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养殖水体净化技术是现代水产养殖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以养殖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可控的人工措施,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改善养殖水体环境,以解决水产品安全、鱼类疾病及资源环境等问题,提高水产养殖生产力。中国目前的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主要有:机械过滤、紫外线和臭氧杀菌、水体增氧、人工湿地和人工培育有益藻类或投放生物制剂等,常用的装备有:池塘清淤机、水质净化杀菌装置、过滤机、高效生物净化器、增氧装备和水质自动监控系统等,解决了养殖水体有机颗粒物过滤分离、生物净化、消毒杀菌和水质自动检测等养殖水体净化基本问题,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养殖水体净化系统模式。通过回顾中国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及常用水处理机械的发展过程、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为中国的水产养殖净化技术在高效、节能、集成化程度进一步发展方面提供基础理论依据,为养殖水体净化技术标准化体系的研究及新技术的适用性和经济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三角鲂是浙江省钱塘江流域的重要土著经济鱼类,养殖规模及效益日益增长。水质是限制三角鲂养殖的制约因素,基于生物絮团原理的水质调控技术是解决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和饲料成本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在三角鲂保种池塘水质引入以生物絮团为核心的水质调控技术,通过在养殖系统中添加有机碳源,平衡水体中的碳氮比例,结合充足的增氧曝气,促进养殖系统中异养菌群形成,转化水体中的无机氮,并合成自身蛋白质供养殖动物使用,达到净化水质、提供饲料来源的调控目的。  相似文献   

3.
依据国内外有关水产养殖水质处理的相关研究以及实际生产中的健康养殖模式,提出了对虾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尾水处理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相关处理技术,如重力沉降、物理过滤、生物净化、人工湿地以及工厂化循环水等技术.  相似文献   

4.
济宁市耕水养殖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济宁市水产养殖发展现状,采用耕水机械和传统的增氧机械配合使用的模式,在具有代表性的任城区进行了对比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实现清洁水质和增氧的双重功效,从而达到优化水质、健康养殖、低碳节能的技术要求和构建适宜水体的技术效果,为济宁市水产养殖业快速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效益良好的现代渔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淡水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水产养殖的混养、套养等高产高效的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这对传统机械增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机械增氧设备的主要类型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然后说明了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几种机械增氧方式在池塘养殖中的增氧性能比较,对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作为现代水产养殖工程中的一项新兴技术,以养殖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先进的技术控制水产质量,采取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方法改善水体内部环境,提高水产养殖生产力。目前,由于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严重污染了生产养殖水体的环境,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很大困扰。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及我国科技水平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这也进一步推动了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本文针对我国水产养殖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水体净化技术的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为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更加标准化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7.
如何净化养殖池塘水质、改善养殖水体环境质量已成为渔业养殖环境和生态研究的重点。阐述了池塘水质净化方法研究的进展,着重讨论了各种水质净化方法的处理原理和处理效率,并就水产养殖水体处理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2010年~2013年通过淤泥曝气技术的开发应用,开展了对高密度养殖池塘增氧与水质调节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水体的亚硝酸盐含量明显低于CK水体、养殖产量显著提高。养殖水体淤泥曝气技术是高密度养殖水体水质的关键控制技术,养殖水体DO、NH3-N、NO2—N等主要水质指标明显优于对照池,实现了养殖期内低投入、低排放,是一项节能、环保的新型水产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9.
在2010年~2013年通过淤泥曝气技术的开发应用,开展了对高密度养殖池塘增氧与水质调节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水体的亚硝酸盐含量明显低于CK水体、养殖产量显著提高。养殖水体淤泥曝气技术是高密度养殖水体水质的关键控制技术,养殖水体DO、NH3-N、NO2—N等主要水质指标明显优于对照池,实现了养殖期内低投入、低排放,是一项节能、环保的新型水产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在水产养殖领域中运用高效藻类塘技术,具有净化效果好和占地面积少的优势。在传统生物塘基础之上,运用该污水处理技术,能够对养殖水体进行净化,为水产的养殖创造适宜的环境。再加上高效藻类塘技术净化水体的成本比较低,因此,受到水产养殖人员的青睐。高效藻类塘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对该技术进行改进,使其更加完善,能够培育和发明优质的藻类。  相似文献   

11.
番红砗磲水泥池循环水养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番红砗磲水泥池循环水养殖试验,在室外水泥池改造的循环水系统中接种棒叶蕨藻变种藻体吸收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等营养盐,利用该循环水系统净化水质,构建相对稳定的养殖环境,提高番红砗磲中间培育的成活率。采用循环水养殖模式可以避免带入外源病原微生物,并实现大量节水,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通过建立这种循环水养殖模式,可为番红砗磲底播增殖提供稳定的大规格苗种来源。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6年北京渔业环境监测报告,北京市高度集约化的养殖方式造成养殖水体污染严重,水体中非离子氨、总氮、COD等指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水体环境污染所引发的这一系列问题,已阻碍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作者对微生态制剂(生态修复剂)净化养殖水体技术进行了试验,试验面积2.8hm2,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试验渔场在养殖季节基本不用换水,对于节约北京市水资源有重要意义。水体环境的改善降低了鱼病的发生率,特别是生态修复剂的使用可以显著抑制细菌性鱼病的发生,从而减少甚至避免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具有显著的社会、生态效益,极具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处理设备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红桥  管崇武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112-115,117
水产养殖的水处理技术是发展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关键,该文根据国内的水处理技术,结合国内外有关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结果,论述了目前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的主要方法,为在养殖系统应用中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河道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单一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只能起到短期的治理效果,长期有效的治理理念是使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自净功能,回到被破坏前的近似状态,综述了国内外在水质净化与水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生态修复的复合技术,如植物强化修复技术、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水生态多样性修复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用水可重复利用性评估指标及相关标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水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约束的增强使水产养殖用水重复利用的迫切性增加。如何正确评估经过处理后的养殖水是否能够再次用于养殖是避免处理不足或过量、提高处理效率的基础。目前国内外未见关于如何评估养殖水的可重复利用性的相关报道。养殖水的重复利用性评估可以借鉴养殖源水的评估标准,但应有所区别。本文基于水产养殖活动对水体的影响特征提出了养殖用水重复利用性的评估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的性质,提出了设定固定标准和变动标准两种标准类型的设想。对于既定的生产系统和养殖对象,开展现有生产行为的记录和分析是获得对实际养殖活动有指导作用的信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一种典型的方形切角养殖池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液固两相流场的数值模型,重点分析了池塘底面坡度和水动力条件对其水质净化效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养殖池的内部压力降低,颗粒物受到的作用力减小,沉积浓度增加;当水流回转速度不变时,随着养殖池的底面坡度增加,颗粒物的分离效率提高;当水流回转速度为0.25rad/s,且底部坡度为12°时,养殖池的净水效能最高;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对于池塘水循环养殖系统的优化设计、评价鱼类生存的水动力学条件、解决水循环效能低、集污/排污率差等问题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对虾养殖池水为培植水,采用3种浮植方式水培水芹、水蕹菜和生菜,通过对蔬菜的生长、氮磷的吸收及对虾池水化学状况的比较,探讨3种蔬菜对虾池水的净化效果以及适合水培蔬菜的浮植方式,以解决养殖期间虾池水体氮磷积累的问题。结果表明,水蕹菜日增重量与吸收氮磷能力显著高于水芹与生菜,且存活率最高。3种蔬菜对虾池水水质均有净化效果,其中水蕹菜效果最为明显,20 d后种植水蕹菜的水体中总氨氮、硝态氮、总氮、总磷以及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55.0%、78.6%、52.6%、44.2%和41.3%,水芹次之。3种浮植方式对水芹和水蕹菜生物量的增加和氮磷的吸收无显著影响,生菜则以浮板种植最佳。研究认为,在3种蔬菜中水蕹菜对虾池水体的适应性强,是较为适宜在对虾池塘中种植的蔬菜,绳结式浮植方式为其在虾池中种植的适宜方式,结合上海地区对虾生产,建议在虾池早期按500 kg/hm2种植水蕹菜,能吸收利用未被利用的50%的输入氮。  相似文献   

18.
笔者综述我国近年来水产养殖和渔业水域环境的概况,以及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并对防治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影响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