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紫背天葵青枯病进行了田间调查、病原菌分离及纯化、致病性与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证实该病是一种维管束细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与茄科劳尔氏菌至少有10种相同的寄主,其中紫背天葵等6种植物是茄科劳尔氏菌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2.
作物青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茄科雷尔氏菌侵染引起的青枯病是世界性、毁灭性的作物细菌病害,该病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茄科雷尔氏菌属薄壁菌门β- 变形菌纲雷尔氏菌属,为革兰氏阴性、好氧棒状杆菌,可侵染50 多科200 余种植物。该病原菌在无寄主植物存在时可在土壤、水体中存活5 年以上,一旦有合适的寄主植物,即可通过寄主植物的根部侵染维管束系统,引起寄主植物整株性、不可逆的萎蔫枯死。茄科雷尔氏菌是一个复合种,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与遗传多样性,已发现有5 个生理小种、5 个生化变种、4 个演化型和57 个序列变种。作物青枯病在广东省多种作物上发生十分严重,是广东省重要的植物细菌病害之一。目前,至少发现有35 种植物受到茄科雷尔氏菌的侵染与为害,其中桑、桉树、甘薯、沙姜、南瓜、空心菜、菊花、向日葵、广藿香、胜红蓟和人参果等作物青枯病被首次发现与报道,每年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国内外茄科雷尔氏菌及青枯病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了本团队近20 年来在青枯病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采用脂肪酸鉴定技术对茄科作物青枯病原菌进行鉴定,以期为青枯病的预防与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技术对茄子、番茄和辣椒病株进行青枯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而后对青枯病原菌进行脂肪酸鉴定。【结果】经选择性培养分离得到的36株青枯病原菌中,有33株鉴定为典型的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占91.67%;茄子、番茄和辣椒上的青枯病原菌被鉴定为青枯雷尔氏菌的比例分别为100%、90%和89.47%。【结论】脂肪酸鉴定技术具有快速性、准确性,并可通过计算机的运用使分类达到数据化、自动化,可在茄科作物青枯病的检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指导广大种植户搞好辣椒病害的防治工作,笔者现将辣椒青枯病的发病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病原 辣椒青枯病的病原菌为茄科拉尔氏菌,属喜温喜湿的细菌.  相似文献   

5.
2005年,在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首先发现富贵菜感染一种萎蔫性病害,此病对富贵菜产量影响极大,有的地方已暴发成灾。为了解病害发生情况,以便生产上有效控制其危害,作者通过田间调查、病原菌分离、纯化、致病性与寄主范围测定,证实了该病是一种维管束细菌性病害——青枯病,同时记录了该病的症状及其危害情况。该病原菌与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Smith)Yabuuchi等]至少有10种相同的寄主,其中富贵菜(Gynura divaricata)、少花龙葵(Solannum photeinocarpum)、当归菜(Angelica keiskei)、珍珠菜(Artemisia lactiflor)、紫背天葵(Gynura bicolor)、菊花脑(Chrysanthemum indicum)6种植物是茄科劳尔氏菌的新记录寄主。  相似文献   

6.
茄科作物是亚热带地区的常见经济作物,而青枯病会严重影响茄科作物生长,给农户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本文简单介绍了茄科作物青枯病,并围绕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就亚热带气候条件下茄科作物青枯病的防治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在化肥减量的条件下,配施不同比例生物有机肥对烤烟生长、产质量、青枯病发生及其病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施肥处理(T1,100%化肥)相比,化肥减量10%配施生物有机肥(T2)和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有机肥(T3)能增加烤烟产量、产值及上中等烟比例,并能显著提高烤烟上等烟比例,显著降低烤烟青枯病的危害(P0.05);其中,以T3处理效果最好。与T1处理相比,T2处理烤烟根际青枯病病原菌数量减少43.50%,青枯病病原菌与细菌比值降低了53.53%,青枯病发病率降低17.50%,病情指数下降27.56%;T3处理烤烟根际病原菌数量减少36.21%,病原菌与细菌比值降低了57.06%,青枯病发病率降低20.01%,病情指数下降36.22%。可见,减量化肥与生物有机肥配施能显著降低烤烟青枯病的发病率,有效防治烤烟青枯病的发生,并提高烟叶产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鉴定番茄青枯病的病原菌,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以期为番茄青枯病防治和番茄抗青枯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番茄青枯病株中分离得到病原菌,并对分离菌株的16S rDNA序列、碳水化合物利用、致病性、演化型及序列变种等进行分析.[结果]从感染了青枯病的番茄植株中分离到9个菌株Tom l~Tom 9,根据分离菌株在TTC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致病性测定和分子鉴定,将9个菌株鉴定为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9个分离菌株可以利用3种双糖和3种己醇,并可侵染烟草、马铃薯、番茄、辣椒和茄子;9个分离菌株均可同时扩增得到144 bp的演化型Ⅰ的特异条带和280bp的青枯菌特异条带.[结论]从感病番茄植株中分离得到的9个菌株为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属于生化型Ⅲ、生理小种1、演化型Ⅰ和序列变种17.  相似文献   

9.
玉米青枯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的土传病害,在世界各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玉米青枯病的病原复杂多样,不同地区差别很大。本研究连续3年(2014—2016年)对山东省6市玉米种植区青枯病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发现山东省玉米青枯病主要为镰孢菌属(Fusarium spp.)和腐霉属(Pythium spp.)病原菌复合侵染所致,不同年份和地点的主要致病菌组成有一定差异。镰孢菌属病原菌主要为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拟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和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腐霉属病原菌主要为芒孢腐霉(P.aristosporum)和强雄腐霉(P.arrhenomanes)。从全部分离物中选择3种有代表性的菌株(禾谷镰孢菌、拟轮枝镰孢菌、芒孢腐霉)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禾谷镰孢菌致病力最强,对植株生长影响最大,拟轮枝镰孢菌次之,芒孢腐霉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本研究结果为制定山东省玉米青枯病综合防控方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青枯病是危害马铃薯产业的重要病害,抗病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是防控马铃薯青枯病最高效、经济的手段.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多种方法对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了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中缺乏青枯病抗源,但在马铃薯野生种中存在丰富的抗性种质资源.通过远缘杂交、体细胞融合、转基因以及诱变等技术创制了一批抗青枯病资源,为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马铃薯抗青枯病资源缺乏的瓶颈,未来的研究重点应集中在筛选抗青枯病种质资源和通过多种途径创制抗青枯病材料,为马铃薯抗青枯病品种选育奠定基础.同时建立马铃薯青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提高抗青枯病品种选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5.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20.
6月份 做好夏蝗、一代玉米螟、一代二化螟的防治工作. (1)6月上旬是夏蝗防治的最佳适期,在蝗情侦察准确的基础上,进行及时防治可确保蝗虫不起飞危害.各区县除了国有荒地为区县植保站进行蝗虫监测及防治外,农田蝗虫监测及防治由农民自觉进行,若发生蝗情应及时向当地植保部门汇报和咨询,以取得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