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SWAT模型在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中应用前景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阐述目前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的严重形势,在研究和学习国内外有关面源污染模型并结合巢湖流域具体的农业污染特点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基于GIS基础的SWAT模型,开创了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的新阶段,同时为其巢湖流域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业面源污染的特性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85,自引:4,他引:81  
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概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污染途径、污染比重和污染概况,以滇池和太湖为例,介绍农业面源污染成功的调查、监测和防治方法,对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文献计量的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概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巢湖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明确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以CNKI、维普、SCOPUS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巢湖农业面源污染主题的文献进行检索。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治理方向的发文量最多,其中大多数是从源头控制、中间拦截、末尾治理定性叙述的,模型和现状的关注度也比较高,主要参考国外通用模型进行验证及负荷估算等。安徽农业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等机构为巢湖该领域发展做出很大贡献;马友华团队等是该领域的核心团队,主要发文期刊有《中国农学通报》、《安徽农学通报》、《水土保持学报》、《环境科学学报》等。由此发现,巢湖流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治理方向,其中定性叙述治理措施文献偏多,定量研究治理效果和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模型的创新性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舞阳县种植业、养殖业、农村生活污染现状,针对舞阳县农业面源污染存在问题,提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化肥污染防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化肥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能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农业面源污染能否得到有效治理的关键。黑龙江省存在化肥施用强度过高,氮、磷、钾肥施用比例失衡等严重问题,分析了化肥污染现状、产生的原因,从提高环保意识、增加财政投入、调整施肥结构等方面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业园区发展迅速,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载体和有效途径,在传统农业升级调整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园区实际建设与发展中,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因此,应积极探索形成农业园区产业相互融合、物质多级循环的产业结构和生态布局,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本研究总结了农业园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园区规划、政策、经营、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规划先行综合治理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在科学合理地编制农业园区规划的同时,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政策体系、加强农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资金可持续投入,以期为防治农业园区面源污染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快速进程,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农业的集中化污染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也在遭到持续不断的恶化。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牲畜养殖废弃物的堆积以及农村生活产生的污水垃圾污染,导致农村的面源污染形势较为严峻。在当前环境背景之下,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依然是我国首要治理问题,是为了实现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化肥的过度使用是导致当前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简要分析化肥过度使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并对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剖析,提出通过遏制化肥使用量来合理改善农业面源污染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农业资源环境"红灯"频闪,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刻不容缓。当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主要集中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减量、农膜回收等,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治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农药包装废弃物危害大,但回收的操作性相对简单,国内国外可借鉴的经验多,应当成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优先对象。我们应尊重现实、把握趋势,全面有序开展农药包装回收。下一步农药包装回收工作应当纳入到农村生态文明的顶层设计之中,笔者建议:  相似文献   

9.
稻-蒜轮作模式下不合理施氮肥所引起的N素流失是造成洱海流域污染的主要原因,而小农普遍化肥N投入过量。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和转变生产方式已成为突破农业可持续发展瓶颈的发力点,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笔者通过入户调研方式,考察了洱海流域水稻、大蒜种植散户和规模化经营农业组织在稻-蒜水旱轮作模式下生产成本效益与化肥N养分投入情况。结果表明:洱海流域适度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中化肥N养分的投入,从源头上预防农田面源污染,而且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积极采用环境友好型种植经营模式,如有机稻栽植、稻-鱼生态耕作模式和改变传统施肥方式,实现了面源污染风险防控,同时获得更高的收益,凸显了规模经营的优势。洱海流域规模化经营农业组织发展相对慢且数量少,需要各级政府全方位给予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的真菌源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日前被国家发改委授予真菌源生物农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资格。江西天人生产的真菌源生物农药能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资源和国土资源的生态安全,广泛应用于林业、农业、果业、茶业、园  相似文献   

11.
Non-point source(NPS) water pollution generated b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become a major environmental issue in agroforestry watersheds such as the Three Gorges. Landscape ecology emphasizes the regulation and effect of landscape pattern on material flow, energy flow in the ecological processes. This paper reviewed landscape ecological approaches of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agroforestry watershed of the Three Gorges from the patch level and landscape level. Stage I: landscape ecological investigation. The investigation is to fi gure out landscape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shed, major causes and key sections of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ource" patches and ecological process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the feedback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pattern an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tage II: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In the patch level, the best management procedures(BMPs) are selected to judg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n the landscape level, new landscape elements are introduced, "source" and "sink" landscape patch types adjusted, landscape level regulation effect assessed. Stage III: landscape ecological management. Small-watershed landscap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s carried out from patch level and landscape level, BMPs implemented gradually,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tegrated,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enhanced, intensity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led effectivel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mall watersheds.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污染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沉水植物金鱼藻和黑藻在治理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水体污染具有广阔前景,对保护三峡水库的水环境贡献很大,在库区水体中可以发挥强大的环境生态功能。本文通过分析三峡库区次级河流的环境问题,预测了金鱼藻和黑藻在库区的应用前景,即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抑制藻类生长,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完整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健全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系统的黑龙江省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以达到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推进经济社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必须从黑龙江省实际出发,健全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并要结合生态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在深入实证调研基础上,着力探索一条适合黑龙江省的农业生态补偿道路。并从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多中心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开源型”的补偿方式及建立农业生态补偿示范区4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农业生态补偿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的揭示宜宾市屏山县某茶园土壤PTEs污染现状与来源,通过对研究区样品采集和检测分析,利用内梅罗指数、地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茶园土壤中7种潜在毒性元素(PTEs)(Cd、As、Cr、Cu、Pb、Ni和Zn)进行了污染评价,并以多元统计与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其进行了溯源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7种PTEs浓度只有Cd超过农用地土壤筛选值;对比四川省土壤背景值,Cd超标倍率88.45倍,且内梅罗污染指数、地积累污染指数及综合潜在生态污染风险指数的平均值为7.65、3.38和1262.06,表明茶园土壤中PTEs污染严重且潜在生态风险高。多元统计与污染空间分析得出对于同一组分中Cd、Cr、Ni和Zn的富集可能为硫铁矿开采导致;Pb主要为硫铁矿的采选冶燃煤大量使用导致;As除了燃煤使用外,还与肥料的使用有关;研究区早期小龙溪沿岸土法造纸厂生产活动造成水体中Cu富集和周边土壤酸化。茶园土壤中PTEs污染程度空间分布特征表明Cd为主要风险来源,并且Cd对于整个研究区PTEs污染起到控制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缓解生态保护与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本文以河北省青崖寨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调查问卷和条件价值评估法,研究分析当地农户生态补偿意愿与生计资本.结果 表明,保护区农户平均生态补偿意愿期望值为4148元/hm2,农户需求的主要补偿方式为现金补偿,其次为政策补偿和实物补偿,技术补偿需求度最低.农户政策补偿需求最高的两项分别为...  相似文献   

16.
整治农村贫困地区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是进行生态补偿。可以将生态补偿理解为一种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看成农村贫困地区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耦合的协调机制。农村贫困地区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耦合的补偿机制包括建立绿色国民帐户、资金补偿和政策补偿。  相似文献   

17.
水源涵养区水土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水源涵养区内水污染及水土流失防治、生态补偿、水土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模式及规划与管理模型等方面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其有关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以及研究特点进行了概括与分析,同时指出了当前我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旨在对比国内外耕地生态补偿研究,借鉴国外发展模式与经验,建立健全中国耕地生态修复补偿机制和耕地生态建设补偿机制,最终达到保护中国耕地环境质量的目的。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对国内外相关的耕地生态补偿研究进行归纳分析。本研究总结出了耕地生态补偿的解释,发现在研究内容上国外主要涉及的是耕地生态价值定量估算、标准核算、制度实施效率评价外部性理论等方面,国内主要涉及到法律法规、综合外部收益、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等方面;而在实践方面,美国和欧盟许多国家都已有许多实施范例,国内则涉及较少,还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耕地质量保护及污染防治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耕地质量及污染防治攸关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局。由于长期受工业污染的影响以及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抗生素等不当生产方式,中国耕地污染呈日益加剧的趋势,耕地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利用江苏、湖南、黑龙江和吉林4 省的实地调研资料,对耕地质量保护及污染防治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尽管4 省采取了一系列耕地质量保护及污染防治举措,但仍存在顶层设计有待加强、传统农业技术精华有待继承发展、科技与政策支撑不足以及各相关主体意识有待提升等问题。最后,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耕地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技术研发以及加大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