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乳酸菌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的益生菌,对人类健康有着诸多益处。人们已从各种发酵食品筛选分离出乳酸菌并进行鉴定,对其益生功能特性进行研究。作为益生菌,乳酸菌具有降低胆固醇、抗氧化、抑菌、耐药性、降亚硝酸盐作用等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通过查阅、归纳和总结国内外关于乳酸菌的相关文献,对其概况、分离鉴定方法、益生功能和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乳酸菌的深入研究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参考。  相似文献   

2.
饲喂乳酸菌和茶多酚对肉鸡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茶多酚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取1日龄AA肉仔鸡480羽,随机分成8组,每组60羽,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前提下,试验组灌胃乳酸菌和茶多酚,对照组灌胃无菌水,试验期为56天。结果表明:1.0 [mL∕(kg.bw)]乳酸菌+0.06 [g∕(kg.bw)]茶多酚组的肉鸡末体重最高、平均日增重最快、平均日采食量最少、料重比最小;各试验组均降低了肉鸡的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GLU(血糖)、TG(甘油三酯)、CHO(总胆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促进了乳酸菌、酵母菌等优势菌的生长,抑制了肠球菌的繁殖,为开发新产品、研究新的动物饲料添加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乳酸菌作为最安全、最有效的益生菌种,在医疗、食品、饲料等行业应用普遍。但其特性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对肠黏膜的黏附性是乳酸菌发挥良好益生作用的首要前提。黏附后的乳酸菌不仅能够在肠道内大量定植,还能够通过与致病菌竞争黏附位点,抑制病原菌增殖。同时,乳酸菌能够通过调控肠黏液层中黏蛋白的表达,巩固肠黏液屏障,减少微生物入侵。主要论述了乳酸菌黏附特性及作用,以期能够为乳酸菌的深入认识及科学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新疆马奶酒中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及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乳酸菌选择培养基M RS,从新疆本地哈萨克民族自制的马奶酒中筛选出35株菌,初步鉴定为乳酸菌。通过实验,筛选出10株降胆固醇能力较强的菌种,并测定其生长曲线、产酸能力及耐盐性实验。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乳酸菌的冻干工艺、冻干损伤、冻干乳酸菌存活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内在因素、生长因素、非致死性处理、冻干保护剂、贮藏和复水),提出了制备冻干乳酸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乳酸菌中胆盐水解酶降胆固醇的作用机理,阐述了胆盐水解酶的特性、胆盐水解酶的功能,以及胆盐水解酶对人体的影响,展望了胆盐水解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旨在为共培养促进乳酸菌产细菌素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乳酸菌细菌素是一种天然的食品防腐剂,能够有效抑制食品腐败菌和食源性致病菌的生长,因此受到了食品工业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共培养能够增加乳酸菌细菌素的产量,群体感应在乳酸菌共培养产细菌素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阐明共培养对乳酸菌产细菌素的促进作用,对乳酸菌细菌素的分类、生物合成机制以及群体感应系统对乳酸菌共培养产生细菌素的调控机制进行了总结,解析了三种因素对乳酸菌共培养的促进机制,阐明了群体感应对共培养条件下的细菌素产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乳酸菌作发酵剂制作发酵香肠,不仅能缩短发酵时间,改善产品的色泽和风味,延长产品的保存期,而且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防止毒素产生,提高营养价值,具有降低胆固醇、抗肿瘤、免疫赋活、保证肉制品食用安全性的作用,因此乳酸菌在发酵肉制品生产中被广泛用作发酵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乳酸菌的研究如火如荼,对动物源性乳酸菌的分离现状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猪源、鸡源、鸽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同时综述了乳酸菌制剂的应用研究,最后指出未来的发展将是乳酸菌制剂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南瓜是低脂低胆固醇的食品原料,以南瓜酱为主要原料,通过乳酸菌发酵探究其发酵特性和变化规律,研制发酵南瓜酱新产品,为提升南瓜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及新产品开发提供新思路、新方案和新工艺。以发酵剂接种量、发酵温度、加糖量和发酵时间为考查因素,以感官评价和酸度为指标设置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L_9(3~4),研究表明各因素对发酵南瓜酱感官评分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加糖量发酵剂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且在发酵剂接种量4%,加糖量7%,发酵时间7 h,发酵温度37℃的条件下可以得到色泽鲜亮、质地绵密、入口微酸、后味微甜,具有特殊风味的发酵南瓜酱。此外,南瓜原料预处理同样是影响发酵特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基因多态性是指基因组序列上的变异,它是决定家畜对疾病易感性与抵抗力、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性以及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性的重要因素。研究基因多态性有利于鉴定和定位致病基因和疾病易感基因,使得从遗传学的角度控制疾病成为可能,从而达到减少家畜疾病防治的成本,改良家畜品种,为人类提供健康的动物产品的目的。本文主要从抗病育种的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基因多态性与牛疾病易感性和抗性的相关研究,并结合遗传信息学和表观遗传学,阐述家畜疾病控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摘 要:在摸清甜菜褐斑病发生时间动态规律的前提下,确定甜菜褐斑病化学防治时期,为科学治理甜菜褐斑病提供理论依据。2016—2017年,采用田间定期调查甜菜褐斑病病情指数的方法,探讨甜菜褐斑病发病程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6年病害发展时间曲线有4个高峰日,分别7月25日、8月24日、9月3日、9月18日,病情指数分别为:9.33、42.5、55.92、61.46;2017年,病害发展时间曲线经过8月14日、8月19日、8月24日、8月29日4次升高点一直到9月3日,病害发展达到第1个高峰期日9月3日,病情指数分别为7.86、10.75、30.56、36.53、42.88。发病前期(7月上中旬),降雨是甜菜褐斑病发生蔓延的决定性因子。9月中旬以后, 温度是甜菜褐斑病发生蔓延的决定性因子。第一个高峰期或上升点日期之前为最佳打药时期, 2016年应在7月25日前喷洒杀菌剂,2017年应在8月14日前喷洒杀菌剂。 关键词:甜菜;甜菜褐斑病;病情指数;病害发展时间曲线;时间动态。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asb17110062  相似文献   

13.
小G蛋白Rab2基因参与小麦抗叶锈病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叶锈菌侵染小麦后小G蛋白Rab2基因的表达情况,明确其与抗病性的关系,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小麦的抗叶锈病机制。以普通六倍体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1和叶锈菌小种05-22-64①和05-8-63①为试验材料,构建小麦亲和与非亲和组合,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小麦小G蛋白Rab2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小麦叶锈菌侵染过程中,Rab2基因主要在侵染的前期表达迅速,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量有所下降。非亲和叶锈菌菌株可以诱导小G蛋白Rab2基因表达量的升高,而亲和叶锈菌菌株抑制小G蛋白Rab2基因的表达。由此表明,小G蛋白可能与寄主和病原物的亲和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谷子白发病是谷子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可严重影响谷子的产量和品质。WRKY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的抗病,生长发育等多种生理过程。为了探究谷子WRKY转录因子对白发病菌胁迫的响应,进而发掘谷子特有的抗病基因并为以后的抗病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感病品种‘晋谷21’为试材,基于前期对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筛选出8个与谷子白发病相关的WRKY转录因子基因,然后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这8个WRKY转录因子基因特征,基因序列及所在染色体位置,基因组结构模式启动子序列元件,与白发病菌相关的调控元件以及表达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8个WRKY转录因子基因中5个基因分布在5号染色体上,在受白发病菌胁迫后其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启动子顺式元件分析的组成和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8个基因的蛋白大小是202~440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基因Seita.8G123100,Seita.5G261700的亲缘关系较近,并且受侵染后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水平。发现8个基因中5个基因在受到病原菌侵染时其表达水平高于其正常状态下的基因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谷子抗病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为后续筛选谷子抗病基因及谷子抗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种烟叶病害的图像增强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烟叶病害是制约烟草质量、品质的重要因素。正确识别烟叶病害,及时防治是烟草生产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数字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可以使图像整体或局部特征能有效地改善。笔者以常见烟叶侵染性病害为对象,选取烟叶野火病的灰度图像分别进行了对比度增强、中值滤波增强以及结合2种方法的共同操作,应用MATLAB语言仿真,结果发现2种技术的结合可以使图像的细节特征更加明显,图像更加平滑,其图像增强效果要好于单独采用其中任意一种方法的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6.
棉花红叶茎枯病病因及其译名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叶茎枯病是棉花的一种生理早衰现象,在世界多个植棉国广为发生。历史上科学家对红叶茎枯病的病因曾提出过:1.昆虫为害假说;2.侵染性病害假说;3土壤、气候与耕作条件不适假说.;4矿物质失调假说。第1、2种假说已被否定,第3种假说内容宽泛,对病害的起因不能圆满地解释,第4种假说长期占统治地位,主导人们对病因的认识。近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库源比(主要是铃叶比)失调是红叶茎枯病的病因。该病在国际上常用的英文名称有red leaf disease,red leaf blight。根据资料分析,美国棉花上发生的bronze wilt很可能是红叶茎枯病。  相似文献   

17.
1996~ 1999年连续 4年 ,在玉米粗缩病的常发重病区河北省辛集市夏玉米区 ,对灰飞虱虫口数量、不同播期和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在灰飞虱大发生年和常发生年 ,6月 15日以后为河北省夏玉米区的安全播期 ;在灰飞虱的极轻发生年 ,不同播期对病情无明显影响。因此 ,播期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灰飞虱虫量是玉米粗缩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预测灰飞虱的发生情况 ,适期播种 ,可有效地防治玉米粗缩病 ,达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大量研究表明植物中ERF(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类转录因子广泛参与外界环境胁迫应答基因表达的调控.它编码的蛋白能够特异结合GCC-box元件,从而调控启动子含有GCC-box的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在植物抗病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棉花中ERF基因表达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诱导,并在乙烯、茉莉酸和水杨酸信号传导途径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一些ERF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超表达表现出了一定的广谱抗性,因而在棉花分子育种中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论述了棉花等植物中ERF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当前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对棉花抗病性分子遗传改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叶枯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细菌性病害。Xa21是第一个克隆的抗白叶枯病基因,具有广谱抗性,在水稻抗病育种中被广泛应用。转录因子的鉴定对解析Xa21介导的水稻抗白叶枯病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构建了Xa21背景下的WRKY68-RNAi转基因水稻。与受体材料4021相比,转基因水稻中WRKY68蛋白质丰度下调,接种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Xoo)后抗病性下降,证明WRKY68基因在Xa21介导的抗白叶枯病反应中发挥正调控作用。此外,转基因受体材料4021和感病对照TP309接种后不同时期和部位叶片中WRKY68的蛋白质丰度没有显著差异,表明WRKY68蛋白质的表达不受抗病基因Xa21和病原物Xoo诱导,推测其功能主要是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WRKY68-RNAi转基因水稻接种后, PR1A、PR5、PR10A、PR-pha和PAL1等病程相关蛋白质表达丰度发生变化,表明相关基因可能在WRKY68基因的调控下参与下游抗病反应。  相似文献   

20.
嗜铁素在促进植物生长及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元素是大多生物体的必需元素之一,嗜铁素是一类对Fe3+有极强吸附性的小分子化合物的螯合因子,在促进植物生长及病害防治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与赤潮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综述了嗜铁素在促进植物生长及病害防治方面的作用,在赤潮研究方面的应用,嗜铁素产生菌的筛选,并对嗜铁素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