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椒的冷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不同低温贮藏条件下青椒果实的呼吸强度、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和冷害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青椒果实呼吸异常升高,丙二醛含量积累峰提前出现。与0℃贮藏条件相比,3℃下贮藏的青椒其冷害发生更早,程度更严重。单果套袋和DPA处理可将青椒在0℃下的贮藏期延长到45d。  相似文献   

2.
黄瓜果实以其口感清脆、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大众喜爱,在我国广泛种植。低温贮藏是目前采后果蔬贮藏保鲜的有效方法之一,适当低温可有效延长果实的贮藏时间,维持采后果蔬品质,但黄瓜不耐低温、对冷敏感,温度过低或长时间低温贮藏则会导致冷害的发生。本文从黄瓜冷害的研究现状出发,综合阐述了黄瓜果实冷害发生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主要包括低温对膜脂、活性氧、能量和细胞壁物质代谢的影响,探讨了冷害与次级代谢产物、植物激素及冷害相关信号途径之间的联系,并且从分子和蛋白层面概述了黄瓜果实耐低温相关基因和蛋白的研究现状;基于这些冷害发生机制,提出了减轻和防止黄瓜果实冷害发生的措施,目前在黄瓜果实中应用有效的方法主要有热处理、冷激处理、高湿贮藏、气调贮藏、紫外线照射、涂膜等物理方法及外源施用水杨酸、茉莉酸甲酯、硝普钠等化学物质。本文综述了黄瓜果实冷害的发生机制与控制技术,为黄瓜果实采后低温贮运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黄瓜冷害提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青椒属冷敏性果实,贮运中不适宜的低温易引起果实冷害发生。以克新6号青椒为试材,测定了1、5、10℃贮藏温度下青椒果实品质及几种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5℃下贮藏果实,20d后果面开始出现冷害症状,冷害果细胞膜透性增大,丙二醛积累峰提早出现,果实维生素C和叶绿素损失加快,但低温明显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与1℃处理相比,5℃处理下青椒果实冷害发生更早,程度更严重。10℃下贮藏果实未出现冷害,是克新6号青椒冷藏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4.
桃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存在“中间冷害温度”特性,即桃果实在5℃下冷害发生最严重.0℃贮藏时冷害症状反而减轻.总结了桃果实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冷害生理及分子水平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桃果实采后主要冷害症状絮败、褐变、失去固有芳香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及分析,针对各种冷害症状,可相应采用温度处理、气调贮藏、化学保鲜药剂处理等各种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果蔬采后冷害控制技术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热带和亚热带果蔬采后在低温贮藏时易发生冷害,表现为表面组织凹陷、变色、水渍状、褐变和失去后熟能力,从而降低食用品质,缩短贮藏寿命。本文重点介绍了减轻果蔬采后冷害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处理和生物技术。此外,对调控冷害发生的主要机制进行了总结与讨论,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青椒(Capsicum annuum)原产南美,属热带作物,对低温比较敏感.通常认为青椒贮藏的最佳温度为10±1℃,低于8℃时果实易遭受冷害,导致腐烂变质造成损失.据报道在低温贮藏中,间歇加温处理能缓解果品、蔬菜冷害的发生.有人曾在桃、油桃、黄瓜等贮藏中,做过间歇加温处理,都取得了一定效果.本实验着重研究了4℃冷藏青椒及间歇加温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冷害是冷敏感果实低温贮藏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在论述冷敏果实冷害产生的原因及冷害症状,以及桃果实冷害发生的可能机理的基础上,从桃果实线粒体结构的变化、ATP含量和ATP酶活性的关系以及淀粉代谢3个方面探讨了桃果实冷害与能量代谢的关系。据此建立和完善采后低温贮藏技术,为桃果实在冷藏期间以及冷藏回温后风味的保持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果蔬采后冷害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蔬采后冷害的控制李丽萍,韩涛(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系,北京102206)一些热带、亚热带果实和蔬菜采后常温下很快后熟衰老,失去食用价值;而低温贮藏时又会产生冷害,导致品质劣变和抗性下降,不能较长时间贮藏,我们曾就果蔬贮藏冷害的症状,发生的一些生理及解...  相似文献   

9.
目前贮藏果蔬的方式较多,但低温贮藏仍是保存水果和蔬菜的最好方法。不过不同产品的起源地不同,对低温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使用了不适当的低温贮藏果蔬,就会导致产品发生冷害,造成严重的采后损失。大部分冷害症状在低温环境或冷库内不会立即表现出来,而是在产品运输到温暖的地方或销售市场时才显现出来。因此,冷害所引起的损失往往比我们所预料的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0.
青椒果实低温贮藏及冷害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试验研究了辣椒果实采后在10℃、7℃、4℃、1℃四个不同温度下的生理生化变化、贮藏效果、以及低温下冷害发生的规律。结果表明:10℃是辣椒果实冷藏的安全温度,采后初期的低温虽明显地抑制了辣椒果实的后熟,但随贮期的延长,7℃及以下的低温均对果实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冷害,表现为果实的呼吸强度、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异常开高;冷害指数的变化与腐烂指数的变化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4℃处理的辣椒果实冷害发生更早,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涂膜减轻黄瓜冷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蒙蒙  高丽朴  王清  杨娜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2016-2020
试验研究了在3℃环境下、不同浓度的壳聚糖醋酸溶液涂膜处理对黄瓜果实采后贮藏期间冷害的发生、贮藏品质的变化及生理生化指标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下采用壳聚糖涂膜处理可有效地延迟黄瓜冷害出现的时间,并能减轻冷害症状、降低果实采后的呼吸强度、延缓果皮叶绿素的降解、抑制细胞膜透性的上升、减缓果实内丙二醛的积累、使果实内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其中以1.00%浓度的壳聚糖醋酸溶液涂膜处理的改善黄瓜在低温下的贮藏品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热处理对黄瓜贮藏冷害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热处理抑制贮藏果蔬冷害的效果和机理,选用“新丹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采后分别用42、37、33℃和对照(20℃)处理24h,然后2℃低温下贮藏;测定了贮藏过程中冷害发生及与冷害相关细胞膜渗透率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33-42℃温度范围内,热处理可减轻黄瓜低温贮藏冷害,延缓细胞膜渗透率的上升和可溶性蛋白合量的下降,提高度脂过氧化保护酶POD、SOD、CAT的活性,可以保护膜的稳定性;在低温贮藏过程中,乙烯的释放量没有明显的峰值出现,又后期逐渐降低,但热处理能明显减少贮藏过程中乙烯的释放。在试验热处理温度中37℃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采前不同时期分别用50μg.L-1和100μg.L-1的赤霉素(GA3)对"黑宝石"李果进行喷洒,研究GA3对低温贮藏李果冷害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采前用GA3处理能减轻果肉褐变程度,延长贮藏期,提高贮藏品质;GA3处理可以保持果肉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MDA的含量,提高果实抗低温胁迫的能力;喷药2次比1次对冷害控制效果好;在实验范围内,采前用100μg.L-1的GA3喷洒2次能有效的控制低温贮藏期间"黑宝石"李冷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青椒冷藏温度及其冷害的技术指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青椒贮藏温度10℃,7℃,4℃和1℃条件下,研究青椒转入室温后的呼吸强度变化,结合货架观察,对青椒冷藏的安全温度及冷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10℃是青椒冷藏的安全温度,低于7℃就会发生冷害。转入室温后10℃处理整个贮期内的呼吸强度几乎全部时间都低于开始贮藏时的呼吸强度,货架观察也证实,室温放置3d的病烂指数和花萼褐交率增加不多,也未出现种于褐变。贮藏在7℃以下的青椒,转入室温后呼吸强度大幅度上升,室温放置3d,病烂指数和花萼褐变率急剧增加,7℃以下都可见到种子褐变。  相似文献   

15.
籽用西瓜贮藏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籽瓜贮藏的结果表明,籽瓜具有较长的采后寿命,在12℃,RH70%的条件下可贮3~4个月。7℃或7℃以下籽瓜易发生冷害,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冷害的严重程度提高。高湿度可延缓或减轻冷害的发生。炭疽病是高温条件下引起籽瓜腐烂的主要病害,低温条件下的腐烂主要由镰刀菌、丝核菌和疫霉引起。高湿度不仅提高腐烂率,而且增加病斑级别。低温对瓜熟的食用品质保持有利。  相似文献   

16.
热处理提高采后果蔬抗冷性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贮藏是采后果蔬最有效并且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保鲜技术,但是一些对低温敏感的水果和蔬菜,在低温贮藏中容易发生冷害现象,给采后果蔬造成重大的损失.热处理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物理处理措施,已被广泛应用于提高采后果蔬的抗冷性.目前多数研究集中在热处理对采后果蔬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及对采后果蔬生理生化的影响,而热处理提高果蔬抗冷性的机理以及关键信号途径尚不太清楚.对热处理提高采后果蔬抗冷性可能存在的机理进行分析,表明热处理诱导的果蔬抗冷性与细胞膜完整性、活性氧信号、热激蛋白、精氨酸途径、糖代谢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具有共同的特点:热处理最终均是通过诱导增强抗氧化酶体系的活性、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提高了果蔬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17.
冷藏是减少枇杷果实采后衰变、保持品质以延长其果品供应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枇杷果实在冷藏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冷害,出现果实褐变和凹陷等冷害症状,造成品质劣变,带来经济损失,研究枇杷果实冷害发生机制与预防技术,对枇杷保鲜贮藏及冷链运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枇杷果实冷害的影响因素、冷害症状、枇杷冷害发生过程中的生理代谢变化的研究进展,包括冷害对细胞膜系统、活性氧代谢、可溶性糖代谢、呼吸和乙烯代谢等的影响;概述了枇杷果实采后冷害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总结了预防枇杷冷害的技术措施,包括低温预贮、热处理、化学物质、生物材料等,同时对减轻冷害发生的新技术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枇杷果实采后的保鲜贮运提供理论指导,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对枇杷冷害的研究提出方向。  相似文献   

18.
NO处理对哈密瓜果实采后冷害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NO处理对哈密瓜果实的冷害控制效果,筛选出较适宜的NO处理方式,降低哈密瓜果实采后冷藏过程中冷害造成的损失.[方法]以新密3号哈密瓜为试材,设置0、20、60、100μL/L四个不同浓度,研究低温贮藏(1±0.5)℃与3种NO处理对哈密瓜果实冷害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20 μL/L NO处理可延缓新密3号哈密瓜果实冷害发生,降低失重率,提高好果率,抑制电导率和MDA含量上升,促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积累,提高了新密3号哈密瓜果实的抗冷性.[结论]20μL/L NO处理能够较好地缓解新密3号果实采后低温贮藏中的冷害.  相似文献   

19.
H2O2在采后果蔬冷害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害是冷敏感型果蔬产品在贮藏、包装和运输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生理伤害。叙述活性氧代谢与采后果蔬冷害的关系,解析H2O2信号转导作用在采后果蔬冷害的发生中所起重要作用,对H2O2在采后果蔬冷害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提出H2O2处理有望成为提高贮藏果蔬抗冷能力的新的御冷技术。  相似文献   

20.
马文平  倪志婧  任贤  任玉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96-15000
[目的]探讨贮藏温度对果实品质及生理的影响。[方法]以宁夏中部干旱带‘玉金香’甜瓜(Cucum is meloL.var Yujinxiang)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5、10和20℃)条件下其成熟期果实主要品质、生理代谢和采后病害发生的情况。[结果]采后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果实硬度均呈逐步下降趋势,5℃贮藏硬度值下降最慢,说明低温有利于保持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呈逐步下降趋势,低温贮藏可延缓TSS含量下降的趋势。贮藏初期,果实呼吸强度均呈下降趋势,温度越低呼吸强度下降越快,采后4 d呼吸发生跃变,在8 d时达到高峰,贮藏温度越高呼吸跃变峰值越大。低温贮藏可部分抑制呼吸强度的增加。乙烯释放量的变化与呼吸强度的变化趋势相似。采后可溶性果胶含量呈逐步增加趋势,贮藏温度越高增加越快。采后贮藏期果实病害严重,7 d后普遍发病,20℃病害最严重,10℃病害最轻,5℃贮藏后期果实有冷害现象,反而加重了病害。10℃是玉金香采后的最佳贮藏温度。[结论]为甜瓜的保鲜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