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城市绿地土壤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态效益及各项功能的发挥。分析中外城市绿地土壤研究文献,梳理与总结中国城市绿地土壤研究重点及未来发展方向。【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hinaNationalKnowledge Infrastructure)和科学网(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12—2021年关于城市绿地土壤的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从发文量、国家及机构分布、代表人物及热点内容、研究重点内容、研究发展趋势及前沿等方面,阐明该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及动态发展。【结果】近10年城市绿地土壤研究领域共发表中英文文献1 107篇,其中中国发文总量最多,且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国内研究内容主要为土壤质量,研究热点从土壤肥力质量到土壤污染,再到土壤改良修复。国外研究内容主要是城市绿地土壤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热点从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到提出绿地维护管理策略,再到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效益。研究前沿集中在重金属污染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结论】城市绿地土壤中英文文献的研究重点不同,中文文献更关注城市绿地土壤质量,这与国家政策、城市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有关。而英文更关注城市绿地生态...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土地整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分析土地整理领域的发展态势及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整理发文量是与我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发展呈正相关的。(2)发文量居于前三位的机构是国土资源部、中国矿业大学及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土地》虽然刊文量最多,但是复合影响因子较高的是《农业工程学报》。(3)耕地保护、土地利用、农村居民点、新农村建设、矿区土地复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是土地整理领域研究热点,由关键词共现网络可知这些热点问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4)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计量学将对土地整理研究领域文献的探讨与学科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中土壤基质改良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矿山废弃地开发利用造成的土壤复垦问题和矿山整体环境问题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我国矿山废弃地土壤存在的复垦问题,重点分析目前我国矿山废弃地现状,简要综述国内外土壤基质改良的技术方法,介绍现行矿山土壤复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改良技术方法,特别是土壤基质改良技术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与发展,为我国矿山生态修复与土地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国内新乡贤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进一步掌握相关主题最新研究热点和发展脉络。【方法】文章以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247篇新乡贤有关文献信息为样本,运用CiteSpace、SATI等工具对年度发文量、作者与机构发文频次以及关键词共现与聚类等进行计量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近年来,国内新乡贤领域的文献研究量呈上升趋势,2017年以来逐渐形成研究热潮,但也存在研究力量之间交流合作不够充分等结构问题;研究热点与趋势聚焦于新乡贤基础理论研究、新乡贤推进乡村振兴研究、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研究以及乡贤文化研究等四个方面。【结论】已有成果反映了新乡贤在中国的研究状况,但同时要继续深化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拓展研究方法和视角,更好地提升新乡贤研究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农业土地资源监测领域研究态势进行定量分析,系统归纳其发展特征及研究热点,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方法】基于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数据库,利用Derwent Data Analyzer(DDA)等分析工具,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1999—2018年农业土地资源监测领域的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力量及研究热点演变趋势等。【结果】(1)1999—2018年,全球该领域论文发表量整体处于上升趋势,2006年之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其中,美国在该领域发文量位居第2、论文总被引频次位居第1、篇均被引位居第2,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在2012年后呈快速发展趋势,发文量及总被引频次位居第3,但篇均被引及发文期刊与其他主要国家/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2)该领域发文量排名前5的研究机构中,中国有3个,美国有2个,其中最活跃的机构是中国科学院。但从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情况看,美国科研机构远高于中国。(3)研究内容上,农业土地资源监测领域研究热点逐渐从土地利用变化、土壤水分、氮等方面向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有机碳、镉污染等方向延伸。(4)研究方法上,前期对模型、GIS应用较多,随着技术的发展及数据的多源化,遥感监测成为主导,情景分析及数据同化也成为新的趋势。【结论】目前,美国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虽然后期有较快发展,但其研究竞争力和创新性有待提高。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土壤肥力等是农业土地资源监测领域长期关注的研究热点,虽然逐步外延至对土壤污染、生态系统等方向的监测,但其研究相对薄弱。未来可进一步开展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通过发展多尺度、多技术融合的监测方法,提高农业土地资源监测的精度和时效性,同时应加强对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监测,确保农业土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作为重要的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要素,农业水资源是人类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农业水资源监测领域研究态势进行定量分析,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检索,应用VOSviewer、CiteSpace和Derwent Data Analyzer等软件构建文献数据的关系和可视化,分析1999—2018年农业水资源监测领域发文量趋势、主要研究力量和研究热点。【结果】(1)全球发文量呈上升趋势,2008年后发展速度明显提升,中国的发文量趋势与全球发展基本保持一致,整体处于上升趋势。(2)欧盟、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为全球在农业水资源监测技术领域的主要研究国家/地区,中国的发文量持续攀升但篇均被引较低。在前5名科研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高,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篇均被引位居第1。(3)在研究热点方面,水质(water quality)是农业水资源持续监测的热点,近10年,气候变化(climate-change)成为关注的热点。【结论】目前,美国和欧盟在该领域具有较高发展水平,中国虽然在发文量上具有较快发展,但研究的竞争力有待提高。未来的农业水资源监测需从系统性和整体性等多角度开展研究,综合集成多源数据、多技术研发、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CiteSpace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中国知网的文献资料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对1998—2018年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从发文量、发文国家、发文机构、关键词、作者群体、载文期刊及论文被引频次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探讨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态势。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修复研究文献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中国、美国、西班牙、意大利、韩国等是外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国家;外文文献主要载文期刊有Chemosphere、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等,中文文献主要载文期刊有《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生态环境学报》等;在外文文献发文数量、论文被引频次方面,中国科研机构都占据重要地位,表明我国在该研究领域有着较强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从关键词出现频次及文献被引频次分析可知,土壤镉、铅、锌、铜的累积特征及修复是当前该领域主要研究内容,而植物修复及生物炭在土壤重金属修复研究中的应用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热点;修复机理研究、新型修复技术的研发、综合修复体系研究以及土壤重金属修复大田实践示范工作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辽西半干旱区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目在对矿业废弃地分布、规模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区废弃地成因将其划分为弃石(土)场废弃地、挖损废弃地、尾矿废弃地3种类型。在对各类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养分、金属元素含量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为生态林恢复技术、景观重建技术、经济林果营造技术、复耕技术。且各项复垦技术产出物的金属含量符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食物金属元素的限量卫生标准,其产出物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有毒物质不会通过食物链转移和富集。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地依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乡村原住民的情感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方法/过程】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157篇相关文献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的776篇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9—2023年国内外关于乡村场所依恋主题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该领域的热点与趋势。【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场所依恋理论已成为国内外风景园林学、地理学领域的热点。中文文献该领域发文量较少,作者间关联度低,研究重点为风景园林、人地关系、乡村振兴、情感地理等。外文文献对该领域研究更加丰富,作者机构间合作紧密,研究重点为乡村振兴、生态系统服务、城乡一体化、农村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通过对磷矿山废弃土地状况及其磷矿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探讨废弃磷矿山土地复垦规划及复垦后土地功能分区及用途。【结果】磷矿露天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极大,严重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成为环境灾害发生的高风险区,必须明确划分土地复垦目的与用途,对废弃土地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复垦。【结论】磷矿废弃土地主要成因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地表形态的破坏及弃石排土占地。通过对废弃土地的复垦规划有效协调复垦工程中的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因地制宜确定废弃土地复垦后功能分区及用途管制,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当前生物炭基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态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根据发文量、资助项目、研究层次、学科领域、发文机构、研究人员、来源期刊和主题词等指标,对国内发表于2006—2018年关于生物炭基肥的文献进行数量和质量分析,探讨生物炭基肥的发展情况。【结果】与生物炭基肥研究相关的论文共有576篇,近8年来该领域发文量迅速增加,占统计年限(13年)总发文量的98.7%。沈阳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韩晓日、金政辉和耿增超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发表的文章主要是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论文主要分布在农作物、农业资源与环境、化学工程和蔬菜等学科领域,研究主题主要是肥料产品及作物产量与品质效应。【结论】生物炭基肥研究呈稳步增长态势,新型产品研发及作物生产调控机制是未来主要研究内容,确定兼顾农学及环境效益的生物炭基肥产品及配套技术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国内湿地植物研究现状,本研究以CNKI(中国知网)中国期刊数据库1921—2021年湿地植物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湿地植物相关文献的论文年度发文量与被引频次、文献作者及其合作关系、湿地植物研究层次、湿地植物研究机构及刊文期刊和关键词等方面对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921—2021年间发表有关湿地植物的研究文献共8084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李伟;该领域研究力量合作关系较为分散;研究主要获得国家层面基金的资助;研究涉及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生物学等学科;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北京林业大学;关键词网络共现结果可知当前研究热点为湿地水体净化、湿地重金属等污染治理,湿地公园景观评价及湿地植物资源保护与修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金属对植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影响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2011-2020年重金属对植物生态毒理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源,利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绘制关于重金属对植物生态毒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结果】2011-2020年,重金属对植物的生态毒理研究年均发文量较多,以黄益宗发文量最多,潘远智为核心的合作团队最大;研究机构以四川农业大学发文量最多;关键词“镉胁迫”的出现频率最高;排前3位的研究主题为“幼苗生长”“抗氧化酶”和“亚细胞分布”;“转运”“褪黑素”“硫化氢”和“氧化损伤”是近期出现的突现词。【结论】重金属对植物的生态毒理研究领域受学者的高度关注。“镉胁迫”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幼苗生长”“抗氧化酶”和“亚细胞分布”是该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重金属对植物生态毒理的缓解机理研究、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形态与亚细胞分布研究及植物转录组测序研究是未来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生物炭是指由生物质在无氧或限氧条件下热解生成的有机材料.近年来,由于其在土壤性质改良、土壤固碳减排以及土壤污染修复等方面表现出的积极效果,越发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生物炭土壤效应研究领域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论文的数量及被引情况、载文期刊分布等进行统计;并借助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分析论文的作者合作、机构合作、研究热点与趋势等.结果表明,在我国生物炭土壤效应研究领域,CNKI数据库共收录文献2215篇,年度发文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表现出缓慢增长—平稳增长—快速增长3个阶段;文献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是2009年发表在《应用生态学报》上的"土壤生物质炭环境行为与环境效应";耿增超、陈温福和孟军是发文量、文献被引频次与篇均被引频次均较高的学者;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发文量、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和中介中心性均较高;《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刊载文献数量最多,文献被引频次最高,《生态环境学报》刊载文献篇均被引频次最高;近阶段基于CNKI文献的研究热点为生物炭植烟土壤效应、生物炭土壤NH4+吸附作用及N2 O减排机制、生物炭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生物炭对黄瓜生长与产质量的影响以及生物炭紫色土效应等.上述研究结果从相关文献的角度,定量、客观、科学地描述了生物炭土壤效应研究现状与趋势,以期促进生物炭土壤效应的深入研究,并为相关学者凝练研究动向和科学问题等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昌化铅锌矿废弃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污染特征。【方法】在昌化铅锌矿废弃地的3个研究区(尾矿区、复垦区和外围区)内共采集56个表层土壤样品,以Pb、Zn、Cu、Cd等典型重金属的全量与有效态含量为基础,分析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的相关性,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罗梅综合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风险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1)从研究区来看,表层土壤不同程度地受到Pb、Zn、Cu、Cd的污染,这4种重金属含量总体趋势为:PbZnCuCd,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其平均超标倍数为尾矿区外围区复垦区,其污染程度为尾矿区外围区复垦区;(2)总体上,全量Pb、Zn、Cu、Cd和有效态Pb、Zn、Cu、Cd呈显著线性相关,但是各研究区全量与有效态含量并非呈相关性;(3)从评价来看,研究区的污染程度为尾矿区外围区复垦区,重金属Pb、Cd污染程度较严重,特别是Cd达到重度污染程度,Zn、Cu的污染程度均较轻。生态风险贡献者主要为Cd、Pb以及Cu,其中Cd贡献率达到90%以上,为主要污染源。【结论】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昌化铅锌矿废弃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污染状况,为该区域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修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吕凯  张彩丽 《农学学报》2017,7(5):56-59
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年度载文量与期刊分布、主要产出机构与核心作者群、基金项目、下载量与被引频次、研究热点、高发文量期刊等方面对2005年至2014年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至2014年10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数量及发文刊数逐年增加,而下载量整个10年间呈先升后降趋势,被引频次呈先降后升再降趋势。发文数量最多的两种期刊是生态环境学报和环境科学与技术,发文数量均为6篇。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目前的热点是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污染修复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粮食生产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研究领域1995—2016年研究态势进行定量分析,并探究其发展趋势,为该领域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Thomson Data Analyzer (TDA)分析工具,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1995—2016年粮食生产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总体发展趋势、国际主要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及关联性。【结果】(1)1995—2016年,全球发文量呈现整体上升趋势,2012年之后处于较高发展水平。其中,美国在该领域发文量、平均引证指数等都远高于其他国家,位列第一。中国在2012年后发展速度较快,发文量及文献相对产出率跃居全球第二位,但平均引证指数与美国之间仍有较大的差距。(2)该领域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中,中国、美国各有3个,澳大利亚、法国、英国、荷兰各1个,其中最活跃的机构是中国科学院。(3)从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关联性看,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之间的研究相似度最高达0.67,且中国国内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相似度远大于国际研究机构。(4)气候变化、农业及作物模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研究热点外延至作物物候、产量、土壤、生物碳及温室气体等研究方向。【结论】目前,美国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创新性,中国虽然后期有较快发展,但竞争力和创新性有待提高。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分析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未来可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品种、社会经济要素等对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及其贡献份额,针对不同粮食生产区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应对体系,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矿山修复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了2003—2023年该领域的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近20年的发文量、发文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共纳入文献1907篇,结果表明,我国矿山修复领域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22年发文最高;发文作者形成以张绍良、余振国、李健、涂美义、王志强为代表的5个较大研究合作网络;研究机构形成了以中国地质大学、自然资源部、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为中心的6个较大合作网络;关键词聚类及突现表明当下研究热点为生态修复,矿山公园,绿色矿山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并影响到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和重建,已被看作是矿区土地修复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生态恢复的植被重建过程中,基质改良是生态恢复的核心问题。借鉴目前国内外土壤基质改良的方法,较系统地介绍了矿山废弃地土壤基质物理、化学、生物改良技术措施。最后提出中国矿山废弃地土壤改良方法的选用原则: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借鉴国际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研究废弃物土壤化演化的自然规律和机理,最终实现人工辅助的土壤化演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中国农业正处于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理清农业碳排放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有利于拓展该研究领域的深度与广度,进而为促进中国农业碳减排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以2008—2023年收录的297篇复合影响因子大于3.0的高水平期刊论文为基础数据,运用CiteSpace6.2.R4软件对文献进行发文量统计、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突现词分析、时间线图谱分析,以期发掘中国农业碳排放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其演进趋势。【结果 】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年发文量经历了快速增长、稳定发展、再次升温并保持较高热潮3个阶段;高产发文作者呈现“整体分散、局部聚集”的状态,发文机构整体上多独立开展研究;核心关键词是碳排放、低碳农业、中国、影响因素等;2013—2021年每年都有新的关键词首次突现。【结论 】当前研究热点可以归纳为农业碳排放研究、低碳农业、农地流转对碳排放的影响、农业碳排放回弹效应、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关系研究五大类;呈现研究热度梯度式上升、研究主题持续更新、研究方法逐渐增多等趋势;未来在固碳减排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农业碳排放全产业链研究、农业碳排放中小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