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稻飞虱仅在贵州镇宁县的一些坝区发生,自2001年以来,稻飞虱的发生不断加重,据植保站历年统计资料表明:2001年发生面积0.16万hm2,属中等发生;2002年发生面积0.35万hm2,属中等或局部偏重发生年;2003年发生面积0.37万hm2,属中等偏重发生年;2004年发生面积O.56万hm2,属重发生或特重发生年.从2001年到2004年间,全县水稻大田期稻飞虱发生面积海增0.5万hm2.2001年平均百丛虫量96.27头;2002年平均百丛虫量513.3头;2003年平均百丛虫量552.5头;2004年平均百丛虫量1.113万头.2004年发生特点:主迁入峰期早,迁入量大,危害较历年重,世代重叠危害期长.  相似文献   

2.
2007年稻纵卷叶螟在修水县水稻上大发生,尤以一季稻受害重。其发生特点是:迁入早,迁入峰次多,峰期长,蛾量大。为害重的田块白叶率达98%,亩虫量最高达5万头。从栽培制度、气候条件和防治技术等方面对该虫大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十堰市2007年7~8月降雨频繁,气候温凉,为稻飞虱的大量多批次迁入和蔓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导致十堰市稻飞虱普遍大发生,部分稻田暴发成灾,高峰期各地普查虫量在1.5~3万头,最高虫量达10万多头,全年稻飞虱发生面积3.17万hm^2,其发生之早、虫量之大、范围之广、危害之重都是超历史的。  相似文献   

4.
2007年当阳市水稻种植面积3万hm^2,稻飞虱发生继2006年之后又一特大发生年,具有迁入时间早、迁入峰次多、迁入虫量大、田间发生程度重的特点,全市累计发生面积9.1万hm^2,防治面积9.8万hm^2,我们始终采取“压前控后”、“治早治小”的防控策略,将稻飞虱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现将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2012年又是稻飞虱大发生的一年,为了进一步摸清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及规律,为下一步防治稻飞虱害虫探讨最佳防治方案,特总结如下: 1发生特点 1.1迁入早 今年灯下见虫为5月6日,比一般年份早15d ~ 20d,比去年早32d,属偏早年份.迁入偏早稻飞虱可多繁殖一代,危害多一代,大大增加主害代虫源基数. 1.2迁入量大 5月7日全市普查,均见白背飞虱、百蔸虫量平均30头,往年田间零星见虫,百蔸虫量不足5头. 1.3迁入范围广 5月21日全市普查,全市主产水稻乡镇均见白背飞虱,往年5月份仅在我市西部顾家店、白洋等镇见虫.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从江县稻纵卷叶螟连续出现偏重发生,局部地区部分稻田大发生,发生面积大,分布广,为害重。迁入虫量大、迁入峰次多、气候条件适宜、为害高峰期持续时间长、抗药性增强及田间栽培管理条件有利,是造成稻纵卷叶螟重发生的主要原因,对此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2004年湖北5-9月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的发生:稻飞虱迁入偏早,主害期提前,引起局部早稻田“穿顶”倒伏;稻纵卷叶螟田间蛾量居高不下,迁入虫源与本地虫源交替发生,峰次多、为害重;稻曲病在“红莲优6号”、“粤优938”、“Ⅱ优培九”等水稻品种上大发生,流行程度超过历年;稻瘟病在局部地区的优质品种上流行成灾。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南稻区白背飞虱,褐稻虱的迁飞和发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西南稻区的地理位置、地势、地形、气候和水稻种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白背飞虱和褐稻虱的迁飞和发生情况与我国东部稻区相比较,有其不同的特点: 迁飞特点有:贵州东南部迁入期较早,全区迁入虫量大,白背飞虱为春季迁入的优势种;云南境内,从南向北地势逐步抬升,迁入期和主要为害时期亦逐渐推迟,虫种由褐稻虱较多而变成白背飞虱为优势虫种;四川盆地迁入始期和主要迁入期由东向西推进;主害代的迁入虫源路径多;夏季短、中距离的迁飞频繁,有的年分在中稻上常造成两次主害时期等。发生特点有:常年三省的东、南部地区发生程度重,三省的西、北部地区发生程度轻;近期迁入虫量是中稻或晚稻上主害代的主要虫源;虫量相应集中,加重为害程度;另方面天敌种类多,数量较大,对飞虱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上述迁飞和发生特点可作为拟定西南稻区对两种稻飞虱预测预报和防治策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991年稻飞虱在枣阳市大发生,全市种植水稻74.61万亩,有60万亩遭受稻飞虱危害。通过防治挽回稻谷1922.52万公斤,分析发生特点是:迁入早、虫量多,范围广、上升快、短翅成虫多、卵量高,虫体发育不一,冒穿早,为害重。由于措施得力,全面控制了危害。一、大发生特点1.灯下虫量多,峰次明显。20瓦黑光灯7月13日—9月20日累计诱虫134360头。其中有白背飞虱86550头,占64.27%,褐飞虱48010头,占35.73%,日诱虫千头以上24天,高峰日8月13日灯上白背飞虱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年安徽太湖棉花中黑盲蝽中等以上程度发生概率频繁的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2010—2018年当地成虫灯诱数据、田间成若虫消长动态和为害情况,明确当地中黑盲蝽于5月迁入棉田,1年发生4~5代,后期世代重叠现象明显。1代成虫一般于4月下旬末至5月上旬迁入棉田,棉田主害代为1代和4代,发生为害特点为前期见虫少,但为害重,中期虫量较少损失小,后期虫量多损失大。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cnee是崇阳县水稻重要害虫之一,年发生5代,在崇阳不能越冬,第三(1)代初次虫源由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年份迁入虫量小,发生轻。第四(2)代在梅雨期间伴随降雨迁入,为害早稻、中稻,迟熟、贪青的早稻受害重。第五(3)代主要为害中稻及早插长势好的晚稻。第六(4)代为北方回迁成虫和本地虫源重叠发生,主要为晚稻。第七(5)代成虫基本不在本地产卵,回迁南方。以第六(4)代发生量大,受害重,为多发代。及早准确的作出数量动态预测,为领导决策和有关物资储备,对抓好大面积的防治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在稻田搭建尼龙网大棚,进行网内和网外稻纵卷叶螟的发生量对比调查和卵巢解剖,明确了韶关市2008年早稻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虫源性质,二(1)代虫源是外地迁入型,三(2)代属部分本地、部分迁入型,四(3)代为迁出型.从虫源增长指数角度分析指出,迁入期早,三(2)代本地虫源多是稻纵卷叶螟重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稻飞虱是玉林市严重为害水稻的迁飞性害虫。1993年先后大面积推广扑虱灵、吡虫啉后发生为害有所减轻,但2004年晚稻发生危害又开始加重,近年都呈偏重至大发生程度。2007年早稻大发生局部特大发生,是历年同期发生最严重的一年;成虫迁入量大、范围广,田间虫量发生早、来势猛、密度  相似文献   

14.
通常情况下,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是由迁入虫量或上代残存虫量太大所造成。但通过重庆市秀山县2006年农药直补示范片稻纵卷叶螟主害代特大发生原因分析,明确了除迁入虫量或上代残存虫量之外,其生态因子等也可能是导致其重发生的主导因子,从而提出了该虫防治中应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4代褐飞虱暴发成灾的特点:一是发生数量大,增殖倍数高,田间密度罕见;二是防治难度大,一般药剂防效差,难以控制其扩张蔓延;三是冒穿时间早,倒伏面积大,危害损失重。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是:4代迁入虫源多,迁入期早;田间短翅型成虫数量大、增殖率高;气候条件适宜,是造成2005—2006年后期大发生的主导因素。有效控制对策是推广应用“治二压三控四”策略,强化预测预报,选择对路药剂,适期用药防治,提高防治质量,技术服务到位。  相似文献   

16.
2012年重庆地区稻飞虱发生原因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重庆地区水稻生育期延迟、稻飞虱迁入时间早、迁入虫量大和环境条件有利于稻飞虱的繁殖与为害。分析2012年稻飞虱大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草地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农牧业害虫,新中国成立后曾3次周期性大发生。其中第3个周期发生于1995年-2010年,2010年后我国草地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2010年-2013年,连续4年发生为害面积下降到2008年的5%左右。然而,2018年草地螟在内蒙古兴安盟监测站出现短期迁入虫源高峰,2019年越冬虫源数量有增长趋势。根据草地螟周期性发生规律、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以及田间种群动态监测结果,结合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农作物结构调整以及境外虫源的迁入等因素,综合分析显示,目前我国草地螟第4个发生周期或将来临。  相似文献   

18.
《植物医生》2008,21(3):36
4月上旬以来.水稻“两迁”害虫开始大量迁入我国南方稻区发生为害。据监测。近期华南和西南稻区灯下、田间虫量上升迅速.部分稻区明显高于2007年同期.江南稻区也已开始迁入。据国家气象局预测,200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比常年提早10天左右。西南、华南、江南等地可能提前进入主汛期。气候条件有利于境外虫源大量集中迁入和发生。为有效控制危害.最大限度的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9.
河池市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池市危害水稻的稻飞虱主要有白背飞虱、褐飞虱。早春主要虫源由东南亚随西南气流迁入,秋季随东北气流由北回迁。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河池一年可发生7~8代,其中主要危害代为第2~6代,对水稻造成危害重、损失大,不防治的田块可颗粒无收。第1代发生在3月份,第2代发生在4~5月间,第3、4代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这时正值早稻孕穗、抽穗、灌浆期,第5、6代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或10月上旬,  相似文献   

20.
2008年,荆门市水稻稻纵卷叶螟呈现出迁入时间早,迁入虫量大等特点,其发生、为害为近年来偏重年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