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冀农花 10 号是河北农业大学以海花 1 号为母本、GYS01 为父本,杂交后代采用衍生系统法,结合分子标记和近红外辅助选择技术选育而成。2018 年 9 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冀农花 10 号为普通型小果花生,具有高产、高油酸、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适宜河北省各花生产区种植。对冀农花 10 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进行了介绍,为冀农花 10 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冀农花 5 号是河北农业大学与新乐市种子有限公司以豫花 9326 为母本、中花 14 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对冀农花 5 号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该品种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冀农花 18 号是由河北农业大学以濮花 33 号作为母本、冀农花 6 号作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海南三亚南繁加代和后代衍生系统法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高油酸的大果花生新品种,具有株型直立和连续开花的特点。冀农花 18 号生长周期为120d,叶片中椭圆形、绿色,荚果形状普通,具有中等抗锈病能力。2022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花生(2022)130056,适合在河北中南部、河南、山东、江苏、山西和安徽等地花生产区春季种植。详细描述了冀农花 18 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旨在为冀农花 18 号的推广和广泛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
<正>冀农花1号是以中农108为母本、J25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于2012年通过河北省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耐旱性突出,适宜河北省花生产区春播和冀中南麦套种植。冀农花1号的育成对推进花生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应用前景广阔。1亲本选配及选育过程1.1亲本选配母本为中农108,父本为J25。中农108为育成品种,生产上应用多年,丰产性、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5.
高产、高油酸花生品种是油料产业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冀农花 16 号是河北农业大学以 L655 为母本、冀 0608-324 为父本自主培育的高产、高油酸、高蛋白花生新品种,于 2022 年 6 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花生(2022)130055。对冀农花 16 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其田间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徐静 《中国种业》2020,(9):80-81
豫花76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豫花14号为母本、开农选0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珍珠豆型、高油酸花生优良品种,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GPD花生(2018)410159)。对豫花76号的亲本来源、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花生品种适宜的单粒精播密度,本研究采用二因素三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起垄不覆膜种植,对‘冀花18号’、‘冀农花6号’和‘邢花9号’分别进行了16.5万穴/hm2、19.5万穴/hm2、22.5万穴/hm2和25.5万穴/hm2的单粒精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产量的影响呈极显著差异;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花生品种产量影响不同,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冀花18号’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穴/hm2,‘冀农花6号’、‘邢花9号’适宜种植密度均为19.5万穴/hm2。本研究为3个花生品种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河南省及其周边省份耕作制度改革、种植业结构调整、麦套夏花生迅速发展的生产需要,我们确立了优质、高产、早熟花生新品种濮科花4号选育研究目标.依据优×优亲本选配原理,1995年选用、果形美、抗旱、耐涝、长势好、抗性强、适宜加工的本所创新育种材料濮9321做母本,以高产、优质、结实性强、果形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具有良好基因来源的优良品种豫花11号做父本,经有性杂交、南繁加代、异地鉴定、连续多年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早熟、抗病花生新品种.2006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花 2007005.  相似文献   

9.
漯花6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以郑9327和海花一号为亲本选育的高产、稳产、广适、抗病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好,不早衰,整齐度好,结实性强,结实集中,抗倒性强,适应性广,于2008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花2008004)。现对漯花6号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综合评价,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潍花8号是潍坊市农科院以“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为育种目标,以(79266/莱农13号)F1与莱农13号回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植株综合性状好,抗旱性强,适应范围广,耐储性强,口味佳,符合食品加工和大花生出口要求,在山东省和全国区试中,籽仁分别比鲁花11号增产14.41%和11.13%,高产示范单产达9015kg/hm2,2003年通过山东省审定,2004年通过国家鉴定。  相似文献   

11.
漯花6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以郑9327和海花一号为亲本选育的高产、稳产、广适、抗病的花生新品种,2008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该品种丰产性好,不早衰,整齐度好,结实性强,结实集中,抗倒性强,适应性广,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任亮 《中国种业》2016,(8):92-92
<正>阜花23是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于2008年春用阜花12号干种子300粒在辽宁省农科院辐照中心以150GY 60Co-γ射线为诱变剂辐照选育而成。该品种粗脂肪含量55.60%,抗旱耐瘠,适应性强,为高油高产花生新品种。2016年通过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办公室备案。结合辽宁省花生主产区生态条件和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13.
日花3号是山东省日照市东港花生研究所选育的直立疏枝、中熟高产、高抗青枯病大花生新品种,母本为鲁花3号,父本为花育16号,2020 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花生(2020)370032。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抗病高产,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等花生产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利用中花 8 号 /K01-6 杂交育成高油酸花生品种蜀花 7 号, 2022 年与四川花生加工企业四川省百世兴食品产业有限公司联合完成品种登记,品种登记号: GPD 花生( 2022 ) 510122 。蜀花 7 号具有高油酸、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阜花七号是辽宁省农科院风沙地研究所1984年以77/13-16-1为母本、阜花六号为父本杂交,经人工系统选育而成。1997年10月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阜花七号属早熟中粒型花生,生育期125~130天,抗旱耐瘠,适应性较广。生育旺盛...  相似文献   

16.
豫花9号系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濮阳513做母本,豫花2号做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1997、1999、2000年先后通过河南省、北京市、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999年获“九五”国家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二等后补助,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新品种。1 豫花9号的主要特征特性1.1 植物学特征 豫花9号为密枝直立大花生,株型好,发棵早,长势稳健,自身调控能力强。株高41.9cm,侧枝长46.6cm,总分枝11.1个,结果枝5.9个。叶片椭圆形,分布均匀。开花早,交替开花,花量大,结实性强。荚果普通型,  相似文献   

17.
豫花47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豫花9326作母本、豫花15号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早熟、高油、高产花生新品种。于201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通过农业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对该品种的亲本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花生抗青枯病高产新品种日花1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花1号是由日照市东港花生研究所以鲁花3号为母本、花育1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抗青枯病、适应性广等优点,于2008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08030号,适宜我国北方花生产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9.
潍花6号是潍坊市农科院以79266做母本,鲁花1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经1998—2001年山东、河北两省区试、生产试验及高产示范表明,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果大仁大、出仁率高、耐贮性好、口味佳等突出特点,2001年和2002年分别通过山东、河北两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一个适于中国北方花生产区栽培的优质高产大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正>驻花2号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花生品种,2012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花2012004)。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强、品质优良、抗网斑病、中抗叶斑病和病毒病等特点,适宜在河南省各地夏播种植,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优质高产出口型花生新品种驻花2号中试与示范"在2013年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3GB2D000303),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驻花2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