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陕西猕猴桃产区开展新栽果园整形,幼龄果园修剪,成龄果园更新修剪。示范与推广猕猴桃单主干、双主蔓、羽状分布猕猴桃树树形及其整形修剪,克服了现有猕猴桃树形紊乱、修剪繁琐和果实质量差的缺陷,适宜于猕猴桃果园低劳动强度的简化修剪。树体培养成形后,每年夏季预留强壮新侧蔓做为下一年结果母蔓培养,疏除多余萌蘖和新蔓,冬季修剪回缩或疏除当年结果母蔓,更新结果母蔓,及时绑缚枝蔓,容易操作,果实质量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明不同环割处理对猕猴桃植株养分状况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找出最适环割方法,为制定猕猴桃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年生"Hort16A"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环割部位、环割时期及环割程度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和结果蔓中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及功能叶中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①不同环割部位处理结果表明,初花期在主干嫁接口上方5~10 cm、双主蔓分支点上方2 cm或直径≥1.5 cm的结果母蔓分支点上方2 cm处环割一周均可显著提高果实纵经、横径和单果重,但主干环割还可显著提高结果蔓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两主蔓环割可显著提高果实叶黄素、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Vc含量;结果母蔓环割可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a、b及总量。②不同环割时期处理结果表明,主干上初花期环割比花后10、20 d环割的增产作用更显著,但主干上花后20 d环割的果实叶黄素、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含量最高。③不同环割程度处理结果表明,初花期主干环割1周的单果重最大,环割2周的果实叶黄素含量最高,环割3周在降酸增糖并提高结果蔓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上效果最显著。④灰色关联度分析后的排名结果显示,初花期两主蔓环割1周和结果母蔓环割1周分别位于第1、2位,而初花期主干上环割1、2、3周分别位于第8、7、6位。【结论】初花期两主蔓环割1周对提高"Hort 16A"植株养分状况和果实品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应对春小麦后期高温引起的早衰,深入探究作物早衰的生理机理,为春小麦抗逆栽培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宁夏春小麦品种‘宁春50号’为供试材料,以常温为对照(CK),设3个高温(HT)时段:花后10~12 d(HT1)、15~17 d(HT2)、20~22 d(HT3)测定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结果】高温胁迫显著降低春小麦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和产量,且以花后10~12 d高温胁迫影响最大。与CK相比,HT1花后15~25 d和HT2花后20~25 d时,春小麦旗叶的平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及叶绿素含量(Ca、Cb、Cx+c)均显著下降(P<0.05),胞间CO2浓度(Ci)显著上升(P<0.05),HT3处理在花后25 d时,各指标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高温胁迫越早,对千粒重(TK)和产量(GY)的影响越大,与CK相比,HT1、HT2处理的TK分别降低23.43%、18.90%,GY...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枝蔓剪口粗度对温克葡萄成花的影响。【方法】冬季对4年生温克葡萄一年生枝蔓进行短截修剪,依剪口粗度(用R表示)分为5类(1)R1.10cm(2)1.00cmR≤1.09cm;(3)0.90cmR≤0.99cm;(4)0.80cmR≤0.89cm;(5)R≤0.79cm。【结果】从萌芽率、成花率、结果蔓率和结果系数等4个方面综合考虑,剪口粗度0.80cmR≤1.09cm最好,其次为R1.10cm,R≤0.79cm的较差。【结论】温克枝蔓剪口粗度以1.00cmR≤1.09cm的抽穗成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对茶树新梢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云南大叶茶成龄茶树的修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佛香1-11’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冬季轻修剪和春茶后轻修剪2个不同时期的修剪处理,对茶树新梢的开采期、新梢机械组成、鲜叶产量及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冬季轻修剪处理的春茶和夏茶开采期分别比春茶后轻修剪处理的早11和8 d,但其春茶采摘期较春茶后轻修剪处理短;春茶后轻修剪处理的全年鲜叶产量比冬季轻修剪处理高11.26%,且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春茶后轻修剪处理可提高春茶萌发质量,其正常芽叶比例为100%,冬季轻修剪处理春季正常芽叶比例为73.4%,春茶后轻修剪处理的正常芽叶比例显著高于冬季轻修剪处理;修剪使茶多酚含量和咖啡碱含量显著增高;春茶后轻修剪处理可提高春季烘青和晒青的香气和滋味,干茶白毫显露。【结论】春茶后轻修剪可提高茶树鲜叶产量,改善春茶品质,春季芽叶茸毛增多形成抗性结构,是云南大叶种茶树提质增产抗旱有效艺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陇东地区热量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特点,筛选适宜在陇东旱塬种植的高水分利用效率和高光合效率的复种玉米品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比较研究油菜收获后复种‘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CX350’‘金顿302’‘新玉40’‘新玉54’6个玉米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6个玉米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叶绿素SPAD值均表现为‘德美亚2号’最大;6个品种开花后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逐渐降低,其中在花后50d内‘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的Pn和Gs始终高于其他品种.6个品种胞间CO_2浓度(Ci)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逐渐增加,其中‘金顿302’在花后50d内具有较高的Ci,最高达306.7μmol/mol,且该品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百粒质量和产量均为‘德美亚2号’最大,较最小的‘金顿302’分别高20.23%和16.50%.【结论】综合以上指标,认为‘德美亚’品种是当地首选的复种玉米品种,其次可选‘新玉’系列品种.  相似文献   

7.
植株营养生长天数对切花菊花芽分化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切花菊品种‘神马’短日处理时植株营养生长天数对其花芽分化及切花品质的影响,为高品质切花菊的生产提供指导。【方法】对通过分期扦插、分期定植获得的不同营养生长天数植株进行短日诱导,观察花芽分化和开花进程,测量品质指标。【结果】营养生长天数越少花芽起始越迟。营养生长天数为0 d(定植当天短日处理)的植株从成花诱导到花芽起始需18 d,显著长于成花诱导的最短反应时间4 d。植株营养生长天数越少,完成花芽分化所需的时间越长、花期越迟、切花品质越差。【结论】植株营养生长天数对切花菊‘神马’花芽分化与品质有显著影响。4 d是‘神马’对成花诱导的最短反应时间,21 d是‘神马’达到成熟的成花感受态的营养生长天数。要获得符合出口标准的高品质切花,植株营养生长天数要达到28 d以上才能进行成花诱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花穗修剪与多效唑处理对妃子笑荔枝花穗生长的影响,为解决荔枝花而不实、坐果率低的问题提供依据。【方法】以15年生妃子笑荔枝为试材,设计花穗不经过处理(CK)、人工短截、机械短截、多效唑处理、多效唑处理+机械短截、多效唑处理+人工短截6个处理。盛花期、收获时分别调查各处理花穗生长情况、每穗果数及单株产量,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在正常管理水平下,妃子笑荔枝花穗不经过处理和仅用多效唑处理的单穗坐果率及产量均较低;而经过短截修剪的荔枝单穗坐果率、产量及经济效益均较高。其中以多效唑处理+人工短截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但其人工支出大、工效低,仅适宜小面积应用;而采用机械短截花穗所需人工较少、效率高,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结论】通过花穗修剪和多效唑处理可以调节荔枝的坐果率,只要运用得当,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花穗修剪与多效唑处理对妃子笑荔枝花穗生长的影响,为解决荔枝花而不实、坐果率低的问题提供依据。【方法】以15年生妃子笑荔枝为试材,设计花穗不经过处理(CK)、人工短截、机械短截、多效唑处理、多效唑处理+机械短截、多效唑处理+人工短截6个处理。盛花期、收获时分别调查各处理花穗生长情况、每穗果数及单株产量,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在正常管理水平下,妃子笑荔枝花穗不经过处理和仅用多效唑处理的单穗坐果率及产量均较低;而经过短截修剪的荔枝单穗坐果率、产量及经济效益均较高。其中以多效唑处理+人工短截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但其人工支出大、工效低,仅适宜小面积应用;而采用机械短截花穗所需人工较少、效率高,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结论】通过花穗修剪和多效唑处理可以调节荔枝的坐果率,只要运用得当,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东红’猕猴桃为红心猕猴桃新品种,目前鲜见关于不同浓度膨大剂(CPPU)处理的相关报道。研究不同浓度的CPPU对‘东红’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优的CPPU处理浓度,可为‘东红’猕猴桃优质高效生产栽培提供有利参考,对‘东红’猕猴桃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以‘东红’猕猴桃为试验材料,用含0.1%的50 mL CPPU溶液分别稀释成40,20,16.7,10,8.3,6.7,5.6,5.0,4.2,4.0 mL/L等10个浓度的CPPU水溶液,在盛花后25 d浸果,以清水为对照(CK),于果实成熟期检测分析了果实大小、形状、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干物质含量等相关品质指标,以明确不同浓度的CPPU对‘东红’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此外,结合差异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来确定‘东红’猕猴桃最适宜的CPPU处理浓度。【结果】不同浓度CPPU处理的单果质量、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10 mL/L处理后,单果质量达到最大值,增幅高达59.2%,未经处理的‘东红’猕猴桃其单果质量较小;CPPU处理下的果实硬度均显著降低,贮藏时间总体随CPPU浓度的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和授粉时间对‘米良1号’猕猴桃果实大小、品质及坐果率的影响。【方法】首先研究‘米良1号’的果实发育模式,比较‘米良1号’和‘徐香’、‘金魁’的开花频度;然后以‘米良1号’为对象,分析不同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200,400,800,1 200倍)和授粉时间(花后0,1,2,3,4d)处理下,采收后及可食状态下猕猴桃果实的纵径、横径、侧径,品质指标和坐果率的变化,探明猕猴桃单果种子数与单果质量及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米良1号’的最佳花粉稀释倍数和授粉时间。【结果】(1)在果实发育前期,猕猴桃果实迅速膨大;在果实发育后期,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增长缓慢。3个猕猴桃品种雌花开放时间为4~5d,其中‘米良1号’雌花开放最早,‘徐香’雌花开放较晚,‘金魁’雌花开放最晚。(2)无论是釆后还是达到可食状态的猕猴桃果实,随着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增加,猕猴桃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均呈下降趋势,单果质量减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体先减后增;但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对果实硬度影响不显著。除稀释800倍处理外,其他稀释倍数处理的坐果率均在80%以上。(3)无论是釆后还是达到可食状态的猕猴桃果实,随着花授粉时间推迟,猕猴桃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均呈下降趋势,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体减少;但授粉时间对果实硬度影响不显著。除花后2d授粉处理外,其余授粉时间处理的坐果率均在95%以上。(4)单果种子数与果实质量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果实内种子越多,果实越重。【结论】对‘米良1号’品种猕猴桃,建议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在200~400倍,在雌花开放后0~2d,且雌花开放数在75%以上进行授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综合性状较优的饲草谷子品系,为赤峰地区饲草谷子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5个饲草谷子品系和CK(‘饲谷5号’)的生育期、草产量、株高和营养特性等进行比较研究,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供试材料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除CK和‘赤草11号’外,其他品系均能在赤峰地区完成整个生育期,生育期为124~131 d,其中‘赤草13号’的生育期最短,‘赤草1号’和‘赤草9号’的生育期最长.‘赤草5号’‘赤草7号’和‘赤草13号’的株高优于其他品系和CK,成熟期株高达到190 cm以上.‘赤草3号’‘赤草5号’和‘赤草13号’的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12.69、12.54和12.02 t/hm~2.‘赤草7号’‘赤草5号’和‘赤草13号’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12.66%、12.57%和12.39%.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评价排在前3位的为‘赤草5号’‘赤草3号’和‘赤草13号’.【结论】‘赤草5号’‘赤草3号’和‘赤草13号’综合表现好,适于进行一步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花期渍水对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及其与小麦籽粒产量、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关系,以期为江汉平原小麦抗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裂区试验,以襄麦55和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设不渍水(CK)和开花期连续渍水7 d(WL)处理,测定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及产量和产量结构等指标,并分析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变化与籽粒产量、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关系。【结果】 0~20 cm土层各形态氮素含量对渍水的反应强度较20~40 cm和40~60 cm表现更剧烈。与CK相比,WL处理下(渍水后0~7 d),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显著下降,下降幅度达65.7%~81.2%,铵态氮含量则上升48.7%~54.8%;碱解氮含量有所下降,总氮含量上升,但变化幅度较小。当撤去水分处理后(渍水后7~14 d),硝态氮含量急剧上升,甚至恢复至与CK相同水平,铵态氮含量逐渐下降,与CK变化趋势相反;总氮和碱解氮含量变化与CK趋势一致。随后至小麦成熟期,CK和WL处理下各氮素含量总体上均逐渐降低。开花期渍水显著降低了襄麦55和郑麦9023的花后氮素积累量(P<0.05,下同),并导致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和籽粒氮素积累量均显著下降;襄麦55花后氮素积累量下降幅度显著小于郑麦9023。此外,WL处理显著降低了襄麦55和郑麦9023的千粒重和籽粒产量,与CK相比襄麦55和郑麦9023的产量分别降低25.24%和34.81%。通过对渍水条件下土壤各形态氮素含量与产量及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冗余分析可知,渍水第7 d (渍水终止当天)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小麦产量和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均呈正相关,铵态氮和总氮含量与小麦籽粒产量和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呈负相关,与土层深度关系较小;碱解氮含量与小麦籽粒产量和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关系存在土层间差异。【结论】开花期渍水显著降低小麦产量和花后氮素积累量,对土壤各形态氮素的影响主要在0~20 cm土层,以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变化对渍水的响应最敏感,其中硝态氮含量与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和籽粒产量呈正相关,而铵态氮与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和籽粒产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根际低氧对不同抗性猕猴桃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氧胁迫下,猕猴桃苗期体内活性氧代谢及抗性与抗氧化系统间的内在联系。【方法】用水培通氮气低氧胁迫法,研究低氧胁迫对‘秦美’猕猴桃(抗低氧型)和‘红阳’猕猴桃(低氧敏感型)两种抗性不同的猕猴桃实生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随胁迫时间的延长,两种猕猴桃叶、根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质膜透性(RPMP)增大,耐低氧的‘秦美’猕猴桃活性氧增加速度明显低于‘红阳’猕猴桃,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幅度明显高于‘红阳’猕猴桃;相同胁迫下,同种猕猴桃叶和根内抗氧化酶活性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和增加幅度不同。【结论】抗低氧能力强的猕猴桃有较强的抗氧化保护系统;叶和根对低氧胁迫的感受和适应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有效的分子标记技术,对秦岭山区野生猕猴桃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关系进行研究,为猕猴桃新种质的挖掘和品种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技术,对采自秦岭山区的野生猕猴桃24个优良单株和中华猕猴桃等6个种或变种及其品种的22份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通过引物筛选,用16个RAPD引物对46份猕猴桃资源扩增出235条带,其中227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比例为96.29%;各猕猴桃资源间的遗传距离为0.139 53~0.807 34;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野生99-13’与‘武植2号’、‘魁蜜’、‘金阳1号’、‘武植6号’、‘中华♂’和‘广西红肉’等中华系列猕猴桃(A.chinensis Planch.)聚在一起,其余23份野生猕猴桃与‘哑特’、‘秦美’、‘徐冠’、‘徐香’等猕猴桃品种遗传距离较近。【结论】24份秦岭野生猕猴桃资源中,‘野生99-13’属中华系列猕猴桃,其余23份均属于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 var.deliciosa)。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麦叶片逆向衰老过程中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揭示叶片逆向衰老的生理机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指导。【方法】以逆向衰老小麦‘温麦19’和‘兰考矮早8’为试验材料,在小麦扬花后6,12,18,24,30和36d,分别采用CCM-200手持式叶绿素仪和LI-6400XT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在田间测定旗叶和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结果】‘温麦19’和‘兰考矮早8’在灌浆结实后期(花后18~36d)均出现倒二叶叶绿素含量高于旗叶的现象,即叶片逆向衰老的现象;‘温麦19’较‘兰考矮早8’叶片逆向衰老现象出现早。在灌浆后期,‘温麦19’旗叶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低于倒二叶,而‘兰考矮早8’旗叶的光合速率低于倒二叶,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仍高于倒二叶。【结论】在逆向衰老过程中,随着小麦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且品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短日照结合氮素营养处理优化十倍体草莓‘桃熏’的植株形态,促进花芽分化,使开花结果期提前,增加前期产量。【方法】草莓‘桃熏’穴盘苗于2018年6月1日扦插,穴盘苗成活后对其进行短日照处理和氮素营养处理,并于2018年8月27日、9月3日和9月10日把穴盘苗定植于塑料温室大棚高架基质栽培槽内,期间植株通过滴灌获得全营养肥。对植株匍匐茎数、侧芽数、开花结果期(现蕾时间、开花时间、果成熟时间)和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6~7周的短日照结合氮素营养处理能够显著减少草莓‘桃熏’植株的匍匐茎数、增加侧芽数,使开花结果期提前2个月,实现11-12月单株产量达200 g/株。【结论】在滇中地区,自然温度条件下6~7周短日照处理是显著提早十倍体白果草莓‘桃熏’开花挂果,减少植株匍匐茎,增加植株侧芽简便、有效、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密蔽东魁杨梅园夏季修剪的坐果效应进行研究,以明确其夏季修剪量,科学指导杨梅生产。【方法】在相同的管理水平条件下,对10年生密蔽东魁杨梅分别进行夏季轻剪(修剪量控制在全树枝干量的5%左右)、适度修剪(修剪量控制在全树枝干量的20%左右)、重剪(修剪量控制在全树枝干量的40%左右)、不修剪试验,探讨不同修剪量对密蔽东魁杨梅坐果的影响。【结果】夏季不同程度修剪对密蔽东魁杨梅树冠内膛成枝量、内膛坐果量、单株产量及果实品质均有影响,其中以修剪量控制在全树枝干量的20%左右单株产量最高,果实品质较好。【结论】适度修剪可以改善杨梅树冠内膛通风透光条件,促使内膛萌发枝条,树冠内外结果,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适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修剪使板栗树体营养合理分配和利用,探究不同类型结果母枝适宜的短截强度,为提高板栗果实产量和品质提供依据。【方法】以25年生‘遵化短刺’板栗品种为材料,根据上年开花结果情况将一年生枝分为发育枝、结果枝和雄花枝,再分别进行甩放、轻短截和重短截处理,研究3类枝对不同短截强度的修剪反应。【结果】(1)3类枝重短截与轻短截处理相比除显著减少雄花序数和雄花枝数外,兼具减少雌花序数、结果枝数和果枝率的负效应,其中发育枝、结果枝和雄花枝重短截的结果枝数分别是甩放的33%、30%和46%。(2)在不同短截强度中,发育枝、结果枝和雄花枝轻短截的栗蓬数最多,依次为1.76个/母枝、1.78个/母枝和1.80个/母枝,且结果枝和发育枝轻短截处理显著高于重短截,栗蓬数在雄花枝各短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3类枝重短截后空苞率均达到最高,为轻短截和甩放的2倍以上;(3)发育枝、结果枝和雄花枝这3类枝的果实K含量以轻短截处理最高,依次为8.70,7.48,8.41 mg/g,显著高于重短截和甩放处理,且轻短截处理能显著增加发育枝和雄花枝的果实N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发育枝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同时各类枝短截后果...  相似文献   

20.
不同修剪方法对猕猴桃新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不同修剪方法对猕猴桃新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冬季修剪能够显著提高成蔓率、开花量、结果量、坐果率、单株产量和平均单果重,其中,以剪留春蔓段1/4处理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剪留春蔓段1/5处理的效果,最差是剪留春蔓段1/3处理的效果;通过合理夏季修剪能够显著提高开花蔓数量、开花量、结果量、坐果率、单果重、含糖量和小区产量,其中,以留5~6片叶处理的效果最好,其次是留7~8片叶的处理和留3~4片叶的处理,而效果最差的是留9~10片叶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