,(11)
猪水肿病由溶血型大肠杆菌感染引起,以仔猪发病为主,成年猪耐过,发病急、病死率高是该病的主要特点;病原可分泌致水肿毒素和神经毒素,导致临床表现组织器官水肿和神经症状;疫苗免疫、药物预防和加强管理可有效预防该病,治疗该病需要及时,因该病和圆环病毒病发病日龄接近,临床需警惕二者同时感染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春季,在我市的一些中小型养鸡场,蛋鸡在产蛋初期出现水样粪便的症状,并伴有鸡群饮水量增大,产蛋率上升缓慢或无产蛋高峰等情况。该病曾被误诊为鸡大肠杆菌病而投放大量的抗菌素,后又因鸡肠道有益菌群失衡而投放微生态制剂;还曾被怀疑是饲料中食盐含量过高或饲料霉变等原因,  相似文献   

12.
鸡大肠杆菌病是养鸡临床常见的细菌病之一,大肠杆菌血清型极多,对鸡危害较大;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精液、种蛋等途径进行传播;病鸡临床表现不一,常见的有急性败血症型、腹膜炎型、卵黄囊炎脐炎型、肠炎型和关节炎型;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的最佳措施,长期受该病困扰的鸡场可考虑自家苗免疫,加强消毒管理可有效阻止该病的蔓延;治疗该病可选用对大肠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和磺胺类等,用药过程中务必注意兽药残留。  相似文献   

13.
蛋鸡腹泻病是养鸡临床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病因主要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其他因素,其中生物性因素能占到临床病例的90%以上;本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过料严重、肠道微生态失衡、机体脱水以及生产性能下降等;预防本病需要提升管理水平和做好鸡群日常肠道保健;治疗时,青年鸡可选择化药抗生素进行治疗,产蛋期的鸡群建议使用中药和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以免导致药物残留的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21,(7)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感染而引发的一种消化道性细菌病,消化道是主要传播途径,应激对该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病羊发病很急,表现突然死亡。该病由于发病急的特征导致治疗难度非常大,实际生产过程中要以预防为主,部分病程较长的羊可采用对症和对因同时用药的方案进行治疗。预防该病需科学对羊群进行放牧和饲喂,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预防,加强羊场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胡宗臣 《畜禽业》2023,(8):84-86
猪大肠杆菌病多发于仔猪,根据感染日龄及疾病表现不同,临床分为黄痢型、白痢型和水肿型3种,给生猪养殖场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围产期母猪和产后仔猪接种疫苗能最大程度降低仔猪感染率,经常发生该病的场可在仔猪出生后灌服益生菌制剂,同时做好环境卫生的治理,必要时使用抗生素进行药物预防;对大肠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可用于该病的治疗,抗菌治疗的同时再配合对症治疗手段,如利用补液盐、鱼肝油和电解多维能显著缩短病程,水肿病推荐使用具有利水、消肿功效的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20,(5)
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是由鸡体内的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疾病,各年龄段均可能感染。该病具有发病迅速、致死率高、潜伏期长等特点,严重影响了养殖户收益。分析了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症状,并提出了诊断方式与防治措施,为农户养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贫血是养鸡临床的常见病,由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所引起;该病随着鸡日龄的增长症状表现减轻,对雏鸡的影响最大;病毒对环境抵抗力强,耐高温,对酚类、醛类和氯制剂类消毒剂敏感;病鸡主要表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免疫力急剧下降;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治疗该病,临床预防需要加强引种管理和健全卫生防疫制度,病鸡群可使用广谱抗生素来预防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8.
猪链球菌病由链球菌感染所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猪之间的相互接触而传播;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部位不同,该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又细分为败血型、脑膜炎型和胸型,分别表现全身症状、神经症状和呼吸道症状,慢性型可细分为关节炎型和化脓型,主要表现关节炎症状和组织化脓;预防该病必须加强猪场的管理和消毒,适时进行疫苗免疫,抗生素是治疗该病的最佳药物。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8,(12)
仔猪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主要发病于出生不久的仔猪,黄痢和白痢是常见的两种表现形式,养殖环境差和管理水平低的猪场多发;大肠杆菌呈全世界分布,血清型众多,抗原可分为菌体抗原(O)、表面抗原(K)和鞭毛抗原(H)三种,不同血清型毒力相差较大;根据症状表现和实验室菌检结果可对该病进行诊断;预防该病必须从管理、消毒和肠道保健三个方面着手做工作,抗生素是治疗本病最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脑脊髓炎是家禽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毒病,世界各地都有分布,雏鸡主要表现神经症状,成年鸡表现产蛋率暂时性下降;病原抵抗力较强,对大多数消毒剂不敏感,碘制剂、火碱和生石灰对病毒有较强的杀灭作用;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血液和黏膜接触途径传播;该病没有特效的药物能够治疗,只能通过加强预防进行防控,加强鸡场的管理和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对种鸡和青年蛋鸡进行科学免疫,才能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