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以"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成绩为入手点,结合"互联网+""互联网+农业经济"的内涵,阐述了"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不足,并对"互联网+"时代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希望可以为"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效益可持续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20,(18)
正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是关键组成部分,其会影响到我国社会发展的速度以及稳定性。在"互联网+"时代下,通过运用"互联网+"能够对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在此情况下,有效推动我国互联网技术和农业生产二者之间的结合,促进我国农业生产进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应作为我国现阶段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可以有效促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互联网在很多方面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抓住互联网这一契机,通过"互联网+"实现对农业资源的整合,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就"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希望通过本文能够给相关工作者带来帮助。农业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互联网+"时代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互联网+"农业已被烙上时代印记。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强调"互联网+"经济发展繁荣的必要性。与时俱进的"互联网+"发展模式,在县乡层面必须引起重视。借助互联网技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农业经济发展。1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为实现农业资源的整合,就应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重要作用,重点是对农产品销售进行数据分类和资源整合。利用信息技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21,(2)
正"互联网+"模式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互联网+农业"将解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形成良好信息传输渠道,助推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互联网+"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互联网+"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互联网+"特点为开放、共享,农户们借助互联网渠道能够了解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及时进行产物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互联网+农业"进行了具体介绍,分析了"互联网+"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希望能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地飞速发展下,"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改变了现代社会的经济状态。在进行农业技术发展时,科研专家借助"互联网+"将互联网技术和我国的农业发展相互结合,加快了我国农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此,本篇文章对"互联网+"在农业技术中具体的作用和"互联网+"的发展前景进行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既体现在其有助于农业经济大幅降低成本投入,也表现技术帮助农业经济与其他行业与经济形式实现了基本对等的信息获取结果。而"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在于加快完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持续增加信息化建设投入,其次则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多种手段综合应用构建立体发展模式,以及构建智慧农业新格局,大幅提升农业经济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我国千百年以来都是以农为本,我国50%国民都是农民,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总的经济发展,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因此必须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互联网+"的农产品营销模式开始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针对"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营销与农业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以求能够对农业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农业信息化发展是调整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提高农科水平的必经之路,"互联网+"这一新概念的出现,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契机与平台。文章从"互联网+"与"互联网+农业"的角度,分析了"互联网+"农业技术应用"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以期促进现代农业的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发展也日新月异。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甚大。"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与实施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活力,但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稳定、长远发展,是当前应首先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互联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然后着重论述如何利用"互联网+"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指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具体的领域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渗透到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寻求利用"互联网+"对自身的发展。近年来在农业发展领域中也进行使用,本文主要分析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的分析,然后对"互联网+"在农业推广中的发展前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在当下社会中扮演着促进传统产业在线化、数据化的角色。对于中国农业发展来说,将"互联网+"的概念植入农业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效提升整个农业产业发展的物质、资金和信息系统工作效率,能够切实建设健康、共赢、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互联网生态圈。本研究从"互联网+"与农业经济发展结合的角度入手,针对今后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互联网+"的概念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各个领域都在通过"互联网+"寻求各自的发展。本文对"互联网+"和"互联网+农业"的概念进行阐释,进而延伸到"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发展前景,为以后农业科学工作者对"互联网+"的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得到广泛应用。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互联网+"的有效应用改善了农业技术推广传统工作模式。对农业发展而言,应用"互联网+"技术是其适应时代进步、不断优化改善的表现。本文对农业技术推广中"互联网+"应用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对"互联网+"下的农业技术推广实施进行阐述,以期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向"互联网+"方向不断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现代农业代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农业融合不断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理论、技术、应用和组织管理等各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农业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分析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内涵及技术支撑,重点阐述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农业智能生产、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监测预警、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农业发展带来了生产模式上的改革,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的收入,还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互联网是推广相关农业技术的快捷平台,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农业技术上得到良好的指导,并推动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互联网+"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新兴起来的行业,将生产和服务的各方面同互联网紧密结合,改变了固有模式,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传统模式下的农业经济发展往往依靠人力和时间的投入,农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互联网+"的出现可以大大改善这一局面,向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的方向发展,进而提升现代农业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化也逐渐成为社会各个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长久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比较落后,农业的产出效率不高。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为了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需要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思维,融入相应的互联网技术手段,创新农业生产的方式。本文从"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发挥"互联网+"的信息化功能,搭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安全监督管理力度等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在各个领域发展中逐渐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转型。目前应对国际环境和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问题,都急需进行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工业化的推进,要求国家农业经济发展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而且根据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让农业向纵深化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变就必须抓住"互联网+"这个机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发展高效农业,为国家农业发展带来新动力。本篇文章首先对"互联网+"进行深入的阐释,了解"互联网+"的深刻内涵,进而分析在"互联网+"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根据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提出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希望可以为农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背景下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围绕"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行阐述,详细地分析了具体的发展现状,根据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旨在为日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