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采取拉网捕捞、干塘捕捞、撒网捕捞、地笼捕捞、地网捕捞和捕鱼机捕捞等6种常见的黄颡鱼捕捞方法,比较了不同捕捞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笼"、"网"、"沟"、"坑"、"诱"和"联"捕捞法,在1-仿生态池中,经过3d同池捕捞,共捕捞小龙虾幼虾249053尾,捕捞法中诱捕捕捞法较好,联合捕捞法最好。在2-、3-、4-、5-仿生态池中,经过3d不同池捕捞,共捕捞小龙虾幼虾45.1×10^4尾,联合捕捞法最好,捕捞小龙虾幼虾19.6×10^4尾,起捕率65.3%。  相似文献   

3.
新区背景下舟山捕捞渔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复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舟山捕捞渔业如何实现新的更好的发展,发挥好在新区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继续为全国海洋渔业发展做出开创性贡献,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而现实课题。本文从舟山捕捞渔业一个时期以来的发展变化入手,分析了在群岛新区建设背景下推进捕捞渔业转型升级的背景和意义,并提出了实施捕捞渔船现代化、捕捞渔业集群化、捕捞渔业多样化、捕捞渔业低碳化、捕捞渔业法人化、捕捞渔业品质化、捕捞渔业综合化等"七化"工程为载体的舟山捕捞渔业转型升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以海洋模式物种—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为研究对象, 设置了 90%大个体捕捞(H-B)、90%随机捕捞 (H-R)、75%大个体捕捞(M-B)、75%随机捕捞(M-R)、50%大个体捕捞(L-B)、50%随机捕捞(L-R)、75%小个体捕捞 (M-S) 7 种捕捞策略处理组, 用以研究海水青鳉的生长特征在不同捕捞策略、不同世代(F1、F2 和 F3)之间的差异。 结果表明, 同代际不同捕捞策略条件下, 海水青鳉卵径和仔鱼全长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 不同代际间, 高强度捕捞处理组(90%捕捞策略) 卵径增大, 低强度捕捞处理组(50%捕捞策略)卵径变小, 但不同世代对下一代鱼卵的孵化率和存活率影响较小。不同代际间, 低强度捕捞处理组在幼鱼时期增长率高于其余处理组; 同代际间仔鱼发育阶段, 高强度捕捞处理组生长迅速, 前期增长率明显高于后期, 其在仔幼鱼阶段其增长率低。随着外界捕捞压力的增加, 同代际间高强度捕捞处理组瞬时增长率最低; 低强度大个体捕捞策略组瞬时增长率在代际间较稳定。与现阶段捕捞策略相同, 高强度大个体捕捞会导致鱼类生物学性状在 3 代中产生极大差异。因此本研究通过模拟不同捕捞策略探讨鱼类发生的生物学性状变化, 旨在为预测鱼类进化趋势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挪威原来是一个老牌的捕鲸国家。在2003-2004年期间,挪威曾以南太平洋瓦努阿图船旗国形式在南大洋进行南极磷虾的捕捞。2005年起终止了瓦努阿图船旗国的捕捞,改为挪威船旗国的捕捞。挪威捕捞南极磷虾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后来居上,其产量居各捕捞南极磷虾国家之首。例如,在2005/2006年的南极磷虾捕捞季节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产》2003,327(2)
第四章 渔业捕捞许可证管理第十六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和公海从事渔业捕捞活动,应当经主管机关批准并领取渔业捕捞许可证,根据规定的作业类型、场所、时限、渔具数量和捕捞限额作业。渔业捕捞许可证必须随船携带(徒手作业的必须随身携带),妥善保管,并接受渔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检查。[简要释义] 本条是关于从事渔业捕捞活动应当按规定取得渔业捕捞许可证并接受检查的规定。根据《渔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国家对捕捞业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在我国管辖水域或公海从事渔业捕捞活动的渔船,应取得渔业捕捞许可证。渔业捕捞许可证是国家批…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洋捕捞能力的计量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渔船数、总吨位、总功率和专业劳动力为投入指标。以年捕捞产量为产出指标,对我国1994至2005年的近海捕捞与远洋渔业的捕捞能力与能力利用度进行了系统的计量,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渔业管理的政策绩效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近年来近海捕捞的渔船数和捕捞劳力的过剩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渔船总吨位与总功率的过剩率却还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说明目前我国近海增加捕捞能力的主要手段依然是提高渔船的总功率与总吨位,需要在今后的渔业管理中引起重视。通过近海与远洋渔业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近海捕捞能力的实际过剩率已超过了50%,捕捞能力的利用水平不高且提高程度有限;而远洋渔业的能力利用度则尚有较大的提高空间。研究同时显示:我国近海捕捞能力利用度与远洋捕捞能力利用度两条曲线在每次远离后都有互相靠拢的趋势。表明我国远洋捕捞的能力利用度提高后,会吸引近海渔业的部分捕捞能力转入远洋渔业,在降低远洋渔业能力利用度的同时,减轻了近海渔业资源的捕捞压力,也使近海捕捞的能力利用度得以提高;反之,当远洋渔业的能力利用度相对近海渔业较低时,就会有一部分远洋渔业的捕捞能力转入近海捕捞,加大了近海的捕捞强度,使近海捕捞的能力利用度下降。所以,积极提高并保持远洋渔业的能力利用度,对缩减近海捕捞规模有较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限额制度实施试点评析与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议  赵丽华 《水产学报》2021,45(4):613-620
2017—2018年我国沿海5省开展了捕捞限额制度实施试点,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试点渔业的捕捞限额制度实施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比较分析。试点渔业在利用专项捕捞许可制度限制捕捞准入、加强渔捞日志管理、试行观察员制度、吸纳基层渔民组织参与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同试点之间在实施捕捞限额管理的渔业资源种类选择、渔场和渔船及作业方式的特定性、配套制度等方面具有共性;在捕捞对象种类的单一性、渔场进入的排他性、捕捞限额分配方式、渔获量监测措施方面存在差异。目前我国实施捕捞限额制度仍存在多鱼种渔业问题、捕捞生产监测制度尚未建立、针对性资源调查监测不足、捕捞限制性措施未能有效执行、管理能力和体制不适应需求、违反管理要求的法律责任缺失等问题。建议修改《渔业法》以完善捕捞限额制度体系,加强和完善渔业资源调查、监测,建立综合性渔业数据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基于捕捞许可制度的捕捞作业限制,建立多方参与和跨区域联合的监管机制,根据渔业特点分类设置捕捞限额及其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现代渔业信息》2010,(10):31-31
美国阿拉斯加州的狭鳞庸鲽、裸盖鱼(银鳕鱼)延绳钓渔业,从1995年起从自由捕捞配额制度转变为个体捕捞配额制度(所谓的个体捕捞配额制度是在总许可捕捞量的基础上,为避免总许可捕捞量导致捕捞能力的增加,将总许可捕捞量分成若干份捕捞配额,分配给渔业企业、渔民或渔船。  相似文献   

10.
海洋渔业捕捞优化模型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经典的Logistic鱼群生长模型,解析海洋渔业渔场等捕捞强度优化问题,建立了最佳捕捞开始时间、最佳鱼群保有量、最佳捕捞强度和最佳捕捞投入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捕捞船队的最佳投入与鱼群内在增长速率成正比,与捕捞系数成反比;渔场最佳的渔业资源量为渔场最大养殖能力的二分之一;渔场的最佳捕捞强度与渔场最大养殖能力和鱼群内在增长速率的乘积成正比。  相似文献   

11.
废弃渔具(ALDFG)像幽灵一样长期在海洋中飘荡,导致一些海洋生物被网具缠绕而死,对渔业资源造成持续危害,形成“幽灵捕捞”现象。废弃渔具类型主要包括陷阱、刺网、拖网等。通过探讨造成幽灵捕捞的原因,总结了幽灵捕捞的现状和国内外研究进展;针对容易形成幽灵捕捞的渔具种类,介绍了ALDFG的结构与捕捞作业机理,阐述了陷阱、刺网、拖网等的幽灵捕捞过程,并对各种渔具造成的幽灵捕捞的影响进行了评估。最后总结目前对幽灵捕捞渔具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提出了减少幽灵捕捞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国商务部于2009年1月30日向美国国会提出了有法国、意大利、利比亚、巴拿马、中国、突尼斯等六国的渔船在进行IUU(违法的、无报告的、无捕捞规范的)捕捞的报告。为此,美国政府与IUU捕捞的认定国进行了要求其停止IUU捕捞的协议。如果认定的对象国不采取有效措施停止其IUU捕捞时以及断定其仍在容许IUU捕捞时,可采取禁止该国渔船进入美国的港口,禁止进口该国渔获物等的制裁措施。显示出美国对根除IUU捕捞的强硬意志。  相似文献   

13.
林光纪 《福建水产》2012,34(2):163-170
建立并实施渔业捕捞准入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监管渔业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渔业界呼声很高的渔业捕捞准入制度,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视角辨析,指出当前国内学者对渔业捕捞准入制度的理解偏差;并从捕捞准入的内涵、边界、渔业捕捞准入制度的市场经济特征进行探讨,分析了我国捕捞"禁入、许可制度"的现状,对建立渔业捕捞准入制度进行理论剖析,初步提出了渔业捕捞准入制度体系框架,包括捕捞准入制度内容、捕捞准入方式、我国捕捞准入的基础条件,以及重构我国渔业捕捞准入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美国夏夷采用的一种新型淡水对虾捕捞系统。该捕捞系统可以机械牵引、也可以手工操作。其捕捞效率和产量皆很高。系统以一个廉价的,轻型的机械化的吊扦来代替捕捞工人下塘进行捕虾作业。捕捞系统的各部件和尼龙虾网用拉链联结,这些拉链还作为封闭机构,用来提高捕捞效率。在虾池中采用新的捕捞系统,成虾的平均捕捞效率估计可达63.5%。本系统值得池塘捕虾作业借鉴。  相似文献   

15.
闽中地区单拖作业捕捞能力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拖作业是福建省闽中地区重要的作业渔具之一。在捕捞生产过程中渔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对渔具捕捞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给捕捞力量的量化计算和管理带来困难。为了了解各因子对单拖作业捕捞能力发挥的影响程度,本文选择影响单拖捕捞能力发挥的12个因子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将影响单拖捕捞能力发挥的诸多因素归并为网具结构、渔船作业能力、船龄、渔民捕捞技能4个公共因子,它们在单拖捕捞过程中所做的贡献率依次为网具结构52.87%,渔船作业能力24.46%,船龄7.05%,捕捞技能4.73%。本文还计算和讨论了各样品船的因子得分,通过各因子的得分和综合得分,可对各样品船的捕捞能力发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渔业生产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克服人工规划网口捕捞路线的主观性和滞后性,提高我国南极磷虾捕捞的自动化水平,设计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南极磷虾捕捞网口前进路线规划体系。在分析磷虾虾群体积反向散射强度数据图像获得磷虾的局部密度中心位置的基础上,以3次B样条曲线为路径规划器,构造磷虾虾群的路径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路线评价模型,评价候选路线的优劣,以经济性和可控性为准则,以捕捞率、路径长度、平均曲率、拐点个数量化各个指标,构造路径择优体系,获得最优路径。在现有实测数据基础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磷虾捕捞率为94.33%,比人工规划路线的捕捞率多了9.80%、规划路线平均总耗时为2.5 s,可以满足磷虾捕捞网口前进实时规划的要求,有利于实现瞄准捕捞,提高捕捞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17.
总论     
941534 韩国在俄罗斯水域捕捞狭鳕=South Korea catching pollack in Russianwaters[刊,英]∥Wf..—1994,43(3).—54韩国捕捞船队最近开始在北鄂霍次克海的俄罗斯水域捕捞狭鳕(一种食用鱼类)。来自韩国16个深海捕捞公司的2//渔船在该海区撒网。俄罗斯允许韩国1994年在苏联水域捕捞7.7万吨狭鳕。俄罗斯政府批准韩国渔民在1992年限额捕捞3万吨鱼,1993年  相似文献   

18.
《渔业现代化》2016,(6):44-44
由鱼类资源评估以及渔业建模模型引发了对商业性渔业中的替代捕捞模式的讨论,特别是在平衡捕捞这一更大背景下的讨论。但这些理论方法所提出的替代性资源利用模式往往在目前像拖网等捕捞渔具的捕捞选择性存在局限性的情况下是很难实现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论证拖网可供替代的捕捞选择性模式的可行性,拓宽拖网渔具在渔获大小捕捞选择性方面的视野。作为一个实例研究,将两种著名的捕捞选择性装置相组合,获得了一条拖网的钟形捕捞选择性曲线,该拖网捕获的大个体和小个体目标捕捞鱼种数量都少。在波罗的海大西洋鳕渔业中对这一渔具装置进行了成功测试。结果揭示,借助于渔具技术可以让拖网得到截然不同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82—2014年33年的长江口汛期凤鲚(Coilia mystus)捕捞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研究凤鲚捕捞量的年际变化,利用格局转变贯序t检验(sequential t-test testing analysis of regime shifts, STARS)的方法研究捕捞量年际转变规律,并结合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定量分析了凤鲚捕捞量与捕捞船数及环境因子长江口水温、泥沙量和径流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982—2014年长江口凤鲚汛期总捕捞量和单船全汛捕捞量变幅分别为7.9~3 252.0 t·年~(-1)和130.0~12 945.5 kg·年~(-1),总体都呈波动下降趋势。总捕捞量在1997年和2007年发生2次格局转变,年际格局转变指数RSI值分别为-0.580和-0.405;单船全汛捕捞量在1990年和2007年发生格局转变,RSI值分别为-0.806和-0.371。捕捞船数变幅为59~330艘·年~(-1),分别在1990年、2000年和2006年发生3次年际格局转变,对应RSI值分别为0.992、-0.412和-0.763。通过对环境因素与捕捞因素的分析发现,凤鲚单船全汛捕捞量发生第一次格局转变主要受过度捕捞因素的影响,而第二次发生转变主要受环境和捕捞因素的共同影响。GAM模型结果揭示,输沙量与凤鲚单船全汛捕捞量呈正相关关系,表现为随着输沙量的增加,单船全汛捕捞量随之增加;反之,水温与单船全汛捕捞量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水温升高,单船全汛捕捞量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20.
曹少鹏  刘群 《南方水产》2007,3(2):42-48
东海带鱼(Trichiurus haumela)是东海区重要经济鱼类之一,目前还没有研究在生物学参考点F0.1和Fmax的估计中引入不确定性并在此情况下对东海区带鱼渔业资源进行量化评估。文章应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了渔业数据中不同水平的不确定性和不同初次捕捞年龄对F0.1和Fmax估计的影响,用其与现在的捕捞死亡系数Fcur做比较,初步评估了东海带鱼渔业资源。计算结果表明,高水平的不确定性将会增加在F0.1和Fmax估计中的差异,从而使其被定义为过度捕捞的可能性减小。经过比较表明,F0.1比Fmax是一更好的参考点,且东海区带鱼渔业明显处于过度捕捞状态。不同初次捕捞年龄下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的变化情况的研究表明,增大初次捕捞年龄可以减小现在的捕捞死亡率大于参考点死亡率的概率,从而增大初次捕捞年龄可以改善现在捕捞过度的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