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番茄的品质与产量,在国内外对设施番茄栽培补光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了一套设施番茄栽培智能补光系统。该系统通过人工神经网络自主学习并识别番茄不同生长阶段,根据识别的番茄生长周期内所处的不同生长阶段,实现对补光光源红蓝光比例的动态调整,建立了对应于番茄不同生长阶段的补光控制线性模型,完成了对设施番茄生长全过程的精准补光诱导。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识别准确度高,满足了设施番茄生长全过程精准补光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不同定植基质穴施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定植基质对番茄幼苗定植后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定植基质均能提高番茄的缓苗率,促进番茄定植后的生长,提高前期产量,其中S4处理(0.8%CAA+1 000 mL蛭石)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促进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迪尔乐中量元素水溶肥料在金山地区番茄生长中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了其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番茄生长阶段叶面喷施迪尔乐中量元素水溶肥料,能有效改善番茄产量结构,提高番茄产量,比当地习惯施肥的番茄增产7.66%。  相似文献   

4.
番茄的栽培技术比较复杂,在不同的栽培条件下,产量及成熟期会有很大的差异。1959年及1960年我们曾调查总结了西安市番茄栽培的丰产经验,并在这一基础上于1960年至1962年进行了番茄大田施肥试验。本文是根据总结丰产经验结合试验结果的一部分,对番茄的生长动态、控制生长与结实与丰产形成的关系,加以探讨。春番茄有一个长  相似文献   

5.
在蔬菜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沼液地下滴灌及灌后曝气技术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沼液浓度下,增大灌后曝气系数,可促进番茄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在同一灌后曝气系数下,表现为增加沼液浓度,提高番茄功能叶的SPAD值和株高,促进番茄生长。而沼液浓度达到80%后,番茄产量和品质略有下降,说明增大沼液浓度,促进番茄植株生长,但沼液浓度过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却下降。沼液浓度为50%和曝气系数为1.0时,产量最高,达到6329 kg/亩,比对照增产幅度达31%。  相似文献   

6.
为找出番茄最佳有机肥施用量和氮肥施用量,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氮施肥条件下的产量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番茄单株产量变化动态不同,选择大量有机肥N2处理番茄总产量最高,在春节前夕期间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7.
以番茄豫艺红将军为试材,在连栋温室无土栽培环境下,进行了EM原露对番茄生长与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EM原露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有着显著促进作用,并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追施沼肥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追施沼肥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日光温室栽培追施沼肥在番茄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主栽蔬菜—番茄在日光温室种植条件下,追施不同量的沼肥和喷施不同体积分数的沼液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喷施沼液体积分数相同的条件下,追施75t·hm-2沼肥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提高番茄的硬度、单果质量、产量、维生素C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糖酸比,且优于常规施肥(CG),有效改善番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在沼肥追施量一致的条件下,喷施体积分数为50%的沼液为最优。在二因素交互作用下,喷施沼液的体积分数为50%、沼肥追施量为75t·hm-2时,有利于番茄的生长、增产和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不同来源的风化煤腐植酸对基质栽培加工番茄的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并筛选适合加工番茄生长的风化煤腐植酸的产地和种类。通过基质槽栽培,在加工番茄上施加不同产地(奇台和阜康)、不同种类(精品腐植酸钾和黄腐植酸钾)的风化煤腐植酸,用量为5 kg/667 m~2。定期测定加工番茄的生长特性、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风化煤腐植酸对加工番茄的生长、叶绿素含量、产量、品质均有一定的促进效果,其中施加奇台产地的精品腐植酸钾的加工番茄产量最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0.
以温室番茄品种"宝冠"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有机基质配方对番茄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渣能促进番茄幼苗的健壮生长;鸡粪和沼渣对番茄营养生长量增加的效果最好;在增加番茄开花数量和幼果横径及提高单果重和单株产量方面,沼渣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滴灌系统运行方式施肥频率对番茄产量与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田间试验,在日光温室内研究了滴灌施肥灌溉系统运行方式和施肥频率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根系生长的影响。系统运行方式包括不同灌水和施肥次序组成的3种方案;施肥频率取每周一次,两周一次和四周一次三个水平。在生育期内对番茄的光合速率等参数进行观测,收获后测定番茄的根密度,并统计产量。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频率对番茄的产量影响显著,施肥频率从四周一次增加到每周一次时产量显著增加(P=0.012)。随着施肥次序向后推移,番茄的产量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施肥频率和运行方式对番茄各项品质的影响都不显著。施肥频率对根密度的影响主要是引起各土层根密度大小的变化,运行方式则对根密度在各土层的分配产生影响。在分析了运行方式和施肥频率对光合速率影响的基础上,计算整个生育期内的光合累积量,用来分析光合作用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累积量和产量有显著的相关性(P=0.043);从提高产量和品质的角度看,施肥频率取每周一次较为适宜,滴灌施肥灌溉过程中的施肥次序应尽量前移。  相似文献   

12.
以30个加工番茄品种(系)为试材,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育期性状、形态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针对新疆自治区的生态条件、栽培技术和品种资源现状,提出了加工番茄早熟和丰产品种的模式;并对早熟和丰产品种的生育期因子和形态性状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滴灌施肥中传统施氮和减氮的处理对宁夏引黄灌区温棚两年蔬菜的产量、氮素平衡和硝态氮累积及淋洗状况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04~2006年在宁夏引黄灌区日光温室条件下,以番茄-番茄-黄瓜-番茄四茬蔬菜为材料,研究滴灌施肥中的传统施氮和减氮两处理对宁夏引黄灌区温棚两年蔬菜的产量、氮素平衡和硝态氮累积及淋洗状况的影响。【结果】在前两茬传统施氮与增(减)氮两处理,对番茄的产量与吸氮量影响不大,在第三、四茬随着施氮量的下调,蔬菜果实产量、总吸氮量受到影响,第4茬番茄产量比第1茬下降了48.7~72.3 t•ha-1;不同施氮处理会造成对当季蔬菜收获后土壤表层0~30 cm NO3--N累积量高,在第4茬番茄收获后,在表层NO3--N累积量比第1茬下降了91.1%~92.2%,同时造成下茬蔬菜收获后土壤NO3--N累积量向下层运移,第2茬冬春茬番茄收获后,在60~90 cm土层NO3--N累积量比第1茬增加了105.4%~137.3%,在第3茬秋冬茬黄瓜收获后,90~120 cm土层NO3--N累积量比第1茬增加了4.8%~30.8%,而120 cm以下土层NO3--N累积变化不大;连续种植四茬蔬菜,有机肥也有向下淋失的可能。第4茬番茄收获后,在有机肥处理和有机肥后效处理中60~90 cm土层的NO3--N累积量比第2茬高22.7%;在黄瓜-番茄种植体系下,滴灌量及土壤表层水分含量对土壤溶液NO3--N含量有直接影响,表层土壤溶液中NO3--N有不断向下层淋洗的趋势,施氮量高的处理表现的更为明显;四茬蔬菜整个种植体系下氮素平衡,在氮素的总输入项中,以施氮量和灌溉水为主,总输入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输出项中以Nmin残留为主。【结论】在当地设施蔬菜滴灌施肥条件下,传统施氮量800 kg•ha-1过高并没有使当季蔬菜增产,造成当季蔬菜收获后土壤表层0~30 cm NO3--N累积量高,并对下茬蔬菜收获后有向下淋失的趋势影响,因此采取减量施氮是切实可行的。在有机肥和磷钾肥配施基础上,秋冬茬番茄氮肥推荐施用量在100~150 kg•ha-1、冬春茬番茄推荐施氮量在250~300 kg•ha-1、秋冬茬黄瓜氮肥推荐施用量在400~450 kg•ha-1。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大棚连作有机基质中轮作不同种类的叶菜,比较其对缓解或消除番茄连作障碍的效果。【方法】于大棚果菜冬闲季节,在连续栽培2茬番茄的有机基质中分别轮作蒜苗、小白菜和油麦菜,以基质冬闲为CK1,新配同配方基质为CK2,新配草炭基质为CK3,后茬再种植番茄,测定轮作叶菜的效果。【结果】除CK1的EC值变化较大外,其他处理基质栽培前后的EC、pH、体积质量、总孔隙度的变化幅度很小,均在适合番茄生长的范围内;轮作叶菜后基质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整个生长期,轮作蒜苗或小白菜处理的番茄生长及根系还原强度均比CK1有显著优势,与CK2和CK3接近且无显著差异;轮作蒜苗处理的番茄小区产量与CK3无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轮作小白菜处理和CK2次之,CK1最低。轮作蒜苗处理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番茄红素含量及糖酸比均较高,品质较好,与CK2和CK3差异不明显。【结论】连作2茬番茄的有机基质再种番茄后表现出了明显的连作障碍;对于连作基质,在大棚冬闲季节轮作叶菜可减轻或消除连作障碍,轮作蒜苗后再种植番茄,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均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番茄长季节栽培中,叶片对于其营养生长和果实产量都是非常重要的,是整个植株生长的基础,对于提高果实产量的作用是很大且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叶片的重要性,就番茄叶片的研究进展展开了论述,对于番茄植株模型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水分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L40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土壤水分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80%土壤水分 可显著提高番茄株高、茎粗及各器官鲜物重,但座果率较50%土壤水分处理番茄为低,而番茄灵处理可显著提 高80%与65%土壤水分处理的番茄座果率,并显著提高其产量,但对50%土壤水分处理的番茄没有显著影响。 本试验自然坐果条件下,80%、65%水分处理的番茄产量分别比50%处理高35.31%、27.73%,而采用番茄灵 处理后,则前者的产量分别比后者增加70.76%和38.98%。  相似文献   

17.
围绕提高现代温室的种植效益,提出了蔬菜番茄和盆花一品红联茬栽培模式,介绍了番茄反季节栽培技术要点和一品红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樱桃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var.cerasiforme Alef.)生长的最适环境条件,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及土壤类型下,樱桃番茄果实不同时期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从结果初期到结果末期,樱桃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蛋白质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有机酸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结果初期质量分数最高;土娄土樱桃番茄果实品质指标高于黄绵土,露天处理优于温室处理;整个生长期樱桃番茄果实单株总产量为土娄土温室栽培最高,黄绵土露天栽培最低。相关分析表明,结果初期和结果盛期樱桃番茄果实单株产量与可溶性糖、有机酸、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呈负相关,结果末期呈正相关。综合分析认为,从提高樱桃番茄产量的角度出发,土娄土温室栽培为最佳;但从提高樱桃番茄品质的角度出发,应以土娄土露天栽培最优。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番茄果实生长与温度、光照的关系以及建立番茄产量预测的新方法,该研究对不同播期、品种、氮素水平及茬口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构建了反映果实生长与温度、光照关系的果实横、纵径生长模型,以及果实干物质机理性模型和果实鲜重与横、纵径关系的线性模型,并建立了以上述模型为基础的番茄产量预测模型。运用独立数据对产量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当利用干物质机理性模型模拟番茄产量时,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和ADe都小于30 g(每株);当用果实横径经验性模型模拟番茄产量时,RMSE和ADe都小于35 g(每株);当用果实纵径经验性模型模拟番茄产量时,RMSE和ADe都小于40 g(每株)。表明番茄产量模型均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很好地模拟番茄产量,可为设施番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其中利用果实横、纵径的线性关系模型来预测番茄产量,具有参数少、不破坏果实活体、实用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利用矮化黄苗粉果番茄自交系90-8-18作母本,绿苗自封顶类型早熟粉果番茄90-15-8作父本,配制成的粉果番茄新组合——皖粉1号,属自封顶类型,既适宜春季大棚早熟栽培,又适宜秋冬延后种植。其主要特点是早熟、优质、丰产、抗病、商品性好,且耐贮运。作春棚栽培,比当地主栽品种早熟3~5d,无畸形果,一般单果重180~250g,果实圆整,商品性好,早期产量在4.125万kg/hm2以上,总产量7.6万kg/hm2以上;作秋冬延后栽培,单果重200~260g,最大果550g,平均单产达8.018万kg/hm2以上,最高达8.123万kg/hm2。目前,已在安徽、江苏、河南、江西、陕西、广西、湖北、浙江和上海等省市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